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新初一均衡分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犇看拼音,写词语。
牪qí zhì jiǎo bàn tái xiǎn jīng huáng kǔ xíng
牪
牪yā pò biàn lùn dān ge huā ruǐ xī shuài
牪
二、选择题
2.犇下列带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牪A.暮色(mù) 淮安(huái) 荧屏(yín)
牪B.氛围(fèn) 芥菜(jiè) 惩罚(chéng)
牪C.投降(xiáng) 沸腾(fèi) 竹笋(sǔn)
牪D.嗅觉(xiù) 徒弟(tú) 角色(jiǎo)
三、选择题
3.犇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牪A.语众心长 狂风暴雨 惊心动魄 万象更新
牪B.肃然起敬 轻于鸿毛 邯郸学步 坐无虚席
牪C.万籁俱寂 饱经风霜 赞叹不已 盛气凌人
牪D.置之不理 出人意料 天崖海角 恍然大悟
四、选择题
4.犇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牪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牪B.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比喻)
牪C.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排比)
牪D.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拟人)
五、选择题
5.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牪A.奶奶总爱回忆过去的往事。 B.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很受启发。
牪C.北京的秋天真是个迷人的季节。 D.新年到了,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和一顶崭新的帽子。
六、选择题
6.犇下列句子中,冒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牪A.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料绿……
牪B.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牪C.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牪D.“你带伞了吗?”妈妈问:“天气预报说,中午会下雨的。”
七、选择题
7.犇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积累]
牪A.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流沙河收服猪八戒,在高老庄又收服沙悟净。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
牪B.《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一立体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迪。
牪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牪D.《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助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像《蚯蚓和狐狸》《鼹鼠》就嘲讽了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八、选择题
8.犇下面的语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牪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牪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备的。
牪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牪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牪⑤这是求知的阶段,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牪A.③②④①⑤ B.③②⑤①④ C.⑤③②①④ D.⑤①②④③
九、选择题
9.犇按要求写句子。
牪(1)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_____,我就是______;祖国是______,我就是________。(续写句子)
牪(3)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以“小溪”为对象仿写一句话。)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选择题
10.犇(1)爱国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爱国忧民”为主题的诗句,比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中的“____,___”还有王昌龄《出塞》中的“_____,______。”
牪(2)即兴发言没有很多准备时间,且需要临场发挥,所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也有—定技巧的:一是____;二是______。
牪(3)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___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这个节日主要的习俗有____和___等。
牪(4)汉乐府诗歌《长歌行》中“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我们六年级下册学习的《____》这篇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一、选择题
11.犇主题交流。
牪每天下课后,总有几个同学你争我抢地往教室外挤,老师总是告诫那几个不遵守规则的同学。可他们满不在乎,觉得反正都要出去,谁往前挤,谁就可以早出去。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说说你的看法,最好用上你积累的名言警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选择题
12.犇文言文阅读。
牪狂泉
牪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遂至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牪①汲( ) ②既( ) ③执( ) ④任( )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牪A.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 愿为市鞍马 B.疗其狂疾 其狂若一
牪C.莫不毕具 饮毕便狂 D.众乃欢然 蒙乃始就学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牪_________________
15、国主的可悲在于:__________。(多选)
牪①不识时务 ②屈从 ③无自知之明 ④不能坚持真理 ⑤独断
十三、选择题
13.犇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20岁及以下
21﹣30岁
31﹣40岁
40﹣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打包比例
38.6%
43.2%
56.5%
58.7%
53.1%
56.5%
浪费情况
16.1%
12.6%
13%
10.3%
11.6%
10.5%
牪“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牪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 ____;“光盘族”是指 ____;“兜着走”是指 _____。
牪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牪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
牪A.20岁及以下
牪B.21﹣30岁
牪C.31﹣40岁
牪D.41﹣50岁
牪E.51﹣60岁
牪F.60岁以上
牪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十四、选择题
14.犇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牪有个孩子,在他出世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牪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牪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
牪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哭?”
