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泵血功效心脏泵血功效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 管管 生生 理理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调整心血管活动调整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征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征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页页循环系统组成循环系统组成:心脏:血液循环动力心脏:血液循环动力(泵)(泵)血管:血液流经管道系统血管:血液流经管道系统(分配血液)(分配血液)功效:功效:1.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原料及产物。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原料及产物。2.实现体液调整。实现体液调整。3.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血液防御功效。实现血液防御功效。血液在心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血液在心
2、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页页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泵血功效心脏泵血功效右心:右心:泵血入肺循环;泵血入肺循环;左心:左心:泵血入体循环。泵血入体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页页一、心脏相关结构复习一、心脏相关结构复习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页页一、一、心率心率 1.1.概念概念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次数称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次数称率。2.2.正常变异正常变异 年纪年纪:初生儿初生儿(130(130次次/分分)成人成人(60(60100100次次/分分)性别性别:女男女男 体质体
3、质:弱强弱强 兴奋状态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平静、休息运动、情绪激动平静、休息 体温每体温每11心率心率1010次次/分分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页页二、二、心动周期心动周期(一一)概念概念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二二)时程时程 T1/fT1/f60s/7560s/750.8s 0.8s 房缩房缩 0.1s 0.1s 房舒房舒 0.7s 0.7s 室缩室缩 0.3s0.3s室舒室舒 0.5s0.5s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页页动脉瓣动脉瓣动脉瓣动脉瓣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
4、期心室收缩期房室瓣房室瓣房室瓣房室瓣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动周期不一样时期中心脏各瓣膜情况心动周期不一样时期中心脏各瓣膜情况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页页心心室室收收缩缩心心室室舒舒张张心心房房收收心心房房舒舒张张01.s房室办关房室办关半月办开半月办开半月办关半月办关房室办开房室办开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1.心房和心室不能心房和心室不能 同时收缩,但可同时收缩,但可 同时舒张。同时舒张。2.心率加紧心率加紧(200次次/分)分)舒张期舒张期(0.14s)收缩期收缩期(0.16s)特点特点:生理
5、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页页心率心率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 室缩期室缩期 室舒期室舒期0.351.1540 1.575 0.8150 0.40.300.500.250.15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9页页二、二、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0页页(一)(一)心室泵血心室泵血 1.1.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1)1)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急剧室内压急剧(左室内压(左室内压近近80mmHg80mmHg)房室瓣关闭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继续收缩继续收缩生理学血液循环
6、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1页页(2 2)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动脉压室内压动脉压(左室(左室80mmHg80mmHg)(右室(右室8mmHg8mmHg)动脉瓣开放动脉瓣开放(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快速射血入动脉快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占射血量70%70%)心室容积快速心室容积快速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特点特点 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与主动脉压最高;用时少用时少(收缩期收缩期1/3)1/3),射血量大。,射血量大。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2页页(3)(3)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快速射血入动脉后快速射血入动脉后
7、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略动脉压室内压略动脉压 继续射血入动脉继续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占射血量30%30%)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期心室舒张前期特点特点 用时长(用时长(收缩期收缩期 2/32/3),射血量少;),射血量少;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3页页2.2.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1)(1)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快速室内压快速(室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快速室内压急剧快速 (室内压仍房内压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容积不变容积不变、血液不流血
