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含解析经典
1.下列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A.38×25×4=38×(25×4)
B.99×137+137=137×(99+1)
C.16×125=2×(8×125)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然后把积相加即可。
【详解】
A.38×25×4=38×(25×4),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不合题意;
B.99×137+137=137×(99+1),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合题意;
C.16×125=2×(8×125),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这道题考查的是运算定律的知识,解答此题要明确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2.下列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锐角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圆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饶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圆;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解答。
【详解】
A.锐角三角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B.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C.圆一定时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睛】
熟知锐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不可能是( )。
A.5厘米 B.7厘米 C.2厘米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第三边要小于两边之和7厘米,还要大于两边之差1厘米,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
由分析可知:4-3<第三边的长度<3+4,
即:大于1厘米,还要小于7厘米,结合选项的数据可知,第三条边的长度不可能是7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明确三角形的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从前面看到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别找出选项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找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详解】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答案: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后,大小不变的是( )。
A.1.50 B.120 C.306 D.0.005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进行判断并选择。
【详解】
A.1.50是小数,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B.120是整数,整数末尾的“0”去掉,数的大小改变了;
C.306是整数,把整数中间的“0”去掉,数的大小改变了;
D.0.005是小数,“0”不在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及应用。
6.8.357里面一共有( )个0.001。
A.7 B.357 C.835 D.8357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求一个数里有多少个小数单位,用该数除以计数单位,求8.357里面有几个千分之一,用8.357÷0.001计算即可。
【详解】
由分析可知,8.357÷0.001=8357
8.357一共有8357个千分之一。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7.小马虎在计算4.24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只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6.27,正确的得数是( )。
A.2.03 B.6.54 C.10.51 D.24.54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用6.27减去4.24推算出这个一位小数,然后用这个一位小数加4.24即可。
【详解】
6.27-4.24=2.03,因此这个一位小数是20.3;
20.3+4.24=24.54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先根据错误的结果推算出一位小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学校买了足球和篮球共40个,一共花了2700元。足球买了( )个。
A.15 B.30 C.10 D.25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依照各选项中足球的个数,可以知道买的篮球的个数=40-足球的个数,总价钱=足球的个数×1个足球的价钱+篮球的个数×1个篮球的价钱,选择结果与2700相等的选项即可。
【详解】
A.40-15=25(个),15×80+25×60=1200+1500=2700(元),与题意相符;
B.40-30=10(个),30×80+10×60=2400+600=3000(元),与题意不符;
C.40-10=30(个),10×80+30×60=800+1800=2600(元),与题意不符;
D.40-25=15(个),25×80+15×60=2000+900=2900(元),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是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各个选项代入,并能正确计算。
9.小华看一本故事书,前3天每天看10页,后2天共看了30页,小华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10+30)÷5 B.(3×10+2×30)÷5 C.(3×10+30)÷5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前3天看书页数,再求出故事书的总页数,最后根据平均每天看的页数=总页数÷天数即可解答。
【详解】
(3×10+30)÷(3+2)
=(30+30)÷5
=60÷5
=12(页)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关键是求出前3天看的页数。
10.填上合适的数。
3020克( )千克 2.6吨( )吨( )千克
9厘米( )米 4.06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解析:02 2 600 0.09 4 6
【解析】
【分析】
(1)低级单克化高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
(2)2.6吨看作2吨与0.6吨之和,把0.6吨乘进率1000化成600千克;
(3)低级单位厘米化高级单位米除以进率100;
(4)4.06平方千米看作4平方千米与0.06平方千米之和,把0.06平方千米乘进率100化成6公顷。
【详解】
据分析可得:
(1)3020÷1000=3.02
所以3020克=3.02千克
(2)0.6吨=600千克
所以2.6吨=2吨600千克
(3)9÷100=0.09
所以9厘米=0.09米
(4)0.06平方千米=6公顷
所以4.06平方千米=4平方千米6公顷
【点睛】
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11.4.17读作 ,它里面有 个0.01.
解析:四点一七,417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做“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
(2)用4.17÷0.01就得到4.17里含有几个0.01.
解:(1)4.17读作:四点一七;
(2)4.17÷0.01=417(个);
故答案为四点一七,41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读法和求一个小数含有几个小数单位,注意求含有几个小数单位用这个小数除以它的小数单位即可.
