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卷(含答案)word
1.101×36-36=36×(101-1)这是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剪开,其中一半如图。这个轴对称图形不可能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一般四边形 D.长方形
3.第( )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4 6 11 B.5 4 3 C.2 3 5
4.观察下面的物体,从右面看是的物体是( )。
A. B. C. D.
5.不改变数的大小,所有零都能去掉的数是( )。
A.40.007 B.40.700 C.47.000 D.0.4700
6.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 )位。
A.1 B.2 C.3
7.小明有相同张数的5角和2角人民币的零花钱,那么他的零花钱可能是( )。
A.5.2元 B.4.2元 C.2.5元 D.5元
8.四年级同学制作了112个剪纸作品,贴在8块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贴20张剪纸,每块小展板贴12张剪纸,大展板有( )块。
A.2 B.4 C.6 D.8
9.下列物体的形状应用了稳定性的( )。
A. B. C.
10.在括号里填上“>”“<”或“=”。
46分米( )4.06厘米 10.7( )13.1-6.57
8.04千克( )8千克400克 5.06( )5.060
11.0.5里面有( )个0.1。( )里面有37个0.01。
12.小红在用计算器计算一道题时,把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按反了,结果除以25得到的商是650,那么正确的商应该是( )。
13.把12.57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到它的( )倍,将12.5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到它的( )。
14.小红要为班级联欢会买饼干,商场饼干促销:16元一包,买五包送一包.小红拿240元最多能买_____包饼干.
15.看图找规律,下面第3个图形有( )个单个三角形,第6个图形有( )个单个三角形。
16.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2看成了23,结果商11,余3,正确的商是( )。
17.精心整理细答问题。
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戴近视镜人数统计图
(1)请根据条形统计图把下面统计表补充完整。
光明小学各年级学生戴近视镜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戴近视镜人数(人)
( )
( )
( )
( )
( )
( )
(2)①三、五年级共有( )人戴近视镜。
②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 )年级的人数少。
③二、三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 )人戴近视镜。
18.下图是两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9.直接写出得数。
20.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7.15+19.37= 12.05+3.95= ※45.3-28.67=
21.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8×125 600-[180÷(18+27)] 485×76+76×15
12.66+6.48+7.34 104×25 1200÷15÷4
22.在跳高比赛中,李明跳了1.21m,王强跳得比李明低0.13m,刘军跳得比王强高0.04m,刘军跳了多少米?
23.
(1)小双有20元,买一辆小汽车和一架飞机,够吗?
(2)喇叭的价格比足球便宜9.9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喇叭共需要多少元?
24.师傅和3个徒弟5天一共加工360个零件,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先解答,再检验)
25.博雅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
(1)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博雅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统计图
(2)四(1)班( )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四(2)班( )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3)四(2)班四个月一共回收( )个易拉罐。
(4)四(1)班平均每月回收( )个易拉罐。
26.一种茶杯,每个售价15元,“五一”节期间搞促销:买六个送一个。学校买了21个这种茶杯,花了多少钱?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01×36-36=36×(101-1)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定律,需熟练掌握,达到能认会用的地步。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各个选项中的图形进行画图分析,判断有无可能,据此得解。
【详解】
A.等腰三角形: ,可能;
B.等边三角形 可能;
C. 一般四边形, ,可能;
D.长方形, ,不可能;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的知识,通过画图逐项判断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A.4+6=10,10<11,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B.3+4=7,5<7,可以围成三角形;
C.2+3=5,5=5,不可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解答关键是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解决问题。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画出各个选项物体从右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
A.,从右面看到的是;
B.,从右面看到的是;
C.,从右面看到的是;
D.,从右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方位感和观察力。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任意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解答。
【详解】
A.40.007去掉所有零变成4.7,不符合题意;
B.40.700去掉所有零变成4.7,不符合题意;
C.47.000去掉所有零变成47,和原数相等,符合题意;
D.0.4700去掉所有零变成.47,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去零后数的大小是否改变,0作为小数部分的尾数时,去掉后不改变数的大小。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百分位在小数点右边第2位;
故答案为:B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因为5角+2角=7角,所以他的零花钱一定是7的倍数,由此做出选择即可。
