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word
1.李叔叔要买18台微波炉作为公司奖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红红列的算式是:305×18,她想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算法中正确的是( )。
¥305.00元/台
A.300×10+5×8 B.305×10+8 C.305×9+305×2 D.300×18+5×18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305×18=(300+5)×18=300×18+5×18
305×18=305×(9+9)=305×9+305×9
305×18=305×(10+8)=305×10+305×8
故答案为:D。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乘法分配律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
3.下面的三组线段,其中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是( )。(单位:厘米)
A.6,7,8 B.2,7,9 C.4,5,7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项进行判断。
【详解】
A.6+7=13>8,能围成三角形;
B.2+7=9,不能围成三角形;
C.4+5=9>7,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选择较小的两边相加和第三边进行判断。
4.观察下面的物体,从右面看是的物体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画出各个选项物体从右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
A.,从右面看到的是;
B.,从右面看到的是;
C.,从右面看到的是;
D.,从右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方位感和观察力。
5.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A.7.065 B.5.760 C.7650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
A.7.065中“0”不在小数的末尾,因此不满足;
B.根据分析可知:5.760=5.76;因此满足;
C.7650为整数,因此不满足;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3.909左边的“9”是右边的“9”的( )倍。
A.10 B.100 C.1000 D.1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对小数数位的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从左往右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相邻两个数位进率是10,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3.909左边的“9”在十分位,右边的“9”在千分位,十分位是千分位上的100倍。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的是学生对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掌握情况。
7.去掉2.45的小数点后得到的数比原数( )。
A.扩大10倍 B.多24.5 C.多242.55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2.45去掉小数点后是245,然后用245减2.45即可。
【详解】
245-2.45=242.55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8名师生去公园划船,恰好坐满了大、小船共5只,大船每只坐6人,小船每只坐4人,租了( )只小船。
A.1 B.2 C.3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假设租的5只船都是大船,则有人数5×6=30人,比实际人数多了30-28=2人,租一只大船比一只小船多坐6-4=2人,所以小船只数为:2÷2=1只。
【详解】
假设租的5只船都是大船,则小船有:
(5×6-28)÷(6-4)
=(30-28)÷2
=2÷2
=1(只)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
9.一次数学测验,小明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1分,小丽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成绩与小丽的成绩相比,( )。
A.小明高 B.小明低 C.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小明所在班级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91分,并不表示小明的成绩是91分,他的成绩可能比91高,也可能比91低,也可能正好是91;小丽的成绩也是如此,所以他们俩的成绩没法比较。
【详解】
由分析可知一次数学测验,小明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1分,小丽所在的班级平均成绩是90分,小明的成绩与小丽的成绩相比是无法判断的。
故选:D
【点睛】
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解答此题即可。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元9分=( )元 8.05千米=( )米
960秒=( )分 7千克80克=( )千克
5.09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解析:09 8050 16 7.08 5 9
【解析】
【分析】
(1)100分=1元,依此先将9分化成元,然后再填空;
(2)1千米=1000米,因此用8.05×1000;
(3)60秒=1分,因此用960÷60;
(4)1000克=1千克,依此先将80克化成千克后再填空;
(5)5.09平方米=5平方米+0.09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此用0.09×100即可将0.09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
【详解】
(1)9分=0.09元,因此4元9分=4.09元;
(2)8.05×1000=8050,因此8.05千米=8050米;
(3)960÷60=16,因此960秒=16分;
(4)80克=0.08千克,因此7千克80克=7.08千克;
(5)0.09×100=9,因此5.09平方米=5平方米9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0.69里面有 0.01,1里面有 0.1.
解析:69,1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首先搞清这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解:(1)0.69的“6”在十分位上,“9”在百分位上,表示69个0.01;
(2)1=1.0,有10个0.1.
故答案为69,10.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整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
12.☆÷23=34……15,☆表示的数是( ),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
解析: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23×34+15
=782+15
=797
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所以:☆÷23=34……15,☆表示的数是797,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点睛】
灵活掌握在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把80.05的小数点去掉,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把56缩小到它的( )是0.056。
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位置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80.05的小数点去掉,相当于把80.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56缩小到它的既是56÷1000=0.056。
【详解】
据分析可得:
把80.05的小数点去掉,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56缩小到它的是0.056。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14.某商场举办优惠活动,所有的儿童T恤衫买两件送一件,一种儿童T恤衫每件13.5元,李阿姨想要买6件,应付( )元。
解析:54
【解析】
【分析】
买两件送一件,也就是3件,再买两件,又是3件,这时总共就是6件;所以李阿姨只要花4件的钱即可有6件T恤衫,最后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即可求解。
【详解】
13.5×(6÷3×2)
=13.5×4
=54(元)
所以李阿姨想要买6件,应付54元。
【点睛】
解决本题先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总价,先求出付钱买的件数是关键。
15.在三角形ABC中,一个锐角是30°,截去这个角后(如图),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 )°。
答案:A
解析:360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这个三角形截去30°的角后,剩下的图形是四边形。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可知,剩下的图形的内角和是360°。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在三角形ABC中,一个锐角是30°,截去这个角后(如图),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360°。
【点睛】
熟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小马虎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9,个位上的9错写成了6,最后所得的差是26.这题的正确答案是 .
