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952427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对策摘 要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对策。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前期思考与准备,含联系所学课文内容,明确布置本次练习的目的。合理把握作业数量;采用多形式的课文练习作业设计方式。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中期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含指导学生确定此次课文练习的主题,指导学生交流和分享作业成果。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后期评价工作,含从课文练习各个角度入手进行多方位评价。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对策AbstractAnalyzedthroughthepracticethe status quoofthe curre

2、nt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xt, askedtheimprovement ofjunior high schoollanguagetextexercisesdesigned measures. Earlyjunior high schoollanguagehomeworkdesignthinkingand preparation, containing conta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clear layout of the purpose of this exercise. Reasonable grasp of the

3、number of jobs; text exercisesusingmultipleforms ofjobdesign approach. Instructorinthemiddleofthejunior high schoollanguagehomework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iththe guidance ofstudentstodeterminethe themeofthetextexercises, guide studentstoexchangeandshareoperatingresults.Latejuniorhighschoolla

4、nguagehomeworkdesignevaluation, practice all angles, from your text to start with multi-rater assessment.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Language practice design; Countermeasure 目 录引言.4正文.4一、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4(一)初中语文课文练习布置有较大的盲目性.4(二)初中语文课文练习的形式存在单一简单化.5二、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内涵解读.6(一)课文练习的内涵.6(二)课文练习设计的内

5、涵.6(三)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内涵.6三、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对策.6(一)初中语文课文练习的前期思考和准备.61、联系所学课文内容,明确布置本次课文练习的目的.62、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认知特点出发,体现练习布置的“人本化”.73、课文练习训练要注意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合理把握练习数量.74、采用多形式的课文练习设计方式.8(二)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中期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81、指导学生确定此次课文练习的主题.92、指导学生制定练习完成的方案.93、指导学生交流和分享练习成果.9(三)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后期评价工作.101、从练习各个角度入手进行多方位评价.102、从学生

6、感受入手减少分数评价方式.10 3、从教师评价为主转为学生自主交流评.10结语.11参考文献.12 引 言新课改从开始施行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在这十年时间里无论是从事理论的研究者还是在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一直在探讨和摸索“如何教”的问题。课文练习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却时常遭到大家冷落,理论上的专著研究更是少为鲜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文练习的关注也不够。课文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积淀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对巩固、消化、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现

7、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文练习的情况来看,课文练习却没有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对课文练习的不重视导致了同时也导致了对练习设计的忽视,致使当前初中语文课文练习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正 文一、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一)初中语文课文练习布置有较大的盲目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课文练习的认识随意性比较大,练习设计的规范化不到位,对课文练习只注重课文练习的结果而忽视做练习的过程,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教师对课文练习功能理解有误,教师在布置练习前无准备,无计划,无要求,很多时候只在学生放学时随便地说上几道题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有关教参

8、资料上找几道与教学进度无关紧要的题目,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回家做。这种在下课时间或下课前几分钟匆忙配置课文练习的做法显然不适宜,可以说是为了布置而布置,随意性很大,学生在此情形下完成课文练习质量肯定不会好,这样的机械练习也常使学生感到做练习困难。同时有的语文教师在布置学生的课文练习的时候,不顾学生实际学习和教学情况,喜欢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知识存储器,认为做得多,就能够记得牢,所以在布置练习上就追求面面俱到,经常要求学生一字不漏的整篇大段抄写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只能处于一个被动练习的地位,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知识能力的提

9、高起到反作用。课文练习这个环节同教学实践的关系极其密切,所以在课文练习是教学的巩固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又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因为无论是从知识到技能、智力的转化过程,还是知识到思想观点的转化过程,都需要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离不开学生自主掌握和自主的反复练习,学生学习、练习有自主性,但是现阶段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过于的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则阻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所以,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要转变角色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而不是教学的“主导”,特别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练习,更需要注重科学化练习而

10、不是机械化练习,需要重视学生的练习的过程而不是重视学生练习的量得结果。 (二)初中语文课文练习的形式存在单一简单化传统的语文课文练习形式大多以抄写的形式为主,简单重复的机械操练,使得众多学生索然无味,苦不堪言。老师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目,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而学生对这类大量的抄写练习,早己深恶痛绝。题型的单一、陈旧、缺少变化,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初中语文教材后的“思考和练习”中也有思维训练,但大都强调的是基础思维能力的训练。事实证明,过多的抄写练习,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语文练习就其形式而言,应该是五彩纷呈的,归纳起来就是

