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市江宁路小学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ào zhōu qīnɡ fù pái huái dān ɡē
( ) ( ) ( ) ( )
pì jìnɡ bō xuē wú liáo xī shuài
( ) ( ) ( ) ( )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篱笆(lí) 杂技(zá) 锄草(cú)
B.剥莲蓬(bāo) 鸡冠花(guān) 朴素(pú)
C.慰藉(jí) 奢侈(chí) 窥视(kuī)
D.朦胧(lóng) 徜徉(cháng) 漫灭(mà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太平盛世 国秦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B.政同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闲户 内忧外患
C.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生灵涂炭 衰鸿遍野
D.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 民不聊生 路不拾遗
4.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
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__________
A.拟人、拟人、设问、比喻 B.比喻、拟人、疑问、拟人
C.比喻、比喻、疑问、比喻 D.拟人、比喻、设问、拟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班干部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同学们的建议。
B.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拔尖。
C.雾霾天气危害巨大,因此治理雾霾不仅是大家的事,更是政府的事。
D.老师要求我们的校刊中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6.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否定或讽刺
7.李军同学在学习上总是想依赖老师,自己不爱动脑筋。对此,你会用下列哪句名言来劝告他(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8.下面几句话选自巴金的散文《星》,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②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③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④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⑤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A.④③①⑤② B.④①③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
9.仿照示例写句子。
示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农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什么?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空。
(1)诗以言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那是保家卫国之志;“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那是变法图强之志;“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那是兴国安邦之志;“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那是渴望建功立业之志。
(2)文以抒情。“我何曾留着_________呢?我___________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_______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_________啊?”朱自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_________。
(3)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列情节顺序:________(填序号)。由此可见,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滨逊。
A.种植麦子B.烟叶治病C.烧制陶器
11.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读书推荐活动”。
(1)、请你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写出推荐理由。
推荐书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2、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关于“我们该怎么吃饭”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材料二: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了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
③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要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感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就会被破坏,影响身体健康。
1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目前,由于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致使大多数人群引起了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
(2)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不吃主食。( )
(3)在我国,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已是件非常紧迫的事。( )
17、对于中小学生,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 )的现象。
A.反应迟钝 B.血糖水平低 C.记忆力下降 D.影响到学习质量
18、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结合以上材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把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骑马的人。待最后一位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手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后,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 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您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那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位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儿,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地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前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并不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算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能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
⑥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 匆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20、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题目。
21、用“√”在文中两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2、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画上“ ”。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
24、老人是怎样分析前几位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位骑手才寻求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人的一生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痛苦、危险、挫折,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你是如何面对的?请以“面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情节写得生动感人,主题鲜明突出。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2)题目:假如小学生活可以重来
要求:大胆发挥想象,语句通顺、标点正确。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澳洲 倾覆 徘徊 耽搁 僻静 剥削 无聊 蟋蟀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注意拼音的拼读和汉字字形。
本题要注意声调、平翘舌、前后鼻音。字形要注意区分易错形近字。如“澳洲”的“洲”不要写成“州”。“倾覆”的笔顺较多,要注意字体结构。“倾”是左右结构,“覆”是上下结构。“徘徊”是左右结构。“蟋蟀”是左右结构,注意笔顺。
2.D
解析: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锄草”的“锄”读音为chú。
B.“朴素”的“朴”读音为pǔ。
C.“慰藉”的“藉”读音为jiè;“奢侈”的“侈”读音为chǐ。
D.读音正确。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项“国秦民安”中“秦”应改为“泰”。国泰民安思是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B项“政同人和”的“同”应改为“通”。“夜不闲户”的“闲”应改为“闭”。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夜不闲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C项“衰”应改为“哀”。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
所以选择D选项。
4.D
解析:D
【详解】略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病的辨析,注意平时对语句中常见的错误进行辨析和识记,在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B项。
A项:语序不当,先是广泛征求,然后是虚心接受。
C项:搭配不当, “大家”包含“政府”,应改为雾霾危害巨大,因此治理雾霾不仅是百姓的事,更是政府的事。
D项:搭配不当,“增加”应改为“促进”。
6.A
解析:A
【详解】考查对标点的作用分析。
结合题干来看引用寒鸦都耐不住寒冷,所以起到引用的作用,选择A。
7.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的具体应用,首先要理解名言的含义,再看具体使用环境。
A选项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B选项中,“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意思是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题干中表达,学习不能总依赖老师,要学会自己动脑筋。B选项符合。
C选项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D选项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意思是处处留心就会发现,其实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正如三个人同行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一样。
