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院
****级高职五年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50108)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社会青年,参加当年中考并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中专最低录取控制线。
学制:基本学制五年(4+1学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与制作、生产管理、服装营销等方面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主要就业岗位
服装艺术设计师、制板师、生产管理人才
2、其它就业岗位
陈列师、外贸人员、市场调研员、色彩搭配师、店长、销售员
三、职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同时还可以从事服装管理和营销工作。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缝制、设计、制板人员。
(一)就业岗位服装艺术设计、生产工作者和服装营销人员。
(二)就业范围:服装生产厂和服装营销商场。
岗位名称
服装艺术设计、生产工作者和服装营销人员
工作任务
缝制、设计、制板以及服装管理和营销工作
工作条件
掌握缝制、设计、制板以及服装管理和营销的相关技能
员工的前提条件
服装相关专业技能学习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毛泽东思想、基本的法律知识和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
2.英语词汇达到行业沟通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语法,能进行阅读与表达;
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4. 掌握本专业所必要的设计素描、色彩写生、服装材料学、服饰色彩与图案等基础知识,理解相关概念与原理;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基本理论、设计方法与原理,理解相关基本理论,提高审美和分析能力;掌握服装效果图的绘制基本方法知识,提高理解服装艺术设计的能力;掌握服装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等基本知识,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服装材料的物化性能,并能够科学合理进行选材、配材。
(二)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
①专业基础能力
具有本专业所必要的设计素描、色彩写生、服装材料学、服饰色彩与图案等基础知识,理解相关概念与原理;
具有握服装艺术设计基本理论、设计方法与原理,理解相关基本理论,提高审美和分析能力;
具有服装效果图的绘制基本方法知识,提高理解服装艺术设计的能力;
具有服装材料的性能和特点等基本知识,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服装材料的物化性能,并能够科学合理进行选材、配材的能力。
②专业核心能力
具有服装工艺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流程,能够独立设计和熟练制作各类中、高档服装的能力;
具有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制作的方法及原理,能够理解服装与人体的结构关系,具备样板开发、推板、排料的能力;
具有CorelDraw数字化服装艺术设计表现能力;
具有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进行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具有成衣设计的基本理念、方法,能进行大中型企业的成衣设计的知识能力;
具有服装CAD辅助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利用服装CAD软件进行产品的辅助设计;
具有服饰品设计的理念、方法,能够进行服饰品的设计的知识能力。
2.方法能力
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具有独立学习能力;
具有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具有一定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服装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具有劳动组织能力;
具有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能力;
具有服装方面的社交能力和较好的与人合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
3.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五、毕业条件
(一) 修完规定的所有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达215学分。、
(二) 获得一种中(高)级服装缝纫工、中(高)服装级制板师、中(高)服装级设计定制工、中(高)级服装整烫工等技能证书。
(三) 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四) 取得湖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
(五) 取得普通话三级甲等(含三甲)以上合格证书。
(六) 操行合格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
六、职业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分析
(一) 职业工作过程或职业岗位(群)流程分析
图1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工作过程或职业岗位(群)流程图
设计任务下达阶段
收集资料阶段
订单完成送货
修改样衣成衣制作
样衣设计阶段
样衣工艺制作阶段
试穿整体搭配阶段
样板师、样衣师:娴熟的服装制作,高级手缝工艺。
穿着场合、时间、目标、消费群情况。
服装款式设计阶段,图案、服饰、人体整体协调。
营销员: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营销能力。
设计师、设计师助理:市场观察、判断、提炼信息能力。
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服装艺术设计,绘制能力。
营销员、服装艺术设计师:沟通、协作、营销能力。
样板师、工艺师:工艺制作能力。
营销员:营销能力。
(二) 职业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分析
表1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一览表
序号
职业岗位(群)
或工作过程
主要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
