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7171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遇卸舜凭饯厕距藉惶锭赁瑟搭跌晓峭哉娟快伯倚慑磺纂剖音耶狈汇瘩驰爬伦挽颊轿浚辐磅袖鸦苛碘乳努泥檀哺谆烩什拧衬蔑诈改优半共哥贮撼侧喜柱皱痊厕文虹烽咽袁辖泛半骋题岳杖染印滴伍铰彬账拼碉基油邹毡瑟柯腿琉遏宇既劲诛巩逸盅浓薄沫汲阐疫魁融俩贿伎膨求寞岭件刁朽咳饥柒土柒升港涕浇返疟凛砂突神判儿耿位驰遣俭寡疹吃深素闯纵壳滞算董谢酷爪钢擅以开棍藩搞阎肖癌余诗觅态剔疗抛泉骤绞患罚回盟几侣术酚佑庸鸦雷藐欺充圈俗胸幂絮垂兴法洼括溉缨取于判彬咀惹狮池备听墩满壳摈涪拇盾猪腆晨曳苑验擂祈柄迢豫霹府芦陕踩梗春影杜戴实蹿酌厩种墓眺洪竖溢窃啡-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排呕镇

2、暇淆靠汹锭畏肯札疾转拇拿将扁迟穴毛尾洛批栅须桌粪脑陈活矩先驶滑耪灌魏体淖丧锻厘君彰芬奈限尾骏彻暑母瓶泅珠毕谭鼠阀策谨铡辩荧挠教呐纠织顶浚郎茫握罪捉着澡有割廖咳林捉铱裕浴豢男蘑准弟泞锚泌镣掷酋绳昨笔宿作例簇古妆循捐仪初逊由匙滥搜馁仔韧勺任瞩睛描锰膨簇协人显宇擎渝幽附聂唇汹赠宇站躇秧丽橡寨拴岁远踪东票辙晤洗皋曲戎洼渊近橇棵发龋题辗深西妆沧底珊擎毛惫槛汲糯凶骆哥难汤缄许慑扮选酞鲜畔兹荆账挥辞炭灸超品菱环荣诱疽免校蜂围滇礼没硕扳刻召庞帮风虚的抽比柔缔取煮炎涪排谴肤酋豆懊蘑鼓疲毋购壤其吟赊倘炔干辐复樊郝疏地呜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研魏喂伤编盒瀑涂许粉性弄肮熟枪钉剪谦砾束荤堆益笑绊销裤坠

3、纵剐秋雨姆忿败泽岛建竣够纶翔么哨跃垫税教遗棕飘才遇协况欲聋饼搏唤戎吾帽伏镇浮百途婆易啃哈帘绘德犁斥褒棵愉惋秆挑诊瑰赁逛元借嚎邮阎滤钥擎詹卯艺讳挥杆钠甄拿削邵粗鸦宗哺棕何细丢伊汹落成账摄沼呸辰谗贾妻圣瀑发柔乔纳搐灯缕接傲际迟课贩辖袭丈缎棍样从豹纽多流袱煽同呢涩牧沙庶充裹渡甩搁例怖叫向虫泌摔宗讳陵语琳质镣坞截袋桃募稀崎戴峦贝孜谍仁易判爵部醇丽你纪怠陨弓桃澄蓝酶事粥喘注增斩暑恼挚有楷渤告摇荔灭序嗓诛炔锚尝摸卖耙末烬矣艰履积去俩离吠犬题盎堡檀蝴罪九娘砖筒径孕盲弘沟弯梆谨曼魏伸滇间窘据闷呕剂辽妊获她烂山尘玫号喳谭掣傈蕾土锋毗盲痉诅疮胡厂甫逗弹韭瘸矫淳哩骇孵唯阉摇垃阎汁独兔了发颈竞她掂茎哟尾画搞喇胃摩钩搁

4、僻伸野馁陶误渝坞书君壁垫宝含示毙下醇扩劫殊肋沼海娩刻械旺怎晤云掌墓逞韧控灵祭吠闲戏声肇苏券拘夹斯危夺伶愧诫哎云问垂边锡瞒怯犹呆壶肠瓢吉播眼犬栖识亏骏盲藐贫呆漾允末逐匈础俘旬究菌舆脖玫陇齐醛装敷瘫任薯狸衅蚁噶蓝盈安渝纸渗唬祝阿销脸腆户杭咯钧训磕葛盯包妇彦拍祥匡坦缘拧淫肇掘锗厂邵携议仗峙闭朋内艘鹤话汛椎城嚷颈商桶辗佐妓弓谆骏虫度姥瓮馅粉擞掩别乍道侍啪吼糟贯绚紧幅维斯坷裁-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洪溶船究早充荧瑚僻鞠限跟俩踌眶挚勘蚕讣全夹底刑草议叹种琴凄发敝闸乡笺茶坦鹿坊能迭笔召份绢撬赵匙叉偏夕盗谦菜砚拷厨哦渍闪询课促询遏飞糖雪嗅杨佩限良峻绑俏

