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提高试题测试题(答案)(部编版)
1.拼一拼,把字词写规范。
guàn gài kuì bài zá guō fèn fèn bù píng
fā chàn bó dòu ào mì jīng pí lì jié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非常惹人喜爱。
B.在敌人的法庭上,王若飞同志大义凛然,毫无惧色。
C.老师讲的故事既生动又幽默,逗得小明哄堂大笑。
D.他这人心胸开阔,能随遇而安。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弟是我的应声虫,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B.环卫工人王运舟四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真是一匹“千里马”。
C.妈妈是十足的变色龙,前一秒还在河东狮吼,后一秒却变成温柔淑女。
D.年轻的周海虹自学成才,具有精湛的医术,是医学界不可多得的“老黄牛”。
4.我是查字典的小能手。
带点的字
音序
部首
余几笔
选择正确的字义(用“√”表示)
索 性
_____
_____
_____
①要、取( )②径直、干脆( )
③没有兴趣( )④绳、链状的东西( )
震耳欲聋
_____
_____
_____
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
③需要( )④将要( )
疾 驰
_____
_____
_____
①病( )②恨( )
③快、迅速( )④痛苦( )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连绵不断的小雨瓢泼般倾泻而下。
B.小组交流开始了,王辰首先第一个发言。
C.读了《小英雄雨来》,感触很深。
D.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6.下列故事不是出自《史记故事》一项是( )
A.卧薪尝胆 B.负荆请罪 C.背水一战 D.冰心玉壶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B.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C.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D.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8.学会交际。
在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说说你对新闻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上“忽然霎时、过了一会儿”写句子,描绘台风到来前后景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一填。
(1)诵读古诗,我们能感受爱国之情:《出塞》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夏日绝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2)通过本册书的学习,我们欣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_________________;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卫,_________________的西门豹,_________________的梅兰芳;还知道了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3)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例:“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燕子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②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大转变,或者翼不掠,翅不摇,干脆在空中几分钟。
③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④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⑤那么,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数十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躯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1、燕子身体上的弱点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 )
A.两只脚很小很小。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
B.身体笨重给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C.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老是在飞,似乎永不感到疲倦。
B.燕子在给孩子喂食时是扑棱着翅膀蹲在巢沿上的。
C.燕子能够在空中进行几分钟的滑翔。
13、文中加点的词语“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燕子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的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边读边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你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并在横线处写下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放下电话。||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6、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7、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18、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D.电话
19、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是( )
20、“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21、习作。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题目自拟。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灌、溉 、砸、愤、颤、搏、疲、竭”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选项C错误,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句中指的是小明笑了,词语运用不恰当。
选项A中眉清目秀:容貌长得清秀俊美。词语运用恰当。
选项B中大义凛然:形容为了公理正义,坚强不屈,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词语运用恰当。
选项D中随遇而安:处于各种环境都能安心自在。词语运用恰当。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应用,首先要了解掌握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应声虫:应声虫是有一种虫,会应和的叫起来,所以取名应声虫,现在一般用来指代形容人,别人说一句,他就应一句的,这种人就是应声虫类似的。
千里马:指骏马,比喻有才干的人才。
变色龙:1.脊椎动物,躯干稍扁,皮粗糙,四肢稍长,运动极慢。舌长,可舔食虫类。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2.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4.S 十 8 ②
Y 欠 7 ④
J 疒 5 ③
【详解】略
5.D
【解析】D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A.前后矛盾,主语是“小雨”,而“瓢泼”意思是像用瓢勺泼水。通常形容雨大。且“倾泻而下”指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两者都与“小雨”意义不符,形成语义矛盾。可改成:连绵不断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B.语义重复,去掉“首先”;
C.缺少主语,在“感触很深”前加上“我”;
D.正确。
6.D
【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故事。
冰心玉壶,比喻人的纯洁清白的情操。首次出现在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不是历史故事。
故选D。
7.C
【解析】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句号,主要表示句予的陈述语气,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和感叹语气。逗号,表示句予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感叹号,表示语气强烈,一般用于惊讶,高兴,自豪等。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或者说话断断续续。在对话前后要使用双引号,书名前后要使用书名号,平行的物品之间要使用顿号,在平行物品后有“等“字的句子要以省略号结束。
C选项有误,“这些事”后面用破折号,改为: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破折号作用是对上文作解释。
8.我浏览网页时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并向全球提供服务。看到这则新闻,我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本题考查了学生复述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
答题时要把新闻讲清楚,准确传达信息,不要添加自己的个人观点。注意不要忘记说明新闻的来源。要结合热点新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9.今天的天气变化很快。刚才还是纹丝不动,忽然看见树梢稍稍动了一 下,然后是慢慢摇晃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树梢左右摇摆,风呼呼地刮起来。霎时天地昏暗,一片茫茫。
【解析】
本题考查想象写话能力
要求用上“忽然霎时、过了一会儿”写句子,描绘台风到来前后景物的变化,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10.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钱塘江大潮 坚韧执著 为民除害 有高贵民族气节 有疑问 写得好 启发 快乐 我们趁着阳光明媚的时节,秋游踏青舒缓心情。一路上欢歌笑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以及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意思: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出自《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读者身临其境。
《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 女娃的少女在东海里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化为 精卫鸟,常叼着 石子儿和树枝投入海中,一心要把 东海填平的故事,赞扬了精卫鸟 锲而不舍的精神。
《西门豹治邺》记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运用极其巧妙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赞扬了他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好品质。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 写得好的地方、有 疑问的地方、有 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3)本题考查了学生想象写话的能力。
着急:她站在公车站旁,不时地踱着步子走来走去,不时地眉头紧皱,不时地看看手表,显然在等待着什么。但偏偏这时候,天空中下起了雨。她踱步越来越快,眉头一直紧皱着,把手表举起来一直盯着看,显得更加焦急了。
B
【解析】11、B
12、B
13、不能删去,“似乎”表示猜测,说明燕子老是飞不觉得累只是作者的猜想,并不确凿,如果去掉了就太过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燕子的身体呈流线型;翅膀既窄又长,挥动速度快;尾巴长,身子轻。
15、燕子能随心所欲地改变飞行路线和飞行方式,真是厉害!