答案:﹣1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9,那么被减数的十位增加了30;个位上的9错写成了6,被减数就减少了3,被减数一共增加了30﹣3=27;被减数增加了27,那么差就增大了
解析:﹣1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9,那么被减数的十位增加了30;个位上的9错写成了6,被减数就减少了3,被减数一共增加了30﹣3=27;被减数增加了27,那么差就增大了27,用现在的差减去27就是原来正确的差.
解:被减数十位增加了9﹣6=3,就是增加了30;
个位减少了9﹣6=3,就是减少了3;
30﹣3=27;
26﹣27=﹣1;
正确的差是﹣1.
故答案为﹣1.
点评: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几,差就增加(或减少)几,由此进行推算.
17.精心整理细答问题。
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戴近视镜人数统计图
(1)请根据条形统计图把下面统计表补充完整。
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戴近视镜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戴近视镜人数(人)
( )
( )
( )
( )
( )
( )
(2)①三、五年级共有( )人戴近视镜。
②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 )年级的人数少。
③二、三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 )人戴近视镜。
答案:20 40 63 60 75 100 四或六 30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形图可看出一格表示10人,即可看出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
解析:20 40 63 60 75 100 四或六 30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形图可看出一格表示10人,即可看出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数;
(2)①三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加上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即可;
②根据统计图直条的长短可以直观地看出五年级戴近视镜的比四年级和六年级人数少;
③二年级戴近视镜的加上三年级戴近视镜的,除以2就是平均数,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数依次为5、20、40、63、60、75。
(2)①40+60=100(人)
②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四或六年级的人数少(60<63,60<75);
③(20+40)÷2
=60÷2
=30(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已知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10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50
【解析】
【详解】
添加两条辅助线,
可得知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面积相等。
计算得10×10÷2=50(平方厘米)
解析:50
【解析】
【详解】
添加两条辅助线,
可得知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面积相等。
计算得10×10÷2=50(平方厘米)
19.直接写出得数。
答案:06;1350;0.24;9.8;0.4;
600;4;3.89;6;52;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06;1350;0.24;9.8;0.4;
600;4;3.89;6;52;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列竖式计算.
10.15+3.28= 50-5.27=
答案:43;44.73竖式略
【解析】
【详解】
略
解析:43;44.73竖式略
【解析】
【详解】
略
21.用简便方法计算。
答案:8000;10
【解析】
【分析】
(1)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利用减法的性质简算。
【详解】
(1)55×80+450×8
=55×80+45×80
=(55+45)×80
=100×80
解析:8000;10
【解析】
【分析】
(1)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利用减法的性质简算。
【详解】
(1)55×80+450×8
=55×80+45×80
=(55+45)×80
=100×80
=8000
(2)21.6-9.08-0.92-1.6
=21.6-1.6-(9.08+0.92)
=20-10
=10
22.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到果园参加采摘活动,同学们摘葡萄58.6千克,比杨梅多14.4千克。同学们一共采摘葡萄和杨梅多少千克?
答案: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用同学们采摘葡萄的重量减去14.4千克计算出采摘杨梅的重量,然后用采摘杨梅的重量加采摘葡萄的重量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
58.6-14.4=44.2(千克)
44.
解析: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用同学们采摘葡萄的重量减去14.4千克计算出采摘杨梅的重量,然后用采摘杨梅的重量加采摘葡萄的重量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
58.6-14.4=44.2(千克)
44.2+58.6=102.8(千克)
答:同学们一共采摘葡萄和杨梅102.8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看图回答问题。
答案:52元
【解析】
【分析】
求应找回的钱,让总钱数100元减去上衣的价格再减去玩具飞机的价格即可求解;也可以让总钱数100元,减去两件物品的总价。
【详解】
100-55.98-30.50
=44.
解析:52元
【解析】
【分析】
求应找回的钱,让总钱数100元减去上衣的价格再减去玩具飞机的价格即可求解;也可以让总钱数100元,减去两件物品的总价。
【详解】
100-55.98-30.50
=44.02-30.50
=13.52(元)
或100-(55.98+30.50)
=100-86.48
=13.52(元)
答:应找回13.52元。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连减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认真计算即可。
24.学校购买了185套单人课桌椅。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45元,购买这些课桌椅一共需要多少钱?
