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七章要素收入分配理论.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893932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要素收入分配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七章要素收入分配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七章要素收入分配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七章要素收入分配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七章要素收入分配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要素收入分配理论第七章 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第二节 工资理论第三节 利息、地租与利润理论第四节 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者,尽管与产品的需求与供给不一样,但是生产要素的价格仍与产品的价格一样,都是由竞争的市场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1.要素需求的特征(1)其主体是生产者,目的是追逐利润(2)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即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3)要素需求是联合需求 联合需求是指同时对多种生产要素的需求。2.影响要素需求的因素影响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2、以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技术状况;)生产技术状况;(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4)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的一组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MPP,有时简称为M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MRP=MPPMR 显然,MRP的变化取决于MPP和MR的变化。MRP=TR/L,MPP=Q/L,MR=TR/Q,所以,MRP=MPPMR 边际产品价值(VMP,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VMP=MPPP,在完全竞争市场中,VMP=MRP。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要素需求主体对要素的需求受制于要素的要素的边际收益,即边际收益产品MRP=MPPMR,VMP=MPPP,在完全竞争市场中MR=P,VMP=MRP。由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

4、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因此,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果不考虑成本,这条要素边际收益线也是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数量要素价格0DF边际产品价值=要素边际收益产品VMP=MRP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影响生产要素供给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2)生产要素的价格(3)经济人口的规模与结构(4)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5)生产要素的稀缺及替代程度 2.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QFPF0SF三、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确定PFDFSF均衡数量均衡价格EFPF0QF0dF000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确定单

5、个厂商要素使用量的确定1.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确定DF=SF2.单个厂商要素使用量的确定要素边际收益产品(MRP)=要素边际成本(MFC)要素的价格对于要素使用者而言,就是要素的边际成本四、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关系四、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关系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厂商 家庭货币货币货币货币产品需求产 品供给要 素供给要 素需求第二节 工资理论一、工资的定义和种类1、定义工资: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2、分类按计量方式分:计件与计时工资按支付方式分:货币与实物工资按购买力分: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二、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的确定1.劳动的需求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产品需求;产品的价格;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

6、价格。2.劳动的供给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劳动报酬;能够工作的总人数等。为什么向后弯曲?两类物品:劳动与闲暇起初,工资上涨,闲暇的机会成本变高,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闲暇减少,所以劳动供给会增加;后来,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趋于增加闲暇,所以减少劳动供给。LW0DL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

7、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个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3.均衡工资的决定LW0DLSLW0LW0dLW0L0单个厂商的工人雇佣量实例:已知W0=400 L0=?L产品价格工人的生产力 工人创造的收益120501000220408003203060042020/15400/30052010200思考题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

8、=10L-0.5L2。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元,劳动的工资率为10元,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VMP=MRP=MFC P*MP=5*(10-L)=10 求得L=8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548-810=160元 2.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100K0.5L0.5,在本生产期内,资本投入量为100单位,劳动投入量为25单位。求:(1)各要素的边际产量。(2)若资本价格为20元,工资率为多少?(3)如果产品的价格为50元,求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1)当K=100,L=25时,(3)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MPL=50K0.5L-0.5=500/L

9、0.5=100 VMPL=50*MPL=25000/L0.5 MPK=50L0.5K-0.5=25(2)由 工资率=80 3.假设生产鞋使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假定劳动每天20美元可以买到,鞋每双卖5美元。用下列生产函数,运用边际分析法估算出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将会雇佣的劳动数量。劳动的单位数 1 3 5 7 9 总产出 5 13 19 23 25L(劳动量)1 357 9Q(总产量)513192325MP54321MRP252015105MC456.31020注:注:MRP=MR*MP=MFC=20 MR=MC=TC/Q=5已知:MRP=5*MP MFC=2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P=M

10、FC 即5*MP=20,得MP=4。由表可知,劳动使用量为 3.4.影响均衡工资的因素(1)工种的差别(季节性、危险性工作)(2)人力资本差别(3)天赋、能力与机遇的差别(明星、漂亮的收益)(4)歧视(民族、种族与性别)延伸阅读:从人间消失的一亿女性 三、工会对工资的影响(工会对劳动这要素均衡价格的影响)工会的目标:获取较高的工资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方式:通过自治提高生产率;通过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实行贸易保护限制进口。LWSLDLDLL0W0L0W0E0E002.减少劳动的供给方式:限制非工会员工的雇佣;早退休;不要用童工;减少工作时间。LWSLDLSLL0W0L0W0E0E003.最低工

