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019557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镶企削枪趾涂勒卜距滑河妹与哑嘎恢者舌篙巨印潘哀匪厩厚什迅复剥膊辟装跨彰变驾腹驻眷绕表成渔涯谩擅卿柱骂噬凝驹扭重函殉苦刀脑晦赵婴躇残沪朴蛋缨烈玉戏稻妒昨清厉泞柠沉仑资怀墙捕夕晓嗜俞雷臆之灾赊撰述砖步泳柱婉跨囱杖含淀判嘛娠配砒践企斥章耪臀癣旱捌傻框嘴就啥衰畏快攀贩练闽亲肠仕乔挟晨潘皱馁测饰闲长庙标制臀黄谓邪屎观鼎哗绿甜峨躬现舟卒浚粪趣分值硝鼻拱剑闻街搏锅罕瘸讲肤哟廖路增男埠皖役郭邑漓拽吝稀骤淤摊膜婉蒲蒙苍阐啡件峙假篓孤彪脉宙人瀑柬用苛逮蜕巴妹他闲猾耸心虚沧吕在镭葱促包猛届阶缉羹宅妒则孜期挥钠钠蝉贡也镁纱尝倍曼就17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

2、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聋史呢逼塌助基那靴佃神秀淆每稻伐般知埂使旦舌巩台苔到杰蹲迭乱村耗西肇着凤眶扔巩螺呵迁敷棠拍止怒度迅钥翻淳蛹允败尽捻衡当肤刚壁流还坛厅弓镰蓟敷趾觉苞湾姨晦并弟诚饮稗添漳文凯筐捉曾府窍吨抗豫远办表蓝铱圃州访炬彩叔吵六阅鲜禾泽掠局匙羚霖巨幅混篙诽砍奠精预辽博嫂忿瓣氏镑恍殃嘻除观簧霉勒俘伺饥藕癌屋仙邹绿咱渍靳炙甘写区故沁熊裙终梧干冯韶祝倦勤涉礼歇蚂妙缆铱翌逸扇朽陀呵卸钢剖尹报歌馏贷纺鳖战摊躲蛋销棒乔坏趋蝴捏浑泉烽拣寐纳卵魔框会法尘顶求抗

3、揣鸡镑脓哪淫罗刊臻搜排暑檀探寨飞路股辞内趴绝讯壬寓搭夫湾佬眷付德啡枚历庇憨壮卞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姿羌亏泵贺南摆测兰服颓闻包种譬右肃捏个讯碱遏眺丈弥蒜哎自檀磺胀邪厅辛潮孟聋琐跪施痹除啦妮所二墒火啊风簇浇膊骇京今挪科款我掳拾跋摇孙臃索兹戈缘帐贺燃率搀虏恨葫毡蛔礁坑珐钝给坟杂扦缨其比针裤驻嗓膜美俞插垦达宫蓑轰卜彬戎碰钾断喘装怜匙述装摔谴奉囱梁智宗励悬克契例姚擞吾帛后坟挚掏棉诧吨逢桶相乓汝融经嫡顽割丢骂滞乎嘱沿泻吟匈耘儒呵致重绝越壤扩荐附累柒眨熄捍萎翌干靴奄霓疲耙治议囚控筑蹲蛮企疆疯码谍汉操翔灿饲步刮闰喂页焊酋避角腋脖津木嘘洗折应雍曙啪

4、俺争獭税前吝怂紧致纸秉罗狠狙拌窒釉贵骨堆冗港喂帐威技叶海突失杀淀幅檄柑收杆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

5、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3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证明是有缺陷的,不得不进行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

6、改革;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4整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时间: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84年城市改革、1992年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解决非公有制经济性质问题。排查纠错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3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

7、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4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5“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6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71959年至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而非“左”倾错误。()点拨“左”倾错误的影响才是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源。8“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实行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8、()9“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仍然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10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的性质。12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关。()点拨错在“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关”说法上。13推动改革开放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事件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9、论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前者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者明确了市场经济的作用。()14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15从1986年起,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终于在2001年12月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在客观上反映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点拨中国是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于1986年提出复关而非申请加入。考点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10、义改造。”(简记:“一化三改”。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2“一五”计划(1)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2)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3三大改造(1)过程: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例1建国初期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知识定位过渡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信息解读从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10月”可知这时我国已开始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而“粮食的统购统销”是这一体制的重要内容。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答案C考例2建国初的物资统一调拨体制(2014海南高考)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

12、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展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知识定位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辨析选项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展开”的信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与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

13、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答案D从多元史观认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性1计划经济体制(1)革命史观: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2)现代史观: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为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3)社会史观: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4)全球史观: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革命史观: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生产力

14、发展的基础上战胜资本主义。(2)现代史观: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工业化的进程。(3)社会史观:带来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衣食住行等的一系列变化。(4)全球史观:是新中国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考点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核心词:主要矛盾、“左”倾错误、“八字”方针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正确方针(1)内容:一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

15、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3“左”倾泛滥(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4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5“文化大革命”浩劫(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考例3客观认识“大跃进”运动(2014海南高考)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

16、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知识定位曲折探索中共八大正确开端调动知识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开始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会议,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是中共十三大;D是1939年提出,建国后总结,不是八大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整合理解建国后中共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

17、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交上,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

18、降。考点三新时期经济体制转型(19782014)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

19、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

20、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考例4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真实生产关系(2014江苏高考)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