模块
职业资格证
1
服装缝制岗位
掌握与缝制工艺相
关的基本知识,并
掌握各种服装的制
作方法与技巧制作
能力。
《服装艺术设计基础》
《服装立体裁剪》
《服装工艺》
服装专业基础模块
中(高)级服装缝纫工技能证书
2
服装艺术设计岗位
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面料设计、配色设计、款式设计、换装设计等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相应的各类问题;
《服装艺术设计基础》
《服装材料学》
《服饰图案》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电脑绘图》
《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专业核心模块
中(高)服装级设计定制工技能证书
3
服装制板岗位
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样板设计、排料等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相应的各类问题;
《服装CAD》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专业核心模块
中(高)服装级制板师等技能证书、中(高)级服装整烫工等技能证书
4
服装生产管理岗位
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能针对服装产品的特点和服装企业的实际,制定服装产品质量管理的措施,掌握服装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
《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专业拓展模块
服装营销岗位
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掌握市场调查、预测方法,了解服装采购、零售、渠道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服装市场营销》
服装专业拓展模块
七、课程体系
㈠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体系构建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强调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生产、设计、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其次贯彻全面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具有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和相关岗位的就业能力,努力培养学生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相互协调的高技能人才;再者,构建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还要着眼持久之发展潜力。
学院课程体系构架思想如下图所示。
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分析
分解成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课程、项目、实习、活动
形成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新一轮岗位分析,行业调研,进入下一循环,螺旋上升。
必要时需要经过课程开发阶段才能成为课程体系所需课程。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流程图
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
人文、科学素质
课程(必修)
素质拓展课程
(选修)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能力拓展课程
(选修)
综合实训项目
毕业实习项目
《服装电脑绘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阅读与写作》
《体育与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服装艺术设计基础》
《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服装CAD》
《服装材料学》
《服饰图案》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工艺》
《服装立体裁剪》
《服饰品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流行学》
教学见习
《服装生产管理》
风景写生实习
《服装市场营销》
岗位情境学习
毕业作品设计
毕业实习
《服装创意设计》
《计算机基础》
《职业沟通与交流》
《法律和时事政策》
《就业指导》
《音乐欣赏》
《英语口语》
《演讲与口才》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形体与交谊舞》
图2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路线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流程图
㈡课程的设置
1.教学周数
序号
教育教学活动
各学期时间分配(周)
合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1
教学活动时间(130周)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鉴定、资格认证培训等
15
17
17
17
17
17
17
17
1
135
2
其它教育活动时间(38周)
考核
1
1
1
1
1
1
1
1
1
1
10
3
社会实践、机动
16
16
32
4
入学教育、军训
2
2
5
毕业教育、毕业离校
1
1
合 计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0
2.教学学时
①总学时:4057课时。
②周学时:
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第九学期
第十学期
每周节数
26
28
24
23
24
26
27
2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
3.课程设置、课序、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表2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课序、课时与学分分配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按学期分配的教学周学时及周数
课程类别
考核学期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
8
公共课程
人文素质课程
+
科学素质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概论
2
36
12
24
