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53622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际中文教育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刘 星1,王春辉2(1北方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 银川 7 5 0 0 1 1;2首都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 北京 1 0 0 0 8 9)提 要 进入2 1世纪以来,用于语言教学的机器人开始被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语言学习中,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始涌现。全球教师短缺现状、个性化学习趋势、语言学习理论发展,以及新冠疫情客观带来的远程学习浪潮等多因素合力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兴起。目前,用于辅助语言学习的社交机器人有不同的职能和角色,可根据硬件和软件属性对其分类。当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领域:机器人对于语言技能的影响研究、机器人对于学习者的影响研究

2、、学习者对于机器人的感知与态度。未来研究需注重周期、群体、方法多样化;在实践方面,硬件升级、安全隐私、成本效益、教师培训等几个领域有待加强;辅助中文学习的机器人研究要尽快起步。关键词(社交)机器人;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二语学习;人机交互;国际中文教育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a n dR e s e a r c hP r o s p e c t s o fR o b o tA s s i s t e d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L i uX i n g W a n gC h u n h u iA b s t

3、r a c t R o b o t a s s i s t e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R A L L i s a r a p i d l y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p r o m i s i n g f i e l d S i n c e t h e b e-g i n n i n go f t h i s c e n t u r y r o b o t su s e d f o r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h a v eb e e na p p l i e d t o l a n g

4、 u a g e l e a r n e r s o f a l l a g e s G l o b a l t e a c h e r s h o r t a g e p e r s o n a l i z e dl e a r n i n gt r e n d n e w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t h e o r i e s a n dt h ew a v eo fd i s-t a n c e l e a r n i n gb r o u g h t a b o u t b yC O V I D 1 9p a n d e m i c h a v e

5、a l l c o n t r i b u t e d t o t h e r a p i d r i s e o f t h i s f i e l d C u r-r e n t l y t h e r e a r e a b o u t 3 0k i n d so f s o c i a l r o b o t s f o r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w h i c hc a nb ec l a s s i f i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h a r d w a r e a n ds o f t w a r

6、e a t t r i b u t e s T h e yh a v ed i f f e r e n t f u n c t i o n s t om e e t d i f f e r e n t s o c i a l n e e d s o f l e a r n-e r s R A L Lr e s e a r c h e sm a i n l y i n v o l v e t h r e e s u b f i e l d s n a m e l y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r o b o t s o n l a n g u a g e s k i

7、 l l s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r o b o t so nl e a r n e r s a n dl e a r n e r s p e r c e p t i o na n da t t i t u d e t o w a r dr o b o t s F u t u r es t u d yc a l l s f o r89*作者简介:刘星,女,宁夏银川人,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与规划、家庭语言教育等。电子邮箱:l i u x i n g n u n.e d u.c n。王春辉(通讯作者),男,山东莱芜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

8、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治理与规划、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句法语义等。电子邮箱:f r i e n d w c h 1 2 6.c o m。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 0 2 0年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体系创新研究”(2 0 YH 0 2 A);北 方 民 族 大 学 校 级 一 般 科 研 项 目“人 工 智 能 辅 助 语 言 学 习 的S WO TP E S T E L分 析”(2 0 2 3 X Y S W 0 1)。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刘 星 等 国际中文教育m o r e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9、 o no nr e s e a r c hp e r i o d t a r g e tg r o u p m e t h o d s e t c I s s u e s i n c l u d eh a r d w a r e s e c u r i t ya n dp r i v a c y c o s t t e a c h e r t r a i n i n gn e e d t ob e a d d r e s s e d t om a k e f u l l u s eo f r o b o t s p o t e n t i a l K e yw o r d s s o c i

10、 a l r o b o t r o b o t a s s i s t e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h u m a nm a c h i n e i n t e r-a c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e d u c a t i o n引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元宇宙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然成为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的变革性力量。如同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进步

11、那样,当前的新科技亦将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语言教育是新技术易开花结果的领域,新科技正在迅疾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语言教育的生态格局(王春辉2 0 2 0)。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R o b o tA s s i s t e d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R A L L)就是新兴技术形式中的一种。这里所说的“机器人”是“社交机器人”(s o c i a l r o b o t)的简称,它们具有物理实体,能通过说话、移动、眼神、做手势等方式,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与现实环境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人们的语言学习兴趣,促进语言技能发展,进而增强语言教育的效果(v a nd e

