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52222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徽州水口园林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徽州人民为追求理想人居环境,对山水环境利用与改造的智慧。以徽州较有代表性的2 0 个古村落水口园林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在梳理水口园林基址与山水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山峡紧嵌”“山环盆地”“平原望山”“临江背山型”4 种山水基底类型,提炼出徽州水口园林“真山真水”“真山+人工水系”“真水+人工山林”3 种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以期为保护和恢复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建设宜居乡村环境提供思路。关键词:风景园林;山水环境;徽州水口园林;人居环境;营建模式0引言中国古代乡村人居空间的营建与自然山水环境高度融合,村落依

2、托山水而存在。为追求理想人居环境,村落的选址、布局等深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念及其衍生出的风水理论的影响 1,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营建智慧。在古徽州地区,起伏婉转的山脉为推崇风水的徽州人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形成大大小小的聚居村落。这些村落在含有“天人合一”传统人居环境思想的风水观影响下,大都呈“枕山、环水、面屏”的宅居环境模式 2。水口作为徽州古村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位于封闭、半封闭的村落空间入口,同时也是一村流水之出口1。明代 葬经翼?水口 载:“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其不仅具有生态、交通、防御、公共交往等功能,从风水角度来看,水口关系到整个村落的吉凶祸福,是聚

3、气纳财的象征,因此水口的选择与营建是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的重点 3。受传统思想影响,徽州人民为锁住财气与气运,以村落水口地带的自然山水为基础,辅以人工营建与改造的植物、湖泊及建筑(如桥、亭、楼阁等),共同构成水口园林,达到“户闭则财用不竭”的风水效应和“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景观效果,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园林类型。水口园林作为徽州人追求理想山水人居环境的缩影,研究其营建模式,对于了解徽州乃至中国传统人地和谐共生智慧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学界对徽州水口园林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于水口园林的形成发展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关系、各要素营建特色、景观营造与意象特征研究、价值与评价、水口园林的保护与

4、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而总结出徽人遵从自然、唯变所适的人居环境观。但对于水口园林整体山水环境与营建模式相互作用机制,或在徽州多地不同类型水口案例整合基础上的营建模式的整体诠释,仍有待深入发掘。鉴于此,本文将徽州营建在不同县域、不同环境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 0 个古村落水口园林进行对比提炼,探究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营建模式的内在规律与形成机理。1徽州水口园林山水环境基底“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掩映”4 是指徽州的地理形势,而“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更是对徽州地区宏观山水基底格局的形象描述,独特的山水地势,使村落选址成为当地人居环境建设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风水观念影响下,徽州

5、古村落建村相地的最佳地形是背依山峦,中间宽大开敞,奥中有旷,河流或溪水环抱,水口紧收 2,图0 1 所示为歙县荷村与婺源豸峰村的村落基址,皆为村落择址佳例。两村水口地貌都是两山夹峙形成的较封闭谷口,溪流从这里蜿蜒流出。此类水口地形“近两山环拱,成狮象形,堪舆家谓守门户”5,其“水曲气则留而不去”5,有藏蓄聚财之势。可见理想的水口营建环境是:群山环抱村落,水系环穿村境于两山夹峙处,形成天然水口。“群山环抱”不仅满足风水上聚气聚财的需求,其有利地形更利于村落的隐蔽、抵御外敌入侵、阻挡寒流和沙尘;“水流环穿村境”则可满足灌溉、防火、生活取水等功能(图0 2)。然而,徽州丰富的地貌条件为村落选址提供更

6、多可能。如图0 3 所示,以相同比例将2 0 个古村落周围山水基址进行对比,其格局大致可分为“山峡紧嵌型”“山环盆地型”“平原望山型”“临江背山型”4 种类型。“山峡紧嵌型”环境基底的古村落以黟县西递村、婺源理坑村、歙县灵山村等为代表。其基址位于山峦环峙的溪谷地带,周边山势崎岖,溪流随之蜿蜒曲折穿村而过,在两山夹峙处形成村落水口。两岸山峰重叠周密,不见水去,其自然山水结构与风水观念中最典型的关锁型水口形态吻合,即“狮象蹲踞回互于水上或隔水山来缠裹,大转大折”,符合较为理想的水口环境基底。“山环盆地型”环境基底的古村落以黟县屏山村、宏村、歙县呈坎村等为代表。其基址位于群山环绕的缓坡腹地中,腹地内