【详解】
A.5.2元是52角,52不是7的倍数,他的零花钱不可能是5.2元;
B.4.2元是42角,42是7的倍数,所以他的零花钱可能是4.2元;
C.2.5元是25角,25不是7的倍数,所以他的零花钱不可能是2.5元;
D.5元不是7的倍数,他的零花钱不可能是5元。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是根据小明的人民币的面值来确定他的零花钱。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小展板,则有剪纸12×8=96个,假设就比实际少了112-96=16个剪纸,这是因为小展板比大展板少12-8=4个剪纸。据此可求出大展板块数。
【详解】
假设都是小展板。
大展板:(112-12×8)÷(20-12)
=(112-96)÷8
=16÷8
=2(块)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稳定性是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
A.自行车的三脚架是三角形。
B.桌子是四边形。
C.栅栏是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比如三角形房架、矩形门框的斜拉条、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和高压输电线的铁塔等。
10. > > < =
【解析】
【分析】
(1)(3)不同单位的名数比较大小,先化成统一的单位,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得解。
(2)先求出算式的结果,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4)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以此类推,据此可解答。
【详解】
46×10=460,460>4.06,所以46分米>4.06厘米;
13.1-6.57=6.53,6.53<10.7,所以10.7>13.1-6.57;
400÷1000=0.4,8+0.4=8.4,8.4>8.04,所以8.04千克<8千克400克。
5.06=5.06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单位的换算与比较,以及小数减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
11.0.37
【解析】
【分析】
首先分清楚这个数字在小数的什么数位上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它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5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0.1,0.5里面有5个这样的计数单位;37个0.01就是0.37,由此求解。
【详解】
0.5里面有5个0.1。0.37里面有37个0.01。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解答时一定要看清楚数位和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12.2450
【解析】
【分析】
用除数25乘商650求出错误的被除数,再把错误的被除数的前两位交换位置求得正确的被除数,然后再除以25即得正确的商。
【详解】
650×25=16250,正确的被除数为61250;
61250÷25=2450
【点睛】
熟练掌握整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把12.57的小数点去掉,变成1257,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则是把12.57扩大到原数的100倍;把12.5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0.1257,则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数的;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把12.57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到它的100倍,将12.5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数就缩小到它的。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100、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100、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18
【解析】
【详解】
240÷16=15(包)
15÷5=3(包)
15+3=18(包)
答:小红拿240元最多能买18包饼干.
故答案为18.
15.16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图可知: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1个 (1+3)个 (1+3+3)个
第几个图就有(几-1)个3,再加1,规律为:(几-1)×3+1。
【详解】
3×6-2=18-2=16个
看图找规律,下面第3个图形有(7)个单个三角形,第6个图形有(16)个单个三角形。
【点睛】
找出图形变化的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8
【解析】
【分析】
先用错误的除数和结果,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被除数,再除以32即可解答。
【详解】
23×11+3
=253+3
=256
256÷32=8
【点睛】
熟练掌握除
解析:8
【解析】
【分析】
先用错误的除数和结果,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被除数,再除以32即可解答。
【详解】
23×11+3
=253+3
=256
256÷32=8
【点睛】
熟练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 40 63 60 75 100 四或六 30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形图可看出一格表示10人,即可看出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
解析:20 40 63 60 75 100 四或六 30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形图可看出一格表示10人,即可看出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数;
(2)①三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加上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即可;
②根据统计图直条的长短可以直观地看出五年级戴近视镜的比四年级和六年级人数少;
③二年级戴近视镜的加上三年级戴近视镜的,除以2就是平均数,据此解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一到六年级戴近视镜人数依次为5、20、40、63、60、75。
(2)①40+60=100(人)
②五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比四或六年级的人数少(60<63,60<75);
③(20+40)÷2
=60÷2
=30(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16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长边长,将边长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4×4=16(平方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利用平移计算出阴