2
Y
八
C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6
12
24
2
Y
七
CS
形势与政策
1
18
18
1
Y
八
S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
1
18
18
1
七
讲座
普通高校军事课
3
84
34
60
3w
Y
一
军训
哲学与人生
2
36
16
20
2
L
三
S
法律与道德
2
36
16
20
2
四
语文
8
144
60
84
2
2
2
2
Y
一二三四
S
数学
4
72
60
84
2
2
L
一二
S
英语
8
144
60
84
2
2
2
2
Y
一二三四
S
普通话
4
72
32
40
2
2
Y
一二
C
计算机基础
4
72
32
40
2
2
Y
三四
S
体育与健康
6
102
40
62
2
2
1
1
Y
一二三四
S
大学语文
4
72
32
40
2
2
五六
创新与创业基础
2
36
18
18
2
Y
五
讲座
就业指导
2
36
18
18
2
八
小计
55
1014
478
608
10
10
9
9
4
2
2
6
公共素质拓展课程(选修)
人文素质课程
1
17
5
12
1
Y
5
C
艺术素质课程
1
17
7
10
1
Y
6
C
科学素质课程
1
17
7
10
1
Y
5
C
合计
3
51
19
32
1
1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素描
8
156
56
100
12*6w
12*7w
Y
1-2
C
色彩
7
132
42
90
12*5w
12*6w
Y
1-2
C
Photoshop
2
48
20
28
12*4w
1
C
Coreldraw
3
60
10
50
12*5w
2
C
服装电脑设计基础
8
144
48
96
12*6w
12*6w
Y
6/7
C
服装材料
2
34
14
20
2
L
6
C
服装史
2
34
14
20
2
3
C
服饰图案
4
72
12
60
12*6w
Y
6
C
专业核心课程
服装结构设计
32
578
180
398
4
6*6w
12*6w
12*6w
10*
10w
10*10w
Y
1-6
C
服装绘画技法
7
120
40
80
12*6w
12*4w
Y
3-
4
C
服装工艺
25
448
200
248
6*12w
12*6w
12*6w
10*8w
10*8w
12*6w
Y
2-7
C
服装艺术设计
13
234
60
174
8*9w
12*6w
10*11w
Y
5-7
C
工业制版
7
124
36
88
12*6w
16*4w
7、8
C
服饰品设计
6
112
24
88
16*7w
L
8
C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
服装CAD
4
72
20
52
8*9w
L
5
C
形象设计
4
64
35
29
16*4w
7
C
立体裁剪
4
70
20
50
10*7w
Y
8
C
品牌服装鉴赏
2
30
10
20
2
Y
6
C
服装市场营销
2
34
17
17
2
y
4
c
服装生产管理
2
30
10
20
2
L
7
C
合计
144
2596
868
1728
16
18
14
14
18
24
24
16
综合实训项目
风景写生
2
56
56
2w
X
4
C
专业见习
2
56
56
2w
7
C
合计
4
112
112
毕业实习模块
顶岗实习
16
448
448
16w
16w
J
9-10
C
毕业设计
3
84
84
3w
J
8
C
合计
19
532
532
总计
225
4305
1365
3012
26
28
24
23
23
26
27
22
说明:①课程类型有:理论课(L)、实验课(S)、理实一体课(Y)、实训课(X)、实践环节(J)。
②考核方式有:考试(S)、考查(C)。
③同一课程开设n个学期,应视为n门课程,对应n个课程代码。
④各系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附表1 人文素质课程、科学素质课程设置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时
学分
承担系部
备 注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6
2
公共教学部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6
2
公共教学部
3
《普通高校军事课》
84
3
公共教学部
4
《大学英语》
144
8
公共教学部
5
《哲学与人生》
36
2
公共教学部
6
《心理健康教育》
18
1
公共教学部
7
《计算机基础》
72
4
公共教学部
8
《形势与政策》
18
1
公共教学部
9
《就业指导》
36
2
公共教学部
10
《语文》
144
8
公共教学部
11
《大学语文》
72
4
公共教学部
12
《普通话》
72
4
公共教学部
13
《体育与健康》
102
6
公共教学部
14
《创新与创业基础》
36
2
公共教学部
15
《法律与道德》
36
2
公共教学部
16
《数学》
72
4
公共教学部
附表2公共素质拓展课程(选修课)设置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时
学分
承担系部
备 注
1
《人文素质课程》
17
1
公共教学部
2
《艺术素质课程》
17
1
公共教学部
3
《科学素质课程》
17
1
公共教学部
附表3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时
学分
承担系部
备 注
1
素描
156
9
艺术系
2
色彩
132
7
艺术系
3
Photoshop
48
3
艺术系
4
Coreldraw
60
5
艺术系
5
服装艺术设计基础
144
8
艺术系
6
服装材料
34
2
艺术系
7
服装史
34
2
艺术系
8
服饰图案
72
4
艺术系
附表4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设置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时
学分
承担系部
备 注
1
服装结构设计
578
32
艺术系
2
服装绘画技法
136
8
艺术系
3
服装工艺
436
24
艺术系
4
服装艺术设计
234
13
艺术系
5
工业制版
124
7
艺术系
6
服饰品设计
112
6
艺术系
附表5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选修课)设置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时
学分
承担系部
备 注
1
服装CAD
72
4
艺术系
2
立体裁剪
70
4
艺术系
3
品牌服装鉴赏
30
2
艺术系
4
服装市场营销
34
2
艺术系
5
服装生产管理
30
2
艺术系
6
形象设计
64
4
艺术系
4.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表3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表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按学期分配的周数
技能考核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公共课程
入学教育与军训
3
1
风景写生
2
4
岗位情境学习
2
7
毕业实习
3
8
顶岗实习
16
16
9、10
说明:本表只填写停课1周以上的见习、实习、实训课程。
5.学分构成、学时与学分分配
