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中学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1与∠2是同旁内角 B.∠1与∠4是内错角
C.∠5与∠6是内错角 D.∠3与∠5是同位角
2.如图,△ABC沿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已知EC=2,BF=8,则平移的距离为( )
A.3 B.4 C.5 D.6
3.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下列句子中,属于命题的是( )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②对顶角相等;③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如图,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和的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则( )
A. B. C. D.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已知直线,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等于( )
A. B. C. D.
8.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内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它从原点运动到点;第二分钟,它从点运动到点,而后它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在与x轴、y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在第2021分钟时,这个粒子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 B. C. D.
九、填空题
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
十、填空题
10.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十一、填空题
1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BFD=45°;③∠ADC=∠GCD;④CA平分∠BCG.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填序号).
十二、填空题
12.如图,AD//BC,,则____度.
十三、填空题
13.如图,在△ABC中,∠ACB=90°,∠A<∠B,点D为AB边上一点且不与A、B重合,将△ACD沿CD翻折得到△ECD,直线CE与直线AB相交于点F.若∠A=α,当△DEF为等腰三角形时,∠ACD=__________________.(用α的代数式表示∠ACD)
十四、填空题
14.对于这样的等式:若(x+1)5=a0x5+a1x4+a2x3+a3x2+a4x+a5,则﹣32a0+16a1﹣8a2+4a3﹣2a4+a5的值为_____.
十五、填空题
15.已知点位于第一象限,到轴的距离为2,到轴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为____.
十六、填空题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则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十七、解答题
17.计算:
(1)
(2)
十八、解答题
18.求满足下列各式的未知数.
(1).
(2).
十九、解答题
19.如图,已知∠1+∠AFE=180°,∠A=∠2,求证:∠A=∠C+∠AFC
证明:∵ ∠1+∠AFE=180°
∴ CD∥EF( , )
∵∠A=∠2 ∴( )
( , )
∴ AB∥CD∥EF( , )
∴ ∠A= ,∠C= ,
( , )
∵ ∠AFE =∠EFC+∠AFC ,∴ = .
二十、解答题
20.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三角形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A(-1,4),顶点B的坐标为(-4,3),顶点C的坐标为(-3,1).
(1)把三角形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请你画出三角形A′B′C′,并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
(2)若点P(m,n)为三角形ABC内的一点,则平移后点P在△A′B′C′内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
(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二十一、解答题
21.在学习《实数》内容时,我们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的近似值,得出1.4<<1.5.利用“逐步逼近“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介于连续的两个整数a和b之间,且a<b,那么a= ,b= .
(2)x是+2的小数部分,y是﹣1的整数部分,求x= ,y= .
(3)(﹣x)y的平方根.
二十二、解答题
22.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81平方米的草坪,草坪周围用铁栅栏围绕,现有两种方案:有人建议建成正方形,也有人建议建成圆形,如果从节省铁栅栏费用的角度考虑(栅栏周长越小,费用越少),你选择哪种方案?请说明理由.(π取3)
二十三、解答题
23.已知,如图1,射线PE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E、F两点,∠PFD的平分线与直线AB相交于点M,射线PM交CD于点N,设∠PFM=α°,∠EMF=β°,且(40﹣2α)2+|β﹣20|=0
(1)α= ,β= ;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若点G、H分别在射线MA和线段MF上,且∠MGH=∠PNF,试找出∠FMN与∠GHF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将图中的射线PM绕着端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3),分别与AB、CD相交于点M1和点N1时,作∠PM1B的角平分线M1Q与射线FM相交于点Q,问在旋转的过程中的值是否改变?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二十四、解答题
24.如图,AB⊥AK,点A在直线MN上,AB、AK分别与直线EF交于点B、C,∠MAB+∠KCF=90°.
(1)求证:EF∥MN;
(2)如图2,∠NAB与∠ECK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求∠G的度数;
(3)如图3,在∠MAB内作射线AQ,使∠MAQ=2∠QAB,以点C为端点作射线CP,交直线AQ于点T,当∠CTA=60°时,直接写出∠FCP与∠ACP的关系式.
二十五、解答题
25.如图1,已知AB∥CD,BE平分∠ABD,DE平分∠BDC.
