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

上传人:b****t 文档编号:180772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3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 P 53 备案号:44484-201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1432014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Construction workmanship code for landscape pavement work items 2014 - 12 - 17 发布 2015 - 04 - 01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11432014 I 目 次 前 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 35 砂石基层 . 46 碎石基层 . 67 水泥混凝土基层. 88 石灰土基

2、层. 109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 1310 砖面层 . 1511 料石面层 . 1712 石质板材面层. 1913 卵石面层 . 2114 木铺装面层. 2315 水泥混凝土面层. 2516 沥青混凝土面层. 2717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 3118 路缘石 . 34 DB11/T 1143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建工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增兵、王友彤、林广勋、焦伦、李国力、何少

3、春、韩东林、赵亮、高然、杨德厚、杨光、雷鸣、王炯力、田野、李雪、程飞、白广宇、何文权、康宇、王智跃、张存伟。 DB11/T 11432014 1 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铺地各分项工程中的材料要求、主要机具、作业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注意事项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它绿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

4、水泥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 6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 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基 foundation 支承基层的土体或岩体。 3.2 基层 base course 面层以下的结构层。 3.3 砂石基层 dinas base course 用级配砂石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

5、层。 3.4 DB11/T 11432014 2 碎石基层 gravel base course 用碎石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5 水泥混凝土基层 cement concrete base 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基层。 3.6 石灰土基层 limestone soil base course 用土料和石灰经拌合、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7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 lime flyash gravel mixed base course 用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8 面层 surface course 直接承受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6、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结构层。 3.9 砖面层 brick pavement 由水泥砖、混凝土预制块、青砖、嵌草砖、透水砖等路面砖材料铺设而成的面层。 3.10 料石面层 ashlar pavement 由条状或块状石材铺设而成的面层。 3.11 石质板材面层 stone plate pavement 由花岗石板、青石板、大理石板等石质板材铺设而成的面层。 3.12 卵石面层 pebble pavement 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卵石通过拼砌镶嵌而形成的面层。 3.13 木铺装面层 wood pavement 由原木、木塑在基础支架上空铺或基层上实铺而形成的面层。 DB11/T 114

7、32014 3 3.14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可透水混凝土铺设而成的面层。 3.15 沥青混凝土面层 bituminous mixed pavement 由沥青与不同集料拌制的沥青混合料铺设的面层。 3.16 路缘石 curb 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简称缘石。 3.17 压实度 degree of compaction 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4 基本规定 4.1 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了解施工图设计文件,并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

8、准、规范。 4.2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地下管线、地上交通等有关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4.3 作业前,专业工程师应向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交底记录。交底的主要内容有: 明确上岗人员资格要求; 做好材料、人工、机具及作业条件等各项准备; 明确设计要求; 明确施工工艺和工序,包括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特殊要求; 明确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查方法和验收标准; 明确成品保护有关事项; 明确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常见质量通病; 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4.4 正式施工前,应铺设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以下内容: 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

9、; 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每一次铺设的合适厚度; 材料的松铺系数; 标准施工方法; 集料数量的控制: 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数; 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DB11/T 11432014 4 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5 冬、雨期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季节性施工方案,并经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 5 砂石基层 5.1 材料要求 5.1.1 级配颗粒应坚硬,最大粒径应小于 0.7 倍砂石基层厚度,不宜大于 100mm。 5.1.2 5mm 以

10、下颗粒的含量不应大于总体积的 30% 。 5.1.3 含泥量不应大于砂(粒径小于 5mm)质量的 10%。 5.1.4 对砂和砂石进行材料进场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2 主要机具 推土机、压路机、翻斗车、洒水车、机械夯、人力夯等。 5.3 作业条件 5.3.1 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 5.3.2 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10m10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 5m5m 或 2m2m。 5.3.3 地基每侧应根据现场条件增加必要的附加宽度。 5.4

11、 操作工艺 5.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5.4.2 测量放样 在地基上测放中线,并在两侧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中线、边线、高程标记应明显。 5.4.3 分层、分段铺设 5.4.3.1 应分层铺设,每层厚度宜为 150mm 200mm。 5.4.3.2 底面标高不同时,搭接处地基应修成斜坡形,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5.4.3.3 铺设时按线形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应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5.4.3.4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 500mm1000mm,充分压实。每层应按虚铺厚

