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小学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卷(附解析)word
1.下面等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A.35×12=35×2×6
B.37×99+37=37×(99+1)
C.25×125×4×8=(25×4)×(125×8)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根据乘法分配律可得:a×(b+c)=a×b+a×c可得,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A. 35×12=35×2×6未运用乘法分配律;
B. 37×99+37=37×99+37×1=37×(99+1)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C. 25×125×4×8=(25×4)×(125×8)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关键是明确:a×(b+c)=a×b+a×c即可。
2.在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长方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
A.1 B.2 C.3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长方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梯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正确理解轴对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下面每组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20dm,12dm,10dm B.5m,3m,9m
C.4cm,8cm,4cm D.8cm,20cm,6cm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12dm+10dm>20dm,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B.5m+3m<9m,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C.4cm+4cm=8cm,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D.8cm+6cm<20cm,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4.下图从上面看到的样子是( )。
A. B. 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观察物体要仔细,先确定观察角度,再画出看到的图形和所给答案对比,找到正确答案。
【详解】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下面对于0.6和0.60的说法有误的是( )。
A.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变成了0.60。
B.0.6和0.60的计数单位不同。
C.0.6和0.60的末尾都添上0,它们还是相等的。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相关知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
A.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变成了6,所以原说法错误。
B.0.6的计数单位是0.1,0.60的计数单位是0.01,所以原说法对的。
C.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0.6和0.60的末尾都添上0,它们还是相等的,所以原说法对的。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和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由4个十、6个十分之一和2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A.40.26 B.24.6 C.40.62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4个十就是十位上是4;6个十分之一就是十分位上是6;2个百分之一就是百分位上是2组成的数;从高位到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
【详解】
据此可得:
由4个十、6个十分之一和2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40.62。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要知道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注意小数点后的数的写法。
7.如果被减数增加2.4,减数减少2.4,那么差( )。
A.增加4.8 B.不变 C.减少4.8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差的变化规律:(1)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则差增加几。(2)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则差反而增加几。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如果被减数增加2.4,减数减少2.4,那么差应增加2.4+2.4=4.8。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差的变化规律,需熟练掌握。
8.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从上面数,有9个头,从下面数,有32只脚。鸡有( )只。
A.2 B.3 C.6 D.7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假设全部是鸡,总共应有9×2=18只脚,比实际少32-18=14只脚,一只兔子看作鸡少4-2=2只脚,兔子为14÷2=7只,鸡有9-7=2只。
【详解】
(32-9×2)÷(4-2)
=(32-18)÷2
=14÷2
=7(只)
9-7=2(只)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题目,可以用假设法来进行求解。
9.李明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赵刚班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李明与赵刚的身高相比( )。
A.李明高 B.赵刚高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反映单个个体的情况,平均身高并不能反映某个同学的身高。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李明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是130厘米,并不代表李明的身高就是130厘米,可能比130厘米高,也可能比130厘米矮;赵刚所在班级学生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并不代表赵刚的身高就是132厘米,可能比132厘米高,也可能比132厘米矮;所以李明和赵刚相比无法确定谁高;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10.40厘米=( )米 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元3分=( )元 35克=( )千克
解析:4 0.5 5.03 0.035
【解析】
【分析】
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由厘米化到米,40除以进率100即可;
由平方厘米化到平方分米,50除以进率100即可;
由分化到元,3除以进率100即可;
由克化到千克,35除以进率1000即可。
【详解】
40÷100=0.4,40厘米= (0.4) 米;
50÷100=0.5,50平方厘米= (0.5)平方分米;
3÷100=0.03,5元3分= (5.03)元;
35÷1000=0.035,35克= (0.035)千克
【点睛】
本题是考查长度、面积、质量等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1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5.8里面有( )个0.1,0.06里面有( )个0.01。
解析: 千分 58 6
【解析】
【分析】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5.8里面有多少个0.1,也就是哪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后是5.8,即这个数是58;同理0.06里面有多少个0.01,也就是哪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后是0.06,即这个数是6。
【详解】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5.8里面有58个0.1,0.06里面有6个0.01。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3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0,积是( )。两个数的商是36,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则商是( )。
解析:9
【解析】
【分析】
在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不为0时,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20,积就乘20;在商不为0的除法算式里,当被除数一定时,除数乘4,商就除以4,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130×20=2600;
36÷4=9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积与商的变化规律,应熟练掌握。
13.甲、乙两数的积是5.73,若甲、乙两数的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则积是( )。
解析:57300
【解析】
【分析】
甲、乙两数的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那么积扩大(100×100)倍,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100×100=10000
5.73×10000=57300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一袋牛奶原来的单价是3元,商场迎新年搞促销买四袋送二袋,促销后牛奶的单价是平均每袋( )元。
解析:2
【解析】
【分析】
用原来的单价乘4求出需要的总价,再用总价除以(4+2)即可解答。
【详解】
3×4÷(4+2)
=12÷6
=2(元)
【点睛】
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长4cm、5cm、8cm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
理由:_____________。
解析: √ 任何两根小棒长度的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任何两根小棒长度的差都小于第三根小棒长度。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4+5>8,8-5<4,则长4cm、5cm、8cm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理由:任何两根小棒长度的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任何两根小棒长度的差都小于第三根小棒长度。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常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16.小马虎在做计算题,他把3×﹙□+20﹚中的括号看丢了,这样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 .