8、液不流)特点特点 动脉瓣、动脉瓣、房室房室瓣都处瓣都处于关闭状态;于关闭状态;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4页页(2)(2)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末等容舒张期末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放房室瓣开放心室继续舒张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 房内压房内压=负压负压)心房和大心房和大V V内血液快速入室内血液快速入室(占总充盈量(占总充盈量2/32/3)心室容积快速心室容积快速特特点点 快快速速充充盈盈期期室室内内压压最低。最低。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5页页(3)(3)减慢充盈期减慢充盈期 心心室室内内血血液液充充盈盈,心心室室与与心心
9、房房、大大V V间间压压力力差差减减小小,血血液液流流入心室速度减慢。入心室速度减慢。前前半半期期为为大大V V血血液液经经心心房房流流入入心心室室;后后半半期期为为心心房房收收缩缩期期挤挤血入心室。血入心室。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6页页(一一)心房泵血心房泵血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心房收缩,心房容积 房内压房内压(右房右房4-6mmHg)4-6mmHg)(左房左房6-7mmHg)6-7mmHg)房室瓣开放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处关闭状态)(动脉瓣处关闭状态)挤血入心室挤血入心室(占心室充盈量(占心室充盈量25%25%)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7页页小结小结心脏泵血过程中压力,瓣
10、膜、血流改变:心脏泵血过程中压力,瓣膜、血流改变:左右心房、心室活动基本同时,左右心房、心室活动基本同时,但右心收缩力弱(克服阻力小)但右心收缩力弱(克服阻力小)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8页页心脏泵血动力:心脏泵血动力:心脏收缩引发压力改变心脏收缩引发压力改变心脏瓣膜开启,血流方向心脏瓣膜开启,血流方向均取决于此。均取决于此。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19页页 四、四、心泵功效评定心泵功效评定(一)(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血(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血(70ml70ml)。)。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每搏
11、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6080ml80ml130130145ml145ml 50506060 意义意义 与心舒张末期容积和心缩力相关与心舒张末期容积和心缩力相关 心收缩力心收缩力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心室扩大、心功效下降(每搏输出量不变)心室扩大、心功效下降(每搏输出量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射血分数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0页页(二)(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血量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血量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心率5 56L/min6L/min 心心 指指 数:平静状态下数:平静状态下,每
12、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平方米体表面积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3.03.03.5L/min.m3.5L/min.m2 2 意意 义义 评定不一样个体心功效评定不一样个体心功效(三)(三)心脏作功量心脏作功量 比单纯专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效更全方面。比单纯专心输出量评定心泵血功效更全方面。搏搏 功功=搏出量搏出量1/101/103 3(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平均心房压平均心房压)13.6 =83.1(g.m)每分功每分功=搏搏 功功 心心 率率 1/101/103 3 =6.23(Kg.m/min)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1页页 五、五、心泵功效调整心泵功效调整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13、每搏输出量 心率心率 (一)(一)每搏输出量调整每搏输出量调整 1.1.前负荷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量心舒末期容量=余血量余血量+V血回心血量血回心血量 前负荷前负荷心肌初长度心肌初长度肌缩力肌缩力搏出量搏出量前负荷、前负荷、后负荷、后负荷、心缩力心缩力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2页页 前负荷前负荷(心舒末期容量(心舒末期容量)心肌初长度心肌初长度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心搏出量心搏出量 异长本身调整异长本身调整 心肌收缩力随心肌心肌收缩力随心肌初长度改变而改变初长度改变而改变现象。现象。特特点点 调调整整范范围围小小(心心肌肌初初长长度度2.252.252.30um2.30um)。)。
14、意义意义 精细调整每搏精细调整每搏输出量。输出量。StarlingStarling定定律律:心心脏脏不不依依赖赖神神经经-体体液液原原因因本本身调整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现象。身调整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现象。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3页页2.2.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等长本身调整等长本身调整 概念概念 心肌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前、后负荷不变,经过改变肌缩程度、经过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速度和张力等方面,调整每搏输出量内调整每搏输出量内 在特征。在特征。意义意义 对连续、猛烈循环改变有强大调对连续、猛烈循环改变有强大调 节作用。节作用。收收缩缩能能力力 N
