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衡量金融支持力度:存贷比还是社会融资规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73030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量金融支持力度:存贷比还是社会融资规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衡量金融支持力度:存贷比还是社会融资规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衡量金融支持力度:存贷比还是社会融资规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融评论金融经济50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569 期)一、引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往往以存贷比指标考察区域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这是因为在存款既定的情形下,存贷比高则意味着更多信贷资源投向本地,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反之则意味着用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银行存款较少,可能有一定比例的存款流出。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实体经济多渠道融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除银行贷款外,还有银行表外业务、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债券、股票融资等渠道,银行贷款并不能满足所有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成为发展必然,仅通过存贷比指标进行考察

2、将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多渠道融资加总后的社会融资状况的综合指标。自 2011 年起,人民银行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统计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不仅包括信贷市场,还纳入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更加广泛、多元的融资,能够综合反映全社会融资总量和结构,已受到政策层、市场主体与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运用。鉴于此,本文从湖南省实际出发,对比存贷比和社会融资规模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存贷比指标在考察区域金融支持力度方面的不足,以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优势,建议地方政府从更全面的社会融资规模角度考察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二、湖南省存贷比的现状

3、与不足近年来,湖南省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存贷比逐年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环境明显改善。2023 年 6 月末,湖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6.76 万亿元,存款余额 7.64万亿元,存贷比达 88.5%。从 2019 年 11 月起,湖南省存贷比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领先水平保持逐年扩大趋势,至 2023 年 6 月末已高于全国衡量金融支持力度:存贷比还是社会融资规模?刘 敏摘要:存贷比和社会融资规模都是衡量金融要素投入的重要指标,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产品持续创新,传统的存贷比指标很可能无法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力度,

4、社会融资规模或将成为主要的金融考察依据。本文基于湖南省实际,对存贷比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以存贷比指标衡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短板,多种融资渠道对贷款的替代效应明显,贷款真实需求不足、金融政策导向等因素易导致存贷比信息失真。第二,社会融资规模具有取代存贷比指标的多重优势。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参考指标,能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各类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与经济的相关性更高,能前瞻性地反映经济发展变化,对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指示作用。鉴于此,本文建议地方政府应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多角度、更全面地掌握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切实推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关键词:存贷比;社

5、会融资规模;金融支持力度;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832.4;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53(2023)11-0050-06收稿日期:2023-07-28作者简介:刘敏,高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管理。金融评论金融经济51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569 期)平均水平 5.7 个百分点,存款资金用于本地信贷的比重显著提高。但是,湖南省存贷比与部分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见图 1),如 2023 年 6 月末不仅低于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也低于江西、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处于中部六省第四位,还低于重庆、甘肃、青海、西藏、广西等中

6、西部、西南部省份,反映出以存贷比指标考察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直接融资、政府债券等融资方式对贷款的替代效应明显。直接融资、政府债券融资募集资金成本低、期限长,对于产业发展和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湖南省依托较雄厚的经济体量和产业优势,加强对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利用,推动直接融资发展,2020 年、2021 年湖南省直接融资冲高至 1 726 亿元、1 964 亿元,2022 年虽回落至 1 101 亿元,但 2023 年上半年已取得较大进展,达 824 亿元。湖南省政府债券呈稳健上升趋势,由 2019 年的 1 521 亿元上升至 202

7、2 年的 1 798亿元,2023 年上半年已达 1 112 亿元。湖南省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每年合计近 4 000 亿元,相当于 2023 年上半年全省新增贷款规模 5 064.3 亿元的近八成,对银行贷款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主要是通过直接融资中的城投类企业债券以及政府债券,挤出了基础设施方面的贷款需求。二是表外业务、央企总部垂管等融资渠道挤占银行贷款需求。第一,表外业务占比多。据统计,2023 年 6 月末,湖南省金融机构表外业务规模 2万亿元以上,相当于全省本外币贷款规模的三成以上;其中,株洲市表外业务近 1 500 亿元,占其本外币贷款规模的四成以上。第二,总部经济份额大会削弱本地融资

