收藏 分销(赏)

幻影与现实:草间弥生在“重复”中自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397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幻影与现实:草间弥生在“重复”中自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幻影与现实:草间弥生在“重复”中自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幻影与现实:草间弥生在“重复”中自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552023.09ARTISTIC LIFE 艺术生活草间弥生作为流行艺术家,蜚声海内外,但知道她有着伴随终身的精神疾病的人却非常少。本文以草间弥生的生活和创作过程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了解到草间弥生始终围绕着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艺术创作,而这恰恰为其生活过程中的创伤情结创造了独特的情感表达。当草间弥生受到各种外在精神症状的困扰时,艺术创作可以从潜意识中释放出一种内在体验,这种体验可以通过艺术媒介来实现,将感性形象带入特定的视觉层面,这就是艺术家草间弥生与艺术疗愈的密切关联。草间弥生的成长经历草间弥生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但她却从未享受过家庭带来的快乐,她从小就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神经性幻影与

2、现实:草间弥生在“重复”中自愈文/连秀菲视听障碍疾病,也称人格解体神经症。疾病使她的生活充满焦虑与不安,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也多与她的疾病和幻觉息息相关。弗洛伊德曾认为焦虑实际上就是一种恐惧感,但焦虑也有其特殊作用,效果类似于危险信号,一旦这种信号出现,身体就会出现一种保护机制,即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某种危险。草间弥生就在自己的焦虑中找到了一种方式去缓解这种不安的状态,那就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达到自愈的效果,这种艺术疗法可以安全地释放毁灭性的力量。由于草间弥生时常产生幻觉,她每次在幻觉中走不出来的时候就习惯用画笔记录下来,草间的父亲风流成性,而她的母亲也非常强势和多疑,并且一直反对她画画,她的耳边

3、一直伴随着喋喋不休的争吵。“阴郁”和“孤独”是她童年最真实的写照。随后她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疾病:哮喘、心律不齐、高血压种种病情,加重了草间精神和神经的病痛。由于草间弥生从小就患上了这种罕见的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使她的生活充满了焦虑与不安,因此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也多与她的疾病和幻觉息息相关。她时常产生幻觉,但有时在她的眼里这些并不是幻觉,而是一种“现实”的体验,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每当她往返于幻影与现实之间时,就会拿画笔缓解焦虑,此时画画已经成了她的一种本能。草间弥生选择了相对于其他逃避途径的更具有安全性、隐蔽性的“艺术”来忘却自我,如同艺术家梵高一样,将一生沉溺于自己的“漩涡”之中

4、。在草间弥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无美化生活 BETTER LIFE0562023.09论是苗圃里的堇菜花还是家里养的小狗,她总是能听到它们像人一样说话,她能看到桌布上的红色花纹不断延伸到地板上、墙面上乃至整个房间,整个宇宙都被那个红色的花纹笼罩。在她的眼里这些并不是幻觉,而是一种“现实”的体验,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每当产生这种幻觉的时候,草间就会飞快地跑回家把这一幕画在她的素描本上。幻觉使她分不清陌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幕幕幻影充斥在她的眼前,压抑、痛苦甚至令她难以呼吸,她必须通过在纸上、画布上不停地画一些不明所以的绘画,才能使她的身心回到原位。幻觉幻听也成了她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5、,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她的一种疗愈的方式。绘画成了她疗愈自己最好的方式,每当草间弥生走不出幻觉世界的时候,她就会拿起画笔,在绘画中忘记自我,一遍一遍通过绘画波点消融自己与宇宙万物的边界,使自己回归现实。治愈草间的不只是完成一幅绘画所带来的成就感本身,绘画的过程也是一种发掘和治疗。从日本到西雅图再到纽约,草间弥生不顾一切地为了艺术而奔波。架上绘画、装置、行为艺术都是她疗愈自己最好的方式,艺术创作是她坚持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也是她从幻影回归现实的必经之路,仿佛艺术是她最好的心灵慰藉。“从心理学角度讲,极少有人能够真正处于不偏不倚的心理平衡状态,人们可能处于过度自满或者过度焦虑、太放松或者太严肃的状态