12、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应多次找补。 5.4.4 洒水 夯实或碾压前应根据砂石基层的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均匀洒水, 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石湿润、 表面不积水为宜。 DB11/T 11432014 5 5.4.5 夯实或碾压 5.4.5.1 小面积的砂石基层,宜采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不少于 5 遍。夯实应重叠,重叠范围不小于 50%。 5.4.5.2 大面积的砂石基层,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碾压的遍数不少于 4遍,轮迹搭接不小于 500mm,边角不到位处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碾压至轮迹不大于 5mm,表面平整、坚实。碾压顺序由低处到高处。 5.4.5.3 碾压过

13、程中应随时补水保持湿润。 5.4.6 找平、验收 5.4.6.1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下层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5.4.6.2 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5.4.7 季节性施工 冬期施工温度不宜低于5。施工中使用的砂石料不应含有冻块。做面层前,应有防止基层受冻的措施。 5.5 质量标准 5.5.1 主控项目 5.5.1.1 砂石基层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5.1.2 砂石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应低于 95%。 检查数量:每200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200m2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

14、法。 5.5.2 一般项目 5.5.2.1 级配砂石的分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 300mm,碾(夯)压密实。 5.5.2.2 分段、分层留槎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5.5.2.3 砂石基层表面不应有细骨料集中(砂窝)、粗骨料集中(梅花)等质量缺陷。 5.5.2.4 砂石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1 的要求。 表1 砂石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高程 20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20mm,-10mm 用钢尺检查 4 坡度 0.3% 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200m2检查3处,不足200 m

15、2的不少于3处。 5.6 成品保护 5.6.1 基层验收合格后,如不连续施工,应洒水保湿。 5.6.2 机动车不应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行驶。 DB11/T 11432014 6 5.6.3 做好基层周围排水设施,防止施工期间被水浸泡。 5.7 注意事项 5.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5.7.2 如发现粗细骨料集中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填入级配良好的砂石并进行压实。 5.7.3 施工完成的基层如遇雨水浸泡或行车振动造成松动,应在确保地基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按本标准要求分层整平夯实。 6 碎石基层 6.1 材料要求 6.1.1 宜用质地坚硬耐久、

16、洁净密实的碎石。 6.1.2 碎石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多棱角块体,不含石粉及风化杂质,且符合下列要求: 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8OMPa; 针片状碎石含量应小于 20%,含泥量不应大于 3%; 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基层厚度的 23,并不宜大于 100mm; 压碎值40%。 6.2 主要机具 自卸汽车、装载机、压路机、机械夯、人力夯、洒水车等。 6.3 作业条件 作业条件应符合5.3的规定。 6.4 操作工艺 6.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6.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6.4.3 分层、分段铺设 6.4.3.1 碎石基层

17、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压密实。按线形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摊铺均匀。 6.4.3.2 铺设前,地基表面应适量洒水,保持湿润。 6.4.3.3 铺设碎石的每层厚度宜为 150 mm200mm,分层厚度必须均匀一致, 不宜多次找补。 6.4.3.4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 500mm1000mm,充分压实。 6.4.4 洒水 洒水应符合5.4.4的规定。 6.4.5 夯实或碾压 DB11/T 11432014 7 6.4.5.1 小面积的碎石基层,宜采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不少于 5 遍。夯实应重叠,重叠范围不小于 50%。 6.4.5.2 大面积的碎石基层,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先

18、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 碾压的遍数不少于 4遍,轮迹搭接不小于 500mm,边角不到位处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碾压至表面平整、坚实。碾压顺序由低处到高处。 6.4.5.3 在碾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高处应适当均匀撤出粒料,低凹处应适当填加粒料后再行压实。 6.4.5.4 碾压过程中随时补水保持湿润。 6.4.6 找平、验收 找平、验收应符合5.4.6的规定。 6.4.7 季节性施工 季节性施工应符合5.4.7的规定。 6.5 质量标准 6.5.1 主控项目 6.5.1.1 碎石基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不应小于 100mm。 6.5.1.2 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

19、求时,压实度不应低于 95%。 检查数量:每200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200 m2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 6.5.1.3 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基层厚度的 2/3。 6.5.2 一般项目 6.5.2.1 碎石基层应分层压实,达到表面密实、平整。 6.5.2.2 碎石基层表面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2 的要求。 表2 碎石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5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高程 20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20mm,-10mm 用钢尺检查 4 坡度 0.3% 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200m2检查3

