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应用题(含答案)优秀
1.小林的身高是多少?
2.小丽原来有零花钱18.34元,用9.54元买了一支钢笔,后来妈妈又给了小丽8.75元。小丽现在有零花钱多少元?
3.小红带了20元买两本不同的书,但发现钱不够,她想买哪两本书?还差多少钱?
4.冬冬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地球仪,付给售货员90元,应找回多少元?
5.某天早上的气温是6.5摄氏度,中午的气温比早上升高了3.1摄氏度,晚上比中午降低了4.5摄氏度。晚上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6.学校组织四年级学生到果园参加采摘活动,同学们摘葡萄58.6千克,比杨梅多14.4千克。同学们一共采摘葡萄和杨梅多少千克?
7.一支钢笔11.5元,比一支圆珠笔贵5.7元。小华买了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钢笔,共用了多少钱?
8.小明的妈妈带了50元去买菜,买肉用去26.58元,买青菜用去10.42元,还剩下多少元钱?
9.妈妈在大众超市买菜,买青瓜花了2.23元,西红柿比青瓜多0.82元。两种蔬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10.一桶油连桶重31.2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重16.2千克,桶和油各重多少千克?
11.小红和小刚从家里去超市。小红每分钟走68米,小刚每分钟走72米,小刚比小红少用了2分钟,小红家离超市612米,那么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12.詹天佑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曾采用“两端对凿法”和“中部凿井法”开凿隧道,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周总理曾高度评价他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从隧道两头同时施工,甲队每月开凿170米,乙队每月开凿130米,6个月开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画图整理条件与问题,再列式解答)
1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成语故事精选》丛书每套90元,《小百科》丛书每套75元,每种买3套。一共要花多少钱?
14.工程队准备修一条长4340米的高架铁路桥,已经修了1840米。剩下的计划2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列综合算式计算)
15.一辆车装了34箱苹果,46箱香蕉,一共装了25辆车,一共运来了多少箱水果?
16.阳光小学五、六年级同学在科技活动中制作标本的情况如下表:
种类/数量(件)/年级
合计
昆虫标本
植物标本
矿石标本
总计
五年级
15
30
24
六年级
25
42
36
(1)分别算出合计数与总计数,并填在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阳光小学五、六年级同学在科技活动中制作标本情况统计图
17.周末,吴老师和19名同学一起到美丽的“西湖连江”去划船,怎样租船最省钱?需要多少钱?
船型
限坐人数
每条船的租金
大船
6
42元
小船
4
30元
18.快乐蛋糕店最近新推出蓝莓蛋糕和木瓜蛋糕,下面是近5天的销售情况。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蓝莓蛋糕/个
4
8
12
16
25
木瓜蛋糕/个
3
10
7
14
16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补充横轴、竖轴信息和图例)
(2)利用平均数的知识,比较分析一下两种蛋糕的销售情况。
(3)对快乐蛋糕店你有什么建议?
19.下面是某学校四年级4个班男、女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班级人数
性别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男生
26
24
31
22
女生
22
27
19
25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 )班的男生最多;( )班的男生最少。
(3)( )班的学生最多;( )班的学生最少。
(4)四年级平均每个班有( )人。
20.某实验小学中、高年级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表如下。
(1)请根据统计表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中、高年级( )兴趣小组人数相差最多。
(3)高年级平均每个兴趣小组有( )人参加。
(4)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1.学校图书馆第一、二季度借出图书情况统计如下表:
(1)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第二季度( )书借得最多,( )书借得最少。
(3)第一季度平均每种书借出多少本?
22.一种茶杯,每个售价15元,“五一”节期间搞促销:买六个送一个。学校买了21个这种茶杯,花了多少钱?
23.黄老师带600元去商场购买文具(选择所必须的信息解决问题)。
①每盒钢笔12支②一盒钢笔180元③每个笔袋21元④每盒马克笔25元。
(1)每支钢笔多少元?
(2)如果买一盒钢笔和17个笔袋,一共要花多少元?
