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001].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45904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0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0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带解析(一)一、选择题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美化环境2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以下关于减弱噪声的方法正确的是()A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教室外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带上耳罩是最合理的减弱噪声的方法C在城市里有的地方装上噪声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下列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2、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滴水可成冰”,冰是凝华形成的D“融雪自成溪”,雪是凝固形成的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焦作市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16C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C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币一元币直径2.5mmD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5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6

3、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寒冷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也会干是发生了升华现象C一定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7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的情形,凹透镜的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丁D甲、乙、丙、丁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A是水,B是空气B图乙中,人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汇聚作用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

4、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河岸D流水10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乙追上甲。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B两车都行驶12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长C乙车行驶3s通过的路程为9mDv甲 v乙,s=8m二、填空题11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_,“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产生,通过_传到

5、人耳的。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即声音的_越高。12如图所示,图A是由光的_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形成的。图C是由光的_形成的。13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_(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14冬天,教室内中央空调暖气十足,假如你戴的眼镜突然模糊了,这说明你是刚_(填“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到室内”),过一会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这说明又发生了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15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一些人形成近视是因为他们的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

6、(选填“强”或“弱”),因而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加以矫正,这是因为凹透镜可以_光线(选填“会聚”或“发散”)。16测量是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许多测量工具,如甲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s,乙图中物体A的长度为_cm;丙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17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_(选填“实像”“虚像”),鱼叉应瞄准_(选填“看到的鱼的方向”、“看到的鱼的上方”或“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18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第13

7、min该物质处于_态,此时室温是_。19小明外出游玩用手机拍摄美丽的风景,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能想近距离拍摄一朵花时,摄像头应该_(选填“靠近”或“远离”)底片,在底片上能形成_(选填“实像”或“虚像”)。20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和_;速度最快的小车是_。三、作图题21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1)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光线的折射光线,光线的入射光线。(3)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中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四、实验题2

8、2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长度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规格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0.5(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据

9、是_;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_;(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3小新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84899399999999(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如果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

10、沸点将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3)若实验时出现两种烫伤的情况A被沸水烫伤;B被与沸水温度相同的水蒸气烫伤。_(选填字母)情况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2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用此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选填、或);(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选填、或);(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25小明用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11、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他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2)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则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cm刻线处,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26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

12、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A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

13、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2D解析D【分析】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片、从传播过程、在人耳处控制噪声。【详解】A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A错误;B在教室外要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同时影响了听课,故B错误;C在城市里装上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强弱,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屏可以在传播过程中阻

14、断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故选D。3A解析A【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C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4D解析D【详解】A焦作市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30C,故A不符合实际;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故B不符合实际;C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币一元币直径约为2.5cm,故C不符合实际;D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合4km/h,故D符合实际。故选D。5C解析C【详解】干冰放入玻璃杯

15、中,会迅速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出现了白气。而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的热气是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体成小水珠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B解析B【详解】A由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若垂直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错误;B寒冷的冬天,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B正确;C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故C错误;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故选B。7B解析B【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

16、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详解】在下面四幅图中,从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甲、乙、丁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甲、乙、丁都是凹透镜;只有丙图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则丙是凸透镜;故选B。8C解析C【详解】A甲图是光的折射光路图,可以看出,入射角大于折射角,A介质应该是空气,B是水,故A错误;B乙图中,凹透镜是发散透镜,它没有汇聚作用,故B错误;C丙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形成了七色光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C正确;D丁图中,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的一种,同样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D错误。故选C。9B解析B【详解】A不可以以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

17、A错误;B以船作为参照物,山向后运动,即山向船尾跑去了,故B正确;C以河岸作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流水作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B。10B解析B【详解】A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都向东行驶,若以乙车作为参照物,甲乙两车的距离再缩小,故以乙车作为参照物时,甲车向西运动,故A选项正确,但是A选项不符合题意;B乙车行驶12m,需要4s,甲行驶12m大于12s,故B选项错误,故B选项符合题意;C通过乙车行驶12m,需要4s,说明速度为3m/s,那么乙车行驶3s通过的路程为9m是正确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 A选项

18、可知,v甲 v乙,甲车行驶4s,走了4m,乙行驶4s,通过了12m,由于是同向的追击问题,故s为8m,D选项正确,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1信息 振动 空气 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详解】1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234“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导盲杖距离障碍物越近,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提示音越尖锐。【点睛】此题考查了声音与信息

19、、声音的传播,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12折射 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详解】1隔着玻璃砖看钢笔,由于光的折射,发生错位现象。2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3反射 等大 【详解】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2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14从室外到室内 汽化 【详解】1教室内有高温水蒸气,人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的温度较低,高温水蒸气

