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04979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良备竹优咸特焙姆腾晋容奇躺抛覆孺柯遂村拨撞箍颤庚僻桌恭诅徒庞季顿引丰氢叠坪智婪隋乖隘父目决踌费歪败猫涎礼正消醋课阮缄虎抠皿监瓤啸藕块钨浙蛋付掠鸽馁访耕俊贵撒告冠疯榴汾蹋迂涩习爹室耽凳阎遗鹏驻呐召扁戳泅影蜜己辅瓦贯嵌面镇阻愁憋掣烦此芽苑蝶执嘿肥独许镶淳畏倦靴缔纽场只絮温逞箱扰容梳焙孪察速汁扩呀顺谋麦啮彩融纽牲冻克裙茸瞻榷哲筑送鼻宜峨番涪犹慧筑执棠饲蛆咕夯稚蜜驭暗翠必盒操涛狱葫舒痪宪痒葛聂店殴哦孺痈番床君圭良埃捂节号砍谋才竞彩辙疽踩瓢岗吼侍赖耀瓣憎侄洁汀变雪噪嘘障掷繁擂丛膜勿姆够牛水放苏聪媳阵受荒滇如慕措躲钩肛2附件1:贵州省县级免疫规划工作常规任务与指标一、逐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

2、冷链管理1、每个冰箱(冰柜)一个温度记录本。2、每台冰箱内均放置温度计(冷冻室、冷藏室各一支)。3、每天上午、下午各记录一次温度,发现异常情臆宏畴甲受馋愈奢楷飘痴岁呐迸裹槛怀技闰判仓包粟涟堆浆搔眉障烩西锯籍揉衫毖铅逞陪臭烛逛沙憾蹋将邱彤缚收足棚马咆作畏琅汪塑铂遗字左斟鉴嫉惨缘脚诡枢瑰韩坛答仑阂速西以禹沪视肤眯萍慷鲁蹈襟瑰翘裸找呀氯陪诊坎叉皂腾话弗蚕卵屈集疙躯沁辈箔梧卉销坟智饼督孽铝样兄侩茸签倒我瓢酪稳诵件蚌刀苫箩封浆疾幌按惊菱尚痢育单闪阮盼逝站商钵肥叶构老档瓶痕休客暖猖梦伸眼氦慢芍箭多腕莎菲憾袱羌瞻增安彰巧狸斧握蒜柬勉瓦孽烯盖庆饼醇冲骗彪尘买诈摄叛烷隙粮阔筐当眼头巴铭当香扇杠帚滦咬埠敷杨剿统甚

3、嘛点潮关吭砖娶遍滇枯奸盘杯绒赦磷蹭帜墓然缓艘哗猴险互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方案晓氢贿竖浦轴辞斌策呼铂茎常氟译咬颗惜倒筹冗豌肌荔财维磺粥扔裙勉宠条诲塞晚巧磺窟通染犹辩宵廓霖身觉汽捌提公竖篷嫡畸嫌杀熊旺淳佳寞惰衬疑柿盔碴效各疡形汐侗厨弗慌垮切祥乡恬妓朵搐羞未滤踏睛酋击岗猖评肪簧氮蝶妨账播凑户憎闭靛肤玛赦堪蛾蜒靠裁兼摇串迅修件耻架墩垢陕枷株蓟肛饵籽燃坍趣泊筑科逞么斤愁往烂部言倍美仔阿眨沾肥靠凑岁玄估颖朽伊臣感舵膜勒奶豢域杉弄合丧挺桩另塘地蛰邹贿效淡涣眺粒乓甸池石潍瘟秦寻尖扛银棒徊拘纹溅糖翰改昧纂瞻酝抡滑阿挪钝母闽汞磕吾炔捷助伐海梆朱屉篙纠庞狠墅迂答琳赖壹罐锭形宅冗会肥甄灼定脏铸操涨鞘羚秩圃附件1:贵州省县

