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编钟,声音的音调不同D只要敲击编钟,听力正常的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3四季变化,赋予山西的冬天许多特有的景色,如图所示的四个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A窗户玻璃“出汗”B壶口的冰凌C窗户结冰花D树枝上
2、雾4你认为小红对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的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眨眼一次用时约2s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5m/sC教室门高约为3mD石家庄夏天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5关于下列图象,解释正确的是()说明了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说明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了非晶体融化的温度变化特点说明了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ABCD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雨后的彩虹B桥的倒影C小孔成像D水杯中的笔7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C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D穿过玻璃杯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3、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9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小明说“司机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面B路边树木C座椅D房屋10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2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3m/sC物体在510s内的速度是4m/s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
4、1020s内的速度大二、填空题11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车上玻璃在两车交会时会发出嗡嗡声,手一摸有点震,这说明_。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_“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_m。12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 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水槽底部光斑将移到O点的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_,反射角将_(以上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与未
5、注水时相比光斑亮度_(填“变亮”“不变”或“变暗”),若水位上升的速度为v,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_v(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3现在仍属于疫情高发时段,我们要严抓且不松懈,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出示绿色的健康码才能出入公共场所。如图所示的二维码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二维码上白色的区域会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色光。14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_现象而形成的,水雾出现在眼罩_(“内侧”或“外侧”)。1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
6、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某同学的近视眼镜的焦距为25厘米,他眼镜的度数为_度。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分度值是_cm。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以采用_的方法。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即_m的颗粒物。17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光从荷花斜射入水中,被鱼接收,看到的是_(选填“实像”或“虚像”),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_位置(选填“下方”、“上方”或“本身
7、”)。18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t=20min时,该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19一位同学用类似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的像比原来_(选填“变大”或“变小”)。20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
8、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甲车的速度为_,当时,甲、乙两车相距_。三、作图题21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1)图甲中,小明站在路灯(可看作点光源)下,请画出小明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范围;(2)图乙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图丙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四、实验题22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 _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_
9、;(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_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_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_ 中传播。23小明同学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的状态。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图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oC;(2)根据图丙可知冰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如图丙所示,在BC阶段物质处于_状态;(4)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是_。24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0、的实验(1)如果有6mm厚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玻璃板在摆放的时候要与桌面_。实验中选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把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像。25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将焦距为10.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0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根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
11、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比烛焰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5.0cm刻度线处,烛焰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26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和同学们用两个相同的纸片分别載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
12、该选择图乙中的_(a/b)位置开始释放。(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填字母)。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8,小明测得照片上B、D之间距离为2cm,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 m/s。纸锥在AB间的平均速度_(大于/小于/等于)BD间的平均速度。(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同,请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最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_(写出一条即可)有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13、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能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敲击编钟时,若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人就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2C解析C【分析】(1)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3)声呐系统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4)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详解】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佩戴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
14、的声呐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故C正确;D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这一装置无法检测声音的音调与音色,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B解析B【详解】A窗户玻璃“出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壶口的冰凌是液体变为了固体,故是凝固,故B选项符合题意;C窗户结冰花,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体,故是凝华,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雾是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解析B【详解】A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0.1s,故A不符合实际;B结合生活经验,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为5m/s,故B符
15、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门高于中学生身高,约为2m=200cm,故C不符合实际;D夏天,石家庄室外温度可能超过35,教室内温度要低于35,但不可能达到45,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5D解析D【解析】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温度该图象是温度随加热时间先升高、后不变,符合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图象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反映了时间增长,路程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温度该图象是温度随加热时间先升高、又不变、后又升高,符合晶体在熔化特点由图象可知,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图象
16、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符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故说法正确,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液体沸腾过程,温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6C解析C【详解】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D水杯中的铅笔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解析A【分析】图中,玻璃体被中空分成了两部分,以中线分开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详解】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
17、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砖后,会变得发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D解析D【详解】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C解析C【详解】A司机相对于路面的位置发生改变,司机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司机相对于路边树木的位置发生改变,司机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司机相对于座椅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司机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司机相对于房