15、ENE受受体体cAMPCacAMPCa2 2+通通道道开开放放几率几率+开放时间开放时间 CaCa2 2+i i 心缩力心缩力。收收缩缩能能力力 AChAChM M受受体体抑抑CaCa2 2+通通道道+激激活活K K+通通道道 APAP2 2、3 3期缩短期缩短CaCa2 2+内流内流心缩力心缩力。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4页页3.3.后负荷后负荷=A ABPBP临床临床 A AB B连续连续心肌肥厚心肌肥厚泵血功效泵血功效搏出量恢复正常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本身调整异长本身调整等长本身调整等长本身调整(体液)(体液)前负荷前负荷剩下量剩下量回流量不变回流量不变搏出量搏出量射血期射血期射
16、血速射血速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心肌缩速后负荷后负荷(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内)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5页页(二)心率对心输出量影响(二)心率对心输出量影响心率在40180次/min 舒张期缩短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心室充盈量SVHRCO心率180次/min舒张期缩短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心室充盈量SVHRCO心率 40次/min舒张期延长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量心室充盈量SVHRCO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6页页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压血压心率心率心肌收缩性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前负荷每搏出量每搏出量充盈时程充盈时程静脉血回流速静脉血回流速剩下量剩下量 后负荷后负荷 神神经经体
17、体液液调调整整等长本身调整等长本身调整 异长本身调整异长本身调整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7页页六、六、心力贮备心力贮备 概念概念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能力。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能力。意义意义 反应心脏健康程度反应心脏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效。心脏泵血功效。组成组成心率贮备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量:收缩期贮备量:555560ml(60ml(射血分数射血分数)舒张期贮备量舒张期贮备量:15ml(15ml(不能无限扩张不能无限扩张)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8页页(二)心音:(二)心音:vS1发生在心缩期,房室瓣关闭,发生在心缩期,房室瓣关闭,心室
18、射血。心室收缩力强,心室射血。心室收缩力强,S1强。强。vS2发生在心舒期,主发生在心舒期,主A瓣、肺瓣、肺A瓣瓣 关闭,关闭,S2强弱可反应主强弱可反应主A压和肺压和肺 A压。压。vS3发生在快速充盈末期,通常不发生在快速充盈末期,通常不 显著。显著。vS4是心房收缩声音,病理情况是心房收缩声音,病理情况 下可听见。下可听见。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29页页复习思索题:复习思索题: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心率心率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心指数 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心力贮备心力贮备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简述心动周期特点。简述心动周期特点
19、。2.简述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说明在这个简述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压力、瓣膜改变情况以及血流过程中压力、瓣膜改变情况以及血流方向。方向。3.分析影响心输出量原因。分析影响心输出量原因。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0页页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征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征 心脏主要功效是泵血,心脏不停有秩序、心脏主要功效是泵血,心脏不停有秩序、协调收缩与舒张,是泵血功效必要条件,心脏协调收缩与舒张,是泵血功效必要条件,心脏这种功效依赖这种功效依赖心肌细胞生理特征:兴奋性、传心肌细胞生理特征: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电生理特征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电生理特征。生理学血
20、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1页页心肌细胞分类心肌细胞分类普通心肌细胞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工作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特殊心肌细胞(特殊传导系统)(特殊传导系统)N、骨骼肌、骨骼肌 AP心室肌心室肌 AP浦肯野浦肯野 AP窦房结窦房结 AP心肌细胞电活动特点:心肌细胞电活动特点: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2页页包含包含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心房肌细胞细胞特点:细胞特点:具具1)兴奋性)兴奋性 2)传导性)传导性 3)收缩性)收缩性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3页页包含包含窦房结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交界浦氏纤维浦氏纤维房结区房结区结区结区结希区结希区特点:特点:具具1)自律性)
21、自律性 2)兴奋性)兴奋性 3)传导性)传导性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4页页一、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5页页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6页页心心室室肌肌RPRP和和APAP(一)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7页页(二二)心室肌心室肌RPRP和和APAP形成机制形成机制1 1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RPRP形成机制形成机制(1 1)幅度)幅度 -90mV(-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2 2)机制)机制 =K 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8页