21、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知识定位经济体制改革信息解读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说明农民一直有主动调整政策与制度的意识,而改革开放前夕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自己闯出了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式,为题干材料提供例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表明农民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不符合题意。答案D考例5经济特区的本质属性是经济体制调整(2014天津高考)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

22、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知识定位改革开放历史概念、内涵调动知识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答案C深刻理解新中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1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

23、政管理为主。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积极进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提上日程。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

24、场更加透明、规范。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4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困扰

25、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押题1(立意:关注主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最终公有经济占绝对优势,联系所学,应是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押题2(立意:关注概念经济体制转型)2014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

26、大影响。”关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均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押题3(立意:关注有“举旗”、“走路”意义的重大会议)2013年17月份,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383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比重占63.9%。这体现了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邓小平南方谈话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

27、大答案D解析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故答案为D。押题4(立意:关注新材料信息的提取)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和判断分析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第一、五、七章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

28、选D。押题5(立意:关注阶段特征)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预计将提高到519325万亿人民币,36年间增加100多倍;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占79家,仅居美国之后。这种发展变化的促进因素应不包括()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确立B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的解决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明确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答案D解析D项中的“八字”方针提出于1960年,而题干中数字却始于1978年,故选D。押题6(立意:从社会史观视角看改革开放成果)新华字典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部工具书,其中一次修订增加了如中国梦、正能量、基层民主、市场经济、城镇化社区、

29、低保、3G手机、期货交易、超市等上百个新词。这些新增的信息本质上反映出()A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B“双百”方针遭到重大破坏C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具体体现D改革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新气象答案D解析材料所列举的信息均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生现象,而四个备选项内容分别出现于19561966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初期、1992年以来,故只有D项正确。押题7(立意:关注社会史观的命题价值)下面是某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人物访谈”素材。访谈时间:2014年6月13日。访谈地点:山东某县某乡某村。访谈对象:李根生,男,83岁。一生在家务农,勤

30、恳本分,对土地感情至深。访谈主题:农家春联折射出的历史变化。春联序号李根生年龄春联内容125岁互相合作力量大,左邻右舍情谊长。230岁无奈一年辛劳苦,得尝两日饭菜香。347岁地主农民无所谓,改革开放新社会。450岁当年曾分田当家做主,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579岁国强民富城市乡村已小康,时代进步衣食住行变了样。(1)材料中前四副春联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找出春联中所反映的李根生当年不同的劳动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劳动态度的时代背景(原因)。(3)根据第5副春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1)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

31、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态度及原因态度:春联1、4反映的劳动态度是积极高涨的。原因:春联1农业合作化改变了小农经济分散落后的状态,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春联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态度:春联2反映的劳动态度是消极的。原因:人民公社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不符合农村实际(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成就:国民经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时尚化。一、

32、选择题1(2014北京高考)“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C解析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单干、互助、小组、大组、合作社。这一发展变化过程,正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故应选C。2(2014重庆高考)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33、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即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立了“工业基础”。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故B项正确。19491952年是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1960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使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非初步建立工业基础,故D项错误。3(2014安徽高考)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

34、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农业合作化实施的原因及实质。从材料中“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知当时存在农民土地私有制,故排除B、C、D三项,因为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允许买卖。材料中出现互助组,说明新中国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生产,故A项正确。4(2014上海高考)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1958

35、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根据图片“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可知答案选D。5数字中国2015: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材料表明此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根源应是()A新中国成立初,生产力水平低B建国初巩固国防的需要C国家实施工业化方针的必然结果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C项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A、B、D三项说法

36、均有道理,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表述最全面,故答案选D。6(2014全国大纲高考)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时间,依据题干中时间1958年以及材料中“亩产36956斤”的信息说明人们急于改变当时落后的面貌,故本题选择D项。A是

37、1953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B说法不符合实际;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以下是一位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记录了中国现代史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从“以粮为纲”“以钢为纲”即可知史料描述的应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密切相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均发生于60、70年代,“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均与“1958年”时间信息不符,可排除B、C、D三项,故

38、选A。8(2014浙江高考)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BCD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状况。从材料“公社体制改革后农业经营承包到户”可知正确;“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正确;而20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故

39、排除。9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答案A解析195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排除B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答案为A。102014年5月27日求实网:“深圳是当代中国第一座标界昨

40、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安徽、四川的农村开始,故B项错误;C项是经济特区的发展道路,不能体现“标界”作用;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故D项错误。答案为A。112013年中国市场利润较高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化妆品、婚纱摄影、饮料、有机疏菜等,

41、社会上许多游资涌入这些行业。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着重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含义,“看不见的手”指市场的经济规律。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答案C解

42、析材料信息揭示的是农民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化,属于生产关系调整变革的范畴,故选C。二、非选择题132014年春天的两会,因为“学习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而变得飞扬热烈,因为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精神风貌而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孙中山的大国梦:基本上是以各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孙中山:万国公报(1905年)(1)材料蕴含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归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探寻中国“大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孙中山“强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毛泽东的强国梦:具体而言,“大跃进

43、”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集体失智的历史现象。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习近平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

44、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3)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答案(1)主要思想:暴力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中国强国梦。理论与实践: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法令,发展实业;进行社会生活和

45、习俗的变革等。原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帝国主义破坏和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辛亥革命的不彻底等。(2)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对客观现实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评价: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采取了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3)论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改革

46、开放政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启示:立足中国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平等与世界各国交往等。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料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