7、有山之余脉。村落紧靠北侧高山或矮丘而建,水系随地势或作冲射状平直穿村而过,或相隔一定距离绕村而流,未能形成徽人心中理想的、代表村落“吉地门户”的天然水口。“平原望山型”环境基底的古村落以歙县唐模村、棠樾村、黟县南屏村为代表。其基址位于群山外围的平原丘陵一带,地势平坦开阔,古村周边分布诸多低海拔的土丘形成视觉屏障,与远处作为村落视觉天际线的延绵群山相呼应。水系环穿村落而过,流经村口处其两侧并未呈高山夹峙之势。“临江背山型”环境基底的古村落以休宁古林村、歙县雄村、渔梁村为代表。其基址位于新安江水系沿岸,水域宽阔蜿蜒,两岸山体连绵高耸,整体山势与水势大致呈平行关系,村落均选址于水曲之处,背山临水而建

8、,水口则位于水系流经村落转弯之处。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徽州水口园林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初探AP R I MA R Y 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O D E L O FS H U I K O UAP R I MA R Y 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O D E L O FS H U I K O UL A N D S C A P EH U MA NS E T T L E ME N T I NH U I Z H O UL A N D S C A P E

9、H U MA NS E T T L E ME N T I NH U I Z H O U刘昕琰 单红艳 肖璐瑶 张蕊(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 3 1 1 3 0 0)为通信作者1水口。一般来说,风水理论中水口的位置有2 种:一种为一村水之流入口处,一种为一村水之流出口处。但在实际中,一村流水的入口多从山上或地势高处居高临下流来,自能成开敞之景,只需稍加梳理即可通畅,而水流出口之处通常是徽州古村落连接外部的交通要道,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风水里称“水口”就专指这水流出口之处。本文所述水口也专指水系流出村境之处。*图0 1歙县荷村与婺源县豸峰村村落基址图 5 图0 2理想的水口营建环境

10、模式图图0 32 0 个古村落山水基底图学术1 2 2N O V2 0 2 32不同山水环境基址下徽州水口园林营建模式并非所有古村落都选址于理想的环境基底中,徽人为满足风水上的需求和居民生产生活上的便利,在遵从自然的同时,对自然环境进行积极改造,使之趋于理想 6。因此,徽州水口园林的营建在其山水环境基础上,加以适当的人工改造,种植树木,点缀建筑,营造便于生产生活,同时满足村民精神需求的良好人居环境。研究整理归纳2 0 个徽州古村落水口的形成方式,发现其与前文村落山水环境基址一一对应,总结出“真山真水”“真山+人工水系”“真水+人工山林”3 种水口园林营建模式(表0 1)。2.1“真山真水”模式

11、下“山峡紧嵌型”古村落水口园林营建“真山真水”主要指水系环贯村境后在两山夹峙处蜿蜒形成理想的天然水口,徽人在优越的山水环境结构基础上,修建建筑或种植林木,以满足水口园林营建的风水和功能需求。研究整理8 处“山峡紧嵌型”村落水口园林营建情况并简要绘制其平面布局(图0 4),发现此模式的特点为:水口园林两山耸峙交错,水流曲折迂回;水口林多列植于水系或进村道路两侧;以牌坊和水口桥为起始,亭、塔、楼、阁等水口建筑沿水系自由布局,渐入村境,呈现较强的导向性和暗示性。“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王维 桃源行 诗中的描写,便是对这种水口空间组织模式的形象诠释。从整体空

12、间格局来看,这类夹峙型水口作为村落天然屏障,总体远离聚落空间或联系较少,与山水层次联系紧密。水口园林景观塑造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呈双峰互峙之态的水口山往往被赋予“门阙”这一空间意象 7,成为村落入口的地域界标。建筑在此居于从属地位,水口桥作为其构建要素之一,除具有交通功能外,在形态上似门板上的一叶铜锁,能够锁住水口,满足徽人对村落水系“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的风水需求。桥周边有亭、楼、阁、庙等建筑对水口进行“增崇”,这些建筑在点缀山水形势之巧的同时被赋予不同的职能与文化内涵。如西递关帝庙、灵山五福庙等社屋神庙,背后隐藏着对天地山川和地方神祇的敬畏与崇拜文化,是徽州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

13、分;而众多村落水口皆营建的文昌阁、魁星楼、文峰塔等建筑,则是村民对当地文风昌盛的殷切期盼。不同村落水口园林因周边地势、村落文化、财力等差异而各具特色。歙县许村为促成村落气运大兴,依据地势营建3 处水口,“地脉既绵,水口自多重复”,实为徽州其他村落之罕见 8;婺源理坑村在水口处沿溪修建理源桥、文昌阁、水碓、文笔、天杆等建筑,形成完整的“五行”格局等 9。但总的来说,此种模式下水口园林将自然山水空间、文化意象空间与民间信仰空间叠加,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骨架,利用天然相对的“门阙”山形结构,辅以人工构筑物(桥、其他类型建筑组合)呼应点缀,形成山水关系与文化秩序契合融糅的水口景象空间,虽无园林式的精致,但