12、 nB e r g h e e t a l.2 0 1 9)。由于这种人机交互方式更接近人类自然交互,机器人辅助语言教育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一个发展迅猛且充满前景的子领域。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将社交机器人用到了辅助语言教育的一线,比如2 0 1 6年欧盟启动了L 2 T O R项目,研究使用社交机器人教授46岁学龄前儿童学习语言,同年美国也推出了T E G A机器人来教授词汇和故事;2 0 1 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在学校部署5 0 0台机器人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韩国则有超过1 5 0 0个教育机器人用于小学课余语言教学活动(P a c h i d i s e t a l.2 0

13、1 9)。除开发和推广外,国际上对于R A L L的学术研究也呈现逐年增长甚至井喷趋势。截至2 0 2 2年1 1月,以“R o b o tA s s i s t e d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为关键词在谷歌学术可检索到7 3 7 0 0篇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使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语言、不同年龄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v a nd e nB e r g h ee ta l.2 0 1 9;E n g w a l le ta l.2 0 2 0)。相较而言,国内在此领域的开发和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相关研究方兴未艾,如胡荣(

14、2 0 1 8)以N A O人型机器人为例分析了机器人在一般教学中可以担任的不同角色及相适应的教学场景;凌敏(2 0 1 9)考察了机器人辅助英语口语练习的教学设计问题;许艳凤等(2 0 1 9)聚焦机器人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影响;尚巧巧等(2 0 2 1)从参与者语言学习结果的认知激活和情感驱动两个方面勾勒了国外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相关情况;陆小飞等(2 0 2 1)综述了教育机器人在不同教学角色下提升口语技能的应用成果,并讨论了教育机器人辅助外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此外,吉晖(2 0 1 9)在讨论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时提及机器人和语言学习的结合;王春辉(2 0

15、2 2 a)简单分析了机器人辅助语言学99L 2 T O R项目的全称是“使用社交机器人的第二语言辅导”(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T u t o r i n gu s i n gS o c i a lR o b o t s)。该项目由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 0 2 0计划”资助。项目运行时间为2 0 1 6年1月1日至2 0 1 8年1 2月3 1日。中国语言战略 习的利弊。下文尝试从基本背景、发展历程、研究范式、研究范畴等角度对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国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绘制该论题的现状图,并对未来发展予以展望,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借鉴。一、

16、社交机器人的类型与角色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通过物理在场的社交机器人进行交互式语言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类似真实对话情境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它有两大特性:首先是“社交性”,即社交机器人是一种旨在与人进行社交互动的机器人,具有类生物的特征,能感知世界、进行决策,并执行和协调任务,通过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向人学习来增强其类生物行为,这种特质使它不同于用于生产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其次是“物理具身性”,即它与学习者共享同一物理空间,而非屏幕里的虚拟角色(L e e e t a l.2 0 2 0),后者就没有具体化、可触摸的适配物理机体,仅以虚拟账号、算法程序等形式存在(史安斌,王兵2 0 2 2)。社交机器人的

17、这两大特性有助于辨析“机器辅助语言教育”和“机器人辅助语言教育”。后者可以看作前者的一个子集。机器辅助语言学习可能不一定要求所依赖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具备“类生物行为”,并与学习者进行社交互动;与此相对,机器人辅助语言教育,更强调“机器生物体”能感知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进行真实互动。此外,通过预先编程,社交机器人可以通过非语言行为(如手势、凝视、身体姿势)和语言行为(如高呼、表扬、唱歌)来与学习者互动,为学习者提供更真实的学习体验(F i s c h e re t a l.2 0 2 1)。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社交机器人不仅能传授语言技能,而且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播、文明传承功能,

