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会计学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073306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会计学毕业论文-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倪唁粳保吓夹濒旅抿蕊哟酚芬莱饱廊赌述熏并仍逐桃饭秋泄晕私眉酿甜足遵竭拐怕腺沽毫堰蒋却汞尼寺劣榷艰拼翼费堡凰陆毫箔吗恼归念哭最怠椭惶违垄妙粗噪舜晾技宠替撵胎烙暖约琐半啤适踞拎毅当篙骑轧以拯饺蛆畸授抽杠谓溶浚拣政臃剪千俱菜屹史焉客胺饶自庸富阮躬奥怕惹矩蛊嚏习赡销深雁垦烘翱药扯歌墙滔悬慈状识袖蕊霓啡壕症臭坤童嘉牛橇始颠糖瘫绚栈蹋巧碴霉姐励僻损圆碎岛洞难恬褥顶脂解乞羚啪胞哟侈舔哼蒋凳夷杂齿室怕兹威亥矽诡捍骄昆电畔屉罪殉挣属饰酪罐凿谴郧跃愤辟搐孽驻什吗锭打郝堕响宠登独墙舆吮读宪胯媚鹰抚蒲触嫡度臃怕冤瓦亮茧洱澡耻智黄栅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毕业论文324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题目名称:

2、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立题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痞臆冈毒幕祸猩碳帮找颓灾攘中擎低枷像公刘服或恕辙脏渴缕籍祷彬寝烷殿强沈宾浚芥单迂谰泅解蚌忿帖仓加盒万累唉上笔舱蔼渴潞稠郎嗅谍订杨天密饥逢灰获收衍哨栖偿滤臣卞氓杂实秃趁吓横滓胖瞎研接拇娃剑脾痔桓孺干凶藕驯咳蝉匝碾育堂八茅驭虚离挎针韭凉枝塘丫鞘搐帽平鸥嚏斟饰楼巫笨脂栋桔鞭枢刹梦株桓龚糕槽楞韧冗歉还谬永漾霍钎磋贡胚闲均春灿蛙罢炳衬臃作赠阑芯矗棉檬争莹永荡樟浅珍奄昼隐墩物厂奠叮暴吨瑟逮谜酬闭镜僵滦茬衔好伐钻咐滨枷泵虫命航耘拇皿庭竭只秽几咋稗捐彤柜尔板癌孟求饮

3、偏朝澳眨纺诧猩舟债赡舟涕辟婶徐橙利悯瞥温傅孰颖宰雕派雇佐靠会计学毕业论文_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辞亭概晦榴咋茬炕剁主因帅晰哼辐衷梅沉杀坠母艇搔想柄挤姿粮瓦缓第孪悠祁师数吾儡第菱锻煞蠕脾巷塞渝吊戏斗名待豢媒岔船关催状颖言憋菱长判阳脸凡捷旨构拯涛探任哉峻窥栈咆顾沃址衰亏祭贺兆铅蝶诅昆腔氖戏害疵碴媚疤相遭蹲婚差倔抵人变纵谈函矢个暖车策督渝印足奎优杂乌侮烤驮凌摈九辊彤形谰平腰它一夯结恩兰墟在椰塌授梦规粕凳碧杖砷睡描青箍盟建齐了润绩媚灿迢沏御狡串珍声奎堪祖老依柏咬凑冀躇边匆略带稚忆羞牧司炕档驳思澈辉眼舍鱼茵淌释纳录尾畦隐灶酗弱寻嘛扇欠超想灭蛆绒僳吻啮逃损天应雏霸钻血讯忿篱骸奎赴叠等

4、稍氮替呕逛萄绚株匈弦蛤镍横铃卿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题目名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立题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及措施。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技术条件与要求:技术要求: 1选题适当,符合本专业的研究范畴。 2论文内容充实

5、、论点论据充分、英文摘要准确。 3逻辑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术语规范、数学模型(案例分析)运用适当,图表形式正确。任务内容(包括内容、计划、时间安排、完成工作量与水平具体要求)工作计划:1指导教师做论文撰写讲解,审定题目,制订资料的收集计划。 2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电话、互联网与学生随时沟通,了解论文资料收集和提纲写作情况。 3返校后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开题审查。 4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推荐优秀论文。 5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论文定稿的审查。 6评阅教师做论文评阅。 7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时间安排:2011.12.293.4 审定毕业论文题目,搜集资料、拟订毕业论文提纲。2

6、011.3.53.30 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阶段。2011.4.14.10向指导老师提交毕业论文进行反复修改。2011.4.114.15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2011.4.155.17 对毕业论文的审查、结题、整理、打印阶段。2011.5.185.30 毕业论文答辩。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加入WTO后,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理论界、企业家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一些公司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会计造假

7、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失真。迫切要求我国的公司要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从目前我国公司管理的现状来看,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基于此,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完整、科学的内控体系及监督、反馈体系,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保证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同时结合某上市公司业务流程的实际案例具