(1)求证:∠BED=90°;
(2)如图2,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EH上一动点,∠EDF=α,∠ABF的角平分线与∠CDF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试用含α的式子表示∠BGD的大小;
(3)如图3,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EH上一动点,∠EBM的角平分线与∠FDN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探究∠BGD与∠BF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结合图形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如图,∠1与∠2是直线a与直线b被直线c所截的同旁内角,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
∠1与∠6是直线a与直线b被直线c所截的内错角,而∠6与∠4是邻补角,所以∠1与∠4不是内错角,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5与∠6是直线c与直线d被直线b所截的内错角,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
∠3与∠5是直线c与直线d被直线b所截的同位角,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是关键.
2.A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证明BE=CF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由平移的性质可知,BC=EF,
∴BE=CF,
∵BF=8,EC=2,
∴BE+CF=8﹣2=6,
∴CF=BE=3,
故选:
解析:A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证明BE=CF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由平移的性质可知,BC=EF,
∴BE=CF,
∵BF=8,EC=2,
∴BE+CF=8﹣2=6,
∴CF=BE=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的符合特点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
【详解】
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符合为“+、+”,第二象限的符合为“-、+”;第三象限的符合为“-、-”,第四象限的符合为“+、-”,由此可得点在第三象限;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的符合特点,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象限的符合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B
【分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即表示对一件事情进行判断的语句叫命题,分别对每一项是否是命题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命题;
②对顶角相等,是对顶角的性质,是命题;
③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作图,不是命题;
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直线的性质,是命题,
综上所述,属于命题是①②④.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命题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命题的定义对每一项进行判断.
5.A
【分析】
分别过、作的平行线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用和分别表示出和,从而可找到和的关系,结合条件可求得.
【详解】
解:如图,分别过、作的平行线和,
,
,
,,
,
,
,
,
又,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
6.D
【分析】
分别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以及立方根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然后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得出,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解:∵,
∴,,
∵的平分线交于点F,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并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
8.B
【分析】
找出粒子运动规律和坐标之间的关系即可解题.
【详解】
解:由题知(0,0)表示粒子运动了0分钟,
(1,1)表示粒子运动了2=1×2分钟,将向左运动,
(2,2)表示粒子运动了6=2×
解析:B
【分析】
找出粒子运动规律和坐标之间的关系即可解题.
【详解】
解:由题知(0,0)表示粒子运动了0分钟,
(1,1)表示粒子运动了2=1×2分钟,将向左运动,
(2,2)表示粒子运动了6=2×3分钟,将向下运动,
(3,3)表示粒子运动了12=3×4分钟,将向左运动,
...
于是会出现:
(44,44)点粒子运动了44×45=1980分钟,此时粒子将会向下运动,
∴在第2021分钟时,粒子又向下移动了2021−1980=41个单位长度,
∴粒子的位置为(44,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坐标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粒子的运动规律.
九、填空题
9.9;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
∵(−9)2=81,
∴(−9)2的算术平方根是9,
故答案为: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解析:9;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
∵(−9)2=81,
∴(−9)2的算术平方根是9,
故答案为: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十、填空题
10.(2,4)
【分析】
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点A(2,-4)关于x轴
解析:(2,4)
【分析】
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点A(2,-4)关于x轴对称点A1的坐标为:(2,4).
故答案为:(2,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把握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十一、填空题
11.①②③.
【分析】
由EG∥BC,且CG⊥EG于G,可得∠GEC=∠BCA,由CD平分∠BCA,可得∠GEC=∠BCA=2∠DCB,可判定①;由CD,BE平分∠BCA,∠ABC,根据外角性质可得∠B
解析:①②③.
【分析】
由EG∥BC,且CG⊥EG于G,可得∠GEC=∠BCA,由CD平分∠BCA,可得∠GEC=∠BCA=2∠DCB,可判定①;由CD,BE平分∠BCA,∠ABC,根据外角性质可得∠BFD=∠BCF+∠CBF=45°,可判定②;根据同角的余角性质可得∠GCE=∠ABC,由角的和差∠GCD=∠ABC+∠ACD=∠ADC,可判定③;由∠GCE+∠ACB=90°,可得∠GCE与∠ACB互余,可得CA平分∠BCG不正确,可判定④.
【详解】
解:∵EG∥BC,且CG⊥EG于G,
∴∠BCG+∠G=180°,
∵∠G=90°,
∴∠BCG=180°﹣∠G=90°,
∵GE∥BC,
∴∠GEC=∠BCA,
∵CD平分∠BCA,
∴∠GEC=∠BCA=2∠DCB,
∴①正确.