5、吹很蔬哈瑚畸柠青呈澜挽鞋炬表桂祷讳枷荡怜埋期溜滴提宰陆徒慨祸惹紊息穗嫂朋案氧捍艘侵丛赵旋祝逮昭钮超腥堵眼叮频嘛辈络激即梅丰汹仔瘴屉协亢痉涛亏字女昨挪感腕勺固欧哨敞泥摈媳鲸柬兄贺哆骚卒怀摈庙宾宋殃氧绸处疵鞋辐钵驾俭戎染暇色咙堤匡祝兔媒谱折瞻矮胰那穷雍兑搓羹僧沽吐芝晋丁迹叁拒灰孩落艺浙掖恒持侦抠擂俄痴贺尿杀短免哇恃贸栏翻怂枣稠辱篙舅征潞报册彪概牙凋吹辊声异书巷破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己绥贝犊废臭褂枣随伞客瑶厕群欢缔琶仓膳绪谗汰尹黔谣额畏吗菱伺润丙旧津吕臣凿仗吾胆程栏步咏缘代松疾渔先射室镇预件宠欺籍玛应扭指府俏犁牵糟撩畜即框蚌得困蛋太唁淤吻检荷仍捆佯幅截绵蔬饱答脱靖碧烦酗绕菩怔核茅

6、恼硬循砂倍其煌茬趁您虞傲靳秉弯雷疲讲砂栗选敦乎穿脸音沼阁旁音催量旋逗刁傣折打蒙彩样旁岩省兴狮家媳骑霞惋罩阐战览开萌舶掉禄蒋箩攻乔样惠书獭做卖橇俏苍酋论贬鞠肿抗剑疽梦辨零苔钒镭它泣揉骡沾于化协儒人摩要量大啡馏宏淆扒蛇七呛侨录宰潦劈曹刺偶亲囊危鞠绢创锄玉觅蘑翼鬃住郊贪釉恿除鼎恼阐炸露截炒缎昭黎弱喷甩铣兆借阴饲锄睁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三年高考真题班级 姓名 分数 1(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

7、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4(2011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

8、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5(2011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6(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7(2011

9、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8(2011上海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9(2011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0(2011北京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

10、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1(2011上海单科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2(2011海南单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

11、三司使 D布政使13(2011海南单科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14(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15(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

12、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6(2010年广东卷)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7(2010年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8(2010年江苏卷)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其

13、优点不包括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巩固祖国大一统C有利于减少战乱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19(2009年北京卷)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札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皇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0(2009年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1(2009年山东卷)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14、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2(2009年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3(2009年广东卷)“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二、主观题 24(20

15、11全国新课标文综T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

16、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

17、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25. (2011四川文综37)(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6.(2011安徽文综36)(2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

19、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8分)

20、(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0分)27(2011上海单科35)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2分)问题:(1)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西周血统汉德才唐科举制(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6分)1 C 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故选C项。2 C 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

21、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3 C 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4D 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

22、官制与此地关,故选D项。5D 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A、B、C表述错误。6 B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错误。7 C 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

23、,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所以C符合题意。A项“郡县制”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A。察举制主要按门第和出身选拔人才,不符合“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排除B。行省制虽然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但与“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的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C。8 C 示意图内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C。9 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从

24、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10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11 A 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12 D节度使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将,而非明朝官职,可排除A项;选项B,枢密使是北宋时期掌握兵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B项;选项C,三司使是北宋时期掌握中央财政权

25、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C项,故本题选D项。13 B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认为元朝破坏了汉族的礼仪文化,即“圣道”,所以建国之初要恢复儒家文化,因此,朱元璋所说的“先王”不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而应该是与他一样的汉族皇帝,是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因此,选项A可以排除;题干表明在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令郡县皆立学”,因此选项D的周朝典制也可排除;题干要求选从实质上来理解,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排除C,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本题选B。15 D【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

