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必备知识点真题精选名校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是1N
B.1kg等于9.8N
C.一只鸡的重力大约是300N
D.一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60N
2.小雪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轻推案板,案板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用刀切冻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抽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排烟的
D.手盆的下水管处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异味返回
3.竖直上抛的橡皮上升到最高点,如果此时它受到的力突然消失,那么它将( )
A.静止在空中 B.慢慢停下来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继续上升
4.如图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穿滑雪板滑雪
D.铁轨下铺设枕木
5.下列四个图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冷热水混合淋浴器 B.钢笔吸墨水
C.自制潜水艇模型 D.锅炉水位计
6.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则( )
A.右端下降 B.左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7.如图甲所示,一个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立放着一个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5cm,质量为0.9kg均匀实心长方体木块A,A的底部与容器底用一根10cm长细绳连在一起,现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当加入1.8kg的水时,木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如图乙所示。往容器里继续加水,直到细绳刚刚被拉断立即停止加水,如图丙所示。细绳刚刚被拉断和拉断细绳后A静止时,水对容器压强变化了1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0.9g/cm3 B.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3
C.绳子刚断时A受到的浮力为15N D.绳子断后A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63N
8.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木块下表面处水的压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木块的重力势能Ep和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N,读数为______N。某一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的刻度上,某同学没有校零,就用该弹簧测力计测一个1.4N的力,测得的结果为______N。
10.如图,汽车“漂移”是一项高难度汽车表演。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若此时突然刹车且同时转动方向盘,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__,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仍继续向原来方向运动,导致汽车急转弯发生“漂移”。
11.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______了受力面积,从而______地面受到的压强。
12.如图所示,三辆汽车分别停在红绿灯前A、B、C三条机动车道上,绿灯亮起后,坐在甲车上的乘客身体突然向左倾斜,则甲车原来停在 ______车道上;在道路上对汽车进行限速,实际上是限制汽车的 ______(选填“动能”或“重力势能”)。
13.一个工人用200牛的水平推力,在25秒钟内推动重1200牛的箱子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了50米,则工人做的功是___________焦,功率是________瓦,重力对箱子做功是________焦, 当改用300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时,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14.我们打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看到与水管相连的玻璃管中的情况,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判定在a、b、c三处中,________处的流速最快,此处对应的玻璃管中水位最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5.如图为一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将其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A为拉杆端点。已知拉杆箱的重力为200N,,拉杆箱重力的力臂。
(1)在图中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F,拉杆箱静止,此时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N,动力的力臂为___________cm,请在图中画出动力的力臂并用L表示。___________
(2)使拉杆箱在图中位置静止时的最小动力为___________N。
(3)生活中常把箱内较重物品靠近O点摆放,这样可使拉杆箱在图示位置静止时的最小动力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如图,为某举重运动员在0.5s内由支撑到起立将杠铃举起过程中拍摄的两张照片.某同学根据照片测出杠铃的直径与杠铃被举高的高度之比是2:3.已知杠铃的质量为100kg,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cm,由此推算出该运动员在上述过程中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_ W.(g取10N/kg)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一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请画出小球的受到的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18.如图所示,画出铅球对手的作用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19.如图所示,以笔代线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
2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
1.0
3.6
4.0
5.1
(1)实验前,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应在___________(“竖直”或“水平”)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2)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保持___________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
(3)第2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示数为___________N;
(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从图中可看出所描的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这现象称为___________;
(5)从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1.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______由静止自由滑下;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远,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就越 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 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______;
A.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概括得出的
(5)另一组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发现运动的小车在棉布和木板上都冲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你建议他们怎样改进?答:______。
二
22.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压强计 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______的关系,结论是:______;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______两图进行对比;
(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______。
二
2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请你根据小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A、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的体积为______;
(2)根据图A、C与______图可知,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______的关系;
(3)小华对整个实验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此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根据以上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小华所用盐水的密度为______,若容器的底面积为,当物体浸没于盐水时,如图E所示,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______Pa。
24.探究与斜面相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重复上述实验。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______。在水平面上两次滑行的全过程,小车减慢的速度______,速度的减小量______(选填“相同”、“不同”或“不确定”)。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斜面上安装斜槽,水平面上的A处放置一个小木块。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上的同一高度滚下,发现质量较大的钢球将小木块推得较远,由此可知:______相同的物体,______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根据实验甲的推理进行判断,如果实验乙中水平面是绝对的光滑,该实验的现象应是______。
25.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第3次实验时的拉力如图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
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2
4
10
1.5
30
②
3
6
10
①
30
③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表格中编号①的数据应为 ______;编号②的数据应为 ______,编号③的数据应为 ______。(后两空结果均保留到0.1%)
(3)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______。
(4)若忽略绳重和摩擦,由第1次实验数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为 ______N。
26.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配备有20多部高速电梯,最快速度为6m/s,电梯从1楼到顶楼,只需要50s。李先生从1楼搭乘电梯来到顶楼,用时10分钟。电梯厢满载时,受到的重力为1×104N,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大约是多少?