∵CD,BE平分∠BCA,∠ABC
∴∠BFD=∠BCF+∠CBF=(∠BCA+∠ABC)=45°,
∴②正确.
∵∠GCE+∠ACB=90°,∠ABC+∠ACB=90°,
∴∠GCE=∠ABC,
∵∠GCD=∠GCE+∠ACD=∠ABC+∠ACD,∠ADC=∠ABC+∠BCD,
∴∠ADC=∠GCD,
∴③正确.
∵∠GCE+∠ACB=90°,
∴∠GCE与∠ACB互余,
∴CA平分∠BCG不正确,
∴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垂线性质,角的和差,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垂线性质,角的和差是解题关键.
十二、填空题
12.52
【分析】
根据AD//BC,可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求得,结合题意,即可求得.
【详解】
,
,
,
,
,
.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52
【分析】
根据AD//BC,可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求得,结合题意,即可求得.
【详解】
,
,
,
,
,
.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度的计算,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十三、填空题
13.或或
【分析】
若为等腰三角形,则,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如图1,
当时,则,
,,
,
,
当时,为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
解析:或或
【分析】
若为等腰三角形,则,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如图1,
当时,则,
,,
,
,
当时,为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
当时,;
,
,
,;
,
,
如图2,
当时,;
,,
;
当或或时,为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十四、填空题
14.-1.
【分析】
根据多项式的乘法得出字母的值,进而代入解答即可.
【详解】
解:(x+1)5=x5+5x4+10x3+10x2+5x+1,
∵(x+1)5=a0x5+a1x4+a2x3+a3x2+
解析:-1.
【分析】
根据多项式的乘法得出字母的值,进而代入解答即可.
【详解】
解:(x+1)5=x5+5x4+10x3+10x2+5x+1,
∵(x+1)5=a0x5+a1x4+a2x3+a3x2+a4x+a5,
∴a0=1,a1=5,a2=10,a3=10,a4=5,a5=1,
把a0=1,a1=5,a2=10,a3=10,a4=5,a5=1代入﹣32a0+16a1﹣8a2+4a3﹣2a4+a5中,
可得:﹣32a0+16a1﹣8a2+4a3﹣2a4+a5=﹣32+80﹣80+40﹣10+1=﹣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得a0,a1,a2,a3,a4,a5的值.
十五、填空题
15.(5,2)
【分析】
根据点P在第一象限,即可判断P点横、纵坐标的符号,再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即可写出P点坐标.
【详解】
解: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所以其横、纵坐标分别为正数
解析:(5,2)
【分析】
根据点P在第一象限,即可判断P点横、纵坐标的符号,再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即可写出P点坐标.
【详解】
解:因为点P在第一象限,所以其横、纵坐标分别为正数、正数,
又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5,纵坐标为2,
所以点P的坐标为(5,2),
故答案为(5,2).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求点的坐标,掌握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特征及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坐标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十六、填空题
16.(1010,1)
【分析】
根据图象先计算出A4和A8的坐标,进而得出点A4n的坐标为(2n,0),再用2020÷4=505,可得出点A2021的坐标.
【详解】
解:由图可知A4,A8都在x轴上,
解析:(1010,1)
【分析】
根据图象先计算出A4和A8的坐标,进而得出点A4n的坐标为(2n,0),再用2020÷4=505,可得出点A2021的坐标.
【详解】
解:由图可知A4,A8都在x轴上,
∵蚂蚁每次移动1个单位,
∴OA4=2,OA8=4,
∴A4(2,0),A8(4,0),
∴OA4n=4n÷2=2n,
∴点A4n的坐标为(2n,0).
∵2020÷4=505,
∴点A2020的坐标是(1010,0).
∴点A2021的坐标是(1010,1).
故答案为:(1010,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问题在点的坐标问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并正确得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十七、解答题
17.(1) 3;(2) 2
【解析】
【分析】
(1)原式利用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1
解析:(1) 3;(2) 2
【解析】
【分析】
(1)原式利用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1)原式=-(2-4)÷6+3
=+ +3
=3;
(2)原式=
= .
故答案为:(1)3;(2) .
【点睛】
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十八、解答题
18.(1)或;(2)
【分析】
(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即可;
(2)先两边同时除以,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直接开立方即可求解.
【详解】
解:(1),
即或,
解得或.
(2),
,
解得.