8、需求。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该市中属于总部经济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有25家,总部垂管严格,借款主要由位于北京的集团财务公司解决,在本地只接受更低利率的贷款,对本地银行贷款贡献小。第三,外向型企业存在海外融资。2023 年 6 月末湖南省“内保外贷”余额及境外债券融资余额合计约 80 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州。多渠道的融资方式虽然积极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对银行贷款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替代效应。三是贷款真实需求不足使存贷比信息失真。首先,贷款增长较多体现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刺激领域,而来自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体现不明显。如湖南省 2023 年上半年基础设施类贷款新增 1 949亿元,同比多增

9、512 亿元,占全省贷款新增额的38.5%,但信贷向投资实物工作量的转化还不够顺畅,部分贷款资金被用于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置换或偿还,反过来又影响融资需求。其次,贷款投放载体受限。在贷款中居举足轻重地位的图 1 2023 年 6 月末全国部分省份存贷比水平注:限于数据可得性,港澳台未统计在内。金融评论金融经济52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569 期)房地产贷款受市场低迷、风险事件、提前还贷等因素影响,已成为贷款增长的最大障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除消费稳步复苏外,投资增速下滑明显,外贸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信贷承载能力不足。再次,在居民存款大幅增多的趋势下,湖南省存款新增额创历史新高,

10、2023 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存款 6 278.9 亿元,同比多增 419.2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新增占 64.6%,导致存贷比难以拉升。三、地方政府偏爱存贷比指标的原因及其局限地方政府偏爱使用存贷比指标考察区域内金融支持力度确有其客观理由。一方面,存贷比指标简单,数据易得,含义清晰。存贷款数据由各级人民银行定期公开,易于计算和理解。相对而言,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仅到省级层面,且子项数据来自不同职能部门,市州层面难以获取,导致地方政府、社会各界难以掌握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存贷比指标是地方政府引导区域信贷资源的重要抓手。存贷比或贷款指标一直是地方政府考核银行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主要依据,多年来考核框架已

11、相对成熟,成效相对较好,如将地区财政性存款、优质项目资金、重大项目融资等与银行存贷比水平挂钩,能有效调动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与之相比,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不易受地方政府影响。且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等是少数优质企业拥有的权利,绝大多数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依靠贷款满足资金需求。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用存贷比指标考察区域金融支持力度存在较大片面性和局限性。一方面,存贷比指标受金融政策导向影响明显。例如,2023年 6 月末,贵州、广西、云南、宁夏、甘肃等地区的存贷比普遍高于 100%,在全国排名居前,其共性在于这些省份对银行贷款依赖度高,同时有国家西部开发等方面的专项金融政策支持,但整体上这些地区金融发展水

12、平仍然较低。类似地,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份同期存贷比数值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与他们分别获得了国家普惠金融、综合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支持有关,金融试点改革引导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民生领域,经济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用存贷比反映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有失偏颇。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我国存贷比较低的部分省市,或是国家重要金融中心,或是改革开放前沿,是我国金融机构总部,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大型央企、出口企业、大型民企等各类优质资源的聚集地,总部经济自然形成了存款汇集洼地,在贷款需求既定的情况下大幅压低了存贷比;同时,这些地区金融市场相对发达,金融配置效率领先,直接融资和影子

13、银行等融资渠道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性强。四、社会融资规模取代存贷比指标的优势分析(一)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宏观调控重要参考指标我国官方阐述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宏观经济重要指标。自 201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已连续多年写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其中 2016 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目标,标志着社会融资规模与广义货币供应量一起成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对宏观调控政策有一定指示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相关性较强,还对经济指标具有一定的领先性,有助于判断宏观经济周期及宏观