(2)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电梯厢满载时,电梯厢及乘此电梯的人和货物的总质量是多少?
27.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重为3.6N的实心圆柱体,将它竖直逐渐浸入水中,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和对应的浮力F浮,并画出F浮﹣h的图像(如图乙所示)。(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圆柱体的高度;
(2)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圆柱体的密度。
28.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60N,边长为 10cm 的正方体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5N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8N 。求:
(1)正方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若在拉力F 作用下物体以 0.2m/s的速度匀速拉了 4s,求拉力F的功率多大?
(3)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
100g=0.1kg
受到的重力为
G=mg=0.1kg×10N/kg=1N
故A正确;
B.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但
1kg≠9.8N
故B错误;
C.一只鸡的质量约2kg,受到的重力为
G=mg=2kg×10N/kg=20N
故C错误;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在
F=G=500N
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2.A
解析:A
【详解】
A.轻推案板,案板不动,即案板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则推力等于静摩擦力,故A的解释错误;
B.切冻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的解释正确;
C.在液体和气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抽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排烟的,故C的解释正确;
D.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容器叫连通器,手盆的下水管处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异味返回,故D的解释正确。
故选A。
3.A
解析:A
【详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当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如果此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要保持现在的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解析:A
【详解】
A.图钉尖很尖锐,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符合题意;
B.书包背带较宽,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穿滑雪板滑雪,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铁轨下铺设枕木,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解析:A
【详解】
A.冷热水混合淋浴器的原理是管内水流速大压强小,瓶内的水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打开水龙头时冷水和热水会混合,故A符合题意;
B.钢笔吸墨水利用了大气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制潜水艇模型利用吸水和排水实现浮沉,故C不符合题意;
D.锅炉水位计的原理是连通器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A
【详解】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一个格为l,则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
现在在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后,杠杆左边
杠杆右边
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杠杆不再平衡,并且右端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解析:D
【详解】
A.物体A的密度
故A错误;
B.木块A的重力
GA=mAg=0.9kg×10N/kg=9N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刚好为0时,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所受的浮力
F浮=GA=9N
此时A排开水的体积
A浸在水中的深度
倒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
那么容器的底面积
故B错误;
C.结合题意及p=ρgh得,细绳刚刚被拉断和拉断细绳后A静止时,容器内水的深度变化量
A排开水体积的减少量
∆V排=S容器∆h=300cm2×1cm=300cm3
则细绳被拉断前,A排开水的体积
V排′=V排+∆V排=900cm3+300cm3=1200cm3
所以绳子刚断时A受到的浮力
F浮1=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200×10-6m3=12N
故C错误;
D.细绳被拉断前,A浸入水中的深度
此时水的总深度
h总=h′+h绳=12cm+10cm=22cm
绳子断后A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总深度
h总1=h总-∆h=22cm-1cm=21cm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总1=1.0×103kg/m3×10N/kg×0.21m=2.1×103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容器=2.1×103Pa×300×10-4m2=63N
故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分析】
压强和浮力
【详解】
AB.压强p2随时间都是线性减小的,故AB错;
C.由于木块的高度在不断减小,所以木块的重力势能也是先不断减小的,故C错;
D.由于木块是漂浮的,在木块没有接触底面之前浮力是不变的,当接触底面以后,浮力是越来越小的,故D正确.