牪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牪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牪“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牪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牪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牪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的眼睛,让你去世界;给了的耳朵,让你去世界;给你一双腿,让你去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牪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牪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牪20、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牪2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牪(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牪(2)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牪22、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牪(1)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
牪(2)“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
牪2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牪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牪24、填空。
牪(1)孩子听完老人第一次说的语重心长的话,“眼睛忽地一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牪(2)听完老人第二次说的话,孩子“陷入了沉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选择题
15.犇选材构思表达。
牪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遇到过值得你感谢的人。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习作。写之前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能更好地表现“感谢”,再根据所选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内容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旗、藓、惶、辩、耽搁、蕊、蟋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选择题
2.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找出错误的读音改正即可。
牪A.有误,“荧屏”的“荧”读音为yíng。
牪B.有误,“氛围”的“氛”读音fēn。
牪C.正确。
牪D.有误“角色”的“角”应读“jué”,他还有另外的读音是“jiǎo”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
三、选择题
3.C
解析:C
牪【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注意积累六年级上册的字音字形。
牪【详解】A答案 语重心长
牪B答案 座无虚席
牪D答案 天涯海角
四、选择题
4.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对修辞的辨析。
牪C项,错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意思是: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牪所以两者形成对于,并非排比。
五、选择题
5.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
牪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牪A 把“过去”或“往事”删除一个,属于词语重复的语病。
牪B 在句首加上“我”“他”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
牪C 正确。
牪D 在“和”的后面加上“戴了”,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
六、选择题
6.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牪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不需要冒号,应用逗号。故D项错误。
七、选择题
7.A
解析:A
牪【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名著有关的知识。
牪选项A的知识点来源于《西游记》,唐三藏是在五指山救出了孙悟空,在流沙河收服了沙和尚,在高老庄收服了猪八戒,从此,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八、选择题
8.A
解析:A
牪【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牪通过阅读这几个句子可知,主要论述了怎样读书。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点明主题,引出下面的内容,可确定为首句;②承接③提到“读教科书”,为第二句;④存在转折关系对前面话题的转折,为第三句;①与⑤对所叙述的内容做出了总结,顺延为第四、第五句。
牪即排序是③②④①⑤。
九、选择题
9. 伯父笑着说,他小的时候,鼻子跟我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蓝天 蓝天中飞翔的小鸟 森林 森林中稚嫩的小树 小溪像一条柔软的蓝绸子在大地的怀抱里静静流淌。
牪【详解】(1)此题考查改为转述句,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你”改为“我”,去掉引号,中间用逗号。
牪(2)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牪被仿句中运用“祖国是什么,我就是什么”这样的句式仿写,内容上,注意运用比喻手法及前后两句句意的对照。答案示例:花园 花园中的一朵花; 树林 树林中的一片叶。
牪(3)此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牪把“松鼠”比作“子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十、选择题
10.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快速组织语言 临场发挥
牪 端午
牪 屈原 吃粽子 赛龙舟 匆匆
牪【详解】(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诵读。
牪“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意思是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
牪(2)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
牪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牪即兴发言没有很多准备时间,且需要临场发挥,所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也有一定技巧的:一是快速组织语言;二是临场发挥。
牪(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要节假日。
牪结合对重要节假日的了解及课内外的阅读填空。
牪结合课内学习及生活实践可知,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个节日主要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拴五色丝线等。
牪(4)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牪汉乐府诗歌《长歌行》中“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也用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的时候,一事无成,这样只能留下悲伤、后悔。这句诗和和我们六年级下册学习的《匆匆》这篇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告诫我们时间来去匆匆,宝贵易逝,我们要珍惜宝贵时间,不能来到世上没有作为而白白走一遭。
十一、选择题
1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在学校大家应该遵守规则,走出教室时应该有秩序,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既安全又顺利地走出教室。挤来挤去,容易发生事故。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发表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要求最好用上名言警句,那么平时就要加强积累,选择合适的名言警句,会使你发表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在发表观点后,就要说出理由,来支撑你的观点,有理有据。最后,再总结观点,注意语句要通顺。
十二、选择题
12.D
解析:12、 打水 已经 抓住 承担、承受
13、D
14、于是去了“狂泉”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
15、②④
牪【分析】译文: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内的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君食用井水,不患狂病。全国的人已经都狂了,反而认为国君的不狂是真狂。于是合伙捉住国君,要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用火艾烧,又拿银针扎,又熬药汁灌,什么办法都施出来。国君受不了折磨,也只好喝下“狂泉”,也开始发狂。国家群臣大小,个个都颠狂成一个样子,大家才欢心乐意。