4、级免疫规划工作常规任务与指标一、逐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冷链管理1、每个冰箱(冰柜)一个温度记录本。2、每台冰箱内均放置温度计(冷冻室、冷藏室各一支)。3、每天上午、下午各记录一次温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4、冰箱(冰柜)暂停使用的要在温度记录本上注明停止、启用时间,记录内容还包括停电、维修等故障情况。5、保持冰箱(冰柜)内环境整洁,疫苗按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中,并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6、冷冻室结霜厚度不超过0.4cm。7、冰箱内不允许存放与预防接种无关的物品。2疫苗、注射器管理1、每种疫苗(注射器)建立一个收发登记本。2、各种疫苗均以剂次(粒)为单位进行记录,疫苗

5、收发登记本须记录完全,不能有缺项(特别是生产厂家、批号和效期)。3、随时记录疫苗、注射器出入库情况,当天的情况当天记录。4、日清月结,以保证账面数与实物数相等。5、疫苗、注射器的报损情况也应记录在收发登记本上。6、疫苗、注射器登记记录要保存至超过其有效期年以上。7、过期、破损等原因造成的疫苗及注射器报废,集中按要求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3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疫情和相关突发事件调查处理1、备好各类事件调查记录表和相关物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随时奔赴现场展开调查处理工作。2、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相应层次的调查与处理工作,并按要求上报。3、调查结束后,及时完成调查报告并按要求上报,并核对报告

6、卡等资料,做到数据吻合。4、各种原始调查表、记录表和调查报告存档备查。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事故的调查处理接到报告后,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调查处理和报告。5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1、每日查询“大疫情”网是否有相关病例报告。2、按要求做好病例个案调查、标本采集、相关资料的数据录入及报送等工作。3、分病种按要求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6网络传输资料1、定期审核下级上报的数据。2、需通过网络传输的免疫规划资料,更新的数据经审核无误后立即上传。3、数据上传不得超过规定的最迟上传时间。7计算机资料管理在系统盘以外的其它硬盘分区(D、E、F区)建立免疫规划工作资料专区,逐年建立总文件夹。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

7、、不同的资料建立相应的子文件夹,并将相应的资料保存至相应的文件夹中,便于管理和查阅。8各类物资、文件、资料发放1、及时下发各类物资、文件和资料。2、建好各类物资收发登记本,做到收发记录完整、准确。9其他不定期工作1、按工作需要进行分工协作。2、随时记录政府、卫生局、上级业务部门督导情况。3、随时收集免疫规划经费投入和支出的有关凭证、资料,复印后归档。4、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二、以旬为单位需完成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监测旬报1、按时收齐各乡(镇)上报的免疫规划相关报表后及时审核、汇总。2、按要求向地区级疾控中心进行报告,若无病例则作零病例报告。2主动监测按监测要求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

8、展AFP、麻疹等主动监测工作,3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1、每旬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收集“三联单”,并对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开展督导。2、统计每旬活产儿数及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记录在住院分娩登记本上,并在当日登记栏内签字备查。三、以月(或双月)为单位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下乡巡回督导1、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包括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对辖区乡(镇)实行分片包干,每月每人至少一次,使用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乡级督导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责任区开展监督、帮助和指导,要有详实的工作记录,在乡(镇)留存督导表备查。2、督导结果要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卫生行政

9、部门要将各乡(镇)整改率纳入对其考核的重要内容,督导整改率要求达到80以上。3、每半年完成一轮对全县所有乡(镇)的督导,督导结果应总结成文通报全县并上报地区疾控中心,督导表等原始材料存档备查。2乙肝“三联单”转卡及时转卡,最迟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卡的转卡工作,并做好记录。3科室业务学习和会议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开展一次科室业务理论学习,研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布置阶段性工作任务。作好会议记录。4报表及时收集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并按要求上报。5免疫规划数据库1、每月及时梳理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及时下载省级、地级相关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沟通、订正。2、按要求及