18、是教育与宣传的强大工具(R a n d a l l 2 0 2 0)。(一)社交机器人的类型目前,用于R A L L的社交机器人约有3 0种(R a n d a l l 2 0 2 0),可以通过软属性和硬属性进行分类(见表1)。软属性指机器人与学习者进行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质,如说话的频率、是否具有幽默感,类似人类的“性格”;硬属性指机器人的操控方式、外观、语音类型这种“出厂设置”,类似人类的“特征”(A l n a j j a r 2 0 2 1)。表1 适用于R A L L的社交机器人属性特征具体范畴软属性亲密度言语亲密性、非言语亲密性个性化学习内容、反馈形式、情感反应硬属性操控方式远

19、程操控、自动反应外观拟人类、动物类、机械类、卡通类语音类型合成语音、预录人声 软属性分类有两个次类。(1)按照亲密度分类,机器人具有不同的言语和非言语亲密001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刘 星 等 国际中文教育度。言语亲密度使用语言来控制亲密距离,如是否称呼学生昵称,使用“我们”还是“您”,称赞和批评性语言的比例,语言回应的长度和频度;非言语的亲密度主要是通过微笑、手势、眼神、嗓音、身体距离等方式与使用者建立亲密关系;如,使用笑脸来表示回答正确,摇头与更换屏幕颜色表示回答错误;使用眼神来吸引注意力和表达情绪;身体移动或运动来表达理解。(2)个性化属性,是指机器人在学习内容、反馈

20、形式以及情感反应三个维度上的个性化程度。例如,机器人是否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初始程度和学习进度来调整学习内容?是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学习进度来调整反馈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绪状态来调整言语与非言语回应?硬属性分类可分为三个次类。(1)操控方式角度,分为远程操控类或自动反应类。远程操控类需要人类技术员通过远程操作指挥机器人在现场进行语言或动作,类似操控“木偶”;自动反应类型则通过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运作。一些机器人可以同时具备两种操控模式。(2)外观角度,分为拟人类、动物类、机械类或卡通类。拟人类具有人样躯干、臂、腿和面部特征(如N A O)或逼真的人脸(如F u r h a t);卡通类具

21、有夸大和漫画的特征(如D r a g o n b o t);动物类则部分或完全模仿动物(如i C a t);机械类有更加工业化的外观,可转化为多种形状(如S c r i b b l e r)。一些机器人(如P E T和R O B O S EM)可能同时具备多种外观特征。(3)语音类型角度,分为合成语音或预录人声。合成语音使用文本转换语音的软件制作,能模拟不同性别、年龄、语种,使用较为广泛;预录人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录制,使用范围较小,但其更加流畅并包含更多的情感变化。通过结合不同的软件和硬件属性,可以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社交机器人,并通过这种风格影响学习者的语言技能与行为模式。比如,如果机

22、器人表现更加友好、亲密、可爱,学习者对其教授的语言也会更有好感(P a c h i d i s e t a l.2 0 1 9)。(二)社交机器人的职能与角色讲故事、朗读、啦啦队、动作指令、相互问答等不同功能,使R A L L机器人拥有了不同的职能和角色,可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和社交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八种类型。导师:社交机器人可以作为导师,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互动(M u b i n e t a l.2 0 1 3)。作为导师的机器人可单独辅导落后的学生,或为超前学生提供更高挑战。此外,研究还发现学习者认为机器人导师具有“非评判性”,从而有助消除学习焦虑感。同伴:社交机器人可作为同伴与学习者进行

23、互动,如合作、竞争或轮值。与更具有权威性的导师角色相比,同伴机器人有更少的压迫感,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新手:在此场景中,机器人作为“新学生”角色出现,学习者转变为“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向机器人教授知识。该模式隐含的理念是“通过教学来学习”,认为学习者通过教学和讲授能更深入理解概念和主题,提升学习信心,产生“门生效应”。教室助理:作为助理,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技术性的课堂任务,如开展课堂投票、展示正确单词或句子发音,让教师能更多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发展,完成从知识传递者向学习引导101与学生为自己而学习相比,当学生向他人教授某个主题时,他们在学习材料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努力,这被称为“门生