二、填空题
9.2 3.4 1.7
【详解】
[1][2]由图示知,该弹簧测力计0~1N中有5个小格,则每一小格为0.2N,即分度值为0.2N,其读数为3.4N。
[3]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3N刻度上,那么一个1.4N的力,用该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结果为1.4N+0.3N=1.7N
10.不是 运动状态 惯性
【详解】
[1]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的上方流速大、压强小,底盘下流速大、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即此时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由于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突然刹车且同时转动方向盘,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即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3]刹车后,车因为自身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向原来方向运动,导致汽车急转弯发生“漂移”。
11.增大 减小
【详解】
[1][2]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12.C
解析:C 动能
【详解】
[1]汽车停在红绿灯前面时,乘客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原来一起处于静止状态,汽车向右转弯时,下半身由于受车的摩擦力随汽车向右运动,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所以乘客向左倾倒,说明甲车原来停在右转车道C上。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在道路上对汽车进行限速,实际上是限制汽车的动能。
13.F
解析:1×104 400 0 200
【详解】
[1]该工人做的功
W=Fs=200N×50m=1×104J
[2]功率
P===400W
[3]因在水平面匀速前进的过程中,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为0m,则重力做功为0J。
[4]工人用200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能使其匀速运动,箱子受的摩擦力与推力是平衡力
f=F=200N
改用300N的力水平推这个箱子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200N。
14.b 低
【详解】
[1]a、b、c三处,b处玻璃管横截面积最小,水流在横截面积最小的b处流动速度最快。
[2]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故b处玻璃管中水位最低。
15.60 40 减小
【详解】
(1)[1][2][3]延长力F的作用线,过支点O做力F的垂线,支点O到力F的距离即为力臂L,如下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动力臂长为AO的一半
解析:60 40 减小
【详解】
(1)[1][2][3]延长力F的作用线,过支点O做力F的垂线,支点O到力F的距离即为力臂L,如下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动力臂长为AO的一半,即动力臂为60cm,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动力大小为
故拉杆箱静止时动力的大小为80N;动力的力臂为支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距离,为60cm。
(2)[4]要使拉杆箱在图中位置静止时的,动力最小,即动力臂需要最长,最长的动力臂即为OA,最长的动力臂为120cm,那么最小的动力为
故最小的动力为40N。
(3)[5]生活中常把箱内较重物品靠近O点摆放,阻力臂变小,而阻力和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最小动力减小。
16.1200
【解析】
解: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cm,杠铃的直径与杠铃被举高的高度之比是2:3,所以高度是60cm.
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
故答案为1200.
【点评】本题考查功率的计算以及功的计算,
解析:1200
【解析】
解:杠铃的实际直径是40cm,杠铃的直径与杠铃被举高的高度之比是2:3,所以高度是60cm.
对杠铃做功的平均功率.
故答案为1200.
【点评】本题考查功率的计算以及功的计算,易出错.
三、解答题
17.【详解】
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球,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的作用,另外,由于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小球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的作用,三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小球的重心处,
解析:
【详解】
在斜面上运动的小球,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的作用,另外,由于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所以小球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的作用,三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小球的重心处,如图所示:
18.【详解】
过O点做力F的垂线,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l,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过O点做力F的垂线,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l,如图所示:
19.【详解】
要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则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最多,绳子应先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各滑轮,此时由五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要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则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最多,绳子应先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各滑轮,此时由五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所示:
20.竖直 静止 2 误差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详解】
(1)[1]实验前,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应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2)[2]测量物体
解析:竖直 静止 2 误差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详解】
(1)[1]实验前,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应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
(2)[2]测量物体重力时,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
(3)[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2N。
(4)[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从图中可看出所描的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这现象称为误差。
(5)[5]从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1.同一高度 慢 不需要 C 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详解】
(1)[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
解析:同一高度 慢 不需要 C 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详解】
(1)[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的越远。
(3)[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4)[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个正确的定律,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5]小车从斜面高处下滑到水平面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要减小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可降低小车下滑的高度。
二
22.不属于 无关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乙、丙 相等
【详解】
(1)[1]这是测量液体压强的压强计,它的一端是密闭的,所以不是