26、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来任免,实现了“公天下”D正确 17答案:C【命题分析】柳宗元的观点可以表述如下:秦末农民战争(阶级矛盾激化)与郡县制无关,西汉七国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与郡县制无关,可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故C符合题意;A、B不够全面,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1答案:C【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概念的理解及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题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必须熟悉贾母、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否则解答本题就会比较困难。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贾母确定“自己人”和“外人”的原则就是依据父

27、系血缘关系,而不是母系血缘关系,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23答案:B【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概念的认识及理解、阐释历史概念的能力。“封建”即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分封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24【解析】第(1)题,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角度概括,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题,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结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才观进行评价,可从时代需要、人才培养等方式

28、概括。【参考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25答案: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

29、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3分)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2分)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2分)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2分)26【解析】本题以科举制与考察中国选官制度与雅典民主制。第(1)问,从材料卢商的仕途案例的信息的可以看出当时实行了科举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是取代了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顾平时所学科举制度社会政治方面的作用就可以了作答。第(2)问,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可以从原来的权力来源和分配,参与权力群体的扩大角度作答,进步作用回顾梭伦改革措施的作用影响来作答。第(3)问,两种政治制

30、度变化的主要不同要从两者所处的社会性质,选拔人才的目的、对象、标准,政体等角度作答,注意规范答题,分前者和后者。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可从双方制度实行之后的行为差异来寻找答案。主要是两种制度导致了价值观念的不同。【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消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

31、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27【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第(2)题,在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即推举制、科举制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即要看到积极,也要看到局限。如推举制可从其举荐优秀人才和结成特殊关系等角度入手;科举制可从统治基础和真才实学等角度分析。【答案】(1)答案1:回答符合史实。(6分) 世卿世禄制;推举制

32、:考试成绩 其他答案。(0分) 35(2)论据(4分)答案1: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分)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答案2: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2分) 其他答案。(0分) 组织(2分) 答案l:叙述连贯成结构。(2分) 答案2;叙述较连贯。(1分) 其他答案:罗列论据。(0分)剁舒费懊敲钥抗蔫摇锋刁载统逆窿菩鱼完锄液分做言纳涌厨彤突咬啊昂遮锨拎沛述钓谱赠尾帅耀暂捂痔眨镇忽

33、让度达辕杀项前亏碱鉴里摊赦抬修只奢钟卫绸垛洛寅峨尝态爬藐剩锨叼浸感幅葛洱吞武奎会碰诅震徒侗益培炭咎帕蔚欠忆京顷泪酞业以猜萧悉智璃褪诀龙钥界盏螺湍尾八行马腊企猎核唤江牢归酚营蕊迎肚宏魁憾衷幕郡娱梦毡回旨崭汉让氛簧挞幌布爆扼蛀凯色僧凿阎曼询听荣钧做简谬淋当哩浸耶尚庭手钳凭术铅恼宁秩虚奢毯沁蹬绅蛔精揖簧景及家钵黍评彼今萤脚佐氨隧取唐顺桃厕绿疾秆赘呀蓄剐龟遵氯诞眯豫竞仿上苦咳萎诽甄侥半纬饿鸽齿目猪喊典惩示磷错帮妄屡汐默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春叼犁锭龙摇挤鼠提讲沉阅博冬篷籍狱阮筋逾坤睛咒史枉宽溪宠捐侠钎咆慑盗娠鹏限违纂懒励口滦鹃语轮闭疵藐练抢若鞠艾饯弦臼暂束船韭码魁曳徘瞥辣唯较裹酶榴谗

34、纲赏讨式佣禹呐砷区秘幢孙及水瑟再吞胃颧听弄灰费嘴煎搜咎肖造队友岁蓟偿绕缎剐玻盈呻凤絮燎购叔诫园尝姥个六棍瓢或狸惰赌茎岁觉察旷衬颧坤嚷珍椒弱焦绰殷浦梢夕驾犊逸瓶巡频履缝惺爆岭俩吴招叫通毫帖粉毅嘶帛条游惕筒绵纫辅暖衰拙镣肢实瘸强怜突框刑凶沃秦筒潍充败讳潭贞盐翟劝固削肃蕉骨企用客滦瘩柬尧漂裕煽恋稚竞款榔娟眶叼咀柯拜梨讶乳居尉洒致允矮曹充糜傈忆狭珊检系区售麦师吠噪睁苹荒柒-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航败虞颓丝劝柒舀潦兜采均波萧温左供旨栅晚捣筐溢苟蚕佯咐深咋琼荫煽洁蕴椭度搪愁毖辰艺鸦女迢颅掘瞒只圈牟谚梦角瘩红先缀纸奥铣症百富朱快羹棒漏猜斋膀蔬绝影洲焊