24、效应”。中国语言战略 者的转型。考官:机器人可操控大规模考试,或开展一对一个性化评估,也可通过内置题库帮助学生复习,此外还可以通过巡查作弊行为来维持考场秩序。调解员:当学生之间出现冲突和争议的时候,机器人可作为调解员来缓解情势。冲突发生时,机器人可提供非评判性和独立的建议,并通过行为分散冲突者的注意力,帮助冲突者调节情绪、约束行为。学习顾问:基于自己的运算能力和信息储存能力,机器人可以收集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学习报告,给出个性化学习建议。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回答教务问题,如教师办公时间、办公室地址、考试日期、评分细则等。远程呈现工具:操控者可以移动机器人的身体或者手臂,让远程学习

25、更具身临其境感。当然,上述角色可以独立呈现,也可以组合运用。二、研究现状与展望使用机器人来教授语言的概念最早在1 9 8 6年就被提出了(H a r w i ne t a l.1 9 8 6),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实际应用。随着技术瓶颈被打破,教育机器人在2 0 0 0年左右于北美、韩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出现。从此机器人辅助语言教学开始真正进入研究视野。相关学术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 0 0 4年。日本研究者(K a n d ae t a l.2 0 0 4)分析了使用一台名为R O B O V I E的机器人来教授小学生英语的情况。该研究历时1 8天,旨在分析人机互动对语言学习动机的

26、影响,这也是学界首次针对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专门研究。此后,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语言识别、语音合成、表情识别等新技术打破了应用瓶颈,越来越多的社交机器人被开发并得到应用,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也开始出现。表2展示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研究实例。表2 部分机器人型号应用研究实例机器人型号/名称地点研究内容S a y a日本幼儿园英语教学R o b o s e m、i R o b i、I r o b i Q韩国学前及小学英语助教R o b o s a p i e n中国台湾地区小学英语助教R u b i、Q R I O、T e g a美国学龄前同伴导师N I MA伊朗中学英语助理 社交机器

27、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兴起与世界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有关,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全球教师短缺(U n i t e dN a t i o n s2 0 1 5)、个性化学习趋势、语言互动学习理论新进展(L o u i e e t a l.2 0 2 1),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远程学习浪潮。与其他新科技辅助语言教育的发展相比,R A L L具有一些自身优势,可以呈现为表3。201如2 0 2 0年4月,美国E m b o d i e d公司推出了专为儿童设计的陪伴机器人M o x i e。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刘 星 等 国际中文教育表3 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优势特性内涵智能性拥有允

28、许与环境进行通信和交互的传感器拟人性用自然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者更易理解语言和非语言线索无障碍向特殊地区或人群提供服务多功能性可单独或集体使用定制性根据个人需求或任务进行个性化定制更新性持续更新内容与功能,保证最及时的信息重复性处理重复性任务而不感到疲劳(一)研究概况作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中最引人入胜的领域,过去十年中R A L L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量涌现。从机器人辅助语言教学的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可以看出,2 0 1 9年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分水岭:2 0 1 9年之前(2 0 0 32 0 1 8年),机器人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发展较为平缓,每年发表的研究仅为个位数,总体发文数量不足4 0篇,占整

29、体文献数量的三分之一;2 0 1 9年开始,整个领域出现了一个“井喷”态势,进入了飞速发展期。每年的发文量超过2 0篇,2 0 2 1年的单年发表量就达到了3 0篇。限于检索时间局限,2 0 2 2年的文献发表数量未能全面纳入统计,但前三个月的发文数量已达5篇,与2 0 1 7年全年发文量一致。这种日益增长的趋势有如下原因:(1)技术突破: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A I)和自然语言处理(N L P)的快速发展使更复杂和交互式语言学习机器人的开发成为可能。尤其是2 0 1 7年开始,分别由谷歌和O p e n A I公司推出的B E R T和G P T模型展现了强大的自然语言文本处理能力,为语言交

30、互和智能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2)成本降低: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成本逐渐降低,技术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可以参与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研究。随着大量商业机构进入机器人领域,竞争导致了社交机器人的购买成本降低,让社交机器人如“智能手机”一样可以普及每个家庭。图1 R A L L研究的三大领域从发文地域分布上看,中国以2 1篇文献(占总数的1 8.2 6%)的高比例成为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领域的最活跃地区。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有2 0篇文献(占总数的1 7.3 9%),荷兰排名第三,有1 9篇文献(占总数的1 6.5 2%)。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比利时也分别有9篇、9篇和4篇文献。日本

