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包删可勒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48664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85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删可勒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包删可勒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包删可勒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包删可勒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包删可勒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源县恰普河包删可勒水库、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王汉夫 邓罗法编写:邓罗法 谢艺琳 肖启英赵永明 刘文强 汪文君 谢红英 许美娴 付文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第二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 .47第三章: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水工建筑. .64第四章:工程管理. .78第五章: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92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109第七章:工程投资估算.122第八章:经济评价. .125附件一:水文水能计算表附件二:工程投资估算表附件三:拱坝应力计算1 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任务1.1 项目建设依据项目区概况包删可勒水库、电站位于新源县 部的恰普河上。新源县位于新

2、疆伊犁州 部,巩乃斯河 游。地跨东经10752221082724,北纬27314228924之间。新源县总面积997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91公里,南北宽约33.8公里,海拔高度7924621米之间。下辖6镇5乡77个行政村。总人口30.32万人,由哈、汉、维、回等34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人口13.7万人,占全国哈萨克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新源县三面环山,呈东高西低、两侧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特征较为明显。由于受西来湿润气流东进的影响,成就新源县冬暖夏凉的良好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8.5,年积温为27003500,全年日照时数24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自

3、西向东为270880mm,年平均无霜期为169天。独特的逆温带气候形成了农牧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全县有可耕地80万亩(耕地面积60万亩)。境内有巩乃斯河、卡普河、吐尔根河等大小水系24条,年总径流量为25.09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98.12万千瓦,电能蕴藏量为48.12万千瓦。全县有838.4万亩新疆乃至全国最好的优质天然草场,其中可利用草场688万亩。肥沃的土质、优质的牧草、充沛的降水量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哈萨克羊、新疆褐牛、伊犁马为我们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直保持着全疆牲畜存栏100万头(只)县和产肉万吨县的称号。全县已探明金、银、铜、煤、铁、铅、锌、铌钽、饰面石材、石灰岩

4、等24种矿产,占伊犁已发现63种矿种的38%。其中,铁的远景储量近2亿吨,探明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平均含铁量为58%,开采品位为62.5%,铜的探明储量为30万吨(金属量)。新源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世界四大高山草原国家AAAAA级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国家AAA工业旅游示范点西域酒文化博物馆、乌勒肯吉尔尕郎自然保护区、确鲁特草原草甸类自然保护区、乌孙古墓群、远古壁画和白沟旅游区等位于境内。蓝天、白云、冰川、河流、森林、草地垂直立体分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丰富多样自然景观、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物古迹、伊犁“东大门”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那

5、拉提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人文历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全县现有旅行社2家,星级宾馆7家。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示范区总面积6133公顷。已建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总面积598.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212.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4.2%;拥有中世纪遗留下来至今保留较完好的的10万亩野果林和3万亩野杏林,被誉为“世界苹果源种地”和“中国野果基因库”,野果年产量在3500吨以上;县境内有近20万亩野生芦苇和湿地资源,有雪莲、贝母、甘草等名贵药材100多种;主要野生动物有黑熊、雪豹、马鹿等10余种。新源县东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和静县接壤,

6、北距独山子260公里,南接阿克苏库车县440公里,西出霍尔果斯口岸280公里,东联西出、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南北疆人流物流的集散地。217、218国道和316省道纵横交错于境内,那拉提机场的建成已经为新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起新的空中优势,形成了两横一纵、空地发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多年来,新源县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形成了以制糖、粮油、酪蛋白、生物制药等农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和白酒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框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23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

7、加值22.28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1.2%。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33:39:38调整到“十一五”末的31:45:2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367元,增长22.0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7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99亿元(不含兵团,下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3.3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实现7.57亿元、林业增加值实现0.29亿元、牧业增加值实现5.3亿元、渔业增加值实现0.03亿元、农林牧渔

8、服务业增加值实现0.2亿元。已创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1个(新源镇),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个,州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5个;完成县域、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场)的新农村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农民集中居住比例为99%,牧民集中居住比例为71.8%。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8.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2.5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5.62万亩、甜菜播种面积6054万亩、麻类播种面积0.8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56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2885吨,全年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3.17吨。全县草原面积838.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为688.92万亩),从事草原畜牧业的人口有6499户3