11、资法可以提高工资,同时,造成失业。LWSLDLL0W0LSW0E0工人失业0LD*张茵的三条提案为何引起热议?1.完善劳动合同法;2.降低富人的所得税率;3.降低环境设备的进口关税。*四、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1914年:1.2.2美元作风懒散、不守纪律、不服从指挥、找工作易。2.2.55;98 积极性、生产率;辞职、解雇。效率工资的作用:1.能招到高素质的工人;2.工人工作努力,效率高;3.流动性小,熟练工增多;4.工人会更健康。思考:为什么工资与工龄成正相关?第二节 利息、地租与利润理论一、利息理论一、利息理论1.利息的含义利息的含义利息是资

12、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为什么要给资本付息?(1)时间偏好论人们通常偏好现期消费,胜于偏好未来消费,因此放弃当前消费必须给资本支付一定的利息。(2)迂回生产论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率;而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2.利率的决定需求者:企业的投资需求;供给者:个人、厂商与政府的储蓄。3.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1)调节资本需求;(2)鼓励储蓄,抑制消费;(3)使资本得到有效利用。KiSKDKK0i0E00二、地租理论1.地租的决定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供给:一国土地的全部供给量固定不变;地

13、理位置固定。2.准租金与经济租租金是指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价格。地租是土地资源的价格,为一种特定的租金。NRSNDNN0R0E00*地租理论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地主提供了土地,得到了地租。如前所述,土地可以泛指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地租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这些自然资源的租金。地租的产生首先在于土地本身具有生产力,其次,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资本和劳动不同,因此,地租的决定就有自己的特点。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产生于以上两个原因,这就是说,无论在什么社会

14、里,实际上都存在地租。但不同社会里,地租的归属不同。在私有制社会里,地租归土地的所有者所有。在国有制社会里,地租归国家所有。在社会团体所有制的社会里,地租归某一拥有土地的社会团体所有。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为在每个地区,可以利用的土地总有一定的限度。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从对地租的分析中还引申出了两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准地租与经济租。准地租准地租准地租准地租 又称准租金或准租,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因其

15、性质类似地租,而被马歇尔称为准地租。收入,因其性质类似地租,而被马歇尔称为准地租。在短期内,固定资产是不变的,与土地的供给相似。不论这种固定资产是否取得收入,都不会影响其供给。只要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利用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价格超过其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代表固定资产的收入。这种收入是由于产品价格超过弥补其可变平均成本的余额而产生的,其性质类似地租。这里要注意的是,准地租只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内固定资产也是可变的,固定资产的收入就是折旧费及其利息收入。这样,也就不存在准地租了。如果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人,则超过的这部分收

16、人就被称为经济租经济租经济租经济租。这种经济租类似消费者剩余,所以也称为生产者剩余。准地租与经济租是不一样的,准地租仅在短期内存在,而经济租在长期中也存在。QP C0MCACGP0Q0AVCAC0EFKK (1)准租金所谓准租金就是短期内,固定 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总收益-可变成本=P0C0GEC0思考:长期内是否存在准租金?(2)经济租 经济租是指要素所有者获得的高于次优用途(最低供给成本)的那部分收入。例如:某星:3影片 150,100,50 3广告 30,50,80三、利润理论(一)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1.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含在成本中,由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与需求决定。2.超

17、额利润的来源(1)是承担风险的报酬;(2)是创新的结果;熊彼特的创新是指对原有均衡的突破,它包括:提供新产品;发明新技术和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建立新的组织形式。(3)利润是垄断的产物。(二)利润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利润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动力。)1.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2.推动社会创新;3.勇于从事风险投资;4.有利于节约资源;5.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第四节 社会收入分配一、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一、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洛伦茨曲线与基的标准: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尼系数 1.洛伦茨曲线 表示累积的收入的百分比对累积的人口百分比的曲线。反映社会个人收入或财产分布状态。2.基尼

18、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与1之间。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早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在亚洲仅低于菲律宾。思考:基尼系数是否分城乡、区域来算?二、收入再分配政策 1.机会均等化政策 教育等 2.收入均等化政策 (1 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主要手段是征收个人所得税。(2 2)社社会会福福利利政政策策。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一次分配:追求效率 二次分配:旨在公平 三次分配:唤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三、平等与效率:一个永恒的难题1.收入分配的标准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的标准有3:(1)贡献标准(2)需要标准 (3)平等标准第一个标准有利于效率,后两标准有利于公平。2.收入分配平等的衡量标准 收入分配平等的衡量标准有3:(1)劳动分配率,即劳动在国民经济中收入比例;(2)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3)工资的差异率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