12、本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字词,结合语句所在语境进行分析。“唯国君穿井而汲”意思是只有国君食用井水,所以“汲”的意思是打水。“国人既并狂”意思是全国的人已经都狂了,所以“既”的意思是已经。“共执国主”的意思是于是合伙捉住国君,所以“执”的意思是抓住。“国主不任其苦”意思是国君受不了折磨,所以“任”的意思是承担、承受。
13、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在本题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D项。
牪A项:“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意思是反而认为国君的不狂是真狂。“为”的意思是“是”。“愿为市鞍马”意思是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为”的意思是“为此(指代父从军)”
牪B项:“疗其狂疾”意思是要治疗他的狂病。“其”是指他的。“其狂若一”意思是个个都颠狂成一个样子,“其”是指每个人。
牪C项:“莫不毕具”意思是什么办法都施出来。“毕”的意思是都。“毕便狂”意思是也开始发狂。“毕”的意思是开始。
14、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语句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整段话的语句要连贯完整,不要写错别字即可。本题中,划线句的翻译是于是去了“狂泉”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国王的可悲之处在于屈从和不能坚持真理。
十三、选择题
13.D
解析:牪16、 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 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 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牪17、 列数字 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牪18、DA
牪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牪【解析】
牪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牪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牪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牪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牪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牪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牪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牪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牪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牪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牪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牪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十四、选择题
14.牪20、最珍贵的礼物
牪20、 徘徊 语重心长
牪22、 诉说 惊讶
牪23、明亮 观察 灵敏 倾听 走遍 改造
牪24、 他知道了自己从出生就拥有妈妈给的礼物,而且老人说的话让他若有所悟 他终于明白了妈妈给了他整个世界作为礼物,还给了他健全的身体让他去观察世界,倾听世界,走遍世界,改造世界。
牪【分析】
牪20、本题考查拟写题目的能力。短文第二自然段中: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由此可知是由这件事情引出后文的。短文第六自然段中: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由此可知短文是围绕“礼物”“珍贵”写的,所以可将短文题目拟写为“最珍贵的礼物”。
牪20、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牪(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在文中相对应的词语是“徘徊”。
牪(2)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在文中相对应的词语是“语重心长”。
牪2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牪(1)倾诉的意思是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近义词是“诉说”;
牪(2)诧异的意思是感到意外和奇怪,近义词是“惊讶”。
牪23、本题考查词语填空。
牪“眼睛”应该用表示发亮或者发光的词语来修饰,所以应选“明亮”;
牪“世界”与全面的句子对应,应该填写与看相关的词语,所以应选“观察”;
牪“耳朵”应该台协表示机灵敏锐的词语,所以应该“灵敏”;
牪而此处的“世界”应该填写与耳朵听有关的词语,所以应选“倾听”;
牪此处的“世界”前面是腿,应该填写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所以应选“走遍”;
牪此处的“世界”前面是手,应该填写与动手能力有关的词语,所以应选“改造”。
牪2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筛选。
牪(1)题目中的这句话出现在短文第九自然段中,从前面八个自然段中可知,孩子的母亲在他出生时就已经去世,他看到别人从妈妈那里能得到礼物,所以他也非常希望能从妈妈那里得到礼物。而老人说的话直中孩子的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他的全部希望,所以他听完老的人话眼睛忽地一亮。
牪(2)老人第二次说话,说的是妈妈吗给孩子带来的礼物,“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灵敏 的耳朵,让你去倾听 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 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完老人的话显然是陷入了沉思,他从老人的话中得知妈妈给了他这么多的礼物,同时心中明确自己身肩很多责任。
十五、选择题
15.范文:
牪感谢
牪“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这首歌,在我悲伤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唱起,使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温暖。我真的很
解析:范文:
牪感谢
牪“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这首歌,在我悲伤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失落的时候你会为我唱起,在我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我唱起,使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温暖。我真的很感谢你的陪伴,我的好朋友!
牪 还记得半年前那场运动会吗?我们两个都参加了比赛,你参加的项目是50米和100米短跑。记得那时你脚崴了,疼得厉害,但你却强忍着疼痛一直到比赛结束,而且还获得了名次。等我去扶你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你已疼得眼泛泪光,你却“口是心非”地说自己没事。你的坚持、你的不放弃让我深受触动,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那时我就在想:有你这么坚强的朋友真好!
牪 之后,轮到我去参加200米跑,是你忍着疼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在跑道边为我加油,看你的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呢!“呯”的一声,比赛开始了。由于我是新手,没有参加过训练,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当我拼尽全力跑完的那一刻,我感觉呼吸困难,险些一个踉跄栽倒在地。是你提前在终点等着我,及时搀扶了我。你把我扶到座位上,给我递水……
牪看你那担心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那时我就想:有你这样体贴的朋友真好!
牪 下午的运动会,我还有一个项目是400米跑。在来学校的路上,你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告诉我跑步的技巧与要领。果然,在你的指导下,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牪 这个好成绩可是有你一半的功劳哟!如果不是你的鼓励,哪来这样的好成绩?朋友,有你真好!朋友,我要由衷地感谢你!
牪【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牪要求以“感谢”为题,写一个你要感谢的人。从小到大,我们每一天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长辈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伙伴的关心与帮助,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要感谢的人。想一想,你要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要感谢他(她)。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
牪写作构思:
牪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牪正文:通回忆典型事例,通过叙事或状物抒情。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牪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