20、处,不足200m2的不少于3处。 6.6 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应符合5.6的规定。 6.7 注意事项 6.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6.7.2 应将过碾部分碎石挖出,筛除细小石料,添加带有棱角的新料再行碾压。 DB11/T 11432014 8 6.7.3 压完的基层如遇雨水浸泡或行车振动造成松动,应在确保地基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按本标准要求分层整平夯实。 7 水泥混凝土基层 7.1 材料要求 7.1.1 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 7.1.2 砂: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3%。 7.1.3 石

21、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 5mm40mm,含泥量不大于 2%。 7.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 JGJ 63 的规定。 7.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7.1.6 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进行必试项目试验,石子试验应做压碎指标值测定。 7.1.7 宜采用非活性骨料。 7.1.8 宜采用预拌混凝土,选择具有资质、混凝土质量稳定的搅拌站供应。 7.2 主要机具 混凝土输送泵、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梁、手推车或翻斗车等。 7.3 作业条件 7.3.1 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

22、收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 7.3.2 混凝土应具有出厂合格证、配合比通知单及原材料检验报告。 7.3.3 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10m10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 5m5m 或 2m2m。 7.3.4 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3.5 冬期施工,应按冬施方案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7.4 操作工艺 7.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拆除模板。 7.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7.4.3 模板安装 7.4.3.1 模板根据需要可采用木模、砖模、定型钢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平顺,不应漏

23、浆,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向安设。施工质量应符合 GB 50204 的有关规定。 7.4.3.2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 7.4.4 混凝土浇筑 7.4.4.1 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湿润地基及模板,表面不应留有积水。 DB11/T 11432014 9 7.4.4.2 浇筑混凝土从一端开始,并应连续浇筑。如连续浇筑面积较大时,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变形缝的间距相一致。 7.4.4.3 基层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固定面层所用的预埋件。 7.4.4.4 每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间歇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停歇时间过长应按施工缝处理。 7.4.4.

24、5 泵送过程中,进料斗内应有足够量的混凝土,严防吸入空气阻塞泵管。 7.4.4.6 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件,应按 GB/T 50107 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要求。预拌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每 100m3取样 1 次;不足 100m3时按 1 次记。每次取样宜至少留置 1 组标准养护试件及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现场搅拌混凝土,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每 50m3取样 1 次;不足 50m3时按 1 次记。每次取样宜至少留置 1 组标准养护试件及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7.4.5 振捣 7.4.5.1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振捣,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

25、。 7.4.5.2 宜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振动梁振捣,基层厚度超过 200mm 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其移动间距不大于 1.5 倍作用半径。 7.4.5.3 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应触碰钢筋、钢筋网、预埋件等。 7.4.6 找平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7.4.7 养护 7.4.7.1 己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终凝后覆盖、洒水湿养。 7.4.7.2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7.4.7.3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7.4.8 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

26、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不低于1.2MPa。 7.4.9 季节性施工 凡遇冬、 雨期施工时, 露天浇筑的混凝土基层均应另行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 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 7.5 质量标准 7.5.1 主控项目 7.5.1.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 C15。 7.5.1.2 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纵、横向变形缝间距不应大于 6m。 7.5.2 一般项目 混凝土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3的要求。 DB11/T 11432014 10 表3 混凝土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27、 高程 10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10mm,-5mm 用钢尺检查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用钢尺检查 5 坡度 0.3% 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200m2检查3处,不足200 m2的不少于3处。 7.6 成品保护 7.6.1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 1.2MPa,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他工序。 7.6.2 水泥混凝土基层下部有防水层时,应认真保护好防水层,防止硬物砸碰防水层。发现碰坏处,应修补,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6.3 其他工艺施工时,应避免污染基层。 7.7 注意事项 7.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7.

28、7.2 基层浇筑前应浇水湿润下承层及模板。 7.7.3 施工应选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计量准确,搅拌均匀。 7.7.4 基层面积过大时应分区段施工。 8 石灰土基层 8.1 材料要求 8.1.1 土料:应采用粘土、粉质粘土或粉土,不应含有有机杂物,不应采用冻土、膨胀土、盐渍土。其粒径不大于 15mm ,含水率应符合最佳含水率的要求。 8.1.2 石灰:应采用充分熟化的石灰或磨细的石灰粉,其粒径不大于 5mm 。生石灰中 CaO 、MgO 含量不小于 80 % 。石灰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8.1.3 石灰土基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厚度应不小于 100mm