9、8653人。2010年,新源县年末存栏牲畜100.03万头,年出栏牲畜79.17万头。有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配有村级防疫员203名、村级防疫室12座、综合服务站7座、固定防疫栏38座。全县森林总面积达到212.8万亩,活立木蓄积1408.2万立方米。其中山区森林面积162.3万亩、平原天然林面积29.6万亩,平原人工林面积20.9万亩。人工林中有林地面积20.7027万亩。其中用材林8.4543万亩,农田防护林6.1724万亩,经济林9.6万亩。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5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5.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411立方米。有大小引水渠42条,干渠总长341.5公里,已防渗2

10、02公里,防渗率为59%;支渠总长368公里,已防渗308公里,防渗率为83%;斗渠总长496公里,已防渗392公里,防渗率为79%;农渠总长1204公里,已防渗901公里,防渗率为75%。水利灌溉面积41.84万亩,水利工程三级渠系配套率为60%,渠系水利用系数为46%。全县水能资源679.1MW,水电发电总装机容量19880KW,年发电量5742KW。现有大小水电站17座,设计装机容量15425KW,农村用电量3580万千瓦小时。完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80余处,受益人口25.3万人。目前,全县已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饮水人口为13.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58.8%。不安全饮水人口为9.2万

11、人。全县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1.32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9.93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18台,小型拖拉机191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89台,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94%。2010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18.27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增加值1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5.0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3.17%。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用地储备达到3000亩,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160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4个,总投资3853万元。累计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9.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9.

12、5平方公里。新修编县城总体规划正在实施,县城规划区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专业镇、中心镇规划建设水平提高。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975万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4242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740万元。县城道路铺油率、水泥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61.3%,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4,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万,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项目顺利推进。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57.3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9.6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12% 。2010年,全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6亿元,其中: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6826万元。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

13、积7.6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6993万元,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9.58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面积2.61万平方米,房屋空置面积0.2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额6807万元,其中住宅房屋销售额3217万元;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813元/平方米。 全县公路总里程2150.28公里。其中,县境内国、省道362公里,农村公路1788.28公里。通油率县到乡达到100%、乡到村达到80%,全县通达率达到95%,客运网络覆盖率达到96%。2010年,全县完成货物运输量42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2988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量1657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99

14、123万人公里。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铁通通信业务总量11165.74万元。其中:电信通信业务总量370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794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万户,普及率达到14.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0.84万户,普及率35.7部/百人。拥有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7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470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075公里,电网覆盖全县11个乡镇。目前全县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6116户,从业人员8654人,注册资金2.35亿元。全县私营企业331家,从业人员1964人,注册资金10.31亿元。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975万元,其中:城

15、镇消费品零售额66942万元,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49.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7034万元,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50.3%。分行业看:全县批发5999万元,零售业105595万元,住宿业701.5万元,餐饮业21680万元。2010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943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39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165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895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2793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05亿元,其中:个人贷款及透支5.83亿元,单位贷款及透支6.4亿元,中长

16、期消费贷款6.28亿元。全县拥有学校83所。一贯制学校12所,初中2所,完全中学3所,高中2所,小学38所,县直幼儿园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2010年,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45736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605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9681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1855人、高中在校学生7826人;县直幼儿园在校学生5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初中入学率100.06%;残疾儿童入学率88%;全县初中毕业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72%。本、专科上线率达86.75%。全县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5项,自治州级项目1项,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项。截止2010

17、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书馆1个,档案馆1个,人民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夏牧场牧业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1个,广播电视铁塔5座。中央及各省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95%,本县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73%。中央及各省节目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本县节目电视人口覆盖率71%。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不包括未联网用户)。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1个。其中县级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1所,医务室1所,个体诊所39个,村卫生室120个,门诊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965人,其中:执业医师263人,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215人。高

18、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87人,初级职称534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两基”工作达标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卫生园林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引智示范工作先进县”、“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县城”、“ 全国卫生县城”和“自治区平安建设先进县”、“自治区文明县”、“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40余项国家、自治区级荣誉称号。新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