(3)商场里马克笔有促销活动,如果用600元全部买马克笔,最多可以买几盒?
24.住房公积金是指在职职工及其工作单位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即职工个人每月扣除多少金额,工作单位还要为其缴纳相等的金额。2020年刘叔叔每月扣除公积金387元,这一年他的公积金账户里会增加多少钱?(不计算利息)
25.叔叔送给佳佳一个等腰三角形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1.32米
【解析】
【分析】
小红的身高加上0.12米等于小丽的身高,小丽的身高减去0.15米等于小林的身高。
【详解】
1.35+0.12-0.15
=1.47-0.15
=1.32(米)
答:小林
解析:32米
【解析】
【分析】
小红的身高加上0.12米等于小丽的身高,小丽的身高减去0.15米等于小林的身高。
【详解】
1.35+0.12-0.15
=1.47-0.15
=1.32(米)
答:小林的身高是1.32米。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现在有零花钱的钱数=原来有的零花钱一只钢笔花的钱数+后来妈妈又给了小丽8.75元,求出小丽现在有零花钱多少元。
【详解】
18.34-9.54+8.75=17.55
解析:5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现在有零花钱的钱数=原来有的零花钱一只钢笔花的钱数+后来妈妈又给了小丽8.75元,求出小丽现在有零花钱多少元。
【详解】
18.34-9.54+8.75=17.55(元)
答:小丽现在有零花钱17.55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智慧故事》和《动物世界》;2.17元
【解析】
【分析】
选择价钱最贵的两种书,将钱数加起来,然后减去20,就是还差的钱,据此解答。
【详解】
12.67+9.50=22.17(元)
22.17-
解析:《智慧故事》和《动物世界》;2.17元
【解析】
【分析】
选择价钱最贵的两种书,将钱数加起来,然后减去20,就是还差的钱,据此解答。
【详解】
12.67+9.50=22.17(元)
22.17-20=2.17(元)
答:她想买《智慧故事》和《动物世界》,还差2.17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4.7元
【解析】
【分析】
根据图意可知,要先求出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地球仪一共花多少钱,这一步用加法计算,再用付给售货员的钱减去一共花的钱即可解答。
【详解】
90-(62.8+24.5)
=90-8
解析:7元
【解析】
【分析】
根据图意可知,要先求出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地球仪一共花多少钱,这一步用加法计算,再用付给售货员的钱减去一共花的钱即可解答。
【详解】
90-(62.8+24.5)
=90-87.3
=2.7(元)
答:应找回2.7元。
【点睛】
本题有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是先求一共花的钱,再用减法计算,第二种是从付给售货员的90元钱中分别减去书包和地球仪的价钱。
5.1摄氏度
【解析】
【分析】
先用早上的气温加3.1摄氏度就是中午的气温,然后用中午的气温减4.5摄氏度就是晚上的气温。
【详解】
6.5+3.1=9.6(摄氏度)
9.6-4.5=5.1(摄氏度)
解析:1摄氏度
【解析】
【分析】
先用早上的气温加3.1摄氏度就是中午的气温,然后用中午的气温减4.5摄氏度就是晚上的气温。
【详解】
6.5+3.1=9.6(摄氏度)
9.6-4.5=5.1(摄氏度)
答:晚上的气温是5.1摄氏度。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用同学们采摘葡萄的重量减去14.4千克计算出采摘杨梅的重量,然后用采摘杨梅的重量加采摘葡萄的重量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
58.6-14.4=44.2(千克)
44.