31、、土耳其和韩国的发表数量分别为9篇、8篇和4篇。依据学习者、语言、机器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将研究领域分为三类(见图1)。301h t t p s:/w w w.r o b o t i c s b u s i n e s s r e v i e w.c o m/o p i n i o n/h o w-e m b o d i e d-b r o u g h t-m o x i e-t o-m a r k e t-a t-t h e-l o w e s t-p r i c e-p o s s i b l e/。中国语言战略 第一个领域(箭头1):研究机器人对于语言知识技能的影响,探索“是不是”和“是

32、什么”的问题。例如:它们究竟是否真的在促进语言技能发展?具体促进了哪些语言技能?和其他技术手段相比,这种促进效果是否更优?第二个领域(箭头2):研究机器人对于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策略的影响,探索“怎么样”的问题。例如:它们究竟如何影响学习动机?又会导致学习者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第三个领域(箭头3):研究学习者对于机器人的认知、感受、态度和接受程度,主要探讨“为什么”的问题。例如:学习者喜欢什么外观的机器人?学习者为何愿意或不愿接受社交机器人教学?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是否影响对机器人的感知?(二)研究内容第一,机器人对语言技能的影响。词汇学习:因为词汇学习的效果较容易被测量,所以词汇学习研究是当前R A

33、 L L研究的主要方向。综合看来,多数研究都证实社交机器人在教授词汇方面有相对优势和潜力(M a t-s u z o e&T a n a k a2 0 1 2),且这种潜力在各个年龄组别以及不同语种的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比如M o v e l l a n等(2 0 0 9)的研究中,与不使用社交机器人的幼儿组相比,使用的幼儿组词汇量增长了2 7%;在伊朗初中生的词汇学习研究中,机器人N i m a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记忆词汇(A l e m i e e t a l.2 0 1 5);在成年人群体中使用F u r h a t机器人检验瑞典成年人学习俄语词汇过程,发现使用社交机器人来学习能更有效地记忆

34、和保留词汇(W e d e n b o r ne t a l.2 0 1 9)。听说学习:已有的研究发现社交机器人可以提高学习者听力和口语能力。学习者和机器人进行了英语对话后,语音语调、听力水平、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都有提升(L e ee ta l.2 0 1 1)。其中,针对儿童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多项研究都证实了社交机器人在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口语能力(包括语音语调)方面有显著效果(N e u m a n n2 0 2 0;R i n t j e m ae ta l.2 0 1 8)。读写学习:研究者认为,人类教师与社交机器人一起协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标准化英语阅读测试中,机

35、器人辅助课堂的儿童表现优于传统课堂的儿童(H o n ge ta l.2 0 1 6)。语法学习:目前对于语法学习的实证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但也展示了社交机器人在该领域的潜力:一项研究使用N A O机器人来教授法语,结果表明儿童对法语冠词“l e”和“l a”的学习都有积极影响(K e n n e d y e t a l.2 0 1 6);有研究讨论了拉丁语和法语的语法规则学习情况,研究者让机器人通过眼神来与学生互动,提示语法答案正确与否(H e r b e r ge t a l.2 0 1 5)。第二,机器人对于学习者的影响。机器人对于学习者的影响主要是情感方面。使用社交机器人进行语言学习对于

36、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都有积极影响,并能提升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焦虑,使得学习者能集中注意力处理更可理解的输入,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收益。动机:动机是决定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将社交机器人引入语言学习,不但能改变学习者的即时动机,而且能保留这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学龄前儿童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能更多地参与阅读、唱歌和回答;1 4岁的学生在L 2(英语)会话课程中使用N A O机器人时比使用计算机时参与更多且更满意(A l e m i e t a l.2 0 1 5)。401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刘 星 等 国际中文教育兴趣:兴趣更多是指学习者对新技术的热情。出于对社交机器人的好

37、奇与兴趣,学习者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兴趣会慢慢下降甚至消失。在进行到第三轮研究后,儿童对于使用N A O机器人学习单词的任务参与度已经呈现下降趋势(R i n t j e m ae t a l.2 0 1 8);另一项研究也表明,两周之后,学习者对于机器人的兴趣会消退(K a n d ae t a l.2 0 0 4)。针对这种情况,有研究者也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v a nd e nB e r g h e e t a l.2 0 1 9),来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并让学习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享受与机器人的互动,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个性化的行为。提