14、调控政策的拐点,如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助于预判未来两至三个季度名义 GDP 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分项对实体经济分部门、分行业数据也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如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对预判政府投资及其乘数效应具有领先性;企业中长期贷款、直接融资预示着企业投资意愿的强弱;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反映地产销售情况等。同时,企业债券融资、表内外融资等对利率很敏感,社会融资规模已取代信贷成为金融宏观调控更有效的中介目标或监测指标(盛松成,2011;盛松成,2012;盛松成等,2015;盛松成和谢洁玉,2016;金融评论金融经济53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569 期)盛松成,2019)。(二)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的相

15、关性更高,更能灵敏反映经济发展变化一方面,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的相关系数高于存贷比。本文对 2018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地区 GDP 季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各期绝对量数据均换算为以 2018 年一季度为基期的数据,并使用移动平均比率法对各期绝对量数据做季节调整,消除各变量的季节因素影响。结果显示,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与地区GDP 指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 0.767),远高于季末存贷比与 GDP 的相关系数(0.134),说明社会融资规模对地区经济发展起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对地区GDP 具有先行性,先行期约三个季度,可以通过观察

16、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变化趋势,预测未来三个季度地区经济增长情况,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稳健运行。另一方面,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 GDP 的比率用于衡量宏观杠杆率,其更能动态反映经济变化。20182020 年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地区 GDP 的比率处于上升阶段,从 16.6%上升至25.8%;20212022 年该比率趋于下降,分别为22.7%和 20.2%。这一先升后降的动态化特征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变化,也反映了社会融资规模对短期形成的冲击因素更为灵敏,观测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有利于及时调整政策。相较而言,湖南省存贷比指标表现为逐年提升趋势,不能反映经济的波

17、动起伏变化,对及时调控经济运行形势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三)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各类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相比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包括了更广阔的金融信息,从传统的重点关注银行贷款,转变为监测整个金融体系不同融资工具、不同融资渠道的资金情况,具体包括金融机构的表内融资(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表外融资(委托、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直接融资(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和政府债券,以及向实体经济提供的其他资金支持方式,如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贷款公司贷款、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等。可以说,社会融资规模是适应实体经济不断拓展的融资渠道的金融统计指标,能更加准确

18、地监测跨机构、跨市场、跨行业的资金流动。就社会融资结构而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银行渠道和非银行渠道的资金比例关系、银行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的比例关系等,均有助于反映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在 2017 年以前的较长时间里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保持 4 000 亿元左右水平。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范畴不断修订完善,如“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指标自 2018 年起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叠加市场融资需求不断增加,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持续上升,2017 年、2018 年均跃升至 6 000 亿元以上,2019 年继续上升至 8 000 亿元以上。2

19、020 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出台,湖南省社会融资规模跨跃万亿元门槛,达 1.08 万亿元峰值。20212022 年在高基数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社会融资规模小幅回落至 1.05 万亿元、9 832 亿元,但整体仍处高位。2023年上半年已实现社会融资规模7 157亿元,全年规模有望达上年水平,金融对经济复苏的托底支撑作用明显。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近年来,湖南省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阶段性高点 2019 年的 66.0%,连续降至 2021 年的 60.9%,仅在 2022 年以来经济复苏速度缓慢、预期和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叠加货币

20、政策工具箱的进一步支持,该比重才回升至63.5%。可以判断,其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仅关注贷款是不够的。(四)前瞻性反映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反映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情况。以房地产和“两高一剩”行金融评论金融经济54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569 期)业为例,“两高一剩”行业通常较难从银行获得表内贷款,其在业务扩张时大部分通过非标委外获得融资,此时银行贷款数据较难全面反映其实际融资额,而社会融资规模能真实反映这部分企业的融资情况,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反映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企业融资、居民购房贷款的增长情况等,并体现

21、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水平,通过考察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相机调控房地产行业发展,促进信贷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通过社会融资规模还可以观察到金融对小微企业、三农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小微、农业等领域补短板;可以反映新产业、新业态等领域融资增长情况,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此外,地方政府可以将当地融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合并分析,从而把握当地经济金融形势,并及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杠杆率过高的风险。五、结论与建议存贷比是传统区域融资的重要考量,新形势下融资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信贷向多种融资渠道并存转变,仅用存贷比指标衡量地区金融支持程度已有失严谨。随着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体系外的融资工具发展步伐加