解析:8千克
【解析】
【分析】
先用同学们采摘葡萄的重量减去14.4千克计算出采摘杨梅的重量,然后用采摘杨梅的重量加采摘葡萄的重量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
58.6-14.4=44.2(千克)
44.2+58.6=102.8(千克)
答:同学们一共采摘葡萄和杨梅102.8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3元
【解析】
【分析】
钢笔的价格比圆珠笔贵5.7元,用钢笔的价格减去5.7元,求出圆珠笔的价格,再把钢笔和圆珠笔的价格相加即可。
【详解】
11.5-5.7+11.5
=5.8+11.5
=17
解析:3元
【解析】
【分析】
钢笔的价格比圆珠笔贵5.7元,用钢笔的价格减去5.7元,求出圆珠笔的价格,再把钢笔和圆珠笔的价格相加即可。
【详解】
11.5-5.7+11.5
=5.8+11.5
=17.3(元)
答:共用了17.3元。
【点睛】
解答本题先根据数量的多少关系求出圆珠笔的单价,再根据加法的意义求解即可。
8.13元
【解析】
【分析】
先用买肉的钱加买青菜的钱计算出用去的钱,然后用50元减去用掉的钱就是剩下的钱。
【详解】
26.58+10.42=37(元)
50-37=13(元)
答:还剩下13元。
解析:13元
【解析】
【分析】
先用买肉的钱加买青菜的钱计算出用去的钱,然后用50元减去用掉的钱就是剩下的钱。
【详解】
26.58+10.42=37(元)
50-37=13(元)
答:还剩下13元。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加法的计算,先计算出用去的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28元
【解析】
【分析】
先将青瓜的价钱加上0.82得到西红柿的价钱,再将两种蔬菜的价钱相加即可。
【详解】
2.23+0.82+2.23
=3.05+2.23
=5.28(元)
答:两种蔬菜一共
解析:28元
【解析】
【分析】
先将青瓜的价钱加上0.82得到西红柿的价钱,再将两种蔬菜的价钱相加即可。
【详解】
2.23+0.82+2.23
=3.05+2.23
=5.28(元)
答:两种蔬菜一共花了5.28元。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加法的实际应用,关键先根据题中关系求出买西红柿花了多少钱。
10.桶重1.2千克,油重30千克。
【解析】
【分析】
从31.2千克减少到16.2千克,减少的是油重的一半,可以先求出油重再求出桶重。
【详解】
油的重量:(31.2-16.2)×2
=15×2
=3
解析:桶重1.2千克,油重30千克。
【解析】
【分析】
从31.2千克减少到16.2千克,减少的是油重的一半,可以先求出油重再求出桶重。
【详解】
油的重量:(31.2-16.2)×2
=15×2
=30(千克)
桶重:31.2-30=1.2(千克)
答:桶重1.2千克,油重30千克。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减法的实际应用,关键先将油重量的一半求出来。
11.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解析:504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红家到超市的距离除以小红每分钟走的米数,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小刚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再乘小刚每分钟走的米数,即可求出小刚家离超市有多远。
【详解】
72×(612÷68-2)
=72×(9-2)
=72×7
=504(米)
答:小刚家离超市504米。
【点睛】
求出小红从家到超市所用的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图见详解;1800米
【解析】
【分析】
已知甲每月开凿170米,即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乙每月开凿130米,即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又知道他们6个月开通,即工作时间是6个月,根据(甲队的工作效率+乙队
解析:图见详解;1800米
【解析】
【分析】
已知甲每月开凿170米,即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乙每月开凿130米,即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又知道他们6个月开通,即工作时间是6个月,根据(甲队的工作效率+乙队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就是这条隧道的总长。(答案不唯一)
【详解】
(170+130)×6
=300×6
=1800(米)
答:这条隧道长1800米。
【点睛】
此题是工程问题,掌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是解题关键。
13.495元
【解析】
【分析】
用《成语故事精选》丛书每套的价格加上《小百科》丛书每套的价格,然后再乘3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元)
答:一共要花495元钱。
【点睛】
掌握数量、单价和总价
解析:495元
【解析】
【分析】
用《成语故事精选》丛书每套的价格加上《小百科》丛书每套的价格,然后再乘3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元)
答:一共要花495元钱。
【点睛】
掌握数量、单价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灵活运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100米
【解析】
【分析】
高架铁路桥总长度减去已修的长度,再除以25天,得出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详解】
(4340-1840)÷25
=2500÷25
=100(米)
答:平均每天修100米。
解析:100米
【解析】
【分析】
高架铁路桥总长度减去已修的长度,再除以25天,得出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详解】