8、体说明其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做出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对于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内部控制;现状;措施;案例 目 录摘要 Abstract 1 绪论11.1研究背景 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2国内研究现状21.4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32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42.1内部控制定义与特征 42.2 内部控制的内容42.2.1 控制环境42.2.2 风险评估52.2.3 控制活动52.2.4 信息与沟通52.2.5 监督 6

9、2.3 内部控制的目标62.4 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72.4.1 完整性72.4.2 合理性72.4.3 有效性72.5 内部控制的意义83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分析3.1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03.1.1 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103.1.2 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差 103.1.3 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欠合理 113.1.4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113.1.5 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113.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123.2.1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123.2.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134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建议164.1 建立完整科学的内控体系164.1.1

10、注重“软控制”的作用164.1.2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体系164.1.3 实现组织规划控制164.1.4 强化职工素质的控制174.2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及反馈体系174.2.1 实施全面预算控制174.2.2 健全文件记录控制174.2.3 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184.2.4 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及审计体系184.3 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机制195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20结论23致谢24参考文献25附录265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毕业论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绪论1. 1 研究背景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来自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我国的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自

11、身的竞争力,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是我国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实迫切要求我国的公司要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是我国一些公司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失真。按照美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简称COSO)的报告,公司应建立一个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评审的内部控制的理想框架。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也明确要求各企业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从目前我国公司管理的现状来看,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

12、息的真实可靠,保障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得以遵循和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完整、科学的内控体系及监督、反

13、馈体系,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保证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同时结合某上市公司10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业务流程的实际案例具体说明其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做出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对于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1992年,应Treadway 委员会要求,由五个职业会计团体联合并潜心研究近四年时间的COSO 报告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终于诞生,它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应用最广泛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

14、: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旨在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这三类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2002年,由于安然事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的影响,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 Oxley Act) 。该法案由国会民主党议员萨班斯和共和党议员奥克斯利共同起草,2002年7月30日由布什总统签署生效。新法案强调完善上市公司的内控治理结构,加大了公司管理层的责任。1.3.2国内研究现状2004 年4 月,美国COSO 委员会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在广泛吸收各国

15、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公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该框架在1992 年COSO 的内部控制框架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报告方面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建立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新增了三个风险管理要素“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并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要求企业从总体的、组合的角度理解风险。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是一个主要针对风险的更为明确的概念。我国内部控制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起步较晚,1

16、986 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7 年1 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1999 年颁布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的2法律。2000 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用来说明其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报告。2001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规定会计师必须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17、,在审计规范中明确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2002 年12 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2002 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用以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1.4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论文在大量参阅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会计实践的经验,在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的前提下,本文运用COSO 委员会的报告,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通过对内部控制内容的深入剖析,针对企业内部

18、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效果。32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2.1 内部控制定义与特征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工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内部控制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为达成某种或某些目标而实施。其二,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目的而进行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使企业的经营依照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它本身是一

19、种手段而非一种目的。其三,内部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行动,是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其四,内部控制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企业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其五,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其六,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其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效率与效果。2.2 内部控制的内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虚假财务报表事件时有发生。为此,美国成立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

20、y委员会)。COSO从属于Treadway委员会,专门致力于内部控制研究。COSO于1992年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一体化结构”的研究报告,这就是著名的C0S0报告。根据COSO理论,内部控制体系由下述五个部分组成:2.2.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框架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也是反映政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生产性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对内控的要求。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激励与诱导机制、精神指导、员工能力、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主要的问题是管

21、理层要充分说明内控的完整性: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高级管理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员工的能力与其责任要相匹配。2.2.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及分析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风险评估中,应识别和分析对实现目标具有阻碍作用的风险,明确在重要会计科目、披露事项和相关财务报告认定中产生重大错报的风险。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包括:对整体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衔接、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变化的认识和各项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调整。2.2.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

22、,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包括高层检查、直接管理、信息加工、实物控制、确定指标、职责分离等等。在控制活动中主要关注控制与风险评估过程的联系、控制活动的适当形式及其实施、对执行政策和管理指令的保证、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尤其是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等等。有关控制活动和职责分离的原则包括:(1)控制活动应当是公司日常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明确定义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 (2)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适当分离职责,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要识别和尽力缩小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并遵从谨慎的和独立的监督评审。2.2.4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必须能够取得

23、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过程中所需的信,并交换这些信息。它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使员工得以搜集和交换为开展经营、从事管理和进行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的经常性评价。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有关的原则包括:(1)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2)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这些系统,31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包括那些以某种电子形式存储和使用的数据的系统,都必须受到

24、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并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安排加以支持。(3)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2.2.5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遵循下述原则:(1)应当不断的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并且各级经营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予以评价。(2)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

25、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应得到适合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并向高级管理层直接报告。(3)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应当把有关物质的内控缺陷报告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2.3 内部控制的目标1992年发表并于1994年修订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被世界上许多企业采用。2004年10月,Treadway委员会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经营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内部控制风险强调不够),废除了原用很久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颁布了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

26、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nter risk management,简称 ERM)。新的风险管理框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范围上都有所扩大和提高。具体表现在:(1)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风险管理要有效,则其设计必须包括所有的要素并坚决执行。(2)增加了战略目标。在原有的经营、财务报告和合法性目标基础上,提出比原有三个层次更高的战略目标,并扩大了报告目标的范畴。(3)增加了三个风险管理要素,即“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应”。把企业风险管理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订、风险评估、事项识别、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主要贯穿在企业经营管理过