8.B
解析:B
【详解】略
9. 幸福就是用知识教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幸福就是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幸福就是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入睡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仿写。
例句形式为“幸福就是什么”,仿写时注意。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幸福就是让我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幸福是什么?农民说:“幸福就是生活平安、快乐。”
幸福是什么?我说:“幸福就是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10.B
解析: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何当金络脑 像游丝样的痕迹 赤裸裸 赤裸裸 白白走这一遭 对时间流逝的不舍和留念 BAC 积极乐观 机智勇敢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1)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出自课文《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语段为: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不舍和留念。
(3)《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按照故事情节顺序可概括为:一、流落荒岛,创建家园;二、搭盖住所;三、医治疟疾;四、播种粮食;五、做面包;六、制作陶器;七、驯养野羊;八、造独木舟;九、拯救星期五;十、救星期五的父亲;十一、夺船回国。通过鲁滨逊在岛上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乐观积极的人。
11. 《平凡的世界》 它没有《海底两万里》的科学幻想; 也没有《哈利·波特》的魔幻世界; 更没有《三国演义》的雄心壮志; 它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虽平凡但伟大的世界。 常浸润于书香间,心洁貌美胜天仙。
【详解】此题考查推荐一本书。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介绍。
①介绍该书的书名、作者。
②说说推荐此书的理由。先是立足书本身,谈谈自己读此书的感受,它好在哪里,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让你获得了什么样的认识,对你起到了什么样的帮助。
(2)、此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拟写宣传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点睛】
12、 穿 厌恶
13、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
15、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分析】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
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1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的含义。“何不试勿衣紫也”意思是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衣解释为穿。“吾甚恶紫之臭”翻译为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恶是厌恶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标点,要在熟知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句意进行作答。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应是“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根据文中“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可知,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根据文中“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吾甚恶紫之臭”可知,管仲的建议是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B
解析:16、 × × √
17、B
18、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膳食结构的理念的迫切性。
19、同学,你知道吗?作为主食的饭不够,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而且,常吃零食会使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就会缺少食欲,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1)结合文中“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可知,说法错误。
(2)结合文中“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可知,说法错误。
(3)结合文中“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可知,说法正确。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本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可知,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血糖水平低这一现象。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画线句子“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可知,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把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的摄入量介绍得非常清楚,明了,从而突出要树立平膳食结构的迫切性。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要求,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来规劝,言之有理即可。
如:同学们,请不要再在午餐和晚餐时吃零食了,在主食的摄入量不够时,会引发血糖低的现象,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的。
20、最后一位骑手
21、促使√ 忙碌√
22、一位老人等待乘船过河时,最后一个骑手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老人告诉了骑手截留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仁慈和同情的眼神,骑手深
解析:20、最后一位骑手
21、促使√ 忙碌√
22、一位老人等待乘船过河时,最后一个骑手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老人告诉了骑手截留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仁慈和同情的眼神,骑手深受感动。
23、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把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24、老人仔细观察前几位骑手,看出他们并不关心老人的处境。因为他看到最后一位骑手的眼睛里充满了相当明显的仁慈和同情,知道这位骑手肯定会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25、喜欢。这位骑手充满了仁慈和同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起标题。可以结合文章所讲的事情起标题,也可以用文章的中心起标题,还可以用文中代表性的事物或中心词起标题。学生所起的标题符合文章主旨或内容,搭配恰当,即可得分。
21、本题考查词语搭配。“促进”是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的意思。“促使”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推动对方使之行动。本题搭配的是“好奇心”和提问,用“促使”更恰当。
“忙碌”是表示这个人没有空闲时间。“匆忙”是表示事情紧急,来不及的意思。这个句子讲的是骑手一直在从事自己的事情,没有空闲的时间,用“忙碌”更合适。
2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利用“起因+谁+干什么+结果”的形式概括写事的文章,可以使概括完整,语言简洁。学生能把事情概括完整,没有语法错误,即可得分。
23、本题考查信息搜集。第一个信息点,题目已经给出范围限定,在第①段,内容是“老人被冻的样子”,找到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用波浪线画出骑手是如何对待这位老人的,信息点在第③段。
2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锁定答题区域,文中骑手问了老人这个问题,那么下一段即是老人选择最后一位骑手寻求帮助的原因。结合文中老人的回答,组织语言回答即可。
2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文中骑手救助了老人,比起其他骑手肯定是有同情心的一个人,再结合老人对骑手的分析,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25.范文:
假如小学生活可以重来
六年时间真的很快,如白驹过隙,快毕业了,才知道分别的不舍,童年如一个迷,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快毕业了,我们不再是儿童,我盼望我们能再做一次小学生。在体验那调
解析:范文:
假如小学生活可以重来
六年时间真的很快,如白驹过隙,快毕业了,才知道分别的不舍,童年如一个迷,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快毕业了,我们不再是儿童,我盼望我们能再做一次小学生。在体验那调皮捣蛋,天真的小屁孩。如今,我们我们体会了六个春夏秋冬。
午休,是学校最静谧的时刻,童学们甜蜜的进入梦乡。小鸟不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着。松树四季常青,老师教导"我们要学习松树这种精神"。只要经过磨难,才会变得坚强。要团结一心,来珍惜往后的时间。
还记得在早读的时候,我们都会放声朗读。六年的情谊如久别重逢后一句问候:“回来了”在小学阶段里,只有六年级才能体会到这种滋味。毕业了,不会再有早读,不会再聚在一起放声朗读。
还记得我们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体验各种娱乐项目的同时,其实内心所想的:最后一个六儿童节,最后一次欢笑,时间请慢一点走。等一等我们。
还记得我们在大合唱的时候,同学们聚拢起来,要靠我们团结,声音才会融在一起。但是,我们会有几次大合唱呢?
生活中有苦也有乐,如滔滔江水倒也道不完,我们的乐如满天星星,数也数不清。六年来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往后的日子,因为小学的生活不会再来了,但是我还是很盼望它再来一次。
【详解】(1)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习作。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面对着很多选择。当你“面对”困难、挫折、痛苦时是怎样做的?成长过程中哪次“面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写作内容,可议论,可叙事。如议论,观点要明确,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出对选择的看法。如叙事,要选择典型的事例,记叙你一次选择的经历。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注意用上学到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方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此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从题目来看,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写想象作文,要放宽自己的想象空间,想一想小学生活可以重来的话,你会做些什么呢?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一列举下来,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