答案:18500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张桌子的价钱加上每把椅子的价钱,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乘课桌椅的数量,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185×(55+45)
=185×100
=18500(元
解析:18500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张桌子的价钱加上每把椅子的价钱,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乘课桌椅的数量,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185×(55+45)
=185×100
=18500(元)
答:购买这些课桌椅一共需要18500元钱。
【点睛】
本题先求出每套课桌椅的价钱,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解答。
25.某校四年级学生喜欢各类图书情况如下图:
(1)女生喜欢四种图书的平均人数是11人,请算出喜欢文学类的女生人数,并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
(2)喜欢( )图书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 )图书的人数最少。
(3)学校准备再购买一批图书,你的建议是( )。
答案:(1)见详解
(2)文学类;科幻类;
(3)多买些文学类图书。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先求出喜欢这四种图书女生的总人数,再减去喜欢文艺类、科幻类、童话类图书女生的总人数,就是喜欢文学类
解析:(1)见详解
(2)文学类;科幻类;
(3)多买些文学类图书。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先求出喜欢这四种图书女生的总人数,再减去喜欢文艺类、科幻类、童话类图书女生的总人数,就是喜欢文学类图书女生的人数。并绘制统计图如下。
(2)把喜欢各类图书的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再进行比较可知,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最多,观察统计图可知,喜欢科幻类图书的女生最少。
(3)喜欢文学类的人数最多,说明同学们比较喜欢文学类图书,如果学校准备再购买一批图书,我的建议:多买些文学类图书。
【详解】
(1)11×4-(12+6+10)
=44-28
=16(人)
完成统计图如下:
(2)12+8=20(人)
6+18=24(人)
10+4=14(人)
16+15=31(人)
31>24>20>14
16>12>10>6
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科幻类图书的人数最少。
(3)喜欢文学类的人数最多,说明同学们比较喜欢文学类图书,如果学校准备再购买一批图书,我的建议:多买些文学类图书。
【点睛】
熟练掌握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平均数的意义与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各班体育达标人数情况统计表。
(1)请根据以上数据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中,( )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多,( )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四年级女生体育达标共有( )人,平均每班女生有( )人达标。
(4)如果四年级的男、女生总人数相等,那么四年级( )比( )体育达标情况好。(填“男生”或“女生”)
答案:(1)见详解
(2)四(3);四(4);
(3)75;15;
(4)男生;女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横轴表示班级,纵轴表示
解析:(1)见详解
(2)四(3);四(4);
(3)75;15;
(4)男生;女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横轴表示班级,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男生是白色统计条,那条最高说明那个班男生体育达标人数最多,那个白色统计条最低说明那个班男生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把四年级5个班女生体育达标人数相加求和即可;求平均,让总人数除以班级数5即可解答。
(4)男女生总人数相等,谁的达标人数多,说明谁好,女生达标总人数在(3)小题中已经计算出来,在计算出男生达标总人数,二者比较即可。
【详解】
(1)画图如下:
(2)男生中,(四(3))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多,(四(4))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16+13+15+17+14
=29+15+17+14
=44+17+14
=61+14
=75(人)
75÷5=15(人)
(4)17+18+20+16+19
=35+20+16+19
=55+16+19
=71+19
=90(人)
90>75
如果四年级的男、女生总人数相等,那么四年级(男生)比(女生)体育达标情况好。(填“男生”或“女生”)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应用,掌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27.黄老师带600元去商场购买文具(选择所必须的信息解决问题)。
①每盒钢笔12支②一盒钢笔180元③每个笔袋21元④每盒马克笔25元。
(1)每支钢笔多少元?
(2)如果买一盒钢笔和17个笔袋,一共要花多少元?
(3)商场里马克笔有促销活动,如果用600元全部买马克笔,最多可以买几盒?
答案:(1)15元;
(2)537元;
(3)32盒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①每盒钢笔12支②一盒钢笔180元,用除法求每支钢笔多少元;
(2)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②一盒钢笔180
解析:(1)15元;
(2)537元;
(3)32盒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①每盒钢笔12支②一盒钢笔180元,用除法求每支钢笔多少元;
(2)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②一盒钢笔180元③每个笔袋21元,用乘法算出笔袋的总价,再加上一盒钢笔的钱数就是一共要花的钱数;
(3)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④每盒马克笔25元,用除法算出600元钱能买几盒,再根据马克笔的促销活动,算出能送几盒,据此解答。
【详解】
(1)180÷12=15(元)
答:每支钢笔15元。
(2)180+17×21
=180+357
=537(元)
答:一共要花537元。
(3)600÷25=24(盒)
24÷3=8(盒)
24+8=32(盒)
答:最多可以买32盒。
【点睛】
本题运用整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认真解答即可,关键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