19、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富民强县、平安和谐为重点,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抢抓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以赴推进钢铁产业战略升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旅游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水能开发,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壮实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促协调”,在改革创新中“增活力”,在保障民生中“求和谐”,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强基础”,抢抓机遇、科学跨越,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伊犁河谷、接轨天山北坡,努力实现新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

20、值增长17 %,力争19%,突破61个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以上,突破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达到27.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5个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突破3.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突破12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000元以上,突破8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和14以内。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6亿元,年均增长17%,力争达到19%,突破148亿元;三次产业之比达到23:58:19;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68亿元,年均增长25.8%;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7亿元,年均增长2

2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突破258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据巩乃斯河流域邻近的 气象站水文气象资料统计。新源县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1月平均6.1,最热月7月平均28,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5.5。多年平均降水量1146.3mm,其中最大年降水量1765.5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720.8mm(1966年),丰水期49月占75.4%,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96.7mm。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

22、、夏旱、秋旱、暴雨、冰雹、大风等。恰普河未发现有可利用的矿产资源,调查无重要的动、植物分布,流域内土壤为水稻土、黄壤、石灰土等。包删可勒水库、电站工程枢纽布置是:铺设7250m引水管道至 ,建泵房提水 m入库,在库区左建2900m隧洞供水至 水厂,然后向县城、灌区供水。水库主要功能是向新源县城供水、供电及灌溉 。社会经济状况新源县总面积997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91公里,南北宽约33.8公里,海拔高度7924621米之间。下辖6镇5乡77个行政村。总人口30.32万人,由哈、汉、维、回等34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人口13.7万人,占全国哈萨克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县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3、农四师七十一团、七十二团、武警8662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69036部队、巩乃斯种羊场、那拉提景区管委会、自治区新源监狱、新源林场、伊宁(新源)那拉提机场等13个单位。新源县系古丝绸之路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先秦为塞人地,自两汉至晋属乌孙国土,隋唐间依附西突厥并改国号为石汉那国,宋时属东喀拉汗王朝,从辽至元为阿里麻里省辖,明朝属卫拉特,均为游牧之地。清王朝一统新疆后,巩乃斯划归厄鲁特营游牧场。光绪十四年(1888)设宁远县时,为宁远一部。民国19年(1930)巩留置县,巩乃斯为其东部牧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农牧业的发展,巩乃斯于民国28年(1939)从巩留县划出,设恰克满设治局。民国31年(

24、1942)更名为新源设治局。民国35年(1946)实行县治,即新源县。1950年5月,新源县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新源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县有可耕地80万亩(耕地面积60万亩)。境内有巩乃斯河、卡普河、吐尔根河等大小水系24条,年总径流量为25.09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98.12万千瓦,电能蕴藏量为48.12万千瓦。全县有838.4万亩新疆乃至全国最好的优质天然草场,其中可利用草场688万亩。肥沃的土质、优质的牧草、充沛的降水量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哈萨克羊、新疆褐牛、伊犁马为我们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直保持着全疆牲畜存栏100万头(只)县和产肉万吨县的称号

25、。全县已探明金、银、铜、煤、铁、铅、锌、铌钽、饰面石材、石灰岩等24种矿产,占伊犁已发现63种矿种的38%。其中,铁的远景储量近2亿吨,探明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平均含铁量为58%,开采品位为62.5%,铜的探明储量为30万吨(金属量)。新源是新疆旅游资源富集区之一,世界四大高山草原国家AAAAA级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国家AAA工业旅游示范点西域酒文化博物馆、乌勒肯吉尔尕郎自然保护区、确鲁特草原草甸类自然保护区、乌孙古墓群、远古壁画和白沟旅游区等位于境内。蓝天、白云、冰川、河流、森林、草地垂直立体分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丰富多样自然景观、优美

26、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物古迹、伊犁“东大门”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那拉提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为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人文历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全县现有旅行社2家,星级宾馆7家。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示范区总面积6133公顷。已建成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总面积598.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212.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4.2%;拥有中世纪遗留下来至今保留较完好的的10万亩野果林和3万亩野杏林,被誉为“世界苹果源种地”和“中国野果基因库”,野果年产量在3500吨以上;县境内有近20万亩野生芦苇和湿地资源,有雪莲、贝母、甘草等名贵药材100多种;主要野生动物有黑熊、雪

