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 3卷 第1 4期2 0 2 3年 7月 科 技 和 产 业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n d u s t r y V o l.2 3,N o.1 4J u l.,2 0 2 3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田志强1,薛 臣2,谢双文2,温 建2,雷丽娟2(1.河南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处,郑州4 5 0 0 0 4 6;2.河南农业大学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郑州4 5 0 0 0 4 6)摘要:为研究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选取三个系统的多维度指标数据,利用熵值法和耦合
2、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 0 0 42 0 2 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然后将河南省与另3 0个省份2 0 2 0年三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保护落后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省份,相较于其他各省份,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河南省2 0 0 42 0 2 0年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上升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两个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带动。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河南省中图分类号:G 3 1;X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 1-1 8 0 7(2 0 2 3)1
3、4-0 2 6 5-0 6收稿日期:2 0 2 3-0 2-2 2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 1 A 6 3 0 0 1 7)。作者简介:田志强(1 9 7 6),男,河南安阳人,河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通讯作者雷丽娟(1 9 7 6),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科技评价。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快,如何让经济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 决议)中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4、等要求,最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系统中三者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反过来,生态环境对科技、经济和人类社会造成影响。鉴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有学者展开相关研究。蒋文莉等1研究了珠江三角2 0 0 82 0 1 8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发现各城市突破失调
5、状态的瓶颈不同。彭朝霞和吴玉锋2研究了我国2 0 1 4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三系统关系,认为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与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谭建伟和王宇3研究了2 0 1 12 0 1 8年重庆市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三系统协调发展关系,发现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 0 1 12 0 1 8年呈向上的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稳定性略低于三系统。段新等4对中国2 0 0 22 0 1 6年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分析,发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阶段性特征。也有学者对三系统中的其中两个系统进
6、行了研究。对于科技与经济系统,部分学者发现科技与经济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 对经济产出 具有 重 要 的 推 动 作用5-7。对于科技与环境系统,部分学者认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具有巨大影响,而科技创新是当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动力源泉,良好的区域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优化,反过来,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也会促进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型,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影响、耦合互动,共同促进区域朝着高质量生产、生活、生态化转变8-1 0。对于环境与经济系统,张忆君和马骏1 1发现2 0 0 4年以后苏北还处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但
7、并562非经济发展就会破坏生态环境,何红和王淑新1 2通过研究区域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认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河南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富足、环境优美、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大省,通过统筹协调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资源分配和加快相关政策出台等措施,让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系统中三者形成协调互助、共同发展的局面,以达到经济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目标。因此,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 0 0 42 0 2 0年河南省和另3 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三者
8、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1 生态、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1.1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 河南统计年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和相关网站(表1)。1.2 确定指标权重因为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利用归一化方法对指标标准化处理后,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客观确定权重,避免了人的主观因素干扰,能深刻反映指标的区分能力,很好地确定了权重。记ai j(i=1,2,L,m;j=1,2,L,n)为第j项指标的第i个数据。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归一化方法对指标标准化处理1 3,有正向指标:a i j=ai j-m i n(ai j)m a x(ai
9、 j)-m i n(ai j)0.9+0.1(1)逆向指标:a i j=m a x(ai j)-ai jm a x(ai j)-m i n(ai j)0.9+0.1(2)2)第j项指标的熵值为ej=-kmi=1pi jl npi j(3)式中:pi j=ai jmi=1ai j,表示第j项指标的第i个评价对象的特征比重,k0,k=1/l nm,ej0。3)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wj=gjnj=1gj(4)式中:gj=1-ej,表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1.3 计算各系统综合评价得分(发展指数)设U1、U2和U3分别表示生态、经济和科技创新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则Uk=nj=1wja i j,k=1,
10、2,3(5)式中:a i j为 标 准 化 后 的 数 据 值,wj为 各 指 标 的权重。表1 2 0 0 42 0 2 0年3 1个省份三系统评价指标耦合系统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环境状况人均森林面积/(h a人-1)、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万m3、人均城市绿地面积/(h a人-1)、人均占有水资源量/(m3人-1)生态环境压力人均城市污水排放量/(t人-1)、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t人-1)、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t人-1)、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t人-1)生态环境修复人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h a人-1)、人均人工造林面积/(h a人-1)、人均造林总