22、页 2.2.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APAP形成机制形成机制0 0期期 刺激刺激RPRP阈电位阈电位激活快激活快NaNa+通道通道NaNa+内流内流NaNa+平衡电位平衡电位(0 0期)期)快快NaNa+通道通道 -70mV-70mV激活,连续激活,连续1-1-msms,特异性强特异性强(只对只对NaNa+通透通透),阻断剂阻断剂(TTX)(TTX)。0 0期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39页页1 1期期快快NaNa+通道失活通道失活+激活激活K K通道通道K K+外流外流 快速复极化快速复极化(1 1期)期)K K通通道道:可可被被K K+通通道道阻阻断断剂剂(四四乙乙基
23、胺、基胺、4-4-氨基吡啶)阻断氨基吡啶)阻断.1 1期期NaNa+K K+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0页页2 2期期O O期去极达期去极达-40mV-40mV时时已激活慢已激活慢CaCa2+2+通道通道+激活激活I IK K 通道通道CaCa2+2+迟缓内流迟缓内流 与与K 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迟缓复极化迟缓复极化(2 2期期=平台期)平台期)慢慢CaCa2+2+通通道道:激激活活与与失失活活比比NaNa+通通道道慢慢,特特异异性性不不高高:CaCa2+2+(53%53%)、NaNa+(27%27%)K K+(20%20%)都都通通透透,阻阻断断剂
24、剂:MnMn2+2+和和各各种种CaCa2+2+阻阻断断剂剂(异异搏定)。搏定)。2 2期期NaNa+K K+CaCa2+2+K K+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1页页3 3期期慢慢CaCa2+2+通道失活通道失活+I IK K 通道通透性通道通透性K K+外流外流快速复极化快速复极化至至RPRP水平水平(3 3期)期)4 4期期 膜膜内内NaNa+、CaCa2+2+升升高高,膜膜外外KK+升升高高激激活活离离子子泵泵泵泵出出Na+Na+和和CaCa2+2+,泵泵入入K K+恢恢复复正正常常离离子子分布。分布。3 3期期NaNa+K K+CaCa2+2+K K+K K+
25、泵泵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泵泵3 3期期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2页页心室肌心室肌AP几个时期:几个时期:0期:快速去极期,期:快速去极期,Na+大量快速内流;大量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极早期,期:快速复极早期,Na+通道失活、通道失活、K+外流。外流。2期:平台期,期:平台期,Ca 2+内流和内流和K+外流外流 约占约占100200ms。3期:快速复极末期,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外流4期:静息期,期:静息期,Na+-K+、Na+-Ca 2+交换恢复膜内外离子正常分布。交换恢复膜内外离子正常分布。小结:小结: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3页页 (二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26、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1.窦房结细胞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电位电位 (1)(1)膜电位特征膜电位特征 RP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不稳定,能自动去极 化,化,=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APAP:分:分0,3,40,3,4三个时期,三个时期,无无1 1期和期和2 2期。期。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4页页(2 2)电位形成机制电位形成机制 0 0期期 当当4 4期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期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激活慢钙通道激活慢钙通道 CaCa2+2+内流内流Ca2+Ca2+0 0期期阈电位阈电位零电位零电位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
27、第45页页3 3期期 慢钙通道渐失活慢钙通道渐失活 +激活钾通道(激活钾通道(IKIK)CaCa2+2+内流内流+K+递减性递减性外流外流 (因钾通道失活(因钾通道失活K+呈呈递减性外流)递减性外流)K+Ca2+3 3期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6页页4 4期期 K+递减性外流递减性外流 +Na+Na+递增性内流(递增性内流(IfIf)+Ca+Ca2+2+内内流(流(Ica-TIca-T型钙通道激活)型钙通道激活)迟缓自动去极化迟缓自动去极化K+Na+Ca2+4 4期期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7页页 依依据据心心肌肌细细胞胞APA
28、PO O期期去去极极化化速速率率和和4 4期期有有没没有有自自动动去极化去极化,将心肌分为将心肌分为:快反应自律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去极化是由去极化是由Na+引发引发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去极化是由去极化是由Ca 2+引发引发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8页页(一一)兴奋性及影响兴奋性原因兴奋性及影响兴奋性原因 1.1.静息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水平 RPRP下移下移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 RPRP上移上移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
29、性兴奋性二、心肌生理特征二、心肌生理特征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49页页2.2.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 上移上移RPRP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下移下移RPRP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需刺激阈值兴奋性兴奋性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0页页 3.Na 3.Na+通道性状通道性状 NaNa+通通道道所所处处功功效效状状态态,决决定定兴兴奋奋性性正正常常、低低下下和和丧丧失失主主要要原原因因,通通道道处处何何种种状状态态取取决决当当初膜电位及相关时间进程。初膜电位及相关时间进程。Na+通道性状通道性状备用状态:备用状态:RP水平水平 (-90mv)激活