解析:(1)或;(2)
【分析】
(1)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即可;
(2)先两边同时除以,再根据立方根的定义直接开立方即可求解.
【详解】
解:(1),
即或,
解得或.
(2),
,
解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
十九、解答题
19.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
【分析】
根据同旁
解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
【分析】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 CD∥EF,根据∠A=∠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根据平行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AB∥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FE ,∠C=∠EFC,根据角的和可得 ∠AFE =∠EFC+∠AFC 即可.
【详解】
证明:∵ ∠1+∠AFE=180°
∴ C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2 ,
∴(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CD∥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 ∠A= ∠AFE ,∠C= ∠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FE =∠EFC+∠AFC ,
∴ ∠A = ∠C+∠AFC .
故答案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平行;∠AFE,∠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C+∠AFC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的和差,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关键.
二十、解答题
20.(1)作图见解析,A′(4,0);(2)(m+5,n-4);(3)3.5.
【分析】
(1)首先确定A、B、C三点平移后的位置,再连接即可;
(2)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P(m,n)的对应点P′的坐标即
解析:(1)作图见解析,A′(4,0);(2)(m+5,n-4);(3)3.5.
【分析】
(1)首先确定A、B、C三点平移后的位置,再连接即可;
(2)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P(m,n)的对应点P′的坐标即可;
(3)直接利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A′(4,0);
(2)∵△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B′C′,
∴P(m,n)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m+5,n-4);
(3)△ABC的面积=3×3−×2×1−×3×1−×3×2=3.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三角形面积求法以及坐标系内图形平移,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二十一、解答题
21.(1)4;5;(2);3;(3)±8.
【分析】
(1)首先估算出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 (1)的结论,得到,即可求得答案;
(3)根据(2)的结论代入计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析:(1)4;5;(2);3;(3)±8.
【分析】
(1)首先估算出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 (1)的结论,得到,即可求得答案;
(3)根据(2)的结论代入计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1)∵16<17<25,
∴,
∴a=4,b=5.
故答案为:4;5
(2)∵,
∴,
由此:的整数部分为6,小数部分为,
∴,.
故答案为:;3
(3)当,时,代入,
.
∴64的平方根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和平方根估算无理数大小应用,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平方根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二十二、解答题
22.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
解析: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比较大小得到答案.
【详解】
解: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理由如下:
设建成正方形时的边长为x米,
由题意得:x2=81,
解得:x=±9,
∵x>0,
∴x=9,
∴正方形的周长为4×9=36,
设建成圆形时圆的半径为r米,
由题意得:πr2=81.
解得:,
∵r>0.
∴,
∴圆的周长=,
∵,
∴,
∴建成圆形草坪时所花的费用较少,
故选择建成圆形草坪的方案.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应用,掌握算术平方根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三、解答题
23.(1)20,20,;(2);(3)的值不变,
【分析】
(1)根据,即可计算和的值,再根据内错角相等可证;
(2)先根据内错角相等证,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和等量代换得出;
(3)作的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
解析:(1)20,20,;(2);(3)的值不变,
【分析】
(1)根据,即可计算和的值,再根据内错角相等可证;
(2)先根据内错角相等证,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和等量代换得出;
(3)作的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先根据同位角相等证,得,设,,得出,即可得.
【详解】
解:(1),
,,
,
,,
,
;
故答案为:20、20,;
(2);
理由:由(1)得,
,
,
,
,
,
,
;
(3)的值不变,;
理由:如图3中,作的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
,
,
,,
,
,
,
设,,
则有:,
可得,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内错角相等证平行,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四、解答题
24.(1)见解析;(2)∠CGA=45°;(3)∠FCP=2∠ACP或∠FCP+2∠ACP=180°.
【分析】
(1)有垂直定义可得∠MAB+∠KCN=90°,然后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KAN=∠K
解析:(1)见解析;(2)∠CGA=45°;(3)∠FCP=2∠ACP或∠FCP+2∠ACP=180°.
【分析】
(1)有垂直定义可得∠MAB+∠KCN=90°,然后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KAN=∠KCF,从而判断两直线平行;
(2)设∠KAN=∠KCF=α,过点G作GH∥EF,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求解;
(3)分CP交射线AQ及射线AQ的反向延长线两种情况结合角的和差关系分类讨论求解.