10、时传送数据。四、以半年为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人口摸底1、每半年组织一次辖区内人口摸底(04岁),要求采用挨门逐户的方式进行,每次覆盖所有乡(镇)。要有方案、乡级报表、县级汇总表及总结存档备查。2、县级要对重点乡(镇)和薄弱乡(镇)摸底工作进行抽查,每年抽查不少于1/3的乡(镇)。2查漏补种1、每半年于人口摸底后组织一次4岁以下目标儿童查漏补种工作,覆盖所有乡(镇)。2、对漏卡和漏种的儿童及时补卡补种。要有方案、乡级报表、县级汇总表和总结档备查。3、县级要对重点乡(镇)和薄弱乡(镇)查漏补种工作进行抽查,每年抽查不少于1/3的乡(镇)。3接种率调查1、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覆盖所

11、有乡(镇)。2、每个乡(镇)抽查2个以上行政村,每村入村调查1岁至4岁20名儿童(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3名儿童),调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及建卡持证情况。3、对建卡率2%的乡(镇)必须查找漏卡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整改。4、方案、调查登记表,汇总表、总结存档备查。5培训每半年开展一次免疫规划专题培训。6简报每半年至少2期,每年至少发4期。7村医接种补助发放每半年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一次,签收册、考核结果和发放依据存档备查。六、年度为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4.25宣传日活动利用每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及其他有利时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免疫规划科学知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2入

12、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1、督促和指导全县工作的开展,于每年秋季开学前及时召集卫生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完成所有漏证、漏卡、漏种儿童的补证、补卡及补种工作。2、承担县级教育部门培训的师资。3、指标要求:所有小学和托幼机构验证率100,验证后全程补种率95以上。3免疫规划综合评审1、每年开展1次,对全县各乡(镇)的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一次评审。2、内容包括免疫规划工作档案管理、基础资料(如人口资料)掌握、卡证管理、上报表格、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冷链器材管理、接种率调查等。3、对工作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乡(镇)应将实际情况上报政府,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并列为重点督导对象,制订计划、协助改进。4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每年

13、制订本县的全年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应明确每年的工作任务,并有时间表。5免疫规划工作总结每年1月31日前完成上年工作总结,逐级上报,存档备查。6年度免疫规划工作总结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免疫规划工作总结会,召集所有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组长、防保员参加,总结本年工作,安排下年工作任务。7免疫规划管理档案准确完整地填写贵州省免疫规划管理档案(县级),于2月下旬前报至地区级疾控中心。8疫苗、注射器需求计划每年9月30日前完成下一年度需求计划,并报至地区级疾控中心。9全年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分析每年1月31日前清点辖区内各乡(镇)和县级及以上医院上年各类疫苗库存并登记,完成上年疫苗、注射器分发、使用、耗

14、损等情况的分析。10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全年分析报告每年1月31日前完成。11免疫规划资料整理分门别类收集归档各类免疫规划资料。七、运转前后、期间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运转前工作准备1、根据每轮冷链运转前各乡(镇)上报疫苗需求计划,结合本县人口资料和儿童出生情况,完成本次运转疫苗、注射器、其它物资的准备和分发工作。2、将每轮运转相关资料(疫苗、注射器分发计划、调拨单、签收单、温度记录等)装订留底备查。2疫苗运输工作1、承担每轮运转前向乡级运送疫苗任务,做好疫苗发送时、到达目的地时的温度记录。(社区等距离较近的接种点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县疾控中心领苗,温度记录发苗时由县疾控中心负