29、。 8.2 主要机具 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翻斗车、手推车、机械夯、筛子、标准计量斗等。 8.3 作业条件 8.3.1 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 8.3.2 已确定土料的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参数。 8.3.3 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10m10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 5m5m 或 2m2m。 8.4 操作工艺 DB11/T 11432014 11 8.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检验土和石灰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分层、 分段铺设夯实或碾压

30、找平、 验收养护。 8.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8.4.3 检验土和石灰的质量并过筛 土料应符合8.1.1要求,石灰应符合8.1.2要求,进场后应进行复试。土料用15mm、石灰用5mm 的筛子分别过筛,确保粒径要求。 8.4.4 石灰土拌合 8.4.4.1 石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宜采用 12%的石灰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应均匀一致,含灰量准确。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要求随用随拌。集中拌合石灰土堆放时间不宜超过 24h。 8.4.4.2 石灰土施工时,应控制适宜的含水率,检验方法: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

31、应翻松晾晒或洒水润湿。 8.4.5 分层、分段铺设 8.4.5.1 石灰土铺设时基底应湿润。 8.4.5.2 每层灰土的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机具确定,采用机械夯夯实时,虚铺厚度不大于200mm;采用压路机碾压时,虚铺厚度不大于 250mm。 8.4.5.3 各虚铺层应找平后进行初次夯实或碾压,再次找平然后压实。 8.4.5.4 石灰土基层分段施工时,应预先确定接槎的位置,不应在角隅接槎。 8.4.5.5 石灰土摊铺宜采取全幅摊铺,以减少接槎,接槎处采取立槎、毛槎衔接。当分幅施工时,纵、横缝应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8.4.5.6 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应小于 1000mm ,接槎处应密实

32、,并做成直槎。相邻地段的灰土基层厚度不一致时,采用不同的厚度,并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 500mm。在技术和经济条件合理,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时,也可采用同一厚度。 8.4.5.7 注意接槎质量,每层虚土应从留槎处往前延伸 500mm ,夯实时应夯过接槎 300mm 以上;接槎时在留缝处垂直切齐。 8.4.6 夯实或碾压 8.4.6.1 夯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经现场试验确定,不宜少于 4 遍。 8.4.6.2 重型机具碾压时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初压宜为 20m/min30m/min,初压稳定后宜为30m/min40m/min。 8.4.6.3 人工夯或机械夯夯实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

33、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8.4.6.4 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应按规定进行压实度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8.4.6.5 对大面积施工,应考虑夯压顺序的影响,一般宜采用先外后内、先周边后中部的夯压顺序,并宜优先选用机械碾压。 DB11/T 11432014 12 8.4.7 找平、验收 石灰土基层最上层施工完成后,检查高程和平整度。 8.4.8 养护 每层压实成型后及时进行养护,应保持潮湿状态。养护期不宜少于7d;洒水养护应均匀洒布,并应以在养护期内保持混合料基层表面湿润为宜,不应有积水。不应用水管直接对基层表面冲水养护。 8.4.9 季节性施工 8.4.9.1 基层的雨期施工方案应预

34、先制定,并确定排水措施,铺设石灰土时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面,防止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铺设的应尽快碾压密实。尚未夯实的石灰土如被雨水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的石灰土清除,在施工条件满足时,再重新铺设石灰土,并夯实。稍受浸湿的石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已经夯实受浸泡的石灰土,应换土后重新夯打密实。 8.4.9.2 基层不应在冬期施工,石灰土基层在进入冬期前一个月内不宜施工。 8.5 质量标准 8.5.1 主控项目 8.5.1.1 石灰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8.5.1.2 石灰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小于 95%。 检查数量:

35、每200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200m2数量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环刀法。 8.5.2 一般项目 8.5.2.1 石灰土配料应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应符合 8.4.5.2 的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翘皮和裂缝现象。 8.5.2.2 分层接槎密实、平整。 8.5.2.3 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应大于 5mm;土料内不应含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应大于 15mm。 8.5.2.4 石灰土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4 的要求。 表4 石灰土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 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高程 15 mm 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36、10 mm 用钢尺检查 4 坡度 0.3% 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200m2检查3处,不足200 m2的不少于3处。 8.6 成品保护 8.6.1 夯压完成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应少于 7d。 8.6.2 对基础、基础墙或防水层、保护层,在其侧面进行石灰土施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8.6.3 石灰土应当日铺填、当日夯压。夯实后的石灰土,不应受水浸泡。 DB11/T 11432014 13 8.6.4 石灰土铺夯完毕后,机动车不应在基层上行驶。 8.7 注意事项 8.7.1 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定位桩、高程桩,并复测。 8.7.2 当采用非磨细的生石灰时,拌制石灰土前,应