11、面积/(h a人-1)生态环境响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地方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亿元、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万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经济发展系统经济规模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人-1)、公共预算收入/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经济活力地区生产总值 增 长 速 度/%、第 三 产 业 增 速/%、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长 率/%、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增长率/%经济结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各地区G D P比例/%、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各地区G D P比例/%、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各地区G D P的比例/%科技创新系统科技规模(R&D)人员数/人、(R&D)
12、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年)、万人(R&D)人员数/人科技投入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亿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占各地区G D P比例/%科技产出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项、高校(R&D)课题数/个 注:仅“生态环境压力”对应的二级指标属性为负(逆),其余二级指标属性均为正。662 科技和产业 第2 3卷 第1 4期 1.4 耦合度函数把生态、经济和科技创新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记为C,计算公式为C=U1U2U3U1+U2+U33 -3 1/3,C0,1(6)耦合度函数反映了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即耦合水平。耦合度函数值越大,
13、表明系统间的耦合水平越高;耦合度函数值越小,表明系统间耦合水平越低。1.5 耦合协调度模型由于耦合度函数只能反映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不能反映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为了得到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为D=C T,T=a U1+b U2+c U3(7)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a、b、c为待定系数且满足a+b+c=1,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三系统同等重要,这里取a=b=c=1/3。D大小与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成正比。根据耦合协调度值的大小,将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耦合协调度D区间协
14、调等级耦合协调程度(0.0,0.1)极度失调0.1,0.2)严重失调0.2,0.3)中度失调0.3,0.4)轻度失调0.4,0.5)濒临失调0.5,0.6)勉强协调0.6,0.7)初级协调0.7,0.8)中级协调0.8,0.9)良好协调0.9,1.0)优质协调2 河南省历年生态、经济、科技创新耦合发展实证分析利用式(5)和式(7)得到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和分析三系统综合发展和协调发展状况,利用表3数据画出图1。2.1 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分析由表3可知,2 0 0 42 0 2 0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从0.3 5 61上升到0.6 3 79
15、,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指数从0.3 3 23上升到0.7 3 23,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从0.1上升到1。由图1可知,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发展过程有上升有下降,从2 0 1 7年之后一直到2 0 2 0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在下降,是三系统中发展最不稳定的,表3 河南省2 0 0 42 0 2 0年三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和协调发展指数年份生态环境综合得分经济发展综合得分科技创新综合得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2 0 0 40.3 5 610.3 3 230.10.4 7 742 0 0 50.3 4 730.3 60.1 2 550.5 0 042 0 0 60.3 2 940.3 6 250.1 4 9
16、0.5 1 092 0 0 70.3 8 590.4 1 170.1 80.5 5 32 0 0 80.4 0 340.4 0 30.1 9 320.5 6 172 0 0 90.5 0 110.3 6 130.2 3 850.5 9 232 0 1 00.4 2 650.4 1 110.2 7 090.6 0 182 0 1 10.4 1 950.4 9 590.3 3 140.6 4 032 0 1 20.4 0 610.5 3 130.3 7 940.6 5 892 0 1 30.4 4 860.5 6 910.4 3 660.6 9 372 0 1 40.6 3 370.5 9 630
17、.4 7 060.7 4 992 0 1 50.5 9 460.6 2 410.5 0 90.7 5 752 0 1 60.7 5 960.6 5 370.5 4 70.8 0 482 0 1 70.7 7 330.7 0 260.6 1 460.8 3 292 0 1 80.7 6 770.7 5 30.6 9 370.8 5 872 0 1 90.7 4 030.7 6 510.8 2 820.8 8 152 0 2 00.6 3 790.7 3 2310.8 8 08图1 河南省2 0 0 42 0 2 0年三系统综合发展和协调发展状况762 田志强等: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18、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 0 0 42 0 2 0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增长率为4.7 2%,发展趋势大致呈“峰谷型”;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发展过程中只有2 0 0 8年、2 0 0 9年和2 0 2 0年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在上升,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3 1%;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年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远超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达到了1 5.6 3%。总体上看,三系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科技创新的发展最为突出,经济次之,然后是生态环境。图2 中国3 1省份2 0 2 0年三系统综合发展和协调发展状况2.2 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指数分析由表3可知,2
19、 0 0 42 0 2 0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 技创新三 系统的协 调 发 展 指 数 从0.4 4 74上升到0.8 8 01,年平均增长率为3.9 3%,协调程度从濒临失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一共跨越了4个协调等级,除了2 0 1 9年和2 0 2 0年有所下降,其余年份都在上升,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 0 0 42 0 0 6年、2 0 0 92 0 1 2年、2 0 1 42 0 1 5年、2 0 1 72 0 1 9年这些年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都是处于下降的状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处于上升状态;2 0 0 72 0 0 9年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指数不