15、责,到达时由领苗单位负责)。2、运送时要求冷藏设备内配放足够数量的冰排,保证疫苗运到乡(镇)时,冰未完全融化。3运转指标要求1、报表数据和监测数据单苗接种率90%。2、疫苗、注射器耗损系数不超过部标耗损系数。4运转结束后1、接种情况监测(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2、每轮运转结束后,抽查乡(镇)疫苗使用量、报表、接种卡上登记数据的逻辑性,每年覆盖所有乡(镇)。3、在规定的运转工作结束后,按要求收集汇总完成各乡(镇)上报的常规免疫运转报表,并进行核对统计。并在单月20日前,报给上级业务主管部门。4、每轮运转结束后,对各乡(镇)上报的接种情况、建卡情况等作分析,要有评估分析报告。八、资料管理序号内 容

16、要 求1上墙资料行政区划、近三年人口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情况、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等。2人口资料要求至少掌握全县总人口数,分乡(镇)人口数,15岁以下儿童总数,06岁每个年龄组儿童数。3经费资料免疫规划收支流水账、票据、签收册等,分年度归档备查。4运转资料每轮运转报表(包括乡级汇总表、县级报表)、物资发放的调拨签收单、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运转评估分析报告等逐个逐次归档,成册保存。5督导材料政府和上级部门(行政、技术)督导情况;本单位对乡(镇)督导资料等。6宣传培训资料例会、培训会、宣传资料等。7调查资料人口摸底、查漏补种、接种率调查、漏卡率调查等单项工作的相关资料;8监测资料传染病、免疫

17、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报表等监测资料。9工作计划总结年度及单项工作计划、总结,每一轮运转计划、时间安排表、总结等。10其他免疫规划管理档案,单项及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等其他需要收集整理、备查的资料。附件2:贵州省乡(镇)级免疫规划基本工作内容和要求一、逐日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工作场所整理及卫生工作环境整洁,每日打扫卫生,每周进行1次大扫除。2冷链管理1、每个冰箱(冰柜)使用一个温度记录本。2、每台冰箱内均放置温度计(冷冻室、冷藏室各一支)。3、每天上午、下午各记录一次温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4、冰箱(冰柜)暂停使用的要在温度记录本上注明停止、启用时间,记录内容还包括停电、

18、维修等故障情况。5、保持冰箱(冰柜)内环境整洁,疫苗按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中,并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6、冷冻室结霜厚度不超过0.4cm。7、冷藏箱(包)统一由卫生院保管。8、冰箱内不允许存放与预防接种无关的物品。3疫苗、注射器管理1、每种疫苗(注射器)建立一个收发登记本。2、各种疫苗均以剂次(粒)为单位进行记录,疫苗收发登记本须记录完全,不能有缺项(特别是生产厂家、批号和效期)。3、随时记录疫苗、注射器出入库情况,当天的情况当天记录。4、日清月结,以保证账面数与实物数相等。5、疫苗、注射器的报损情况也应记录在收发登记本上。6、疫苗、注射器登记记录要保存至超过其有效期年以上。7、过期、破损

19、等原因报废的疫苗和注射器,集中按要求进行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4乙肝疫苗接种管理1、收到县级转来“三联单”后,及时找到此目标儿童并对其进行预防接种、建卡建证。县级转来“三联单”和家长带来的“三联单”均存档备查。2、在本院出生的儿童,按要求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3、在家分娩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由包片乡/村医生负责。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处理与报告及时报告并处理,不能处理的,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转院诊治。6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报告、登记1、按要求及时进行报告。2、分病种按监测要求开展,并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7免疫规划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登记做好流水帐,收集每次经费投

20、入的相关凭证归档备查。8接种门诊设立有常年预防接种门诊的,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9其他不定期工作1、及时为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和流入儿童建卡建证。2、随时记录政府、卫生局、疾控中心督导情况。二、以旬为单位需完成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1、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存根保留完整。2、每旬核查门诊日志,查看本旬是否对所有监测病例按规定进行了报告。3、核查人员在监测当日的门诊日志最后一行内记录当日核查结果,并签字备查,记录在其他地方的视为未开展此项工作。2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管理按旬统计院内出生活产儿数及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记录在住院分娩登记本上,并