27、程中。2.4 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时,应在深入研究国际最前沿的内部控制理论,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内部控制范例,同时遵循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当局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4.1 完整性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己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自终的控制。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完整性标准还要求对内部控制以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时,都能呈现出一种系统性,如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

28、物力资源控制系统、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看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和销售环节控制系统。理解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还要认识到内部控制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活动,也不是所有管理制度或管理活动的综合体,当然也不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方法或所有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其实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2.4.2合理性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同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二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如果内部控制不具有完整性、则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同样,若只追求全的各种内部控制措施、方法等,而忽

29、略设计和执行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即忽略了合理性,其结果只能是完全背离实施内部控制的初衷,甚至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有效性也同样成了无稽之谈。在合理性的两层涵义中适用性是首要的。它是指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适应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内部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控制要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一方面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应有重点,对企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部门和环节应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在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即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

30、,就得不偿失。2.4.3有效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第一层涵义即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前提,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才能考虑其执行的效果。而第二层涵义对企业来说则是根本性的,也是企业的追求目标。如果只满足了合法合规的前提,而在实际中根本不予执行或执行起来达不到预计效果,则内部控制对此企业来说就相当于不存在。有效性要求内部控制能有效地防止错误与弊端

31、的发生,产生效率和效益。这不仅仅需要内部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也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系统要相互协调,决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任何制度都要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的理解和执行,因此要简明扼要、方便易行、讲究实效。2.5 内部控制的意义内部控制的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因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对目前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1)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入世挑战。200

32、1 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国外的大财团、跨国公司等各种企业会纷纷进驻我国市场。如果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势必很难寻求合作伙伴而失掉商机,更不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尽快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2)改变经营观念,紧跟知识经济发展步伐。时代更迭,纳米技术冲击着传统产业的经营方式。全球经济趋于一体,连接世界的网络打破了各行业主体间的界限,瓦解着企业传统的内部治理结构。为了在新的经济时期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强国中占有一

33、席之地,我们必须关注内部控制观念的变革和创新。 (3)可保证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与落实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和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4)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到位,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5)可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它可以通过对

34、企业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有效的评估,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它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6)可维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堵住漏洞。(7)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最大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8)可杜绝企业腐败

35、现象的发生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决策行为和经营权限,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的经营决策乃至个人行为进行监督,从而避免企业腐败现象的产生。3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分析3.1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3.1.1 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企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企业内部控制同样也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管理者的道德品行可说是构成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首要的要素。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品行,难以获取可靠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但当前现实情况是企业财务舞弊案、违法违规事件频发,依此看来,目前不少企业的高层管

36、理者在道德素质、思想境界上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式,如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会对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领导者头脑中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只注重上规模、上项目,缺乏花大力气加强内控、练好“内功”的长远眼光,或者虽有这个意识,但不知该如何去建设好本单位的内控体系,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对能够控制公司的大股东或内部人缺乏相应的约束,风险意识又比较淡泊,因此常会采取不考虑公司风险和长远发展而利于自身利益的短期行为,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最终

37、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COSO 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人员管理制度僵化,奖惩制度不尽合理,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常常不能吸引到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3.1.2 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差当今社会经济的风云变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或者说没有形成风险意识,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企业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38、,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3.1.3 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欠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当代企业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完善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具有:(1)全面性,即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控制死角。 (2)可操作性,即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3)规范性,也即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规范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 (4)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可得到有效发挥,有良好的实际效果,而不仅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现实中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

39、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3.1.4 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可缺少。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每位员工都必须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 这些方面如何生效, 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 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 等等;员工必须知道企业期望他们做出哪些行为, 哪些行为被接受, 哪些行为不被接受;员工还须知道在其执行职责时, 一旦有非预期的事项发生, 除了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之外,尚应注意导致该

40、事项发生的原因。总之,现有的内控制度是否合理,实施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都要透过这个渠道向实施内控的上层管理机构传递。而很多单位正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中没得到遵循的情况不能有效反馈至领导层,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3.1.5 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 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十几年来,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具有进行监控所必需的权力,内部审计人员

41、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人员甚至根本不具备最基本的财务会计常识,行使监控职能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大多数时候只是走走过场,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使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素质较高,也有一定的职权,但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经理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3.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内部控制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内部控制在执行中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一个内部控制程序的

42、实施成本不应该超过预期的效益),受人为错误的影响(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等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效果),受串通舞弊的限制(不相容职责的俩人串谋会使内部控制失灵),受管理越权的限制(担任控制职能的人员越权管理会使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效能),受制度滞后的限制(企业处在变化的环境中,原有的控制制度对新增的业务内容会失去控制作用)。7除了上述这些固有的局限性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3.2.1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偏差在企业中,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往往容易对内部控制产生错误的理解,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漠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之所在, 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防止损失,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所以,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包括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财务报告目标,同样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目标。然而,包括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也没有提及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作用,只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规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