27、豹、马鹿等10余种。新源县东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和静县接壤,北距独山子260公里,南接阿克苏库车县440公里,西出霍尔果斯口岸280公里,东联西出、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南北疆人流物流的集散地。217、218国道和316省道纵横交错于境内,那拉提机场的建成已经为新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构筑起新的空中优势,形成了两横一纵、空地发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多年来,新源县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形成了以制糖、粮油、酪蛋白、生物制药等农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和白酒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框架。一是钢铁产业集群。新源县拥有首钢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伊犁钢

28、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钢铁企业。近年来,两大企业围绕“升级扩容、改造提升、配套延伸”三个重点,推进钢铁产业向集群化、综合化、社会化发展,钢铁产能由“十五”末的24万吨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50万吨。预计2015年,新源县将形成700万吨产能,产值超300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的钢铁产业集群。二是农副产品加工集群。新源县拥有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肖尔布拉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全国“百强”白酒企业,两家企业白酒产能达到7万吨,年产量约4.5万吨,占全疆白酒产量的60%以上;中粮屯河新源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甜菜4500吨(年加工能力55万吨),带动甜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新春亚麻公司的设计产能为年产

29、长麻2600吨、麻棉1700吨、麻屑板1万m3,带动亚麻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康尤美粮油集团是集油脂加工、面粉加工、种子生产、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粮油加工企业,设计产能为日处理大豆500吨,带动大豆种植面积17万亩以上;伊品酪蛋白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产能为年产酪蛋白2000吨,每年可消化原料(折合成鲜奶)5万吨。三是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钢铁企业生产的炉渣、钢渣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大力发展免烧砖、水泥等新型建材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3亿块免烧砖的生产能力。鑫疆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7月投入生产。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孕马尿为原料,生产结合雌激素的

30、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企业设计产能为年加工孕马尿5万吨,可带动10万匹孕马养殖,目前正在培育和发展马奶、马血清、风干马肉等相关产业。总投资100亿元的两座500兆瓦风电项目已正式签约,成为伊犁河谷首个风能发电项目。五是旅游服务产业集群。那拉提景区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肖尔布拉克西域酒文化博物馆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旅游服务配套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客服、餐饮业健康发展。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95.6万人次,旅游收入3.95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16.2亿元。六是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源县着力培育和发展与钢铁产业匹配,与新兴产业互动的生产型服务业,

31、县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已完工,则克台钢铁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形成了以大工业物流为支撑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23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2.28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1.2%。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33:39:38调整到“十一五”末的31:45:2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367元,增长22.0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7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县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20

32、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99亿元(不含兵团,下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3.3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实现7.57亿元、林业增加值实现0.29亿元、牧业增加值实现5.3亿元、渔业增加值实现0.0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0.2亿元。已创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1个(新源镇),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个,州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5个;完成县域、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场)的新农村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农民集中居住比例为99%,牧民集中居住比例为71.8%。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8.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2.5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5.62万亩、甜菜播种面积6054万亩、麻类播种面积

33、0.8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56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2885吨,全年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23.17吨。全县草原面积838.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为688.92万亩),从事草原畜牧业的人口有6499户38653人。2010年,新源县年末存栏牲畜100.03万头,年出栏牲畜79.17万头。有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配有村级防疫员203名、村级防疫室12座、综合服务站7座、固定防疫栏38座。全县森林总面积达到212.8万亩,活立木蓄积1408.2万立方米。其中山区森林面积162.3万亩、平原天然林面积29.6万亩,平原人工林面积20.9万亩。人工林中有林地面积20.7027万

34、亩。其中用材林8.4543万亩,农田防护林6.1724万亩,经济林9.6万亩。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5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5.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411立方米。有大小引水渠42条,干渠总长341.5公里,已防渗202公里,防渗率为59%;支渠总长368公里,已防渗308公里,防渗率为83%;斗渠总长496公里,已防渗392公里,防渗率为79%;农渠总长1204公里,已防渗901公里,防渗率为75%。水利灌溉面积41.84万亩,水利工程三级渠系配套率为60%,渠系水利用系数为46%。全县水能资源679.1MW,水电发电总装机容量19880KW,年发电量5742KW。现有大小水电站1