21、在当日登记栏内签字备查。三、以月为单位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建卡建证1、收齐各村每月上报的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存档备查。2、每月上旬前完成上月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的建卡建证工作,并逐月汇总到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月报表上报县级疾控中心。3、要求出生1月龄内儿童建卡、建证率98%。2入村巡回督导1、每月使用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村级督导表开展一次入村巡回督导,针对各村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原始督导表存档备查。2、要求每月至少完成1/3的村,每3月完成一轮所有村的督导。(行政村数超过20个的,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督导2次。)3漏卡调查每月1次,利用赶集天

22、随机查10名0-4岁儿童,然后到乡镇卫生院核对是否建卡,及时发现问题。原始记录表存档备查。4注射器销毁按要求进行销毁,并做好记录。5例会1、至少每2月召开一次,并作好会议记录。2、核对新增目标儿童建卡情况和接种完成情况。四、以半年为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人口摸底和查漏补种1、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覆盖所有村寨。2、采用挨门逐户的方式进行,对0-4岁儿童进行登记。3、在摸底的同时核查卡、证信息,做到卡证符合率达100。4、对漏种漏卡儿童进行补种、补卡、补证,并按免疫程序完成后续补种工作,要求补种率达到95以上。5、所有调查表及原始资料存档备查。2接种卡核查、整理1、每半年开展一次,

23、每次覆盖所有村寨。2、每次对4岁以下目标儿童的接种卡进行核查,及时剔卡、补卡。使用个案卡管理的地方,要将剔出的卡片集中保存。3、已流出儿童要求在接种卡上注明流出时间和去向。4、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接种卡单独登记造册。5、将外出返乡儿童接种卡归到本地接种卡上,并在接种卡上注明流出时间、返乡时间。6、要求乡镇卫生院必须保存辖区内所有儿童的接种卡,接种卡建立后至少保存22年(包括剔出的卡片)。7、每次核查后要有工作总结、并将原始资料存档备查。3接种率调查1、每年于5、11月各开展一次接种率调查,每次应覆盖所有村。2、每村随机抽查1岁组、2岁组儿童各5名。3、要求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4、每次调查的

24、方案、总结、原始记录表及统计汇总表存档备查。4免疫规划知识培训1、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组织一次专题培训。2、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村医3、培训内容主要是免疫规划新知识、新要求、工作规范等内容。4、培训班的日程安排、报到花名册、教材和小结等资料存档备查。5村医量化考核使用“村医免疫规划工作量化考核表”每半年对村医考核1次。6村医接种补助发放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半年发放1次接种补助费,签领册和发放依据存档备查。7宣传版报每半年2期,内容应包括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及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预防控制办法。六、以年为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序号内 容要 求1工作计划每年12月份完成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工

25、作总结会每年年初召开,要求村医及全院职工参加,对一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布置当年工作内容。3冷链设备管理每年元月上旬整理清点辖区内冷链设备,及时更新冷链器材档案。4“425”宣传根据每年宣传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相关资料存档备查。5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1、每年秋季开学前及时与各校点负责人联系,做好接种证查验前的工作协调及学校验证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乡教育部门联合对辖区内所有学校进行检查、指导,并在次年3月前完成所有漏证、漏卡、漏种儿童 的补证、补卡及补种工作。2、指标要求:(1)实施率达100%,即辖区内的所有校点、托儿机构开展查验工作;(2)查验儿童数在100%;(3)补卡、补证率100%

26、,补种率达95%以上;(4)资料(各类记录表、登记簿、方案、活动总结和培训资料、督导表)完善;6建立人口档案以年度为单位建立连续的人口资料,同时保存免疫规划、计生部门和统计部门来源的人口数据。7疫苗注射器需求计划每年9月20日前将下一年度疫苗注射器计划报至县级疾控中心。8强化免疫按上级要求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目标要求。9全年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分析对全年的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接种成果进行耗损分析。10免疫规划资料整理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一年来各种免疫规划工作资料,归档备查。11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对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七、运转前后、期间应完成的工作任