37、提前 2d3d 对生石灰充分熟化并过筛。 8.7.3 石灰土拌合及铺设时应有必要的防尘措施,控制粉尘污染。 8.7.4 不应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9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 9.1 材料要求 9.1.1 应使用工厂预拌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生产厂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及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 R7 强度标准值的资料。 9.1.2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进场后应由监理见证现场取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复试检验。检验项目应包括:石灰及粉煤灰含量、R7 强度。 9.2 主要机具 压路机、推土机、翻斗车、装载机、洒水车、机械夯、人力夯等。 9.3 作业条件

38、作业条件应符合5.3的规定。 9.4 操作工艺 9.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养护。 9.4.2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9.4.3 分层、分段铺设 9.4.3.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随运送、随摊铺、随碾压成活,堆放时间不宜超过 24h。 9.4.3.2 分层、分段铺设应符合 8.4.5 的规定。 9.4.4 夯实或碾压 9.4.4.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碾压时应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较低,可适当洒水润湿。 9.4.4.2 用两轮压路机碾压时,每次应重叠 1/3 轮宽;当用振动压路机时,应先稳压再振动碾压,静压速度宜

39、为 20m/min30m/min,振动碾压速度宜为 30m/min40m/min。 9.4.4.3 碾压至基层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或隆起、裂纹、搓板及起皮、松散等现象,压实度应达到规定要求。 9.4.4.4 接槎处加大碾压遍数,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DB11/T 11432014 14 9.4.4.5 每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检测压实度、测量高程,并作好记录。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进行修整,使之达到要求。 9.4.5 找平、验收 找平、验收应符合8.4.7的规定。 9.4.6 养护 养护应符合8.4.8的规定。 9.4.7 季节性施工 9.4.7.1 雨期施工时应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工,避免雨

40、天施工。施工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覆盖,材料场地做好排水,避免原材料雨淋浸泡。应合理安排施工段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连接,集中力量分段铺设,缩短摊铺长度,已摊铺的应在雨前碾压密实。 9.4.7.2 冬期施工时基层宜在冬期前一个月完成,以保证其在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受冻,必要时宜在混合料内掺加防冻剂。 9.5 质量标准 9.5.1 主控项目 9.5.1.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低于 95%。 检查数量:每200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200m2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 9.5.1.2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 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应符

41、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 0.6MPa。 检查数量:每200m2检验1处。 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9.5.2 一般项目 9.5.2.1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进场后,应测定其含灰量,偏差 01%。 9.5.2.2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碾压后不应有浮料、松散现象。 9.5.2.3 养护期不应少于 7d,养护期内断绝交通。 9.5.2.4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5 的要求。 表5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10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高程 15mm

42、用水准仪检查 3 厚度 10mm 用钢尺检查 4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Ba 用钢尺检查 5 坡度 0.3% 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200m2检查3处,不足200 m2的不少于3处。 a B:面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 DB11/T 11432014 15 9.6 成品保护 9.6.1 压路机不应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9.6.2 养护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洒水车应在养护区段以外的路段上掉头。 9.6.3 在已做完的基层上不应堆放材料和停放机械设备,防止破坏基层结构。 9.6.4 应做好临时路面排水,防止浸泡已施工完的基层。 9.7

43、 注意事项 9.7.1 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9.7.2 混合料铺设时应有必要的防尘措施,控制粉尘污染。 9.7.3 在碾压中出现“弹簧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碾压,将混合料翻松晾晒,重新翻拌均匀,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再行压实。碾压时若出现松散堆移现象,应适量洒水,再翻拌、整平、压实。 9.7.4 不应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当基层混合料压实后再找补时,应在找补处挖深 8cm10cm,并洒适量水后及时压实成型。 10 砖面层 10.1 材料要求 10.1.1 水泥: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32.5,应有出厂合格证和

44、复试报告。 10.1.2 砂:中砂或粗砂,并应符合 JGJ 52 的规定。 10.1.3 砖:有出厂合格证,抗压、抗折强度、耐磨性、吸水率、抗冻融性及规格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颜色一致、表面平整,无翘曲、凹凸不平现象。不应使用光面混凝土路面砖、普通水泥步道砖(九格砖)。 10.1.4 结合层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0.2 主要机具 切割机、水平尺、水桶、笤帚、平锹、大杠、小杠、筛子、手推车、橡皮锤等。 10.3 作业条件 10.3.1 已按规定完成基层检验工作,并已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基层上的浮土、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整洁、洒水湿润。 10.3.2 铺设前,