14、满足与自然的和谐之道。2.2“真山+人工水系”模式下“山环盆地型”古村落水口园林营建群山环绕,无水系环穿村境或是水流平直穿村而过,此环境基底在风水学上不足以聚财纳气,同时不便于村民生产生活取水,需要通过人工改造水系,辅以建筑修建与林木种植来弥补自然上的缺陷,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研究分析6 处“山环盆地型”村落水系改造和水口园林营建情况(图0 5),并将其分为2 类:村落依山而建,村口处有高山余脉相峙。通常将平直入村的水系进行改道,环穿村落后于两山对峙处形成S 形水口,如歙县呈坎村、瞻淇村;或在溪流上游筑堨引水入村,环贯村境于两山对峙处形成水口,如休宁溪头村,由此达到曲水环抱,山峦相靠的

15、较为理想的环境。与“真山真水”营建模式不同,该环境下水口山形势不够严密,需要通过集中修建大量人工构筑或种植林木补之。如清同治时期呈坎村南水口图所描绘的,在下结山和龙盘山之间营建亭、桥、楼阁等众多建筑组群,并以堤坝和成行林木将其串联起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清道光时期西递水口图所描绘的,一组关帝庙建筑群关锁水口,其余建筑零星点缀于山水之中(图0 6)。村落三面环山,一面开阔,村前高山余脉未呈夹峙之势,整体格局呈凹字形,通过修建水利设施引水入村,或改道原平直穿村的水系,并在村前地势较为平坦处即凹形入口挖塘营湖形成水口,如宏村、屏山村和宅坦村。水塘不仅作为一种“无形”的边界达到对村落的围合,同时可以

16、满足饮用、浣洗、灌溉、消防等生活所需以及“塘塘蓄水,足以荫地脉,养其气”5 的风水要求,并辅以建筑、植物等,弥补两侧水口山不够严密紧凑的形势。同时,水口塘通过倒影的方式集结周围景致,远招高山入村、近借低丘入湖,四周建筑、植物倒影完全融入山水之中,是人工建筑融糅于自然环境的另类表现。如宏村“南湖”,将村北雷岗山与远处龟山、东山的倒影集结于此,映衬近处小桥流水人家,虚实相生,给观者以深远的空间想象,并被题名为宏村八景之一“南湖春晓”,反映文人与大众对此类水口环境的审美认同。同样被题名的还有宏村“月沼风荷”以及屏山十景之一的“莲塘玩月”表0 12 0 个徽州古村落水口环境基底整理汇总图0 6西递水口

17、与呈坎水口营建对比图图0 5“真山+人工水系”模式下各村落水口园林布局图0 4“真山真水”模式下各村落水口园林布局1 2 3等。由此可见,水口塘吸收周围环境,在地景的集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和焦点功能,成为将具体实景转换为文化地景的媒介,使“水口”的特性明显化。无论是在两山缺口处大量修建人工构筑、种植林木,还是在村前挖塘营湖集结地景,都是徽人对非理想水口环境“障空补缺”的营建方式,以满足“关锁聚财”的风水需求。此外,这种环境下水口空间与聚落空间通常距离较近,成为村落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较之“真山真水”模式下自然化的水口空间,被注入了更多的人工痕迹与文化内涵。部分村落将宗祠与水口组合布置,如宏村月沼

18、与乐叙堂、瞻淇水口与忠烈祖庙、溪头水口与王氏祠堂,这在聚族而居、宗法观念强烈的徽州无疑是对水口等级地位的肯定。而将宗祠建筑放置于文化信仰层面上的神圣空间,也匹配了宗祠权威的合法性与地位,二者组合,使水口与人居的联系更为紧密。2.3“真水+人工山林”模式下“平原望山型及临江背山型”古村落水口园林营建“真水+人工山林”此类营建模式多出现在平原丘陵或是濒临大江大河地带的村落中,水系环穿村而过或傍村而流,水口处无高山护卫,于村落而言无法形成屏障。对于此,古徽民遵循风水理论中“惟于背后左右之处有疏旷者,则密植以障其空”1 0 的方法,通过筑堤植林等方式弥补水口无高山的不足。对符合此特征的“平原望山型”与

19、“临江背山型”村落水口园林营建情况(图0 7)进行具体分析。村落地处群山外围的平原丘陵一带,四周无高山环绕,水系环穿村落而流。水口处或地势平坦,如黟县南屏村,先民在此处广植松林为屏障;或有小山孤矗而不成势,如歙县唐模村、棠樾村,先民通过在水口一侧筑堤、墩等,上植林木,与另一侧小山呈两山护卫之势,以弥补村基不足。这类环境下水口园林营建大都不受地势所限,紧邻聚居区,空间组织上更加丰富多元。如唐模水口檀干园,通过多中心景点的有序组织展示起景(蜈蚣桥和沙堤亭)展开(同胞翰林坊)高潮(湖面及周边建筑群)结尾(许氏宗祠)4 个景观空间序列层次,有开敞、闭合、纵深、动静等不同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与山色村景相渗