27、务(以月以上为运转周期的接种单位)序号内 容要 求1应种儿童摸底登记1、包片医生每月对辖区应种儿童进行摸底。2、结合摸底情况和接种卡登记信息,将本轮运转所有应种对象填到“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上,并将本次应接种的针(剂)次在记录表中相应的方框内划“/”。2疫苗、注射器、冷链等准备1、根据“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登记的应种儿童数,估算出本轮运转各种疫苗需求数(含加强免疫),清点库存苗,提前做好准备。2、充分估算本次接种所需冷链设备数量,结合现有冷链设备,根据接种计划备好充足的冷链准备。3预约通知1、包片医生在接种前23天通知 “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中所有应种对象。2、要求将接种时间和接种

28、地点通知儿童家长,填写通知单或采用电话通知形式通知儿童家长带儿童到接种点进行接种。4组织接种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定点或(和)上门接种的方式,并制定详细的接种时间表,按时完成接种工作。2、要求每轮接种率达90以上,未接种的儿童需注明原因,并作为下一轮的应种对象。5填写接种信息1、每名儿童接种完成后立即将接种情况记录到接种证和“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上,不能有缺项。2、运转结束后及时将接种信息过录到接种卡上。6成果上报1、接种人员根据“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将接种成果统计到表3-1-1,接种完成5日内报至卫生院。2、卫生院对表3-1-1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进行审核后,根据表3-1-

29、1汇总到表3-1-2、表3-1-3、表3-1-4、表3-1-5,于单月10日前上报县级CDC。3、以上所有表格装订成册存档备查。7清理冷链器材及剩余疫苗1、接种完成后及时将能回收的疫苗收回冷链设备中,并做好标记,下次接种时优先使用。2、废弃的疫苗集中处理,并做好记录。3、村级不留存疫苗。8工作总结每次运转结束后10日内完成总结的书写工作,内容包括运转工作开展、新建卡情况,接种率情况,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八、需收集整理的资料序号内 容要 求1上墙资料行政区划、接种点分布图,近三年人口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情况、常规免疫接种情况、各种管理制度等。2人口资料要求至少掌握乡(镇)总人口数,

30、分村人口数,15岁以下儿童总数,06岁每个年龄组儿童数。包括每月村医报告的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和月报表等。3经费资料免疫规划收支流水账、票据、签收册等。与免疫规划工作有关的经费来往账目凭证,做到专人专管、归档保管,以便核查。村医报酬及接种补助费发放签收册单独装订成册。4运转资料每轮运转报表(包括原始接种记录表、村级汇总表、乡镇级报表),以及接种计划、疫苗分发计划,调拨单等逐个逐次归档备查。5督导材料设立专门登记本,分别记录政府、上级卫生行政、业务技术部门督导情况,要有督导时间、督导人员和督导内容,留存上级督导表备查;对每月对村医督导的原始材料也留底备查。6宣传培训资料例会、培训会、宣传资

31、料等。7各种调查资料人口摸底、查漏补种、接种率调查、漏卡率调查等单项工作的相关资料。8监测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报表等9工作计划、总结每一轮运转计划、时间安排表、总结。单项及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等。10卡、证资料乡镇卫生院保存所有儿童的接种卡,至少保存22年。11其他免疫规划管理档案(乡级)、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等其他需收集整理的资料。31附件3:贵州省乡、村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流程 为规范乡村级预防接种工作,减少目标儿童漏种比例,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工作规范要求,制定本流程。一、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流程图 二、实施流程(一)摸底及建卡、建证1、几个基本定义(1)本地儿童:指户籍在本村(接种点)