6、。绘画艺术可以让人们接触和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借此将人们倾斜的内在自我修复到一定程度的平衡。”艺术真正成了草间弥生的救赎,正如她所说:“我每天都在与痛苦、焦虑和恐惧作斗争,而我所找到的唯一能让我的疾病得到缓解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艺术创作,我循着艺术的线索,不知怎么就发现了一条能够让我活下去的路。”草间弥生艺术风格的形成及演变对于大多数艺术创作来说,其本质是一种物化的表达,在作者混乱的思维中抽离出一个可以被观察到的客体,对艺术家的内在思想进行一个有形的外显。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从自我到作品的转化过程,也是一种从“意向”到“意像”的过程。如果想要去了解一件作品,那么首先就要知道它的来源,也就是意向性,当作

7、品把所要呈现的意向用具体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作品的意义在此时就已经凝聚在作品中了,草间弥生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意向”到“意象”的呈现。初到纽约的草间,在工作室里从早到晚一画就是两三个月,那段时间她痴迷于画网和波点。当记者问她:“您就一直画网和波点吗?”草间回答:“我觉得机械重复的画画在精神层面可以让我感到放松。”无限重复的机械绘画使草间得到了放松,草间曾在自传中提到她早期作品的重复是无意识的,是对所患有的精神疾病带来的幻觉的直接产出,只是在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疗愈自己的生活。但草间弥生在绘画时也常被精神状态困扰,只要一开始在画布上画网和波点,就会不自觉地画出画布,画在桌子上、地

8、板上以及自己的身上,循环往复地这样画,网和波点也无限扩散。她认为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在她的眼里,这些“网和波点”不仅是一些简单的图案,也是由各种微粒子构成的一个奇妙的宇宙,她的画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看久了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仿佛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的艺术创作没有事先准备好的构图、没有中心和主体物,也没有具体的停止时间,只有千篇一律的重复、再重复。不止波点,草间弥生的画面中不断使用重复的图形,1959年10月,草间“无限的网”系列展出,轰动了整个纽约画坛,那是一幅没有中心和构图,在一张巨大无比的黑色画布上,用线条编织了千丝万缕的白色网格,呈现出整个宇宙成千上万的微粒子,这一系

9、列使草间在重复的波点中不断地去找寻那未知的宇宙,草间想通过这种方式消融自我与宇宙中的一切。1967年草间的自我消融这部电影不仅频繁在美国的电影节获奖,同时也引发了新的话题。影片中的草间在纽约一个名叫伍德斯托克的小镇上作画,她在动物的身上、原野上甚至池塘里重复地画着波点,事实上草间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如此执着地绘画,她只是解放了自己精神内部的一种“不明所以”的力量。因为草间弥生创作的软雕塑系列,很多人对草间有误解,其实由于在日本文化教育背景下长大,且草间弥生父母的关系并不和睦,草间在儿时就曾目睹其父与家中女佣的亲密场景,那个画面在她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草间弥生的作品中也充满了特殊意味

10、,1962年草间做的第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千舟联翩中,大量的软雕塑被放置在一艘船上,墙上贴有999幅黑白影像,草间甚至还亲自担当了里面的模特,她的作品体现着她的精神世界。草间之所以一直制作软雕塑,是因为她把自己的恐惧原封不动地表现了出来,逼迫自己直面恐惧与幻觉并让自己淹没其中,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疗法,她称之为“自我消融”。“我一直在制造,把自己淹没于表现物之中,制造等于清除,清除的是心里的恐惧,把自己消融。”草间的行为可以让人联想到儿童的自我重复性,她的作品充满了各种各样重复的图形和元素,比如波点、生物触角、女人、眼睛、小孩在这些重复中,画家可以更好地再现自己认知的世界,这种不断的重复可以让自己的身