解析:16
【解析】
【分析】
根据平移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长边长,将边长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4×4=16(平方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利用平移计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500;2.4;5.5;54;
30;10.46;4200;360
【解析】
略
解析:500;2.4;5.5;54;
30;10.46;4200;360
【解析】
略
20.52;16;16.63
【解析】
【分析】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67.15+19.3
解析:52;16;16.63
【解析】
【分析】
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
※67.15+19.37=86.52 12.05+3.95=16 ※45.3-28.67=16.63
验算: 验算:
21.6000;596;38000
26.48;2600;20
【解析】
【分析】
(1)48=6×8,然后根据乘法结合律简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再算中括号外面的减法
解析:6000;596;38000
26.48;2600;20
【解析】
【分析】
(1)48=6×8,然后根据乘法结合律简算;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再算中括号外面的减法;
(3)根据乘法分配律简算;
(4)根据加法交换律简算;
(5)把104看成100+4,再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6)根据除法的性质简算。
【详解】
48×125
=6×8×125
=6×(8×125)
=6×1000
=6000
600-[180÷(18+27)]
=600-[180÷45]
=600-4
=596
485×76+76×15
=(485+15)×76
=500×76
=38000
12.66+6.48+7.34
=12.66+7.34+6.48
=20+6.48
=26.48
104×25
=(100+4)×25
=100×25+4×25
=2500+100
=2600
1200÷15÷4
=1200÷(15×4)
=1200÷60
=20
22.12米
【解析】
【分析】
李明跳的高度减去0.13米等于王强跳的高度,王强跳的高度加上0.04米等于刘军跳的高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1.21-0.13+0.04
=1.08+0.04
=1
解析:12米
【解析】
【分析】
李明跳的高度减去0.13米等于王强跳的高度,王强跳的高度加上0.04米等于刘军跳的高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1.21-0.13+0.04
=1.08+0.04
=1.12(m)
答:刘军跳了1.12米。
【点睛】
要分析清楚谁比谁低,谁比谁高,然后再列式计算。
23.(1)不够
(2)67.3元
【解析】
【详解】
(1)15.4+9.7=25.1(元)
25.1>20
答:不够.
(2)38.6﹣9.9+38.6
=38.6﹣10+0.1+38.6
=2
解析:(1)不够
(2)67.3元
【解析】
【详解】
(1)15.4+9.7=25.1(元)
25.1>20
答:不够.
(2)38.6﹣9.9+38.6
=38.6﹣10+0.1+38.6
=28.7+38.6
=67.3(元)
答:买一个足球和一个喇叭共需要67.3元.
24.18个
【解析】
【分析】
用360除以师傅和徒弟一共的人数,再除以5即等于每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验算时用每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乘人数,再乘天数,等于360,说明计算正确。
【详解】
360÷5÷
解析:18个
【解析】
【分析】
用360除以师傅和徒弟一共的人数,再除以5即等于每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验算时用每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乘人数,再乘天数,等于360,说明计算正确。
【详解】
360÷5÷(3+1)
=72÷4
=18(个)
检验:18×(3+1)×5
=72×5
=36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加工18个零件。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的掌握。
25.(1)见详解
(2)七;四
(3)110
(4)27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四(1)班七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四(2)班四月回收的
解析:(1)见详解
(2)七;四
(3)110
(4)27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四(1)班七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四(2)班四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3)可把四(2)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个数相加即可。
(4)用四(1)班4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总和除以4,就是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详解】
(1)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如下:
(2)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四(1)班七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四(2)四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3)24+26+28+32
=50+60
=110(个)
四(2)班四个月一共回收110个易拉罐。
(4)(23+25+26+34)÷4
=108÷4
=27(个)
四(1)班平均每月回收27个易拉罐。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还考查了从统计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用以解答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26.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
解析: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的价钱乘18,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21÷(6+1)×6
=21÷7×6
=3×6
=18(个)
15×18=270(元)
答:花了270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买六个送一个”,据此求出买21个茶杯需要花费18个茶杯的价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