45、应对砖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色泽等进行筛选,并浸水湿润。外观有裂缝、掉角和表面上有缺陷的砖应剔除,并按花型、颜色挑选后分别堆放。 10.3.3 复杂的纹样施工前,应绘制施工大样图,并做出样板段,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10.4 操作工艺 10.4.1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排砖拉线冲筋铺设结合层铺砖扫缝(或勾缝)养护。 DB11/T 11432014 16 10.4.2 测量放样 广场应测设纵、横方格网;道路应测设中线(或边线)及高程控制点。 10.4.3 排砖 从纵、横两个方向排好尺寸,当尺寸不足整砖模数时可裁割用于边角处,但直线段不应出现小于整砖面积1/2的砖块,尺寸相差较小时,可调整

46、缝宽,但不应超出设计要求。 10.4.4 拉线冲筋 10.4.4.1 在排砖基础上做好基准控制点, 在基准控制点之间拉控制线, 有条件时做铺装样板条 (冲筋) 。 10.4.4.2 根据场地大小分段、分块施工,道路冲筋在每段的两端各铺一排砖,广场冲筋在每块场地中纵横各铺一排砖,以此作为标准进行铺设。 10.4.5 铺设结合层 10.4.5.1 结合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园路、广场结合层厚度宜 20mm30mm。 10.4.5.2 结合层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干硬性水泥砂浆为 1:3。 10.4.5.3 结合层铺设面积大小应根据采用材料大小和铺砖速度确定,应随铺结合层

47、随铺砖。 10.4.5.4 嵌草砖铺设应以粗砂、沙壤土为结合层,其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50mm。停车场嵌草砖铺设时,结合层下应采用 150mm200mm 级配砂石做下承层。 10.4.6 铺砖 10.4.6.1 铺砖时,砖上沿应跟控制线找正找直。 10.4.6.2 砖铺好后用橡皮锤敲实。 10.4.6.3 铺设完成后,对道路(广场)两侧与路缘石之间的缝隙进行补砖,首先根据补砖的形状在整砖上画线,然后用云石机仔细切割,保证嵌入缝隙后四边严密;井盖周围的缝隙宜用混凝土补齐,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砖的强度等级。 10.4.7 扫缝(或勾缝) 10.4.7.1 根据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

48、扫缝(或勾缝),填实灌满后,将面层清理干净。 10.4.7.2 嵌草砖穴内应填拌有草籽的种植土或直接栽草。 10.4.8 养护 砖铺完24h内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10.4.9 季节性施工 10.4.9.1 冬期不宜施工。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应符合 JGJ 104。 10.4.9.2 冬期施工时,防冻剂的掺入量应经试验后确定。 10.4.9.3 冬期施工时,干硬性砂浆用热水拌合,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 5,并随拌随用,做好保温。 10.4.9.4 冬期铺设完成后,应进行覆盖,防止受冻。 10.5 质量标准 10.5.1 主控项目 DB11/T 11432014 17 10.5.1

49、.1 砖的品种、规格、颜色、图案、强度、结合层厚度、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10.5.1.2 面层与下一层结合(黏结)应牢固、无空鼓。 10.5.1.3 嵌草砖铺设应以砂土、沙壤土为结合层,其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50mm。停车场嵌草砖铺设时,结合层下应采用 150mm200mm 级配砂石做基层。 10.5.1.4 面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反坡。 10.5.2 一般项目 10.5.2.1 砖面层应表面洁净,接缝平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砖块无裂缝、掉角和缺棱等现象。 10.5.2.2 面层镶边用料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 10.5.2.3 扫缝(或勾缝

50、)应采用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颜色的水泥。 10.5.2.4 砖面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6 的要求。 表6 砖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路面砖 嵌草砖 古建砖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3mm 3mm 2mm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缝格平直 10mm 10mm 5mm 拉 20m 线和钢尺检查 3 相邻板块高低差 2mm 3mm 1.5mm 用钢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4 砖块间隙宽度 1mm 1mm 1mm 用钢尺检查 5 坡度 0.3% 0.3% 0.3% 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200m2检查3处,不足200m2的不少于3处。 10.6 成品保护 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