答案:4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括号看丢了,改变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解:正确计算是:3×﹙□+20﹚,
=3×□+60;
把括号看丢了计算是:3×□+2
解析:4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括号看丢了,改变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解:正确计算是:3×﹙□+20﹚,
=3×□+60;
把括号看丢了计算是:3×□+20;
3×□+60﹣(3×□+20),
=3×□+60﹣3×□﹣20,
=(3×□﹣3×□)+(60﹣20),
=0+40,
=40;
故答案为40.
点评: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用.
17.学校停车场内停有自行车和小汽车共20辆,它们共有56个轮子。学校停车场的自行车有( )辆,小汽车有( )辆。
答案:8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小汽车,则一共有4×20=80个轮子,这比已知的56个轮子多出了80-56=24个轮子,因为1辆小汽车比自行车多4-2=2个轮子,所以自行车有24÷2=12辆,进而求
解析:8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小汽车,则一共有4×20=80个轮子,这比已知的56个轮子多出了80-56=24个轮子,因为1辆小汽车比自行车多4-2=2个轮子,所以自行车有24÷2=12辆,进而求出小汽车的辆数。
【详解】
假设全是小汽车,则自行车有:
(4×20-56)÷(4-2)
=24÷2
=12(辆)
则小汽车有:20-12=8(辆)
所以学校停车场的自行车有12辆,小汽车有8辆。
【点睛】
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18.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
解析: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见图,2×4=8(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要利用“割补法”进行等积变形,这样计算起来会更简单;考查的知识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19.直接写出得数。
725÷100= 0.83+0.07= 3.2×10=
10.23÷10= 125×8= 1.65-0.6=
0.75+0.8+0.2= 550÷50= 25×4÷25×4= 9.8+0.02=
答案:25;0.9;32;
1.023;1000;1.05;
1.75;11;16;9.82;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25;0.9;32;
1.023;1000;1.05;
1.75;11;16;9.82;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用竖式计算。
21.6-12.8= 2.98+0.56= 15.62-9.54=
答案:8;3.54;6.08
【解析】
【分析】
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应先将小数点及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详解】
21.6-12.8=8.8 2.98+0.56=3.5
解析:8;3.54;6.08
【解析】
【分析】
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应先将小数点及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详解】
21.6-12.8=8.8 2.98+0.56=3.54
15.62-9.54=6.08
2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7.62+3.59+2.38 18.26-9.3-0.7 135×50×2
457×7+343×7 101×87 3000÷25÷4
答案:59;8.26;13500
5600;8787;30
【解析】
【分析】
7.62+3.59+2.38此题交换3.59与2.38的位置后再进行计算;
18.26-9.3-0.7此题运用减法的性
解析:59;8.26;13500
5600;8787;30
【解析】
【分析】
7.62+3.59+2.38此题交换3.59与2.38的位置后再进行计算;
18.26-9.3-0.7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35×50×2此题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57×7+343×7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01×87此题将101写成1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000÷25÷4此题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详解】
7.62+3.59+2.38
=7.62+2.38+3.59
=10+3.59
=13.59
18.26-9.3-0.7
=18.26-(9.3+0.7)
=18.26-10
=8.26
135×50×2
=135×(50×2)
=135×100
=13500
457×7+343×7
=(457+343)×7
=800×7
=5600
101×87
=(100+1)×87
=100×87+1×87
=8700+87
=8787
3000÷25÷4
=3000÷(25×4)
=3000÷100
=30
22.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1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减法先算出王阿姨买蔬菜的钱,也就是用买肉的钱减去12.8元,即可得到买蔬菜的钱;然后再算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的钱即可。
【详解】
26.45-12.8=13.6
解析:1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减法先算出王阿姨买蔬菜的钱,也就是用买肉的钱减去12.8元,即可得到买蔬菜的钱;然后再算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的钱即可。
【详解】
26.45-12.8=13.65(元)
13.65+26.45=40.1(元)
答:王阿姨买肉和蔬菜一共花了40.1元钱。
【点睛】
本题是求比多比少的问题以及应用解决这样的问题。
23.妈妈到超市买了一袋大米和一桶植物油,付给售货员160元。售货员说法对吗?请列式解答说明?