解析:不属于 无关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乙、丙 相等
【详解】
(1)[1]这是测量液体压强的压强计,它的一端是密闭的,所以不是连通器。
(2)[2]由丙、丁两图知道,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也相同,容器的形状不同,两图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了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3)[3][4]甲、乙两图液体的密度相同,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并且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5]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状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应选择乙和丙两图进行对比。
(5)[6]在图乙中,控制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相同,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即方向不同,而两图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二
23.2×10-4 E 密度 增大 无关 1.2×103 120
【详解】
(1)[1][2]由图A、C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8N-6N
解析:2×10-4 E 密度 增大 无关 1.2×103 120
【详解】
(1)[1][2]由图A、C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8N-6N=2N
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的体积
(2)[3][4]由图A、C、E知,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同,这里探究的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3)[5]由图A、B、C知,物体未浸没时,在B、C两次实验中,所处的深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也不同,且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6]由图A、C、D知,物体浸没后,在C、D两次实验中所处的深度不同,但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也相同,那么此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4)[7]由图A、E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1=G-F示1=8N-5.6N=2.4N
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盐水的密度
[8]物体浸没于盐水后,盐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盐水对物体的浮力,那么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为
24.越远 不同 相同 速度 质量 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详解】
(1)[1]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改变的越慢,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
[2
解析:越远 不同 相同 速度 质量 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详解】
(1)[1]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改变的越慢,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
[2]在水平面上两次滑行的全过程,小车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小车减慢的速度不同。
[3]小车的初速度相同,最终速度都变为零,所以速度的减小量相同。
(2)[4][5]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上的同一高度滚下,可以使不同的钢球获得相同的速度,发现质量较大的钢球将小木块推得较远,证明质量大的钢球所具有的动能较大,所以由此可知: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6]根据实验甲的现象可知,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将一直运动运动小球,所以如果实验乙中水平面是绝对的光滑,该实验的现象应是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5.匀速 2.2 高 0.4
【详解】
(1)[1] 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大小才等于拉力大小。
(2)
解析:匀速 2.2 高 0.4
【详解】
(1)[1] 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大小才等于拉力大小。
(2)[2] [3][4]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拉力为;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3)[5]实验选用的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6]根据表中数据,在第一次实验做的总功
做的有用功
做的额外功
因忽略绳重和摩擦,故所做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26.(1)300m;(2)0.5 m/s;(3)1×103 kg
【详解】
解:(1)由公式得: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
(2)李先生从1楼搭乘电梯来到顶楼,所用的时间
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
解析:(1)300m;(2)0.5 m/s;(3)1×103 kg
【详解】
解:(1)由公式得: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
(2)李先生从1楼搭乘电梯来到顶楼,所用的时间
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
(3)由公式G=mg得:电梯厢满载时,电梯厢及乘此电梯的人和货物的总质量
答:(1)济南第一高楼绿地中心高度大约是300m;
(2)李先生从1楼到顶楼的平均速度是0.5 m/s;
(3)电梯厢满载时,电梯厢及乘此电梯的人和货物的总质量是1×103 kg。
27.(1)20cm;(2)3N;(3)3×103kg/m3
【详解】
(1)由乙图可知,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大于20cm时,所受浮力一直保持1.2N不变,可知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0cm时,恰好
解析:(1)20cm;(2)3N;(3)3×103kg/m3
【详解】
(1)由乙图可知,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大于20cm时,所受浮力一直保持1.2N不变,可知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0cm时,恰好全部浸没于水中,圆柱体的高度为20cm;
(2)由图乙可知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时的浮力F浮=0.6N,根据称重法可知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拉=G﹣F浮=3.6N﹣0.6N=3N
(3)圆柱体的质量
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全部浸入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1.2N,由F浮′=ρ水gV排=ρ水gV可得圆柱体的体积
圆柱体的密度
答:(1)圆柱体的高度为20cm;
(2)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10cm处,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3)圆柱体的密度为3×103kg/m3。
28.(1)6000Pa;(2)2W;(3)80%
【详解】
解:(1)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2)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为2根,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1=2v=2×0.2m/s=0.4m/s
拉力的
解析:(1)6000Pa;(2)2W;(3)80%
【详解】
解:(1)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2)由图示知,滑轮组承重绳子为2根,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1=2v=2×0.2m/s=0.4m/s
拉力的功率
P总=Fv1=5N ×0.4m/s=2W
(3)拉动重物的功率
P有=fv=8N×0.2m/s=1.6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正方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
(2)拉力F的功率为2W;
(3)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