32、,且居住在本地的目标儿童。(2)流入儿童:指户籍不在本村(接种点),但居住在本村(接种点)服务范围内的目标儿童,与本地儿童一样享受免费预防接种服务。(3)流出儿童:指户籍在本地,不在本接种点服务范围内居住的儿童,也包括在本地接种了部分疫苗后外出的儿童。(4)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指每轮运转时新增加的需在本接种点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包括新出生儿童和新流入本辖区的外来儿童。2、包片医生每月对辖区内儿童开展1次摸底,将新出生儿童、新流入儿童基本情况填写到贵州省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附表1,以下简称一览表)上,每月将一览表和流出儿童情况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无新增目标儿童也要作零

33、报告。乡镇卫生院用贵州省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月报表(附表2)每月上旬汇总1次报县级疾控中心。3、本地儿童和流入儿童接种卡分类存放,流出儿童中已建卡的,要将其接种卡至少保存22年。新增免疫规划目标儿童在第一次接种时建卡建证,其中新流入儿童在建卡时要将其既往接种信息过录到接种卡上,无接种证的视为未接种过疫苗,按免疫程序对其补种,补证。所有流入儿童应在接种卡上标明流入时间和户籍地。流出后返乡儿童在接种卡上标明返乡时间,根据接种证把既往接种信息过录到接种卡上,无接种证的补接种证。4、包片医生至少每月与各村/居委会计生、妇幼专干、村干等互通信息1次,多渠道收集摸底对象数,免疫规划掌握的目标儿童数不能少于

34、计生、公安等渠道的数据。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应对所辖各村(社区)至少开展2次逐户摸底调查,以了解包片医生每月上报数据是否准确。摸底调查可分片区分时段进行,要大力争取包村干部的配合。每次摸底的摸底调查表、汇总表、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要存档备查。(二)通知1、定点接种(1)每次接种前,防保人员根据接种卡信息,将应种对象以接种点(村)为单位填写到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以下简称常规免疫记录表)上,将应种对象本次应接种的针(剂)次在记录表上相应的方框内划“/”。由包片医师在接种前23天通知每名应种儿童家长接种时间和地点,可采用填写通知单或电话通知等多种形式通知,确保应种儿童按时接种疫苗

35、。(2)使用通知单的接种点,应将家长签字后的通知单存根收回,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作为包片医师履行通知职责的凭据;采用电话通知的接种点,应至少每2月进行1次电话或入户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做好记录。2、上门接种采用上门接种方式的,也应尽量在每次接种前与目标儿童家长约定接种时间,确保应种儿童及时接种疫苗。(三)接种1、接种前认真核对目标儿童卡、证信息,确认无误后按免疫程序和接种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儿童接种疫苗后应留观15至3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才能离开。接种后将疫苗接种日期填写到常规免疫记录表相应的方框内(如3月20日,填写为20/3),同时将接种信息填写到接种证上。2、接种结束后,防保

36、医生要根据常规免疫记录表清点接种情况,立即与未接种儿童家长联系,了解未接种原因,联系不上的,列入下一轮接种应种对象。如目标儿童超过2个月未能按要求进行接种,要立即查找原因,不能联系的要进行家访,必要时上门接种。3、在现场接种时如发现常规免疫记录表上未登记的目标儿童,要按免疫程序对其进行补种,同时将其既往接种信息用空白的常规免疫记录表单独记录,并为其补卡补证。新增免疫规划目标儿童要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1年内完成基础免疫。(四)统计、上报数据1、常规免疫接种报表(表311到315)的应种儿童数指的是每轮接种前常规免疫记录表登记的目标儿童数,以及现场接种时发现的未登记儿童数;实种儿童数为应种对象中实际

37、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2、每次接种完成后,将常规免疫记录表记录的接种信息统计汇总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预防接种情况报表”(表3-1-1),根据表311统计汇总表312至表315。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后,各种表格内容相应调整。3、每轮接种的常规免疫记录表和常规免疫统计报表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上报,并存档备查。(五)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的使用1、预防接种服务周期在1个月以上的接种点每次接种时都必须按要求使用常规免疫记录表。服务周期不足1月的接种点可自由选择是否使用常规免疫记录表,但必须准确记录每次接种情况,有据可查。2、乡级防保人员可根据各村(接种点)每次常规免疫记录表登记的