12.( )的8倍是312;除数是25,商是12,余数是9,被除数是( )。
解析:309
【解析】
【分析】
求312是几的8倍,可以理解为把312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求被除数,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
【详解】
312÷8=39
12×25+9
=300+9
=309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整数除法的计算,明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一头大象一天吃350千克食物,50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填“够”或“不够”)( )。
解析:够
【解析】
【分析】
大象一天吃的食物千克数乘20,等于大象20天需要的食物,再与50吨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
350×20=7000(千克)=7吨
7吨<50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
答:50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商店开展促销活动,3双袜子10元。40元能买( )双袜子,买15双袜子需要( )元。
解析:50
【解析】
【分析】
用40除以10即等于可以买几个3双,再乘3即等于40元能买的袜子双数;用15除以3等于有几个3双,再乘10即等于15双袜子的价钱。
【详解】
40÷10×3
=4×3
=12(双)
15÷3×10
=5×10
=50(元)
【点睛】
熟练掌握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一张三角形玻璃缺失了一块(如图),缺失的这个角等于( )度;按边分这是一个( )三角形。
解析:等腰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因此用180°减去90°后,再减去45°即可,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分类即可。
【详解】
180°-90°-45°
=90°-45°
=45°
45°=45°,因此按边分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应熟练掌握。
16.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6看成39,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33。正确的商应该是( )。
答案:15
【解析】
【分析】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据此求出正确的被除数为39×13+33。用正确的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36,即可求出正确的商。
【详解】
39×13+33
=507+33
=540
解析:15
【解析】
【分析】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据此求出正确的被除数为39×13+33。用正确的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36,即可求出正确的商。
【详解】
39×13+33
=507+33
=540
540÷36=15
则正确的商是15。
【点睛】
灵活运用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正确的被除数为540,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向阳中学初一新生入学成绩情况如下图:
(1)总分超过450分的一共有( )人,总分不超过400分的一共有( )人。
(2)该校的初一新生中一共有( )名男生,( )名女生。
答案:185 220 275
【解析】
【分析】
(1)用总分超过450分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用总分不超过400分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
(2)分别将每个成绩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每个成绩
解析:185 220 275
【解析】
【分析】
(1)用总分超过450分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用总分不超过400分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
(2)分别将每个成绩段的男生人数加起来、每个成绩段的女生人数加起来即可。
【详解】
(1)65+90=155(人);
100+85=185(人)
(2)65+70+85=220(人)
100+85+90=275(人)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5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解析】
【分析】
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用三角形面积的2倍除以高即可求出底;用三角形的底加上5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5
解析:【解析】
【分析】
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用三角形面积的2倍除以高即可求出底;用三角形的底加上5cm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5.5×2÷5=2.2(厘米),面积:(2.2+5)×5=7.2×5=3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6
19.直接写得数。
答案:9;5.59;390;0.08;
4.6;1.3;0.06;40
【解析】
略
解析:9;5.59;390;0.08;
4.6;1.3;0.06;40
【解析】
略
20.笔算下面各题,验算带*的题目。
12.68-6.7= 4.86+6.34= *27-0.8=
21.56+6.74= 11.65-7.39= *7.85+9.19=
答案:98,11.2,26.2
28.3,4.26,17.04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详解】
12.68-6.7=5.98 4.86+6.
解析:98,11.2,26.2
28.3,4.26,17.04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详解】
12.68-6.7=5.98 4.86+6.34=11.2 *27-0.8=26.2
验算:
21.56+6.74=28.3 11.65-7.39=4.26 *7.85+9.19=17.04
验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17+5.79+3.83 25.93-(14.5+5.93) 99×67+67
46×101 125×32×25 750÷[(38-13)×2]
答案:79;5.5;6700;
4646;100000;15
【解析】
【分析】
6.17+5.79+3.83此题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5.93-(14.5+5.93)此题可先将括号拆开,然后交
解析:79;5.5;6700;
4646;100000;15
【解析】
【分析】
6.17+5.79+3.83此题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5.93-(14.5+5.93)此题可先将括号拆开,然后交换5.93和14.5的位置后再计算;
99×67+67此题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6×101此题先将101写成100+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25×32×25此题先将32写成8×4,然后根据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750÷[(38-13)×2]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详解】
6.17+5.79+3.83
=6.17+3.83+5.79
=10+5.79
=15.79
25.93-(14.5+5.93)
=25.93-14.5-5.93
=25.93-5.93-14.5
=20-14.5
=5.5
99×67+67
=(99+1)×67
=100×67
=6700
46×101
=46×(100+1)
=46×100+46×1
=4600+46
=4646
125×32×25
=125×8×4×25
=(125×8)×(4×25)
=1000×100
=100000
750÷[(38-13)×2]
=750÷[25×2]
=750÷50
=15
22.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个单价是8.25元的小闹钟和一个单价是11.75元的计算器,他付给收银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答案:30元
【解析】
【分析】
先用一个小闹钟的价钱加上一个计算器的价钱计算出这两个商品一共花的钱;然后用50元减去一共花的钱就是找回的钱。
【详解】
8.25+11.75=20(元)
50-20=30
解析:30元
【解析】
【分析】
先用一个小闹钟的价钱加上一个计算器的价钱计算出这两个商品一共花的钱;然后用50元减去一共花的钱就是找回的钱。
【详解】
8.25+11.75=20(元)
50-20=30(元)
答:应找回30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先算出花的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在一块面积是1.2公顷的土地上建了8幢楼房,每幢楼房占地900平方米,其余的地用于绿化和道路。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多少公顷?
