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理血液循环.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51361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3.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血液循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理血液循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理血液循环.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理血液循环.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理血液循环.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章血血 液液 循循 环环四PART ONE2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心心心心 脏脏脏脏 生生生生 理理理理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血血 管管管管 生生生生 理理理理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器器器器 官官官官 循循循循 环环环环3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75次/分(60-100)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心 率心动周期4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 特点收缩期舒张期收缩期舒张期房

2、室活动不同步房室活动不同步有全心舒张期有全心舒张期0.4s持续时间与心率呈持续时间与心率呈反比反比 保证心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心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有利于心室血液的充盈有利于心室血液的充盈125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腔结构心腔结构1ABDC2346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心心脏脏泵泵血血过过程程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充盈期7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8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

3、能的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定义定义正常值正常值意义意义每搏输出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70ml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4.5-6L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L/(min)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指标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状态9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定义定义正常值正常值意义意义心肌前负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70ml每分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4.5-6L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L/(min)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指标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65%反

4、映心脏泵血功能的状态10第一节 心 脏 生 理三、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肌的生理特性11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接近红细胞比容。接近红细胞比容。意义:意义:增高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脱水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脱水 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 减低减低 各种贫血各种贫血12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颜色黏滞性黏滞性比重比重血浆酸碱度血浆酸碱度理化理化特性特性比重 密度血流阻力 弱碱性,pH为7.357.

5、45 若pH值7.35,即为酸中毒 若pH值7.45,即为碱中毒鲜红色暗红色13第二节 血 浆成分及其作用水作用形成和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形成和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种类种类主要来源主要来源主要生理作用主要生理作用白蛋白白蛋白(清蛋白)(清蛋白)肝细胞肝细胞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压球蛋白球蛋白肝细胞,浆细胞肝细胞,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原 肝细胞肝细胞参与血液凝固参与血液凝固 非蛋白氮(NPN)可以了解蛋白质的代谢状况和肾可以了解蛋白质的代谢状况和肾的排泄功能。的排泄功能。14第二节

6、 血 浆血浆渗透压渗透现象半透膜渗透现象:渗透现象:水分子水分子透过透过半透膜半透膜从溶液从溶液低低浓度一侧向浓度一侧向高高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动力:动力:是溶液所固有的是溶液所固有的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吸引 水分子水分子透过半透膜透过半透膜的力量的力量。其高低:其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15第二节 血 浆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770kPa或或5790mmHg)形成形成百分比百分比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80%来自来自Na+和和Cl-)约为约为

7、99.6%99.6%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血浆蛋白(75%80%来自白蛋白)来自白蛋白)约为约为0.4%0.4%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16第二节 血 浆血浆渗透压17第三节 血 细 胞 红细胞(RBC)性别及年龄性别及年龄红细胞红细胞(RBC)(RBC)(个(个L 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Hb)(g gL L)成年男性成年男性(4.0-5.5)10(4.0-5.5)101212l20-160l20-160成年女性成年女性(3.(3.5 5-5 5.0 0)10)101212ll0-150ll0-150新生儿新生儿(6.06.0-7 7.0.0)10101212170170-2002

8、00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1红细胞的数量 若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若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为贫血贫血。18第三节 血 细 胞 红细胞(RBC)(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 2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19第三节 血 细 胞 红细胞(RBC)(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20第三节 血 细 胞 红细胞(RBC)(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发育特点:发育特点:细胞体积:由大变小;细胞体积:由大变小;细胞核:由大变小最后细胞核:由大变小最后消失;消失;血

9、红蛋白:从无到有,血红蛋白:从无到有,直至达到正常含量。直至达到正常含量。1 1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生成的部位: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生成的部位:出生后主要在红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21第三节 血 细 胞 红细胞(RBC)(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 1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生成原料:生成原料:铁、蛋白质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干燥,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匙状甲等。指甲缺乏光泽,匙状甲等。22第三节 血 细 胞 红细胞(RBC)(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 1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 成熟因子:成熟因子:叶酸、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

10、胞性贫血 2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场所-肾 (2)雄激素 肾性贫血 3 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 破坏场所-脾 脾性贫血23第三节 血 细 胞 白细胞(WBC)分类分类分类计数分类计数(%)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吞吞噬噬细细菌菌(尤尤其其是是化化脓脓性性细细菌菌),清清除除衰衰老老红红细细胞胞和和抗抗原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复合物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释释放放过过敏敏物物质质,参参与与过过敏敏反反应应;释释放放肝肝素素,参参与与抗抗凝凝过过程程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限制过

11、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吞吞噬噬各各种种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和和衰衰老老死死亡亡细细胞胞,识识别别杀杀伤伤肿肿瘤瘤细细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040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24第三节 血 细 胞 血小板(PLT)生 理 功 能 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生 理 特 性 黏附和聚集 释放和收缩 吸 附25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

12、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血凝的实质:血凝的实质:可溶性的纤维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蛋白原不溶性的纤维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细丝蛋白细丝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为血清。称为血清。26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 除了除了(CaCa2+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大多数凝血因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在参与凝血的过程中需大多数凝血因子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在参与凝血的过程中需被激活,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右下角用

13、字母被激活,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右下角用字母“a”a”标记,如因子标记,如因子IXaIXa、XaXa等。等。除因子除因子来自组织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来自组织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因子、X X的合成还需要维的合成还需要维生素生素K K参与。参与。(维生素维生素K K缺乏缺乏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的特征:27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二)血凝过程(二)血凝过程28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纤溶:是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是指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意义

14、:意义:在于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限制血液凝在于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限制血液凝固的发展,防止血栓形成。固的发展,防止血栓形成。29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量 血量(血量(blood volumeblood volume):):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 78 8,相当于,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有每千克体重有70ml70ml80ml80ml血液血液。滞留于肝、脾的血窦,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和皮下静脉丛滞留于肝、脾的血窦,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和皮下静脉丛等处,流速相对缓慢等处,流速相对缓慢。血血量量贮存血量:贮存血量:循环血量循环血

15、量:占占70%70%80%80%,在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流动;,在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流动;一次失血达到总血量的一次失血达到总血量的30%30%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以上时,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生命,应立即生命,应立即输血抢救输血抢救。30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型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血型血细胞(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血型31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型 ABO血型系统红细胞凝集反应A凝集原+A凝集素红细胞凝集B凝集原+B凝集素红细胞凝集32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型 ABO血型系统ABO分型33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型 ABO

16、血型系统ABO血型鉴定34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型 Rh血型系统 1 1RhRh血型的分型血型的分型 RhRh血型抗原最先是在恒河猴的血型抗原最先是在恒河猴的红细胞上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膜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红细胞上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膜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RhRh抗原有抗原有C C、c c、D D、E E、e e五种,其中以五种,其中以D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抗原的抗原性最强。RhRh阳性:含有阳性:含有D D抗原抗原 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RhRh阴性:不含阴性:不含D D抗原抗原35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 型 Rh血型系统36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结果判断配血结果判断 配血相合:主侧、次侧均不凝集时为配血相合,见于同型相输,可以进行输血。配血基本相合: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配血基本相合,可作应急输血。配血不合:主侧凝集,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进行输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