22、快,其他金融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突出,其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使得传统信贷无法全面反映整个经济的融资情况。在此情况下,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应运而生。相较存贷比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从全社会资金供需的角度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更加有效地衡量地区资金松紧程度,更加充分地展示多渠道融资结构。形成多渠道的融资体系,正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基本方向。地方政府通过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不仅能够了解当地的贷款情况,还能够深入认识直接融资、表外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建议地方政府除关注存贷比指标外,更要注意观察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多角度、更全面

23、地掌握地区金融发展状况,并在优化地区社会融资结构、推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体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就需求端而言,在经济下行期,需求才是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当前政策应围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方面来展开,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考虑到刚性和改善性买房需求的信贷仍然具有相当规模,要积极改善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困境。就供给端而言,应在引导经济结构升级优化、加强创新动力方面多给予政策扶持,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完善产业链条,避免资金过度投资于传统基建而不能产生高回报、不能转化为持续拉动

24、地区经济增长动力的问题,形成资金投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二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稳步推进融资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一,促进信贷投放,落实尽职免责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敢贷、会贷意愿,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健全财政补助、风险补偿基金、担保机制等助贷政策,在银行债权司法维权方面给予支持引导,降低金融资源投放风险。其二,为实体经济提供多种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区域内实体经济融资竞争水平,提高资金可获得率。同时积极发挥优质企业的直接融资功能,提高企业债券的资金使用效率,帮助优势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提高股票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占比,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5、提供融资基础。三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区域性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区域性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和增量数据统计制度,规范地方社会融资规模数据采集,使社会融资规模更好地从区域层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准确有效共享,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在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区域经济调控中的使用效率。注释: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金融评论金融经济55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569 期)本文所称中部六省包括:河南、安徽、山西、湖北、湖南、江西。表外业务包括担保类(承兑汇票、跟单信用证、保函等

26、)、承诺类、金融资产服务类(发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理代销业务、托管资产)、金融衍生品等。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企业债券融资、上市公司首发融资、近 5 年内增发配股。参考文献:1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1(08):41-43.2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 J.金融研究,2012(10):1-14.3 盛松成,张文红,李夏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 J.中国金融,2015(06):18-20.4 盛松成,谢洁玉.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渠道的中介目标选择 J.中国社会科学,2016(12):60-82.5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

27、模指标的诞生和发展 J.中国金融,2019(19):108-111.(责任编辑:唐诗柔)Assessing Financial Support Intensity:Loan-to-Deposit Ratio or Social Financing Scale?LIU Min(Peoples Bank of China Zhuzhou Branch)Abstract:The choice between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and the social financing scale as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financial s

28、upport intensity is 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in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the financial market.As financial markets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innovate,the traditional measure of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may struggle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reflection of the level of financial support

29、for local economies.This prompt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social financing scale should be the primary metric for assessing the intensity of financial support.This study,rooted in the practical context of Hunan Province,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and the social f

30、inancing scale indicators,leading to noteworthy conclusions.Firstly,using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as a gauge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veals significant limitations.Various financing channels demonstrate a notable substitutive effect on loans,and factors such as insufficien

31、t actual loan demand and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policy orientation can contribute to distorted loan-to-deposit ratio information.Secondly,the social financing scale exhibits multiple advantages over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as an indicator.Serving as a crucial reference for national macroeconom

32、ic regulation,the social financing scale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various forms of financing support for the real economy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It boasts a stronger correlation with economic conditions,demonstrates a proactive and sensitive response to chang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lay

33、s a significant role in guiding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policies.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this paper recommend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consider utilizing the social financing scale as the primary indicator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the region.This approach aims to effectively drive the judicious growth of the regional social financing scale.Keywords:Loan-to-deposit ratio;Social financing scale;Financial support intensity;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