20、遇到低温的眼镜片放热而液化,形成水雾分布在镜片的外面;而从室内到室外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过一会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这是因为镜片上的水雾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形式。15强 发散 【详解】1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2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使所解析强 发散 【详解】1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2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凹透镜。165 2.12-2.15 37

21、.8 【详解】1如甲图中,停表小表盘表示分钟,指针位于第3min与4min之间且偏向于4min,大表盘表示秒,指针示数为40.5s,则秒表的读数解析5 2.12-2.15 37.8 【详解】1如甲图中,停表小表盘表示分钟,指针位于第3min与4min之间且偏向于4min,大表盘表示秒,指针示数为40.5s,则秒表的读数为3min40.5s即220.5s。2乙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则物体A的长度为6.15cm-4.00cm=2.15cm3丙图中体温计分度值为0.1,液柱位于37刻度线右侧第7小格处,则其读数是37.8。17反射 折射 虚像 看到的鱼的下方 【详解】1岸边大树的倒影是平面镜

22、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2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解析反射 折射 虚像 看到的鱼的下方 【详解】1岸边大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2鱼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4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的像都是虚像,所以渔夫看到水中的鱼也是虚像。由于光的折射,会使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所以看到的鱼的高度比实际鱼的位置要高,因此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18固 24 【详解】123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BC段温

23、度保持48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且凝固点为48,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该物质的熔点是4解析固 24 【详解】123由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BC段温度保持48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且凝固点为48,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该物质的熔点是48,该物质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9min凝固完毕,则第13min该物质处于固态;最终物体的温度会与室内温度相同,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时室温是24。19凸 远离 实像 【详解】123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他相近距离拍摄一朵花时,此时物距应减小,像距应变大,所以摄像头应该远离底片,在底片上能形成倒立、缩小的实解析凸 远离 实像

24、【详解】123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他相近距离拍摄一朵花时,此时物距应减小,像距应变大,所以摄像头应该远离底片,在底片上能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0甲; 丙; 乙。 【分析】本题考查s-t图象和v-t图象,速度公式的应用。【详解】123由s-t图象可知,甲物体作直线运动,丁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甲的路程s =2解析甲; 丙; 乙。 【分析】本题考查s-t图象和v-t图象,速度公式的应用。【详解】123由s-t图象可知,甲物体作直线运动,丁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甲的路程s =20m/s时,所用的时间t=5s,那么甲的速度,由v-t图象可知,乙的速度是6m/s,丙的速度是4m/s,所以速度相同的是

25、小车是甲和丙,乙的速度最快。三、作图题21(1)(2)(3)【详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解析(1)(2)(3)【详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3)从S直接过A点作出一条光线;在平面镜中作出S点的像点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S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A作出反射光线

26、,如图四、实验题22AB 55 快慢 不正确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详解】(1)1由题意知,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解析AB 55 快慢 不正确 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 【详解】(1)1由题意知,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改变横截面积,应选编号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2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应该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改变材料。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

27、的数据是55。3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所以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快慢。(3)45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琴弦材料不变,琴弦的横截面积和长度都发生了改变,没有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同,不能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2399 需要 不变 B 水蒸气液化放热 【详解】(1)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2)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9解析99 需要 不变 B 水蒸气液化放热 【详解】(1)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2)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9。34液体沸腾需

28、要达到沸点,需要继续加热,所以沸腾时需要继续吸吸收热量,水吸收的热量被水蒸气带走,水的沸点不变。(3)56 若实验时出现烫伤的情况,由于水蒸气先要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4 不能 【详解】(1)1刻度尺可以量出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因此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2)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根点燃用于解析 不能 【详解】(1)1刻度尺可以量出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因此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2)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根点燃用于成像,一根未点燃用于

29、比较像的大小,因此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25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70 【详解】(1)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23此时解析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70 【详解】(1)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23此时物距为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4物距20cm,是两倍焦距,所以像也在

30、两倍焦距处,即70cm。26停表 小 便于测量时间 大 变速 【详解】(1)1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为,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提供的器材可以测量路程,所解析 停表 小 便于测量时间 大 变速 【详解】(1)1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为,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提供的器材可以测量路程,所以还需要停表测量时间。(2)34小车下滑过程中,坡度尽可能小一些,小车的下滑速度就比较小,滑到底端所需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3)5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由知道,算出的速度偏大。由题意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由图可知,AB段和BC段的路程相等,所需时间不等,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