1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看、做的能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取的是已有的、现成的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书本,而非学生自己探究后获取,在传统的练习过程里,学生始终是被动进行练习,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抄袭作业现象。教师在进行课文练习评价时,通常都是对的打“”,错的打“x”,然后打个分数发给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对评价追求新颖,个性化评价。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处理方式渴求别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同伴的评价,而且愿意得到那些表现“个性化”解法,对一般表扬性评语表现的兴趣不浓,传统的练习评价会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看、做等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12、,片面的训练写的能力,而忽视其他能力,必将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评价上也要下一定的功夫,不能简单化的给学生的练习作出评价,要遵循个性化、多样化、新颖化的评价方式。总之,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文练习从练习目的性、科学性、练习形式、练习评价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练习总量较大,而质量又显偏低,对练习的评价方式也过于简单等等,致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长久以来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过重的课文练习负担使得学生身心疲惫,大多数的学生对语文课文练习题目开始持消极应付的心理,他们已经没有多少主观能动性可言,这样的消极练习的结果就是学生常常是字越写越潦草,文章越写越差劲,甚至还出现缺乏自主个

13、性,态度也越来越不端正,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完不成练习而经常受到家长的斥责老师的批评,长此以往产生了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二、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内涵解读(一)语文课文练习的内涵练习按空间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为使本研究的对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向,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为“课外课文练习”。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将语文课文练习定义为:语文课文练习是指为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或课堂内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的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习题目以及每章节后的综合练习题目的语文学习活动。(二)课文练习设计的内涵现代设计辞典这样解释设计:“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用明确的手段表

14、示出来的系列行为,这一目的既可以是精神性的也可以是物质性的,所以,设计不论在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的创造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设计活动是人类文明的创造活动。”简而言之,课文练习设计就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是预先设计的可行的方案。(三)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内涵教师通过对中学语文课文练习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根据语文课文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遵循语文课文练习的原则进行的科学化的预先制定,就称为初中语文课文练习的设计。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必须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体现主体性、个性化、实践性和人文性。三、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对策

15、(一)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前期思考与准备 教师在进行课文练习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思考此次课文练习之所以练习的目的,通过课文练习的练习要达到什么目标,确定目标后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和发展的高度目标。1、联系所学课文内容,明确布置本次课文练习的目的课文练习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语文课文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联系所学内容正确认识课文练习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就这题综合性课外作业的

16、设计而言,教师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标,结合本章学习的课文来看本单元是以“成长”为主题,每篇课文从成长过程中的各个角度来体现主题,展现人物成长和周围关系,侧重点各不相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作者从贪玩的孩子到进入私塾读书的成长过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来体现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对百草园的生活进行了精彩的描述;而爸爸的花儿落了讲述了作者在父亲的影响下逐渐成熟,并能够承担一定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本文是通过回忆儿时被打事件展开的,文章采用了插叙、双关标题等,联系本章节学习的内容来进行此次课外作业设计,将目标放在“成长”这个主题上,通过联系的训练让学生展现出自己成长过程

17、中的问题或经历,并且学会归纳和总结中心思想了解插叙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2、以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认知特点出发,体现练习布置的“人本化”在布置练习之前确定作业目标定位之后,要对布置练习的对象学生,进行认知情况、认知特点的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等,遵循“因材施教”和体现“人本化”原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对于“成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在练习设计上要避免过多提示和规定,要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就这题综合性课

18、外作业的设计而言,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学生当前是一个过渡阶段对这次的训练的兴趣程度应该很大,那么教师就要按照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入手来进行思考。3、课文练习训练要注意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合理把握练习数量初中语文课文练习的数量一定要适当。只有数量适当,才会有科学性;数量适当,才会有效。一方面,没有一定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一定的练习量是完全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语文方面已不再只是记住课本中的一些内容,它还需要延伸、扩展。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指出:“十年多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

19、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里的“课外看书”就是一定数量的练习。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中学生,他们身处于大千世界中,面对众多的诱惑,如果课外时间放任自流的话,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不自觉学习现象。因此布置适量的语文课文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布置适量的练习,也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不能盲目注重量训练,把学生陷在题海里不能自拔,这样既影响学生的身体,又达不到练习预期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就这次的综合练习而言,只需要选取其中之一来练习,没必要一题多量的反复练习,同时课文练习可以选则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练习,

20、但在数量上一定要控制不能设计成一题多量的练习,这样多量的练习不仅不会收获效益还会让学生形成机械化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样如此以往对于语文教学的练习发展来说只会起到阻碍的作用。4、采用多形式的课文练习设计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的课文练习,应注重开发其丰富内涵,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课文练习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成了令人乏味东西。改进练习设计,就应在练习的多样化上下功夫。改革传统的个人练习题目形式,增加合作练习比如:两人合作、小组合作或全班练习等等。学会合作不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更是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而