【详解】
解:(1)∵AB⊥AK
∴∠BAC=90°
∴∠MAB+∠KAN=90°
∵∠MAB+∠KCF=90°
∴∠KAN=∠KCF
∴EF∥MN
(2)设∠KAN=∠KCF=α
则∠BAN=∠BAC+∠KAN=90°+α
∠KCB=180°-∠KCF=180°-α
∵AG平分∠NAB,CG平分∠ECK
∴∠GAN=∠BAN=45°+α,∠KCG=∠KCB=90°-α
∴∠FCG=∠KCG+∠KCF=90°+α
过点G作GH∥EF
∴∠HGC=∠FCG=90°+α
又∵MN∥EF
∴MN∥GH
∴∠HGA=∠GAN=45°+α
∴∠CGA=∠HGC-∠HGA=(90°+α)-(45°+α)=45°
(3)①当CP交射线AQ于点T
∵
∴
又∵
∴
由(1)可得:EF∥MN
∴
∵
∴
∵,
∴
∴
即∠FCP+2∠ACP=180°
②当CP交射线AQ的反向延长线于点T,延长BA交CP于点G
,由EF∥MN得
∴
又∵,,
∴
∵,
∴
∴
∴
由①可得
∴
∴
综上,∠FCP=2∠ACP或∠FCP+2∠ACP=18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准确理解题意,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
二十五、解答题
25.(1)见解析;(2)∠BGD=;(3)2∠BGD+∠BFD=360°.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BD+∠EDB=(∠ABD+∠BD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BD+∠BDC=180°
解析:(1)见解析;(2)∠BGD=;(3)2∠BGD+∠BFD=360°.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BD+∠EDB=(∠ABD+∠BD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BD+∠BDC=180°,从而根据∠BED=180°﹣(∠EBD+∠EDB)即可得到答案;
(2)过点G作GP∥AB,根据AB∥CD,得到GP∥AB∥CD,从而得到∠BGD=∠BGP+∠PGD=∠ABG+∠CDG,然后根据∠EBD+∠EDB=90°,∠ABD+∠BDC=180°,
得到∠ABE+∠EDC=90°,即∠ABE+α+∠FDC=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2∠ABG+2∠CDG=90°﹣α即可得到答案;
(3)过点F、G分别作FM∥AB、GM∥AB,从而得到AB∥GM∥FN∥CD,得到∠BGD=∠BGM+∠DGM=∠4+∠6,根据BG平分∠FBP,DG平分∠FDQ,∠4=∠FBP=(180°﹣∠3),∠6=∠FDQ=(180°﹣∠5),即可求解.
【详解】
解:(1)证明:∵BE平分∠ABD,
∴∠EBD=∠ABD,
∵DE平分∠BDC,
∴∠EDB=∠BDC,
∴∠EBD+∠EDB=(∠ABD+∠BDC),
∵AB∥CD,
∴∠ABD+∠BDC=180°,
∴∠EBD+∠EDB=90°,
∴∠BED=180°﹣(∠EBD+∠EDB)=90°.
(2)解:如图2,
由(1)知:∠EBD+∠EDB=90°,
又∵∠ABD+∠BDC=180°,
∴∠ABE+∠EDC=90°,
即∠ABE+α+∠FDC=90°,
∵BG平分∠ABE,DG平分∠CDF,
∴∠ABE=2∠ABG,∠CDF=2∠CDG,
∴2∠ABG+2∠CDG=90°﹣α,
过点G作GP∥AB,
∵AB∥CD,
∴GP∥AB∥CD
∴∠ABG=∠BGP,∠PGD=∠CDG,
∴∠BGD=∠BGP+∠PGD=∠ABG+∠CDG=;
(3)如图,过点F、G分别作FN∥AB、GM∥AB,
∵AB∥CD,
∴AB∥GM∥FN∥CD,
∴∠3=∠BFN,∠5=∠DFN,∠4=∠BGM,∠6=∠DGM,
∴∠BFD=∠BFN+∠DFN=∠3+∠5,
∠BGD=∠BGM+∠DGM=∠4+∠6,
∵BG平分∠FBP,DG平分∠FDQ,
∴∠4=∠FBP=(180°﹣∠3),
∠6=∠FDQ=(180°﹣∠5),
∴∠BFD+∠BGD=∠3+∠5+∠4+∠6,
=∠3+∠5+(180°﹣∠3)+(180°﹣∠5),
=180°+(∠3+∠5),
=180°+∠BFD,
整理得:2∠BGD+∠BFD=3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