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年新干线学校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与坐标表示》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1.已知向量=(m,4),=(3,-2),且∥,则m=( )
A.6 B.-6 C. D.
2.设向量,若向量与平行,则( )
A. B.
C. D.
3.已知点A(1,3),B(4,-1),则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 B.
C. D.
4.已知点A(1,3),B(4,-1),则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 B. C. D.
5.已知向量,且,则( )
A. B. C.-8 D.8
6.已知向量,,,若为实数,,则( )
A. B. C.1 D.2
7.中,边的高为,若,,,,,则( )
A. B. C. D.
8.已知平面向量,,则的值为( )
A. B. C. D.
9.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
A.=(0,0),=(2,3)
B.=(1,﹣3),=(2,﹣6)
C.=(4,6),=(6,9)
D. =(2,3), =(﹣4,6)
10.已知向量.若存在,使得,则( )
A. 0 B. -2 C.0或2 D.2
11.已知为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且,若,向量,则( )
A.(1,10)或(5,10) B.(-1,-2)或(3,-2)
C.(5,10) D.(1,10)
12.已知向量且,则( )
A.3 B.-3 C. D.
13.已知平面向量=(1,2),=(﹣3,x),若∥,则x等于( )
A.2 B.﹣3 C.6 D.﹣6
14.已知,, ,若,则( )
A. B. C. D.
15.设,向量,,且,则
A. B. C. D.
16.设,,若则( )
A.0 B.1 C.2 D.-2
17.已知向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18.已知向量,且,则等于( )
A.1 B.3 C.4 D.5
19.向量,若与平行,则等于( )
A.-2 B.2 C. D.
20.已知点,向量,则向量(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21.已知向量,若,则 .
22.已知,若,则实数的值是____________.
23.平面向量中,若,且,则向量__________.
24.设向量a=(m,1),b=(1,2),且|a+b|2=|a|2+|b|2,则m= .
25.已知,,若平行,则λ=
26.已知平面向量,,且,则= .
27.已知A(2,4), B(5,3),则______________.
28.设向量=(1,2),=(2,3),若向量k+与向量=(4,﹣7)共线,则k=
29.已知向量,,,若,则_____.
30.已知平面向量,且,则___________.
31.设向量=(1,-4),=(-1,x),=+3.若∥,则实数x的值是 .
32.已知向量,若,则 .
33.设R,向量,且,则________
34.已知向量,且,则等于 .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题型注释)
35.已知向量
(1)求向量的长度的最大值;
(2)设,且,求的值。
36.已知向量。
(1)若向量与向量平行,求实数m的值;
(2)若向量与向量垂直,求实数m的值;
(3)若,且存在不等于零的实数k,t使得,试求的最小值。
37.已知平面向量.
(1)若,求;
(2)若与夹角为锐角,求的取值范围.
38.已知平面向量.
(1)若,求;
(2)若与夹角为锐角,求的取值范围.
- 5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有:,所以。
考点: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2.B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两个向量平行,故,解得.
考点:向量运算,向量共线.
3.A
【解析】
试题分析:,设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则,解得:,故选A.
考点:向量的坐标表示
4.A
【解析】
试题分析:,设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则,解得:,故选A.
考点:向量的坐标表示
5.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又,所以,解得,故选A.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6.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故选B.
考点:1、向量的坐标运算;2、向量平行的性质.
7.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可知
考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8.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解得,故选C.
考点:1.向量的坐标运算;2.向量的模的计算.
9.D
【解析】
试题分析:A.0×3﹣2×0=0;
∴,共线,不能作为基底;
B.1×(﹣6)﹣2×(﹣3)=0;
∴,共线,不能作为基底;
C.4×9﹣6×6=0;
∴,共线,不能作为基底;
D.2×6﹣(﹣4)×3=24≠0;
∴,不共线,可以作为基底,即该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即,解得,故选项为C.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则,解得或,又当时,共线,所以,所以,故选D.
考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平面向量模的运算.
12.C
【解析】
试题分析:,选C.
考点:向量共线
【思路点睛】(1)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向量和函数的结合提供了前提,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某些函数问题.
(2)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向量的两个作用:①载体作用: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意义、作用脱去“向量外衣”,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②工具作用:利用向量可解决一些垂直、平行、夹角与距离问题.
13.D
【解析】解:∵平面向量=(1,2),=(﹣3,x),若∥,
∴2×(﹣3)﹣x=0,解得x=﹣6.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属基础题.
14.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故选D.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1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知,则,可得.故本题答案应选B.
考点:1.向量的数量积;2.向量的模.
16.A
【解析】
试题分析:∵,,且,∴,得,由,得,得,所以,故选A。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17.C
【解析】
试题分析:因,,故.所以应选C.
考点:向量的坐标形式及运算.
18.D
【解析】
试题分析:因,,故,所以,故,故应选D.
考点:向量的坐标形式及运算.
19.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选D.
考点:向量平行
【思路点睛】(1)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与代数有机结合起来,这就为向量和函数的结合提供了前提,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某些函数问题.
(2)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向量的两个作用:①载体作用: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意义、作用脱去“向量外衣”,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②工具作用:利用向量可解决一些垂直、平行、夹角与距离问题.
20.A
【解析】
试题分析:,选A.
考点:向量运算
21.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解得,故答案为.
考点:共线向量的坐标表示.
22.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向量的基本运算.
23.
【解析】
试题分析:设.
考点:向量的基本运算.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涉及方程思想,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较难题型.首先设,再利用方程思想建立方程组,解之得,从而求得,此题也可以变式:将条件换成单位向量,此时就要求考生掌握什么叫做单位向量,即单位向量的定义.
24.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考点:向量的模
25.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两向量共线可得
考点:向量共线的坐标关系
26.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考点: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27.
【解析】
试题分析:,故填:.
考点:向量的坐标
28.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所以,。
考点: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9.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又由,得,解得,故答案为.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30.
【解析】
试题分析:平面向量,且,可得,所以
.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
31.4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解得.
考点:平面向量的平行的坐标运算.
32.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解得.
考点:向量运算.
33.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则,,
.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向量乘法性质.
34.
【解析】
试题分析:因,,故,所以,故,故应填.
考点:向量的坐标形式及运用.
35.(1)2(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已知向量的坐标,求向量长(模)的最值,可代入向量的模长公式,再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可求出最大值(注意三角函数的值域);
(2)由,可利用向量垂直的性质,建立方程。再结合,可求出的值(注意三角函数的值域)。
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
,即向量的长度的最大值为2。
(2),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垂直的性质和三角函数的性质。
36.(1);(2);(3)当t=-2时,的最小值为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平行关系可得,解方程可得结果;(2)由垂直关系可得,解方程即可的结果;(3)可得此时有,,由垂直关系可得,代入数据化简可得,可得,由二次函数的知识可得答案.
试题解析:
(1),且
;
(2),且
;
(3)由条件得:
所以,故
所以,当t=-2时,的最小值为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平面向量共线(平行)与垂直的坐标表示;二次函数的最值.
37.(1)或;(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得或,两种情况分别求即可;(2)与夹角为锐角,,再排除即可.
试题解析:(1)由,得或,时,,
时,,.
(2)与夹角为锐角,,又因为时,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向量平行的性质及向量的模;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38.(1)或;(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得或,两种情况分别求即可;(2)与夹角为锐角,,再排除即可.
试题解析:(1)由,得或,时,,
时,,.
(2)与夹角为锐角,,又因为时,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向量平行的性质及向量的模;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 17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