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影视剧关于远古时代的场景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2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人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 )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史书记录D专家口述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属于A农耕文明B和谐秩序C神话传说D游牧文明4“他的登基开创了家天下制度,从此最高权力的传承在中国进入一家一
2、姓的时代。”“他”指的是( )A禹B启C汤D周武王5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的是( )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BCD6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局面开始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7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8商鞅变法体现的是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A道家B儒家C法家D兵
3、家9“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汉高祖10贾谊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遂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 (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国人暴动D大泽乡起义11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除掉外戚闫氏势力被封侯。不久,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无能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2某历史兴趣
4、小组在学习西汉的某-政策时,搜集到一-则材料,其内容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请你判断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推恩令”B设刺史C察举制D禅让制13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这反映出汉文帝主张( )A节俭治国B独尊儒术C发展农业D以法治国14与以下示意图中相关的史实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设立郡县,巩固中央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
5、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A“麻沸散”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16司马迁在汉书张骞传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之为“凿空”,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B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C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D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17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8据史料记载咸熙二年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晋朝建立。材料的“晋王”指的是( )A司马彭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19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
6、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反映他们A非常孝顺长辈B变成了汉族人C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将鲜卑姓改为了汉姓20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中说明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A少用力气B多花力气C多施肥料D顺应天时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所创立的学派。(2)分别说出材料二中人物的核心思想。(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7、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果你生活在该时期,你会学习哪学派的思想,为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材料二(2)图一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谁? (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二处应填写什么?材料三(
8、4)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23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国语晋语记载,祭祀宗庙的牺牲可以用做“畎亩之勤”。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口口的反映。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请在材料一口口中填写合适的词语。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军事和思想方面分别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些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 独江东(指江南)差安,中国(指中原)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司马光 资治通鉴
9、 卷八十七晋纪九(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黄河和长江流域从事原始农耕的古代人类。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2)材料二指哪一水利工程?它对四川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 (见如图)(3)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材料四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
10、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宋书描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4)根据材料四,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变化。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北京人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等,要支持这一结论,需要提供与火相关的有关史实,A项提到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都是北京人用火的表现,可以作为一手史料,故A项正确;BCD项都是后人经过加工理解的二手史料,不能作为支持北京人用火的最有力证据,排除BCD项;故选A。2A
11、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又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因此我们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作为依据,A正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专家口述都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排除BCD。故选A。3A解析A【详解】题干中的神农教种五谷,这属于农业,因为种五谷要耕地,所以叫农耕。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也属于农耕的范畴,故A符合题意;和谐秩序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就是神话传说,与问题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游牧文明是中国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并不是中华文明核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解析B【来源】河北省唐山
12、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详解】根据题干“他的登基开创了家天下制度,从此最高权力的传承在中国进入一家一姓的时代”可知,“他”开创了王位(最高权为)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社会制度,即世袭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因此,“他”指的是启,故选B项,排除ACD项。5A解析A【详解】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商代时人们创制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故符合题意;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水平已经相当高
13、了,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故符合题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时期,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6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为争夺霸权连年混战,分封制逐渐瓦解,C项正确;商朝没有分封制,排除A项;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排除B项;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战国”、“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军事方面就是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故C项正确;ABD项虽
14、然都是秦国获胜的因素,但并不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8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法家主张改革社会,以法律治理国家,商鞅变法思想主张与法家思想最相似,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回归自然,排除A项;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排除B项;兵法主张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9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可知,与此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故A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光武帝时期
15、未涉及诸侯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汉高祖与项羽进行楚汉之争,而非与诸侯进行战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过秦论可知考查的是关于秦朝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陈胜吴广组织的大泽乡起义。A项是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的战役;B项指的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C项指的是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故选D。11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顺帝时,宦官因除掉外戚而掌权,不久,外戚(梁冀)重新掌权,至汉桓帝时,宦官又因除掉外戚(梁冀)而独揽朝政,由此可见,二者交替专权。因此,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
16、治状况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没有体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排除AB项;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而不是皇帝昏庸无能,排除C项;故选D。12A解析A【详解】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故选A;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察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排除C;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方法,D错误。13
17、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没有增加”可知体现了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A正确;独尊儒术的是汉武帝,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CD的内容。故选A。14C解析C【详解】从图片的时间轴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之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C项正确;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B项是秦朝,D项是西汉,排除ABD项。故选C。15A解析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四大发明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剂,不属于四大发明,题干里的文学上、战争上、航海上对应的分别是B、C、D三个选项,故选A。1
18、6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的事迹主要是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故A正确;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与张骞无关,故B错误;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故选A。17D解析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ABC都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要求,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18C解析C【
19、详解】依据题干“咸熙二年年底,曹奂屈从臣下的压力,同意禅让帝位于晋王,晋朝建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人物不是西晋的建立者,不符合题意;故选C。1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是汉人儒家文化思想的代表,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崇汉族文化,因为鲜卑民族迫切需要与汉族融合,吸纳汉文化和思想,从各个方面加以体现,所以自孝文帝以后多采用孝字做谥号,说明北魏皇室都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故C符合题意;非常孝顺长辈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A;变成了汉族人的说法错误,排除B;将鲜卑姓改
20、为了汉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排除D。故选C。20D解析D【详解】“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大意是说(如果一个人)顺应天时,衡量地利,那么可以花很少的力气而获得最大的成功,可见材料中说明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注意天时地利,D符合题意;据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综合题21(1)“仁”;儒家学派。(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解析(1)“仁”;儒家学派。(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
21、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任选一学派均可,理由要充分)学习儒家的思想;原因因为儒家学派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按儒家的观点治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发展。【详解】(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思想核心是“仁”。(2)结合所学知识,墨家代表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
22、家代表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本题是主观题,任选一学派均可,理由充分即可。如学习儒家的思想,因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发展。再如学习法家思想,因为主张法治、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迎合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历史趋势。22(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
23、秦始皇嬴政。(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是建立了第一个解析(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秦始皇嬴政。(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制;皇帝。(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5)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是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过是统治残暴。【详解】(1)依据材料一“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可知,这是对秦国商鞅
24、变法内容的描述。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一项就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图二处应填写皇帝。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
25、建王朝长期沿用。(4)依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可知,这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还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同时他又实行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
26、有功有过,功大于过。23(1)牛耕;军事上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混战(或答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任意一点)思想上百家争鸣(2)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目的巩固统一(3)现象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或北解析(1)牛耕;军事上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混战(或答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任意一点)思想上百家争鸣(2)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目的巩固统一(3)现象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或北方人口的南迁)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详解】(1)依据材料一“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口口的反映”的信息
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口口中填写的合适的词语是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军事上春秋诸侯争霸,战国七雄兼并混战;思想上百家争鸣。(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巩固统一。(3)依据材料三“时海内大乱, 独江东(指江南)差安,中国(指中原)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的信息可知,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出现了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4(1)黄河流域半坡人;长江流域河姆渡人。
28、(2)都江堰。影响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四川地区成为“天府之国”。(3)春秋战国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1)黄河流域半坡人;长江流域河姆渡人。(2)都江堰。影响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四川地区成为“天府之国”。(3)春秋战国时期。作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4)变化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向富庶。影响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原因优越的自然条件;注重兴修水利工程;注重技术革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力增加等。【详解
29、】(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据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材料二指李冰开凿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促进了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3)根据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30、发展(促进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4)据材料四“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宋书描述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时指出,当时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由落后走向富庶,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注重兴修水利工程;注重技术革新(或创新生产工具);稳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力增加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江堰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