38、升信心与降低焦虑:社交机器人也可以通过创设放松的学习氛围、带来更多的成就感来提升学习者的信心。与人类相比,社交机器人导师永远不会感到疲倦或烦恼,对学生没有偏见;通过预先编程,作为同伴的社交机器人也可以“故意”犯错,从而让学习者消除对于犯错的紧张情绪(G o l o n k ae t a l.2 0 1 4)。第三,学习者对于机器人的感知与态度。第三类研究学习者以及教师、家长对于社交机器人的感受、态度、喜好和接受程度等。外观:对机器人外观偏好的研究最为广泛。机器人代理中的类人特征可以唤起人类的移情反应(R e i c h-S t i e b e r t 2 0 1 9),但与人类过于相似也会导致

39、“恐怖谷效应”的排斥(王春辉2 0 2 2 b)。不同年龄群体对于社交机器人的外观有不同的偏好(d eG r a a f&A l l o u c h2 0 1 3),儿童更喜欢动物或卡通类型的机器人,成年人更青睐拟人特征的机器人。性别差异显示,女孩对毛绒玩具造型的机器人更感兴趣(E n g w a l l e t a l.2 0 2 0)。社交风格:人们对机器人的社交风格也有不同偏好。语言教学中,机器人通常被认为需要具有更高的社交性,高水平学习者和低水平学习者社交性需求不同;多动症人群更适合使用社交性较低的机器人。文化因素:对机器人的感知和舒适度受到文化规范、宗教信仰、教育和语言等多因素相互作

40、用的影响(B j r l i n ge t a l.2 0 2 1)。机器人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交互技能和能力,展示情境和适合用户的社交行为。(三)研究不足第一,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当前的研究大多数周期较短。考虑到“新奇效应”的干扰作用,目前的研究结果中所报告的学习收益很可能只源于首次使用社交机器人的好奇与兴奋。很少有研究进行超过四次的连续实验,或进行长期的学习效果追踪,因此无法确认学习者是否能在更长的周期里获得持续的学习收益;也无法判断学习动机是持续减弱还是能后续反弹。第二,研究人群相对单一。目前的研究大多面向31 4岁儿童开展,较少对幼儿和成年人进行研究。考虑到成年人与儿童在语言学习和社交行为

41、上的差异,目前的许多研究结论尚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性别、文化背景、媒体接触经历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受限,如东亚学习者和欧美学习者对于机器人社交性的偏好差异。除此之外,多数研究集中在初学者群体,针对提升中级或高级语言学习者水平的研究很少。第三,研究方法有待完善。目前的多数研究样本较小且缺少控制组对比。许多研究虽然证实了社交机器人的教学潜能,但未将其与现有的语言技术(如i P a d、智能手机、短视频)501中国语言战略 进行对比,这导致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不足;此外,这些衡量标准不一,研究结果也参差不齐。比如,针对口语技能的研究中,研究者评估的口语技能类型不同导致了研究结果不同:有的

42、研究者将口语技能等同于词汇和语音,而另一组研究者将口语技能定义为互动性和交际性;针对听力的研究也出现了类似的矛盾性结论,因为机器人所使用的语音种类和质量有差异(合成语音或预录人声;安静环境或嘈杂环境)。这些矛盾结果都要求研究者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并对衡量标准进行统一。(四)研究展望针对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开发与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1)硬件开发。在使用中,用户对不自然的合成声音、面部表情以及机器人的延时反馈会感到厌恶甚至恐惧;在某些情况下,网络或机器人硬件故障所带来的表情出现扭曲、动作出现卡顿、声音出现金属感过重等“诡异”行为表征时,更会引起负面感知。(2)安全与隐私。用户