30、状态:激活状态:-70mv(电压、时间依赖性)电压、时间依赖性)失活状态:失活状态:+30-55mv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1页页(四四)兴奋性周期性改变兴奋性周期性改变 1.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周期性改变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周期性改变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膜通道存在备用、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 随之发生对应周期性改变。完全备用完全备用 失失 活活 刚复活刚复活 渐复活渐复活 基本备用基本备用 产生产生AP AP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超常期 兴奋性正常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无兴奋性无 兴奋性低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兴奋性高生理学血
31、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2页页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3页页(三)兴奋性周期性改变(三)兴奋性周期性改变1.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化达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化达-60mv左右,历时左右,历时200300ms任何刺任何刺激均不引发激均不引发AP(Na+通道失活)。通道失活)。2.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复极化达复极化达-60-80mv左左右,较大刺激可引发右,较大刺激可引发AP。(大部分。(大部分 Na+通道复活,处于备用状态)通道复活,处于备用状态)3.超常期:超常期:复极化达复极化达-80-90mv左右,左右,较小刺激可引发较小刺激可引发AP。(。(Na+通道基本通道
32、基本复活,膜电位比复活,膜电位比RP更靠近更靠近TP)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4页页特点:特点:有效不应期长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心室收缩期,相当于心室收缩期+舒舒张早期张早期。确保心室肌确保心室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实现收,实现收缩与舒张交替节律活动,确保泵血正缩与舒张交替节律活动,确保泵血正常。常。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取决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取决2期(平台期)期(平台期)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5页页(2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刺激,产生收: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刺激,产生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缩在窦性节律收
33、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称为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一段较长舒: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一段较长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6页页(二二)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自动节律性 概念概念 心脏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地产生节心脏能在没有外来刺激时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能力。律性兴奋能力。心肌自律性与心律关系心肌自律性与心律关系 心肌自律性与心律关系:节律高者控制节律低者心肌自律性与心律关系:节律高者控制节律低者自律性高低衡量:自律性高低衡量:以单位时间内自动产生兴奋次数来决定。以单位时间内自动产生兴奋次数来决定。心脏内自律性等级差异:心脏
34、内自律性等级差异:窦房结窦房结 房室结房室结 浦氏纤维浦氏纤维 100 50 25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7页页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窦房结 (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起搏点窦房结以外起搏点 (异位心律)(异位心律)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8页页1 1.4.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1 1)自动去极化速快)自动去极化速快达阈电位时间短达阈电位时间短自律性自律性高。高。(2 2)自动去极化速慢)自动去极化速慢达阈电位时间长达阈电位时间长自律自律性低。性低。(三)(三)影响自律性原因影响自律性原因2.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最大舒张电位水
35、平 上移上移距阈电位近距阈电位近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间短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间短自律性高。自律性高。下移下移距阈电位远距阈电位远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间长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间长自律性低。自律性低。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59页页3.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下移下移(图中(图中TP1TP1)上移上移(图中(图中TP2TP2)最大舒张电位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阈电位 距离近距离近 距离远距离远 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自动去极化到达阈电位 时间短时间短 时间长时间长 自律性高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自律性低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0页页 三、三、心肌传导性及兴奋传导心肌传