20、断下降,其余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上升,说明虽然有些年份系统发展情况不一,但这并不影响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的上升。由图1还可以看出三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曲线在2 0 1 82 0 1 9年交汇之后就开始向外分散,只有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上升,结果导致2 0 1 92 0 2 0年即便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随着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水平的下降,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也有所下降。3 3 1个省份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分析利用式(5)和式(7)获取的计算结果(表4),画出图2,然后将3 1个省份三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按照经 济综合发展 指数 降 序 排 序 得 到图3。3.1 3 1个省份三
21、系统综合发展的差异分析由表4和图2可知,2 0 2 0年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三的分别是西藏、内蒙古和云南;经济表4 中国3 1省份2 0 2 0年三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和协调发展指数省份生态环境综合得分经济发展综合得分科技创新综合得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北京0.2 5 360.6 2 640.6 9 780.6 9 31天津0.2 1 110.4 0 10.2 8 980.5 3 91河北0.3 1 120.3 5 650.2 3 730.5 4 54山西0.3 1 180.3 0 490.1 6 630.5 0 1内蒙古0.4 4 450.2 6 80.1 4 090.5 0 6辽宁0.2 4
22、 930.3 3 820.2 4 280.5 2 3吉林0.3 0 560.2 6 520.1 7 870.4 9 37黑龙江0.3 5 210.2 2 440.1 6 530.4 8 53上海0.2 6 670.6 7 150.4 5 680.6 5 89江苏0.3 3 490.6 7 860.6 6 950.7 3 07浙江0.3 6 220.5 9 970.5 7 060.7 0 61安徽0.2 8 770.4 0 260.3 2 10.5 7 77福建0.3 1 980.4 6 890.2 9 420.5 9 44江西0.3 1 160.3 4 770.2 3 430.5 4 22山东
23、0.3 2 860.5 3 240.4 3 070.6 4 99河南0.2 7 930.4 0 160.2 8 680.5 6 4湖北0.2 9 860.3 1 010.3 4 190.5 6 24湖南0.2 9 570.3 7 660.3 0 070.5 6 77广东0.3 6 230.7 3 730.8 2 530.7 7 73广西0.2 8 270.3 2 090.1 6 150.4 9 47海南0.2 4 560.3 0 280.1 1 990.4 5 54重庆0.2 7 940.3 9 30.2 3 160.5 4 23四川0.3 6 970.4 1 70.3 2 650.6 0 7
24、6贵州0.3 2 050.3 0 870.1 6 410.5 0 32云南0.3 9 850.3 1 730.1 6 430.5 2 43西藏0.6 7 650.2 4 470.10.5 0 49陕西0.3 2 090.3 3 530.2 8 440.5 5 92甘肃0.3 0 510.2 5 430.1 4 830.4 7 51青海0.3 5 20.2 0 250.1 1 280.4 4 76宁夏0.2 7 810.2 4 40.1 4 190.4 6 13新疆0.2 7 960.2 5 280.1 2 120.4 5 23862 科技和产业 第2 3卷 第1 4期 发展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三
25、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和上海;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和江苏。由图3可知,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的走势大致都为向下的趋势,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在0.3上下波动。事实上,将3 1个省份数据分别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关键词降序排序(限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再将图画出),发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曲线走势都大致保持一致,唯有生态环境波动起伏。对于河南省,除了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的较低水平,其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和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都处于中等偏上的较高水平。图3 按照经济发展综合指数降序排序情况3.2 中国3 1个省份三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分
26、析由表4可知,2 0 2 0年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值位列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和浙江;河南位列1 1,在中国3 1个省份中处于较高位次,但也只是达到了勉强协调。由图3可知,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值较高的省份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和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也较高。相似地,河南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很低,但其经济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和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指数较高,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值也很高,从而可以推断出河南省2 0 2 0年三系统较高的耦合协调度值主要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二者协调发展紧密的影响。通过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比较落后,这将制约河南省未来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提升。4 结论与建议利用熵值法
27、和构造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南省2 0 0 42 0 2 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综合发展指数和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以及3 1个省份2 0 2 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综合发展指数和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通过分析图表数据得到了以下结论和建议。4.1 结论第一,2 0 0 42 0 2 0年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三个系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三个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直到2 0 2 0年,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良好协调。第二,相较于生态环境而言,2 0 0 42 0 2 0年河南省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联系更为紧密,三系统
28、的耦合协调度发展受到生态环境建设落后的制约。第三,2 0 0 42 0 2 0年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上升,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一直在波动,在2 0 1 6年之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一直下降,这直接影响了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第四,与中国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垫底。总的来说,河南省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无论与自身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与中国其他省份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相比,都处于落后水平,这与河南省工作重心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有关。因此,若2 0 2 0年之后河南省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不得到提升,即使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得到发展,三个系统之间