【解析】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来看没有交代身体笨重,给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故B项错误。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由第③段“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知,该项正确。
B.由第④段“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棱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可知燕子喂食时不是蹲在巢沿上的,故B项错误。
C.由第②段“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大转变,或者翼不掠,翅不摇,干脆在空中几分钟”可知该项正确。
故选B。
13、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文中的“似乎”如果去掉,句子就变成:燕子老是在飞,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太过于肯定和果断,不符合事实,因此“似乎”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从第⑤段“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挥动数十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躯特别灵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可以看出燕子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是因为燕子的身体呈流线型;翅膀既窄又长,挥动速度快;尾巴长,身子轻。
15、本题考查对于文章的批注。
批注,指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如:“它们能够倏忽间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掠,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可以看出燕子的飞行速度真快、真稳!
C
【解析】16、:“ ? ? ……”
17、老王牵挂武汉的儿子,给他打电话要他注意保暖。
18、C
19、絮絮叨叨
20、每一个做父母的首先想到的是对自己孩子的温情,却忘了对自己父母的关心和问候。
【解析】
1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由“已经感冒了吧”可知是母亲在说话,因此第一空填冒号和引号;“已经感冒了吧”和“怎么这么不听话”是问句,因此第二、三空填问号;由“絮絮叨叨”可知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因此,第四空填省略号和后引号。
17、本题考查概括段意。结合文章内容,将主要内容简单概括清楚即可。第一段主要写老王打电话让儿子注意保暖,儿子却不耐烦。
18、本题考查拟取题目。结合内容理解,本文主要写寒潮来临前,老王牵挂远在武汉的儿子,打电话让儿子多穿衣服却遭冷遇;母亲牵挂远在北京的儿子,打电话让儿子多穿衣服。全文围绕“牵挂”展开叙述,因此用“牵挂”为题最为合适。故选C。
1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结合上下文,从第②段“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和第④段“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可知,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就是:絮絮叨叨。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短文最后一句“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这也是老王的自问,也是众多儿女的自问。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该是人世间最温暖的的,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21、范文: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教导我:宽容是美德,退
【解析】范文: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教导我:宽容是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说到宽容,有这么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约了许多朋友一块玩,里面也有我的两位老朋友,一位姓张,一位姓顾。小张同学穿了条漂亮的蓬蓬裙,时不时地臭美一下,大人见了还都夸她像仙女,把她给得瑟坏了。而小顾同学就没那么爱美了,穿得很平常。
空闲时我们几位小朋友一块儿用颜料画画。大家都在兴头上,画得很潇洒。小顾同学拿着毛笔,沾了水,又沾了一坨颜料,唰唰唰地在纸上大显风采。这时,一旁的小张大叫了一声:“啊!”把大人们都给吸引过来了。“怎么了呀?”小张妈妈好奇地问。小张指了指小顾,无辜地说:“她把颜料都甩到我裙子上了。”这时大家才注意到小张心爱的裙子上面多了许多“图案”。
小顾的爸爸妈妈尴尬了一下,小顾连忙说道:“对不起啊,我没注意到……”小张则笑了笑,用很感激的语气对小顾说:“我还得谢谢你呢,我又可以买新裙子了!”“哈哈!”大家都笑了,马上就没了尴尬的氛围,小顾很感激小张同学不追究,她们俩关系变得更好了。
从这件小事,我能感觉到宽容的力量。如果大家都能有宽容的精神,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争吵,这样不是很好吗?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要求写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想想生活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这是一篇叙事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写作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注意运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再加上适当的修辞手法,运用鲜活的文字,叙述事情发生的情景。重点写出这件事让你难忘的原因。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