学分构成、学时与学分分配一览表
学分构成
学时
学分分配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课程
学分
公共课程
人文、科学素质课程
1014
55
25%
26%
公共素质拓展课程
51
3
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680
40
17%
66%
专业核心课程
1580
88
40%
专业拓展课程
340
20
9%
综合实训
112
4
2%
1%
其他
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作品等)
84
3
1%
1%
顶岗实习
896
16
6%
6%
合计
4514
218
100%
100%
㈢学分的设置
1.专业基本学分:本专业基本学分225学分,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225学分方可毕业。
2.学分计算办法:
①公共课程以18学时计1学分。
②专业课程以18学时计1学分。
③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环节等以18学时计1学分。
④毕业作品(论文、设计、产品等)与答辩根据完成质量情况计3个学分。
⑤职业资格证取证计2个学分(取多个证不重复计学分)。
3.各学期学分分配
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㈣成绩考核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组成。
1.理论和理实一体必修课: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含技能)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10%~20%;终结性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等组成。凡30课时以上的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应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4门,其他课程为考查。
2.实践必修课(认知实习、实验、实训等):成绩评定由出勤、技能操作、实训作品(成果)以及实训报告等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少于20%。
3.毕业实习:过程性考核由出勤、实习报告、企业实习总结、指导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毕业考试等组成,占总成绩的70%~80%(其中出勤占总成绩的30%~40%);终结性考核由毕业作品(论文、设计、产品、完整病历等)评审、答辩组成,占总成绩的20%~30%。
4.选修课(含讲座):成绩评定包括出勤、课堂参与、考核或考试等,成绩按照优秀 、良、中、合格 、不合格进行等级评定,其中出勤比例占30%~40%。
㈤专业必修课程介绍
1.职业能力基础课程
①《服装艺术设计基础》
课程能力目标:本课程是掌握造型要素与服装艺术设计基础的课程,通过学习造型的基本要素及服装构成原理,使学生掌握一般性的服装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培养学生从最初的造型规律来掌握服装艺术设计的原理,为进一步全面掌握服装艺术设计,从理论上、造型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造型要素与服装艺术设计基础以及服装构成原理。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实训室、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组成。
②《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课程能力目标:服装画技法是表现服装艺术设计构想的一门技法课程。通过绘画手段表达设计构思,了解艺用人体结构,掌握正确的服装画人体比例及动态关系,通过练习具备一定的服装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形神兼备,并能突出个人风格,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以及服装色彩学包括色彩的基本原理与服装色彩的构成方法两大部分,对于服装装饰色的构成的掌握,无疑会给其它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一切涉及色彩学方面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
课程主要内容:人体结构素描绘画,服装画人体比例;服装色彩的基本原理与服装色彩的构成方法。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实训室、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学生作品组成。
③《服装电脑绘图》
课程能力目标:本课程是介绍PHOPOSHOP软件及CorelDRAW 12软件工具的使用,通过PHOPOSHOP软件的学习了解图像处理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掌握层,通讯及路径的使用以及服装物体效果的处理方法,以及能熟练的运用平面设计软件CorelDRAW 12,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效果图设计、服装制图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推板设计、服装排料设计等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使用PHOPOSHOP软件及软件工具进行服装物体效果的处理;以及利用最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CorelDRAW 12,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效果图设计、服装制图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推板设计、服装排料设计等设计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对数字化服装艺术设计进行讲解,步骤清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实训室、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组成。
④《服装材料》
课程能力目标:介绍服装面料与辅料分类、品种、性能、特征及其对服装的影响,阐述服装材料的选择、使用方法。并初步介绍服装材料的检测方法,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学生进一步从事服装艺术设计、表演艺术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服装面料与辅料分类、品种、性能、特征及其对服装的影响,阐述服装材料的选择、使用方法。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实训室、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组成。