35、7座,设计装机容量15425KW,农村用电量3580万千瓦小时。完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80余处,受益人口25.3万人。目前,全县已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饮水人口为13.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58.8%。不安全饮水人口为9.2万人。全县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1.32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9.93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18台,小型拖拉机1915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89台,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94%。2010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完成18.27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增加值1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25.0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3.17%。自治

36、区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用地储备达到3000亩,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160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4个,总投资3853万元。累计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9.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9.5平方公里。新修编县城总体规划正在实施,县城规划区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专业镇、中心镇规划建设水平提高。2010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975万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4242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740万元。县城道路铺油率、水泥硬化率分别达到100%和61.3%,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4,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万,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项目顺利

37、推进。园林绿地面积达到357.3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9.6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12%2010年,全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6亿元,其中: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6826万元。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6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6993万元,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9.58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面积2.61万平方米,房屋空置面积0.2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额6807万元,其中住宅房屋销售额3217万元;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813元/平方米。 全县公路总里程2150.28公里。其中,县境内国、省道362公里,农村公路1788.2

38、8公里。通油率县到乡达到100%、乡到村达到80%,全县通达率达到95%,客运网络覆盖率达到96%。2010年,全县完成货物运输量42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2988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量1657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99123万人公里。邮政、电信、移动、联通、铁通通信业务总量11165.74万元。其中:电信通信业务总量370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794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万户,普及率达到14.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0.84万户,普及率35.7部/百人。拥有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7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470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075公里,电网覆盖全县

39、11个乡镇。目前全县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6116户,从业人员8654人,注册资金2.35亿元。全县私营企业331家,从业人员1964人,注册资金10.31亿元。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975万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942万元,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49.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7034万元,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50.3%。分行业看:全县批发5999万元,零售业105595万元,住宿业701.5万元,餐饮业21680万元。2010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943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39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165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8950万元,一般预算

40、支出112793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6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05亿元,其中:个人贷款及透支5.83亿元,单位贷款及透支6.4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6.28亿元。 全县拥有学校83所。一贯制学校12所,初中2所,完全中学3所,高中2所,小学38所,县直幼儿园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2010年,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45736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605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9681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1855人、高中在校学生7826人;县直幼儿园在校学生5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初中入学率1

41、00.06%;残疾儿童入学率88%;全县初中毕业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72%。本、专科上线率达86.75%。全县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5项,自治州级项目1项,全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项。截止2010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书馆1个,档案馆1个,人民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夏牧场牧业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1个,广播电视铁塔5座。中央及各省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95%,本县节目广播人口覆盖率73%。中央及各省节目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本县节目电视人口覆盖率71%。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不包括未联网用户)。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

42、81个。其中县级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1所,医务室1所,个体诊所39个,村卫生室120个,门诊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965人,其中:执业医师263人,助理医师95人,注册护士215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87人,初级职称534人。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30元。年末全县在岗职工21272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5481人,新开发就业岗位3418个;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868人,登记失业率2.79%;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7418万元、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7150元。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1435

43、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7946人、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0176人、参加工伤保险的有8254人、参加生育保险的有12203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31182人。174673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5%。新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富民强县、平安和谐为重点,坚持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抢抓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以赴推进钢铁产业战略升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旅游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水能开发,在调整经济结构

44、中“壮实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促协调”,在改革创新中“增活力”,在保障民生中“求和谐”,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强基础”,抢抓机遇、科学跨越,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伊犁河谷、接轨天山北坡,努力实现新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 %,力争19%,突破61个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以上,突破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以上,达到27.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5个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突破3.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突破12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000元以上,突破8000元。城镇

45、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和14以内。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6亿元,年均增长17%,力争达到19%,突破148亿元;三次产业之比达到23:58:19;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68亿元,年均增长25.8%;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7亿元,年均增长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突破258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会稳定明显巩固,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技术依据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2)城市供水条例;(1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4)水利产业政策;(15)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16)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17)取水许可管理办法;(18)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 (19)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20)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05);(21)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47、;(22)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3)新疆自治区水功能区划;(24)新疆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2)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DL/T50422010);(3)防洪标准(GB50201-94);(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6)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96); (7)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99);(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1)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1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14)江河流域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