售货员告诉妈妈说:“你再给我5角钱,我找你6元钱。”
大米每袋:106.3元植物油每桶:48.2元
答案:对;列式见详解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一袋大米和一桶植物油的总价钱,用106.3加48.2即可,再将5角化成元,然后用160元加5角计算出实际给售货员的钱,然后用实际给售货员的钱减去一袋大米和
解析:对;列式见详解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一袋大米和一桶植物油的总价钱,用106.3加48.2即可,再将5角化成元,然后用160元加5角计算出实际给售货员的钱,然后用实际给售货员的钱减去一袋大米和一桶植物油的总价钱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
106.3+48.5=154.5(元)
5角=0.5元
160+0.5=160.5(元)
160.5-154.5=6(元)
6元=6元,售货员说法对
答:售货员说法是对的。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小红和小刚从家里去超市。小红每分钟走68米,小刚每分钟走72米,小刚比小红少用了2分钟,小红家离超市612米,那么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答案: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解析: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详解】
72×(612÷68-2)
=72×(9-2)
=72×7
=504(米)
答:小刚家离超市504米。
【点睛】
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星光电器2020年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图
(1)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星光电器2020年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冰箱?(得数保留整数)
答案:(1)见详解
(2)61台
【解析】
【分析】
(1)在条形统计图中白色部分表示冰箱的销量,阴影部分表示取暖器的销量,对照统计图计算冰箱和取暖器各月的销量,最后计算总量;
(2)先计算第一季度三个月
解析:(1)见详解
(2)61台
【解析】
【分析】
(1)在条形统计图中白色部分表示冰箱的销量,阴影部分表示取暖器的销量,对照统计图计算冰箱和取暖器各月的销量,最后计算总量;
(2)先计算第一季度三个月冰箱的总销量,结果再除以月数,得数保留整数时,观察十分位上面的数字,根据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详解】
(1)
(2)182÷3≈61(台)
答: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销售61台冰箱。
【点睛】
掌握条形统计图反映的数据信息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6.王飞家和李东家1-5月份用水情况如下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王飞家( )月份用水量最少,李东家( )月份用水量最多。
(3)( )月两家的总用水量最少,( )月份两家的用水量相差最多。
(4)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答案:(1)见详解;
(2)三;五;
(3)一;五;
(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即可;
(2)将王飞家每月的用水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李东家的每月用水量也
解析:(1)见详解;
(2)三;五;
(3)一;五;
(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即可;
(2)将王飞家每月的用水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李东家的每月用水量也进行比较即可;
(3)先计算出两家每月总用水量,再进行比较;计算出两家每月用水差,再进行比较;
(4)观察图表,李东家用水较多,可恰当的提意见。
【详解】
(1)
(2)10<11<12<14<15:;王飞家三月用水最少;
11<15<16<18<22;李东家五月份用水最多;
(3)两家总用水量:
一月:12+11=23吨;
二月:15+16=31吨;
三月:10+15=25吨;
四月:11+18=29吨;
五月:14+22=36吨;23<25<29<31<36;故三月两家的总用水量最少;
一月:12-11=1吨;
二月:16-15=1吨;
三月:15-10=5吨;
四月:18-11=7吨;
五月:22-14=8吨;1<5<7<8,故五月份两家的用水量相差最多;
(4)水资源珍贵,希望李东家节约用水。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统计表与要解答的问题,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给出的条件,求得各部分数据解决问题。
27.下面是张老师购买一批文具的购物单据。
品名
数量
单价
小计
铅笔
400
1.20
480.00
圆珠笔
100
?
橡皮檫
600
0.60
360.00
合计
人民币(大写):壹仟壹佰玖拾元整 (小写)1190.00
请你计算一下,每支圆珠笔多少钱?
答案: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
解析: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价减去买铅笔和买橡皮擦的价钱,再根据单价等于总价除以数量列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支圆珠笔3.5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