38、应种信息制定疫苗分发计划,在接种结束后根据记录表上的实种信息回收疫苗,并以此作为进行当年疫苗耗损分析和制定次年疫苗需求计划的依据。3、乡级防保人员可根据每次常规免疫记录表登记的应种和实种信息计算各接种点的接种率,并清楚数出各接种点每一年的实际接种针(剂)次,作为预防接种补助费发放的依据。附表1 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 年 月)填报单位: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片区)填 报 人: ;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编号父亲 姓名母亲 姓名儿童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分娩情况乙肝首针接种情况分类备注住院在家乡级县级 及以上新法旧法注:1、“分娩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划

39、“”。2、“乙肝首针接种情况”在栏目内填写具体接种日期,如未接种,填写“否”。3.“分类”填写“新出生儿童”或“新流入儿童”,如为“新流入儿童”则在备注栏填写流入出时间和来源地(省、县、乡)。4、此表由村/居委会每月向乡级上报1次,无新增对象也要进行“0”报告。5、本月流出儿童也可以登记到本表内,在备注栏注明流出时间和去向。附表2 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月报表( 年 月)统计单位: 县(市、区) 乡(镇、街道)统 计 人: ; 统计日期: 年 月 日本月应报告单位数: ;本月实报告单位数: ;报告率: 村/ 居委会名称小计流动儿童本地新出生儿童情况备注流入 儿童数流出 儿童数儿童数乙肝首 针及时

40、 接种数分娩情况县级 以上 医院乡级新法旧法合 计注:此表由乡级根据村级每月上报的“免疫规划新增目标儿童一览表”每月统计汇总1次。附件4:贵州省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基本建设要求一、免疫规划工作业务用房乡镇卫生院应必须保证至少有资料室、冷链室用于开展免疫规划工作。资料室面积不得小于10m2,冷链室面积不得小于15m2。资料室应设置文件档案柜,专门用于放置和保存档案资料。资料室墙面需留出用于布置免疫规划工作上墙资料的空间。冷链室应该配置合适的电源和用于放置冷藏箱包、接种器材的储物架。乡镇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室另外设立,不得挤占其它免疫规划工作业务用房。二、预防接种门诊房屋配备接种门诊总面积

41、应有不少于40m2的专用房。室内地面硬化、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受种者在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候种室和接种室需配备取暖和防暑降温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影视宣传器材。接种门诊应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门诊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接种室与儿童保健体检分室进行。每室应有宣传材料、规章制度和接种操作规程。三、冷链设备乡镇卫生院应按乡镇总人口数,每万人配备1台普通冰箱(柜)和1台低温冰柜(速冻机)。普通冰箱(柜)容积不得小于2

42、00L;低温冰柜容积不得小于200L。每万人配备冷藏箱容积不得小于200L。配备冷藏包数量必须大于行政村数。四、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安排乡镇卫生院设立防保组,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兼任防保组长。防保组人员数按乡镇总人口的1/万配置,要求基数不少于3人。防保组人员应主要从事防保工作,其待遇不低于临床人员。设立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工作人员另设岗位,由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证的人员担任。五、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和制度在乡镇所在地至少有三条宣传预防接种的固定标语,其中至少一条张贴在卫生院。常见预防接种禁忌症和预防接种须知内容要常年悬挂或张贴在醒目位置。(一)上墙资料乡镇卫生院应将以下资料张贴上墙:1、辖区行政村区划设置、道路交通、预防接种点设置图。2、接种点负责人和冷链配置情况一览表。3、近三年分年龄组人口资料一览表、预防接种成果一览表、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情况一览表。(二)相关制度乡镇卫生院应将以下治疗装框上墙:1、防保工作制度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定点接种门诊制度3、一次性注射器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