29、的耦合协调度很可能不会得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投入,促进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4.2 建议因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有着紧密962 田志强等: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联系,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来源,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并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环境保护则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等。为促进河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协调发展,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同时发展,同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不能落后。坚持生态
30、环境、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三个系统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早日实现三系统优质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 蒋文莉,黄何,蔡盼心,等.珠三角生态-经济-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1,4 1(1 1):6 3-6 9.2 彭朝霞,吴玉锋.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及其差异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 0 1 7,3 7(4):2 5 0-2 5 5.3 谭建伟,王宇.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3 6(1):9 7-1 0 7.4 段新,戴胜利,廖凯诚.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
31、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0,4 0(1):8 9-1 0 0.5 王震,冯晓光.河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 1(2):2 6-3 1.6 肖田野,罗广宁,陈丹华.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以广东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 0 1 7,3 7(1 5):2 1-2 8.7 杨武,杨淼.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 0 1 6(3):3 0-3 5.8 冯俊华,王倩,郑广文.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J.人民黄河,2 0
32、2 2,4 4(7):1-7.9 郭爱君,杨春林,钟方雷.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0,4 0(2 4):9 1-1 0 2.1 0 田立涛,王少剑.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 发 展 研 究 J.生 态 学 报,2 0 2 2,4 2(1 5):6 3 8 1-6 3 9 4.1 1 张忆君,马骏.基于耦合模型的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环境科技,2 0 1 6,2 9(3):1 1-1 5.1 2 何红,王淑新.区域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测度与对比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中心城市为例
33、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 6,3 2(5):8 5-9 2.1 3 赵冉,韩旭.高等教育、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及空间 演 进 分 析 J.黑 龙 江 高 教 研 究,2 0 1 9(2):2 3-2 9.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34、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T I ANZ h i q i a n g1,XU EC h e n2,X I ES h u a n g w e n2,WE NJ i a n2,L E IL i j u a n2(1.D e p a r t m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n a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4 6
35、,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 s,H e n a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4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i n f l u
36、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a m o n g t h e t h r e e s y s t e m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37、 m e n t l e v e l a n d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m e n t s t a t u so f t h e s e t h r e es y s t e m sw e r ee m p i r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d i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 f r o m2 0 0 4t o2 0 2 0b ys e l e c t i n gm u l t i-d i m e n s i o n a l i n d e xd a t a,e n t r o p ym e t h
38、o da n dc o u p l i n gc o o r d i n a t i o nm o d e l.T h e n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a n d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h r e e s y s t e m sw e r ec o m p a r e da n da n a l y z e db e t w e e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a n do t h e r
39、3 0p r o v i n c e s i nC h i n a i n2 0 2 0.I t i s f o u n dt h a t t h eb a c k w a r d n e s s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g e n e r a l l ye x i s t s i na l l p r o v i n c e s i nC h i n a.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p r o v i n c e s,t h e c o m p r e h e
40、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 e c o-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H e n a nP r o v i n c e i sv e r yb a c k w a r d.F r o m2 0 0 4t o2 0 2 0,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t h e c o u p l i n g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g r e eo f t h e t h r e e s y s-t e m s i nH e n a nP r o v
41、i n c e i sm a i n l yd r i v e nb y t h e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t w e e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t i o n.F i n a l l y,r e l e v a n t s u g g e s t i o n sa r e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42、 d s: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d e x;c o u p l i n g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g r e e;H e n a nP r o v i n c e072 科技和产业 第2 3卷 第1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