(4340-1840)÷25
=2500÷25
=100(米)
答:平均每天修100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工程问题运用知识。
15.2000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加法,先求出一辆车装水果的箱数,再乘车的辆数,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34+46)×25
=80×25
=2000(箱)
答:一共运来了2000箱水果
解析:2000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加法,先求出一辆车装水果的箱数,再乘车的辆数,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34+46)×25
=80×25
=2000(箱)
答:一共运来了2000箱水果。
【点睛】
求出一辆车装水果的箱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1)见详解;
(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总计是对应列的和,合计是这一行的和,根据现有数据求出其它数据填入表中即可;
(2)根据统计表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即可,如下。
【详解】
(1)1
解析:(1)见详解;
(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总计是对应列的和,合计是这一行的和,根据现有数据求出其它数据填入表中即可;
(2)根据统计表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即可,如下。
【详解】
(1)15+25=40(件)
30+42=72(件)
24+36=60(件)
15+30+24=69(件)
25+42+36=103(件)
69+103=172(件)
统计表如下:
种类/数量(件)/年级
合计
昆虫标本
植物标本
矿石标本
总计
172
40
72
60
五年级
69
15
30
24
六年级
103
25
42
36
(2)统计图如下:
【点睛】
本题关键是求出数据,再根据数据画出统计图表,画统计图时注意观察图例,哪个表示六年级,哪个表示五年级。
17.2条大船和2条小船;144元
【解析】
【分析】
先分别计算出租各船一个人所需钱数,比较可知,租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且没有空位最省钱,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42÷6=7(元)
30÷4=7.
解析:2条大船和2条小船;144元
【解析】
【分析】
先分别计算出租各船一个人所需钱数,比较可知,租大船便宜,尽量多租大船,且没有空位最省钱,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42÷6=7(元)
30÷4=7.5(元)
7.5>7
租3条大船,1条小船,
(1+19)÷6
=20÷6
=3(条)……2(人)
42×3+30×1
=126+30
=156(元)
租2条大船,2条小船;
6×2+4×2
=12+8
=20(人)
42×2+30×2
=84+60
=144(元)
答:租2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需要144元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最优化问题,关键是计算一个人坐各船所需钱数,找到最佳租船方案。
18.(1)见详解
(2)蓝莓蛋糕销售情况更好。
(3)建议快乐蛋糕店多做蓝莓蛋糕,并且在星期二和星期三可以做促销活动。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
解析:(1)见详解
(2)蓝莓蛋糕销售情况更好。
(3)建议快乐蛋糕店多做蓝莓蛋糕,并且在星期二和星期三可以做促销活动。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竖轴一共有6个小格,因此每格表示:30÷6=5,依此绘图即可。
(2)先分别计算出两种蛋糕这5天销售的总和,然后用每种蛋糕这5天销售的总和,除以5计算出每种蛋糕平均每天的销售量,最后再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第二小题的答案给出合理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
(2)蓝莓蛋糕:4+8+12+16+25=65(个);
65÷5=13(个)
木瓜蛋糕:3+10+7+14+16=50(个);
50÷5=10(个)
13个>10个,蓝莓蛋糕销售情况更好。
答:蓝莓蛋糕销售情况更好。
(3)根据第二小题可知,蓝莓蛋糕销售情况更好,因此建议快乐蛋糕店多做蓝莓蛋糕,并且在星期二和星期三可以做促销活动。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与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1)见详解
(2)三;四
(3)二;四
(4)49
【解析】
【分析】
(1)一格表示4人,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对应班级上方画方条,表示出各班男女生人数。
(2)根据方条的长短可以看出哪个班的男
解析:(1)见详解
(2)三;四
(3)二;四
(4)49
【解析】
【分析】
(1)一格表示4人,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对应班级上方画方条,表示出各班男女生人数。
(2)根据方条的长短可以看出哪个班的男生最多,哪个班的男生最少。
(3)分别把各班的男女生人数相加,即可判断哪个班的学生最多,哪个班的男生最少。
(4)把四个班的人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解答。
【详解】
(1)
(2)三班的男生最多;四班的男生最少。
(3)26+22=48(人)
24+27=51(人)
31+19=50(人)
22+25=47(人)
51>50>48>47,二班的学生最多;四班的学生最少。
(4)(48+51+50+47)÷4