18、屋的位置发生改变,司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D【详解】A由图知,05s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至20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B物体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v2m/s;故B错误;C物体在510s时间内图象是水平直线,物体静止;故C错误;D0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则速度为v14m/s;1020s内物体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m,速度为v22m/s;由计算结果可知,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二、填空题11发声体都在振动 北 800 【详解】1由题可知,在听到玻璃发出声音的同时,手感觉到了玻
19、璃的振动,这说明了发声体都在振动。2小红乘坐的动车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但普通列车比动车慢,以小红为参照物,则普通列车从小红的南面运动到小红的北面,且离小红越来越远,所以,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3普通列车的速度为动车的速度为普通列车的长度为12左 不变 不变 变暗 小于 【详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23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4 此时由于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所以与未注水时相比,光斑变暗;5由于发
20、生了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水槽底部光斑运动的距离小于水位上升的距离,故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小于v。13不是 反射 【详解】12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二维码上白色的区域会反射所有色光。14液化 内侧 【详解】1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由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人体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故在眼罩的内侧。15厚 前面 凹透镜 400 【详解】12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较强导致的,因此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4我们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解析厚 前面 凹透镜 400 【详解】1
21、2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较强导致的,因此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4我们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平时说的眼镜片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某同学的近视眼镜的焦距为25厘米,即0.25m,其倒数为4,则他的眼睛的度数为4100=40016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2物理实解析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22、2物理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方法可减小误差。32.5m2.5106m。17虚像 下方 【详解】1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光从荷花斜射入水中,被鱼接收,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折射所形成的像是虚像。2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由于空解析虚像 下方 【详解】1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光从荷花斜射入水中,被鱼接收,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折射所形成的像是虚像。2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由于空气中的角大,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会把荷花看高,故需要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下方。18晶体 固液共存 【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在80不变,即为晶体。2由图
23、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6min结束,故第20min时该物质解析晶体 固液共存 【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在80不变,即为晶体。2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6min结束,故第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19靠近 变小 【详解】12由题意知,甲透镜的焦距比乙透镜的焦距要大,即乙透镜的聚光能力要比甲的强,那么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时,改用乙透镜,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位置解析靠近 变小 【详解】12由题意知,甲透镜的焦距比乙透镜的焦距要大,即乙透镜的聚光能力要比甲的强,那么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时,改用乙透镜,光屏应
24、靠近凸透镜。此时,像的位置靠近了,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像会变小。20 20 200 【详解】12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00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700m,甲车的速度v甲=20m解析 20 200 【详解】12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00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700m,甲车的速度v甲=20m/sv乙=10m/sv甲v乙3由图可知,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当t=4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800m-400m=40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600-400m=200ms=s甲-s乙=400m-
25、200m=200m三、作图题21(1)(2)(3)【详解】(1)当光线照射到小明身上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小明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小明的影子,OA即为小明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2)作出端点A、B在解析(1)(2)(3)【详解】(1)当光线照射到小明身上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小明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小明的影子,OA即为小明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2)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3)过入射点O做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所以反射角为90-50=4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
26、等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2能 减弱 不能 玻璃罩内的气体没有完全抽出 真空 【详解】(1)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能听到音乐,因为钟罩内有空解析能 减弱 不能 玻璃罩内的气体没有完全抽出 真空 【详解】(1)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能听到音乐,因为钟罩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声。(2)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空气是越来越少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那么听到音乐声将会减弱。(3)34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不能听到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
27、,这是因为玻璃罩内的气体没有完全抽出,有一些气体存留,可以传递一些声音。(4)5该实验有空气时,能听到声音,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3使冰均匀受热 -14 晶体 固液共存 不能准确反映出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解】(1)1利用水给试管内的冰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可解析使冰均匀受热 -14 晶体 固液共存 不能准确反映出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解】(1)1利用水给试管内的冰加热的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可以使冰均匀受热;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越往下越大是零下,其示数为14。(2)3由图丙知道,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
28、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3)4由图象丙知道,BC段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4)5试管内如果固体的质量比较小,则熔化时间比较短,如果记录时间间隔比较长时,不能准确反映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24垂直 大小 不能 虚 【详解】(1)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避免因为玻璃板后导致的重影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选择3mm解析垂直 大小 不能 虚 【详解】(1)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避免因为玻璃板后导致的重影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选择3mm的玻璃板。2为了能使像和
29、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实验中应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45光屏能可以承接到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5B D 不能 【详解】(1)1图中物距大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解析B D 不能 【详解】(1)1图中物距大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物
30、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故选B。(2)2保持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比烛焰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此时应将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移到二倍焦距之外,所以应进行的操作是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故选D。(3)3保持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0cm,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26a D 0.4 小于 锥角(或底面积、纸锥的重等) 【详解】(1)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
31、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控制纸锥下部距离水解析a D 0.4 小于 锥角(或底面积、纸锥的重等) 【详解】(1)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控制纸锥下部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他该选择图乙中的a位置开始释放。(2)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可见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纸锥变化的距离开始时呈非线性增大,后保持不变,故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D。3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8,小明测得照片上B、D之间距离为2cm,则实际距离为16cm,且在B、D之间匀速下降,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4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先加速后匀速,所以在AB间的平均速度小于BD间的平均速度。(3)5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同,这是因为纸锥下落的最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锥角或底面积、纸锥的重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