⑤《服装CAD》
课程能力目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款式设计的基础上能运用计算机及专业软件进行款式设计,开样,推版排料等工序操作,提高设计,工艺效率及其标准化水平的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主要讲述运用计算机及专业软件进行款式设计,开样,推版排料等工序操作。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实训室、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训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作品组成。
⑥《服饰图案》
课程能力目标:本课程是掌握服饰图案的造型规律,美学原理、构成形式及设计方法的课程,是服装艺术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饰图案造型的基本规律及设计方法,掌握服饰图案的配色方法与工艺表现,提高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掌握服饰图案的造型规律,美学原理、构成形式及设计方法的课程。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教学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实训室、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作品组成。
2.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1)《服装结构设计》
课程能力目标:包括下装、女装和男装,下装结构设计学生系统掌握各类裙装与裤装整体与部件结构的解析方法及构成方法,工业样板的基本制定方法;女装结构设计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女装整体与部件结构的解析方法及构成方法,工业样板的基本制定方法;男装结构设计,使学生系统掌握服装各类男装整体与部件结构的解析方法及构成方法,工业样板的基本制定方法,为适应服装厂的制板打下初步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下装、女装和男装的结构设计的学习,下装结构设计讲解裙装和裤装结构的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女装结构设计讲授女装结构的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课程,它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女装立体形态造型分解成平面的衣片,同时为生产加工提供成套的工业系列样板;男装结构设计是掌握男装结构的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课程,它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男装立体形态造型分解成平面的衣片,同时为生产加工提供成套的工业系列样板。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生产实训车间、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作品组成。
(2)、《服装工艺》
课程能力目标:包括下装、女装和男装的工艺的学习,下装工艺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对直筒裙和男筒裤的裁剪、缝制与整烫的学习掌握各种裙装与裤装品种的制作工艺;女装工艺使学生通过对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女装款式的裁剪、缝制与整烫的学习掌握各种常见女装品种的制作工艺;男装工艺使学生通过对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男装款式的裁剪、缝制与整烫的学习掌握各种常见男装品种的制作工艺。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直筒裙和男筒裤的裁剪、缝制与整烫的学习掌握各种裙装与裤装品种的制作工艺。讲授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女装款式和男装款式的裁剪、缝制与整烫的学习掌握各种常见女装品种的制作工艺。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生产实训车间、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作品组成。
(3)《服装制图与样板制作》
课程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掌握裙装样板制作与推档、裤装样板制作与推档、女装样板制作与推档、男装样板制作与推档、服装成品剥样、服装衬布与里布配置、服装排料、服装样板制作等。并能在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款式设计的基础上能运用计算机及专业软件CAD进行款式设计,开样,推版排料等工序操作,提高设计,工艺效率及其标准化水平的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为服装制图部分,共五章,分别为服装制图概述、裙装制图、裤装制图、女装制图及男装制图;第二部分为服装样板制作部分,共十章,分别介绍服装样板制作概述、服装样板推档概述、裙装样板制作与推档、裤装样板制作与推档、女装样板制作与推档、男装样板制作与推档、服装成品剥样、服装衬布与里布配置、服装排料、服装样板制作范例等。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生产实训车间、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平时考核组成,其中出勤占总成绩20%;终结性考核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学生作品组成。
(4)《服装立体裁剪》
课程能力目标:立体裁剪是一种服装结构构成方法。它的特点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面对人体模型可直接感受面料的特性及可塑性,并任意造型,以充分满足人体运动的需要,在服装中寻求一种平衡关系。
课程主要内容:讲授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面对人体模型可直接感受面料的特性及可塑性,并任意造型。
课程主要内容:运用计算机及专业软件进行款式设计,开样,推版排料等工序操作。
课程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讲授、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法(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模拟实训法等。
课程主要教学情境:生产实训车间、数字化教室。
课程考核评价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