11、心更加安定。当儿童内心需要时,他会在不断的重复练习中得到无穷的快乐和满足,但当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工作便会停止。例如,在儿童绘画中,一个儿童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画的题材和喜欢听的故事,他会一直画同样的题材和听同一个故事,这是儿童的自我重复性,因此我们也不必因为草间弥生那偏执的重复而感到困惑,这是她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草间弥生在“重复”中的自我救赎“重复”一词,一般来讲指同样的事物反复不断地出现,但作为当代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重复不仅可以增强艺术的形式感,同时也是艺术家为了表达其作品的真情实感而运用的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作为草间弥生进行自我治疗的方法,她一直在重复0572023.09A

12、RTISTIC LIFE 艺术生活绘制着一些相同的母题元素,以克服自己的内心恐惧。随着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她在当代艺术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通过艺术创作这一行为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赞誉和欣赏,这种微妙的、被认同的心理感受,促使草间弥生更乐于做自己擅长的重复性绘画行为。草间在自我疗愈时常常强调自我消融和心身艺术,在去往纽约的十年后,她不再局限于美术界,而是开始了大量表达自我的行为艺术,被她称作偶发艺术,1967年,她受联邦德国电视台之邀策划了以无限的爱环境雕塑为核心的偶发艺术,两名男性在舞台上表演至高潮时,开始在对方身上画起波点图案,各种颜色的波点被看作地球、太阳、月亮,怎么理解都可

13、以。“至于形式与意义是无所谓的。通过把波点画在人体上,可以让自我消融,回归宇宙。”消融代表着她内心的恐惧开始消失,无论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波点,只要一直在“重复”,都会使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一次一次的安定。草间就是这样不间断地直面和制造自己讨厌和恐惧的东西,然后超越它们。小时候她常看到其父亲与祖父风流成性,而女人却只能无限忍耐和禁欲。这使她从小就感受到了男女之间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草间小时候喜爱跟亲戚家的表兄妹在一个隐秘的角落爬树、跳自编自演的舞蹈,像一个原始人一样张牙舞爪地跳动,她想用这种方法释放自己,以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进而通过这种办法创造崭新的自己,她的行为艺术创作中也

14、表达着她渴望自由、解放人体的强烈欲望。因此草间的偶发艺术都是根据人的身体创作的,她也想通过各种各样“重复”的方式来“繁衍”、表达自己多么的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和自由,用自己女性主义的视角阐释自己的恐惧以及内心对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的不满与泄愤。马克思J弗里德伦德尔博士曾提到“艺术是心灵之事,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因此无论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反映着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激发观赏者内心的一种情绪。正如李泽厚所说:“艺术作品是打开了的心理学,不少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出符合自己心意的艺术作品后,都体验过酣畅淋漓、直抒胸臆的满足感艺术品成了情绪的承载物以及出口,创作

15、者通过艺术品制作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意识、体验转化成一种显性的物质。”草间弥生创作了许多架上绘画、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诗歌,这些创作使她不断保持一种输出的状态,这种输出可以使她暂时忘记痛苦,在艺术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毫无顾忌地发挥,得到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通过艺术创作不断探索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平衡,用艺术语言表达内心的恐惧,寻求内心安定。艺术始终在治疗草间弥生,草间弥生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对草间弥生这一“重复”艺术形态的分析,不仅包括艺术作品的有意重复,还包括其作品、形式上的无意重复。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中,把精神生活归结为冲动与抑制冲动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概念。“在艺术治疗理论中,艺术作品是一种具有治愈性的媒介,能够引导、协助、规诫以及抚慰艺术品的欣赏者或者创作者,促使他们平复情绪,慰藉情感,抚平心理上的创伤。”事实上,草间弥生的创作动力来自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种种创伤,这种动力内化成了草间的创作冲动,使她不断通过这种创作方式来达到自愈的效果,在创作中,她诉说着爱、自由、痛苦、忧虑(聊城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