答案: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
解析: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72(公顷)
1.2-0.72=0.48(公顷)
答: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0.48公顷。
【点睛】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徐州到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约327千米,一辆货车从徐州出发沿高速公路开往南京,每小时行75千米,已经行驶了102千米,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南京?
答案:3小时
【解析】
【分析】
用327减去已经行驶的路程,再除以货车的速度即可解答。
【详解】
(327-102)÷75
=225÷75
=3(小时)
答:还需要3小时才能到达南京。
【点睛】
本题主
解析:3小时
【解析】
【分析】
用327减去已经行驶的路程,再除以货车的速度即可解答。
【详解】
(327-102)÷75
=225÷75
=3(小时)
答:还需要3小时才能到达南京。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路程、速度和时间关系的掌握。
25.下面是四(1)班和四(2)班同学喜欢吃的食物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1)统计图纵轴表示( )。
(2)从整体上看两个班同学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3)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的( )倍。
(4)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人数比喜欢吃鱼虾类的人数少( )人。
(5)分析统计图后,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1)人数;
(2)鱼虾类;
(3)5;
(4)28;
(5)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解析】
【分析】
(1)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可知,两个班同学喜欢吃鱼虾的人数最多。
(3)
解析:(1)人数;
(2)鱼虾类;
(3)5;
(4)28;
(5)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解析】
【分析】
(1)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可知,两个班同学喜欢吃鱼虾的人数最多。
(3)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有20人,喜欢吃蔬菜类有4人,所以,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的(20÷4)倍。
(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用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总人数减去喜欢吃鱼虾类的总人数即可。
(5)观察统计图可知,喜欢吃鱼虾的人最多,喜欢吃蔬菜的人最少,而且蔬菜营养丰富,我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详解】
(1)统计图纵轴表示人数。
(2)18+20=38(人)
20+22=42(人)
10+4=14(人)
42>38>14
从整体上看两个班同学喜欢吃鱼虾的人数最多。
(3)20÷4=5
所以,四(2)班同学喜欢吃肉禽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的5倍。
(4)(20+22)-(10+4)
=42-14
=28(人)
所以,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人数比喜欢吃鱼虾类的人数少28人。
(5)观察统计图可知,喜欢吃蔬菜的人最少,而蔬菜营养丰富,所以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答:建议同学们多吃蔬菜。
【点睛】
熟练地掌握从复式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不可看错看漏。
26.花都区某学校四(1)班、四(2)班同学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表。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四(1)班
10
15
12
1
四(2)班
12
13
8
6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补充完整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四(1)班、四(2)班良好等级的人数分别是( )人和( )人。
(3)四(1)班和四(2)班不及格的一共有( )人。
答案:(1)见详解
(2)15;13
(3)7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等级,纵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在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标记数值即可。
(2)通
解析:(1)见详解
(2)15;13
(3)7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等级,纵轴表示人数,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数据,在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标记数值即可。
(2)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中良好等级的人数即可得解。
(3)求四(1)班和四(2)班不及格人数的和即可。
【详解】
(1)补充如下所示:
(2)四(1)班、四(2)班良好等级的人数分别是15人和13人。
(3)1+6=7(人)
四(1)班和四(2)班不及格的一共有7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填充,关键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7.学校工会在中秋节举行活动,工会陈老师准备去购买300块香皂作为奖品。怎样购买最省钱?一共要付多少钱?
答案:7箱、6个3块、2个1块;908元
【解析】
【分析】
300除以40,商为要买的箱数,余数再除以3,商为可以买几个3块,余数再1块1块的买,然后120乘箱数,加上10乘3块的个数,再加4乘块数,即
解析:7箱、6个3块、2个1块;908元
【解析】
【分析】
300除以40,商为要买的箱数,余数再除以3,商为可以买几个3块,余数再1块1块的买,然后120乘箱数,加上10乘3块的个数,再加4乘块数,即等于要付的钱。
【详解】
300÷40=7(箱)……20(块)
20÷3=6(个)……2(块)
7×120+6×10+2×4
=840+60+8
=900+8
=908(元)
答:买7箱、6个3块、2个1块最省钱,要付908元。
【点睛】
先整箱整箱的买,不够整箱的再3块3块的买,不够3块的就单块的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