36、导性及兴奋传导 (一一)心肌细胞传导性心肌细胞传导性 1 1传导原理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局部电流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1页页3.3.传导过程传导过程 窦窦 房房 结结 结间束结间束 房间束房间束(优势传导通路)(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心房肌心房肌 房室束房室束左左、右束支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心室肌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2页页4.4.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浦氏纤维浦氏纤维(4m/s)(4m/s)束支束支(2m/s)(2m/s)心室肌心室肌(1m/s)(1m/s)心房肌心房肌(0.4m/s)(0.4m/s)结区结区(0.02m/s)(0.02m/s)传导
37、时间传导时间 心房内心房内-房室交界房室交界-心室内心室内(0.06s)(0.1s)(0.06s)(0.06s)(0.1s)(0.06s)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3页页2传导特点传导特点 房室交界最慢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利房排空、室充盈。室充盈。浦氏纤维最快浦氏纤维最快房、室内快房、室内快同时收缩,同时收缩,利射血。利射血。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4页页(二二)影响传导原因影响传导原因 1.1.细胞直径细胞直径 直径粗大直径粗大胞内电阻小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传导速度快 直径细小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传导速度慢 (同一心肌细胞同一心肌细胞,主
38、受局部电流形成和邻近部位膜主受局部电流形成和邻近部位膜 兴奋性影响)兴奋性影响)2.2.0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0 0期速度、幅度期速度、幅度 形成电流形成电流 新新AP AP 传导传导 快快 高高 大大 易易 快快 慢慢 低低 小小 小小 慢慢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5页页 3.3.邻旁部位细胞膜兴奋性邻旁部位细胞膜兴奋性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6页页 4.4.静息电位或舒张期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或舒张期电位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 RPRP下移下移0 0期去极速快期去极速快、幅高幅高传导快传导快 RPRP上移上移0 0期去极速慢期去极速慢、幅低幅
39、低传导慢传导慢 5.5.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 下移下移 易产生易产生AP AP 快快 上移上移 难产生难产生AP AP 慢慢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7页页四、心肌收缩性四、心肌收缩性心肌收缩力特点:心肌收缩力特点:不发生强直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全或无全或无”式收缩式收缩“绞拧绞拧”式收缩式收缩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8页页 对对CaCa2+2+o o有显著依赖性有显著依赖性 CaCa2+2+o oCaCa2+2+内流内流肌缩力肌缩力 CaCa2+2+o oCaCa2+2+内流内流肌缩力肌缩力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69页页1.1.缺氧和酸中毒缺氧和酸中毒 HH+HH
40、+与与CaCa2+2+竟争性地与原凝蛋白结合竟争性地与原凝蛋白结合 心缩力心缩力2.2.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 激活心肌细胞膜激活心肌细胞膜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型肾上腺素能受体钙通道放钙通道放 CaCa2+2+内流内流促进肌质网终末池释放促进肌质网终末池释放兴奋兴奋-收收 缩耦联加强缩耦联加强心缩力增强心缩力增强。3.3.迷走神经或乙酰胆碱迷走神经或乙酰胆碱 激活细胞膜上激活细胞膜上M M型受体型受体膜对膜对K K+通透性和抑制通透性和抑制 钙通道开放钙通道开放 CaCa2+2+内流内流心缩力减弱心缩力减弱。加强或减弱心肌收缩力原因:加强或减弱心肌收缩力原因: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
41、循环第第70页页 体表心电图体表心电图每个心动周期中,窦房结发出一每个心动周期中,窦房结发出一次兴奋,按一定路径和时程,依次兴奋,按一定路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发整个心脏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发整个心脏兴奋,这种电改变经过心脏周围兴奋,这种电改变经过心脏周围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使体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使体表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也展现有规表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也展现有规律电改变,在一定部位用电极测律电改变,在一定部位用电极测量出来即是体表心电图。量出来即是体表心电图。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1页页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2页页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3页页心电图
42、波形及意义:心电图波形及意义:P波:波:两心房去极化两心房去极化QRS波群:波群:心室去极化(波形大而复杂)心室去极化(波形大而复杂)T波:波:心室复极化心室复极化U波:波:意义不清意义不清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4页页PR(或(或PQ)期间:)期间: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时间心率快,期间短心率快,期间短传导阻滞,期间延长传导阻滞,期间延长QT期间:期间:心室去极心室去极复极时间复极时间心率快,期间缩短显著心率快,期间缩短显著心率慢,期间延长心率慢,期间延长ST段:段:正常:与基线平正常:与基线平异常:偏离基线(心肌缺血、异常:偏离基线(心肌缺血、急性梗死)急性梗死)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
43、学血液循环第第75页页复习思索题:复习思索题: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房室延搁房室延搁 窦性心律与异位心律窦性心律与异位心律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简述心室肌简述心室肌AP特点和兴奋周期性特点和兴奋周期性 改变。改变。2.窦房结细胞自动去极化是怎样形成?窦房结细胞自动去极化是怎样形成?3.简述兴奋传导路径和特点。简述兴奋传导路径和特点。4.简述心肌收缩性特点。简述心肌收缩性特点。5.简述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简述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 传导性原因有哪些?传导性原因有哪些?6.简述体表心电图各波形意义。简述体表心电图