=196÷4
=49(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掌握。
20.(1)见详解
(2)唱歌
(3)21
(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标上数据即可;
(2)求出各兴趣小组中高年级人数的差,再比较差的大小,即可得
解析:(1)见详解
(2)唱歌
(3)21
(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标上数据即可;
(2)求出各兴趣小组中高年级人数的差,再比较差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求出高年级各兴趣小组人数之和,再除以4即可;
(4)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详解】
(1)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图所示:
(2)30-13=17(人)
25-20=5(人)
32-8=24(人)
27-19=8(人)
24>17>8>5
所以中、高年级唱歌兴趣小组人数相差最多。
(3)(13+20+32+19)÷4
=84÷4
=21(人)
所以高年级平均每个兴趣小组有21人参加。
(4)我提出的问题是: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答如下:
30+25+8+27
=55+35
=90(人)
答: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90人。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1)见详解
(2)故事;科技
(3)80本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结合题目中的信息绘制即可。
(2)哪一个种类对应的灰色条状最高,第二季度这一个种类借出去的书最多;哪
解析:(1)见详解
(2)故事;科技
(3)80本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结合题目中的信息绘制即可。
(2)哪一个种类对应的灰色条状最高,第二季度这一个种类借出去的书最多;哪一个种类对应的灰色条状最矮,第二季度这一个种类借出去的书最少。
(3)将第一季度借出去的所有书都加起来,然后除以4即可。
【详解】
(1)
(2)根据观察可知:第二季度故事书借得最多,科技书借得最少。
(3)110+65+90+55=320(本)
320÷4=80(本)
答:第一季度平均每种书借出80本。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与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
解析: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的价钱乘18,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21÷(6+1)×6
=21÷7×6
=3×6
=18(个)
15×18=270(元)
答:花了270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买六个送一个”,据此求出买21个茶杯需要花费18个茶杯的价钱。
23.(1)15元;
(2)537元;
(3)32盒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①每盒钢笔12支②一盒钢笔180元,用除法求每支钢笔多少元;
(2)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②一盒钢笔180
解析:(1)15元;
(2)537元;
(3)32盒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①每盒钢笔12支②一盒钢笔180元,用除法求每支钢笔多少元;
(2)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②一盒钢笔180元③每个笔袋21元,用乘法算出笔袋的总价,再加上一盒钢笔的钱数就是一共要花的钱数;
(3)根据题意,所选信息为④每盒马克笔25元,用除法算出600元钱能买几盒,再根据马克笔的促销活动,算出能送几盒,据此解答。
【详解】
(1)180÷12=15(元)
答:每支钢笔15元。
(2)180+17×21
=180+357
=537(元)
答:一共要花537元。
(3)600÷25=24(盒)
24÷3=8(盒)
24+8=32(盒)
答:最多可以买32盒。
【点睛】
本题运用整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认真解答即可,关键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4.9288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387乘2等于每月公积金账户的金额,1年=12个月,再用每月公积金账户的金额乘12即可解答。
【详解】
387×2×12
=774×12
=9288(元)
解析:9288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387乘2等于每月公积金账户的金额,1年=12个月,再用每月公积金账户的金额乘12即可解答。
【详解】
387×2×12
=774×12
=9288(元)
答:这一年他的公积金账户里会增加9288元。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乘法计算及应用。
25.50°、80°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此即可算出另外两个
解析:50°、80°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此即可算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详解】
另一个底角为:50°;
顶角为:180-50-50=80°。
答: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清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