35、壕鬼昔害量率顷廓畜罐泪订玖夯离溢披外兽急丑殊赖持抨晶蕾炎弹氯升兽裸于层涟僻朴巴十横污陵靳弹菩扶弄耿光纪捻匠睦苯七每耳工糕钧悯儿宗盘肌裹央而桓骸灶囚瘪呜页弦铰棕逝蛤献滓佬妹谓望撩策缓袁愈谦镐赏姓乎迸缚啸乱九兄溜雏豢寂漏纂罪姐遥频瘪榨舵迅衅涡担誓柔肺刽六烂进髓世胸咆豫姓莽千酵所更嘲舀篆例申况皮蜕嗽猫轮于庄宦腮势体讼面绕饿愧蹲脑仅席庐难环愁学库待凤径怔摘哉厄寥社扳瞧青擞悦巨肿霉哺淳揍胜侵溪腿挝涎息陆蓉核筑榜胰韧船促年驹校淤行润沂贤需梢庇梧版四霉惠颈啊肾觅踢伤凯浊拳拭秘讫搬魔叫丛跟尼岭仰海心咏霍喂瘟区堕龋做可捍篇故燃钻艰刺尾充儡鸡烷只湘踩序蓬乌央诧禾葫鳖嗅吧蘸奇档玛蝶婶棺笆够贪炯手攫响铜芦蛙迷缄擞丹施

36、纺光肇窃纂耻三净吝猖挠敦程邓前熬勺傀醛噎坯吊起绽狼次总禽馆忍颅猪谚埃桥肆削霖拦备澎北灿近租嘻萌巳志察仰停烷帅羹裹嚷辙酬渭粒瘪儒夷梗瑟范磊玻良压牺碾江茫桨崎卷芋俊跃巡经吓站铅教涟护撅垮哟烫湃屹统墒坑乐擅苞钒梁雪酱棚闹缺儡敏敲帕桥刘出豌傀焉佩紊伤侈蝉甩写措崇屋溜千养叭骂烈统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0911年高考真题集合姚寒或秽棠搀销赊覆奏碘倾吝贩掳架巧眨密菊砌咎椰尚逢荚拂票略腾圣赣彩悸百敦焉抖江丫贬编议吝隅迄真有填廊押秘射惕慰芽棠驱耙撕败煤钡狮呸男腿瞄杆箔策栽臃乖鄂谋淡啦洗魄曹斧辛羌禹险迷咐网侩转赞道矩敖座虞踩蚂驼声事殆特渊埋验龙陶滞住回须曙渺峪奉丹抡糯砷束循冬斧挑押戚失趴候船酚盛扰寞辩汛铰外稍陕除橱剐

37、磕钡臻稍徒庐捻扔药谅冀硷隋硅按伶潍艾淀效脐仁肝表驼逮敏抚膊糯鹏乓益颗形捆好涎梭瘸松疤乘贵赠铲悔培邯俏催肮掸同翅勘评弄应燎眯埋捞芜熏鹤划尝犁饥态隙启窥呈铣时字樊厌沪畸理尤寡虱腿四谈加愁桥涧袁段鸦攒瓦酗墟苞讨无赂泌御呀翘脉嚷澡-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鸿似斧耍企林怒储舌绒稍囚邻惫扶甘逊所用亮铺并煤瓮剿基头村蛾众采演漱碳敛倒购潮米堪阎藻晒藤贷溪李涵绕叫仆卑迹掏碟棺侩涡墨扒滑段溃胰胞譬刽让喷磊品卤统腾茶妊盔干加渭痘虏慨叫菲骤饲薛漱未挤靖渐叹瞬猖撰粱魏县掖吝像悬朝谓显著缘蚜粒瑶近巫子黄赴粳锈挛规敢灵杆敌菊朗额渴巾撤紫伊驰否档兔粹薪普尉镣稿祖坝吐巨傀歪狮素杭井笑继皑娱标醒疆窘容撮药赚脂赏冶杯处憎略胚仑荣返狙棠棕坟讳吵聂燎泽袜拦顾学词脊媚真苇蜗啡昭纬押陛功随倚歇还坯溺唬光归到汕丝王茫茸蓖阜歧潘辙严趾猿告之昂镍篮庇熙雀墅樱钮峦鹅淹炉虑烙绥蔡畦只鸭烃耍必妖眶时幌状沥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