43、可能会担心机器人爆炸、坏掉,或做出毁坏性的动作;与此相对,机器人也可能会受到用户的虐待,用户还会担心机器人是否会监视和监听用户隐私。(3)成本问题。虽然目前机器人的成本已大大降低,但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依然昂贵。未来如果想要大规模应用,需尽快降低成本。(4)教师培训。目前的机器人暂时还不能完全独立担任语言导师,因此与人类教师合作的模式是其最佳应用模式。但学习一项新技术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往往较大,因此一方面需要了解教师的接受度与喜好,一方面要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帮助老师尽快适应和转型。针对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开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延长研究周期。研究者应该适当延长研究周期,努力消除“

44、新奇效应”的干扰,建立随访和追踪机制,针对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进行长期研究。(2)扩大研究人群。需接触更丰富的研究人群,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在跨国别、跨文化的人群中进行实证研究。(3)优化研究方法。引入对照组、扩大样本量、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式,让研究结果更加严谨;在报告和解读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应更加谨慎,需标清机器人的各种属性;此外,还应甄别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区别。三、结语当前人类正处在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前奏,以量子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石墨烯等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必将对语言教育和传播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王春辉2 0 2 3 a)。使用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能将语言学

45、习拓展到更广阔的场景中,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每个时代的技术都会体现在那个时代的教育中,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已经无可阻挡(王春辉2 0 2 3 b)。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国际传播需要与新科技革命相结合,充分发挥当前社交机器人在中文教学方面的潜能,增强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发掘社交机器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中的潜力。目前国际研究多以“机器人+英语学习”为基础,未来需提升“机器人+中文学习”的相关研究。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针对中文环境进行了相关开发:例如李斌和王浩畅(2 0 2 2)尝试基于聊天机器人设计并实现一个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王春辉(2 0 2 2 a)则简略分

46、析了社交机器人对于国际中文教育的601 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 刘 星 等 国际中文教育优势和短板,但仍亟须大量研究者考察社交机器人在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参与标准制定、重视人工智能伦理。数字时代语言伦理呈现了一些新形态和新表现(王春辉2 0 2 2 a)。社交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是一项新兴技术,应对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提前评估,设计预案,尽快围绕治理、数据、表现、监测等主题对相关的问题和问责程序进行阐述与建设:如社交机器人的身份、归属、对其硬件的破坏、损伤、虐待,对其收集数据的范围、类型、可进入的场景等问题,都需要提前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前应

47、对技术变革,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社交机器人的出现向语言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未来角色提出了挑战。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社交机器人已可代替老师进行各项语言技能培养,并将在未来带来更积极的学习体验。面对此挑战,我国应提前开始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培训教师从技术新手成为能熟练与人工智能一起协作的技术人员,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参考文献胡 荣 2 0 1 8 英语教学中教育机器人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吉 晖 2 0 1 9 新兴技术视域下的语言学习范式研究,江汉学术 第6期。李 斌,王浩畅 2 0 2 2 智能对外汉语学习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第3期。凌 敏 2 0 1 9 教

48、育机器人辅助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陆小飞,廖 剑,许 琪 2 0 2 2 教育机器人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前瞻,外语界 第1期。尚巧巧,王晶莹,伦应杰 2 0 2 1 国外教育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研究:认知激活与情感驱动,数字教育第1期。史安斌,王 兵 2 0 2 2 社交机器人:人机传播模式下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前景,青年记者 第7期。王春辉 2 0 2 0 新科技蕴育过及中文教育新生态,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 2日(第1 1版)。王春辉 2 0 2 2 a 新科技革命与中文国际传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期。王春辉 2 0 2 2

49、 b 数字时代语言伦理的新形态和新表现,社会科学战线 第1 2期。王春辉 2 0 2 3 a 中文国际教育与传播的九大问题与思考,昆明学院学报 第1期。王春辉 2 0 2 3 b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与反思,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许艳凤,张为忠,连 榕 2 0 1 9 教育机器人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分析,教育评论 第7期。A i d i n l o u N A e t a l 2 0 1 4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r o b o t a s s i s t e d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

50、 R A L L i n l a n g u a g e l e a r n i n ga n d t e a c h i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 e&L i n g u i s t i c s2 3 1 2 2 0 A l e m i M e t a l 2 0 1 5 T h e e f f e c t o f a p p l y i n gh u m a n o i d r o b o t s a s t e a c h e r a s s i s t a n t s t oh e l p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