20、透的聚景空间;南屏水口通过组织起(万松桥)承(雷祖殿、水口庙、观音阁)转(万松林、万松亭)合(南屏书屋建筑群)景观序列,营建一条空间层次丰富的入村风景走廊,林木间村景隐现,不知不觉粉墙黛瓦、高宅深巷近在咫尺,可谓妙趣连篇。濒临大河大江的村落大都筑堤、坝成景。在水系邻近村落一侧筑堤修坝,与对岸高山呈护卫之势,其上植林木、修亭阁,浓荫遮掩,自成村落屏障,按风水学之说乃瑞气不外溢,邪气难冲入,遂成水口园林。明崇祯 古林黄氏重修族谱 明确记载古林水口:“溪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桥之东有长堤,绵亘里许,上有古松树数十株。”文昌阁、尼庵、宗祠、牌坊等掩映在苍翠松篁之间。雄村水口更是以绵延数公里的

21、桃花坝闻名,“缘溪之曲,筑平堤,艺佳树,苍翠无际,隐隐如画图”2,沿堤分布书院、庙宇、宗祠、亭楼等。而在徽州府城南三里紫阳山麓,即徽州府水口,修筑“横截练江、以潴迅流”的渔梁坝,“关(徽州)郡之兴替,于形势良有裨益”1 1。此处因渔梁坝的兴建逐步发展成为水运港口和商业型村落,是水口发展为村落的典型范例,因周围环境胜美,自古便有“渔梁八景”之说。可见该环境下水口营建虽以 大 型 堤 坝 为 主体,但人工构筑与山水林木相依,强化了村落与自然山水的联系,成为村中游胜之地。与其他环境基址的水口园林相比,数里长堤 沿 宽 阔 江 面 展开,更显磅礴之势。此类模式的水口园林以大型人工建造为主,自然山水为背

22、景构建景观,是3 种模式中与聚落空间联系最为紧密的水口营建类型。民居建筑与水口整体景观在空间上呈镶嵌格局,加强了水口景观与其主体使用者村民的联系,书院、宗祠、庙宇等村落主要建筑集中于此,承载村落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支柱的要任。可以说,聚落层次与水口景观的叠合,促进了聚落人文空间的塑造,提升了村居环境品质。3结语徽州水口园林作为徽州居民对人居环境空间营建的缩影,其营造是依据不同环境基底相对应的自然形态特征,加以不同的人工改造,如修筑堤坝、挖塘营湖、改良水道、广植花木等。在这一过程中赋予水口人性化的功能与文化内涵,以维系宗族凝聚力,承载村民文运昌盛的美好寄托,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最终形成“真山真水”

23、“真山+人工水系”以及“真水+人工山林”3种水口园林营建模式。从本质上看,水口园林营建反映了一种首先审视和谋划特定自然山川形势,进而因地制宜地组织建设与风景营造的本土人居智慧和经验。研究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山水人居营建模式,不仅对发掘、保护以及利用现存的古村落水口园林景观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古徽州人利用与改造山水环境的智慧,对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园林化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参考文献:1 陆林,徐致云,葛敬炳.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 J .黄山学院学报,2 0 0 5,7(5):5-8.2 张纵,高圣博,李若南.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 景 观 成 因 探 颐 J .中 国 园

24、 林,2 0 0 7,2 3(6):2 3-2 7.3 郭璞.四库存目青囊汇刊(1)青囊秘要 M.北京:华龄出版社,2 0 1 7.4 赵吉士.徽州府志 1-7 M.台湾:成文出版社,1 9 7 5.5 何晓昕.风水探源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 9 9 0.6 陆林,徐致云,葛敬炳.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选择与营造 J .黄山学院学报,2 0 0 5,7(5):5-8.7 张涛,史哲伟,柳云雁.“龙门”地景及其人居环境模式研究 J .中国园林,2 0 2 2,3 8(3):1 3 4-1 3 8.8 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歙县志 M.合肥:黄山书社,2 0 1 0.9 郭美锋.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 M.北京:气象出版社,2 0 0 8.1 0 刘沛林.风水 中国人的环境观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 9 9 5.1 1 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六 M.李明回,彭超,张爱琴,校点.合肥:黄山书社,2 0 1 4.图片来源:除特别标注,均为作者自绘。收稿日期:2 0 2 3-0 7-1 62沈归愚 竹山书院记,转引自程必定、汪建设等主编 徽州五千村。图0 7“真水+人工山林”模式下各村落水口园林布局读书学术1 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