44、各波形意义。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6页页 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7页页一、一、各类血管功效特点各类血管功效特点 (一一)大大A A 含有弹性和可扩性含有弹性和可扩性 (二二)小小(微微)A)A半径小半径小、阻力大阻力大 (三三)小小(微微)V)V (四四)Cap.)Cap.薄、透性好薄、透性好 (五五)V )V 容纳循环血量容纳循环血量60-70%60-70%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Cap.Cap.前阻力血管前阻力血管Cap.Cap.后阻力血管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容量血管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8页页二、血
45、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血流量: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单位时间内血流量(Q)与血管两端)与血管两端压力差(压力差(P)成正比,与血管阻力)成正比,与血管阻力(R)成反比。)成反比。Q=P1-P2/R =P/R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79页页 8 8 L L :血液粘滞度:血液粘滞度 R =R =L L:血管长度:血管长度 r r4 4 r r:血管半径:血管半径 P P P P1 1 1 1P P P P2 2 2 2压力差压力差压力差压力差(DP)(DP)(DP)(DP)流速流速流速流速(V)(V)(V)(V)流量流量流量流量(Q)(Q)(Q)(Q)
46、阻力阻力阻力阻力(R)(R)(R)(R)2.2.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血流形式血流形式层流与湍流层流与湍流 层流层流-轴心处流得快,靠近管壁处,流速慢。轴心处流得快,靠近管壁处,流速慢。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0页页形成血流阻力原因:形成血流阻力原因:血管半径是组成阻力主要原因,尤血管半径是组成阻力主要原因,尤 其是阻力血管。其是阻力血管。小血管阻力小血管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影响血液影响血液是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1)RBC数量:高原数量:高原RBC增多症增多症2)温度:低温时,)温度:低温时,3)血管)血管 大,大,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1页页3.血压:血压:前提条件:前提
47、条件:足够血量充盈血管足够血量充盈血管(循环系统平均(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相充盈压)取决于血量与血管容积相对关系。对关系。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侧压力。侧压力。单位:单位:Pa、KPa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2页页 各段血管各段血管压力梯度:压力梯度:主主A:100mmHg A:100mmHg 小小A:85mmHgA:85mmHg Cap:30mmHg Cap:30mmHg V V始始:10mmHg:10mmHg 心房心房(大大V):V):0 0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3页页三、三、动脉血压和脉搏动脉血压和脉搏(一)动脉
48、血压(一)动脉血压 1.1.正常值与测量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收缩压(SpSp)室缩中室缩中期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期动脉血压升高到最高值(12.0(12.018.7Kpa)18.7Kpa)舒张压(舒张压(DpDp)室舒末期室舒末期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8.0(8.012.0Kpa)12.0Kpa)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4页页2.2.生理变异生理变异 (1 1)年纪年纪 (2 2)活动平静)活动平静;站位卧位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1.33kPa or 10mmHg)早晨下午早晨下午(8(81111时最高时最高,0,08 8
49、时最低时最低)高原平原高原平原;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5页页2.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动脉血压形成机制:1)前提条件前提条件 心血管系统内足够血液充盈心血管系统内足够血液充盈2)基本原因基本原因心脏射血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外周阻力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6页页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7页页收缩压收缩压1/32/3心室收缩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射血入主A A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血液对动脉壁侧压血液对动脉壁侧压上升到最大值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收缩压推血(推血(1/31/3)流动)流动 大大A A扩张(扩张(2/32/3)(动能消耗动能消耗)(势能贮存(势能贮存+缓
50、冲力)缓冲力)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8页页舒张压舒张压2/3心室舒张心室舒张大大A A回弹回弹(势能释放)(势能释放)推血继续流动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侧压血液对动脉壁侧压降低到最小值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舒张压 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89页页大大A管壁弹性作用管壁弹性作用保持血液流动连续性保持血液流动连续性缓冲血压缓冲血压辅助原因:辅助原因:生理学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循环第第90页页(1)(1)每搏出量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心缩期射入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2)(2)心率心率心舒期心舒期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管壁侧压力管壁侧压力 4.4.动脉血压影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