21、且当前的语文学习课程改革增强了探究性的要求,这些探究性的练习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完成,需要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合作型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小组之间明确的分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样的练习,必须要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每个成员必须要认真负责,否则,就没办法完成任务。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就这次综合性课文练习而言,在课前练习设计上教师要考虑到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这次的练习,如:采用写作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来写作文,也可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关于“成长”这一主题的经历等,还可以采用二者并用的形式,先让学

22、生在课外完成练习然后再到课堂上交流讨论,运用多形式的练习的设计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成长”过程的机会,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和运用。(二)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中期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语文综合学习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的体现出自主选择,自由结合,自主探究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又往往容易导致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从而造成学习活动的偏差和失控。事实证明,综合性学习、练习不但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而且要求教师在综合性练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颖的指导方式和特点。它要求教师及时的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练习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由教学练习的主宰者转变为学

23、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由课堂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里体现出目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新形象,它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适时引导,伺机点拨,适当监控,帮助学生调节和改进学习。1、指导学生确定此次课文练习的主题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本题课文练习要求学生以“成长”为主题来进行作业练习,学生可以依据课内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也应是进一步生成和扩展综合性选题的主要依托和凭借。学生在完成这次课文练习时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有一些内容在课堂内没有得到充分学习,而一些学生又对此很感

24、兴趣,可以以之为综合性学习的选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在文中并没有具体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就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并学习运用此种表达方法来完成此次练习“成长的烦恼”的自主探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研究。2、指导学生制定练习完成的方案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就这题综合性课外作业的设计而言,在明确本次课外练习的主题后,教师给出学生完成练习的思路引导及方法引导,让学生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来完成此次练习,(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最后再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如本题学生制定完

25、成方案是以自己为主,在课外先以写作方式完成,再交流。当学生制定练习完成方案后,教师要及时关注,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胆探索,独辟蹊径,开阔思路,为学生提供基本方法和策略的引导,确保学习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前进,并收到实效。 3、指导学生交流和分享练习成果交流和分享练习成果的目的既是对练习成果的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去参与学习,更主要的是创造一个真诚对话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以获得更大的收获。交流和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练习和各种成果,更包括过程、方法及独特的体验。如在此题中学生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的体验和感受如何等等,好的方法相互交流、

26、学习、借鉴。另外交流还能够达到一定程度自我反思,还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时,要激发主题目标的反思,引导学生整理,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注重语文实践能力、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的提高与发展。(三)初中语文课文练习设计的后期评价工作语文课文练习的评价是练习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评价基本采用的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一元化评价方式,在这样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下,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的功能,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使一部分学生受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到:“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27、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从学习的过程来讲,每个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情感、方法等是无法用分数等量化形式来衡量,要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全面的提高,练习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就得进行改革。1、从练习各个角度入手进行多方位评价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练习特点,风格水平进行个性化评价,比如:对语言水平运用较好的,可以评价为语感很好;对于字写得端正漂亮的学生可以从书写水平来评价;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28、可以从学习态度认真的角度鼓励他。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侯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题“成长的烦恼”。对于本题练习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从语言、书写、组于组之间的合作配合程度等来进行评价。2、从学生感受入手减少分数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练习方式,教师一般以“”或“”来评价学生的练习成果,或者用分数、等级来表示,还会写一些空洞的评价性的语言。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一般不感兴趣,特别是对“”很敏感。改变评价方式,就应该从这些单一的方式走出来,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改变只给对的打“”,错的不打“”为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在结尾给学生写一些具体的表扬性实质性的评语,评语不需要多,但要注重实质评价,充分激发学生

29、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就课堂的小练习的评价来说,教师应该对每位同学给出优点性的评语评价,鼓励性的评语评价,不要只在乎分数,过分在乎分数的教学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个性的发展。3、从教师评价为主转为学生自主交流评价为主传统的课文练习从设计、布置到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学生没有能参与其中,使评价活动只成为教师的单向活动,从而导致评价的结果出现片面的、不客观的现象。改变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共同对学生对作业做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如此次练习安排的交流环节就是让学生为主体,自主的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练习给予评价。改变评价主体不但可以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培养学生

30、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判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能使学生知道怎样评价自己和别人,并且向别人学习。结 语初中语文课文练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是: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教学内容及效果进行交流和反馈,所以,设计课文练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列宁也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学语文,用语文,既不限于语文课内,也不限于学校。家庭、社会都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积极构建良好的练习设计系统,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大千世界,建立“大语文”的

31、学习系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作业设计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体验中感悟,在合作中学习。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5.2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1.5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魏书生.学生实用学习法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7步耿海.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陈利国.皮亚杰心理学思想方法论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10霍华德加德纳美.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