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39967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路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1总则 1.0.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 新建公路,必须按本标准执行。 改建公路,当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时,对本标准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作合理变动;对于改线路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2公路分级 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

2、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 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

3、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车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1.0.3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用不同的车道数或不同的公路等级。 各级公路远景设计年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20年;二级公路为15年;三级公路为10年;四级公路一般为10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已有公路,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按照公路网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提高通行能力及使用质量,以达到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 采用分期修建和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使前其工程在后期仍

4、能充分利用。 1.0.4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设计。 2一般规定 2.0.1设计车辆 公路设计所采用的各种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应符合表2.0.1的规定。 表2.0.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 车辆类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小客车 6 1.8 2 0.8 3.8 1.4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鞍式列车 16 2.5 4 1.2 4+8.8 2 注:自行车的外廓尺寸采用宽0.75m,高2.00m。 2.0.2计算行车速度 各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表2.0.2的

5、规定采用。 表2.0.2各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高速公路一般选用12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选用100km/h或8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对个别特殊困难路段,允许采用60km/h的计算行车速度,但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在平原微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应分别采用表2.0.2所到100km/h、80km/h、60km/h、40km/h;山岭重丘地区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分别采用表列60km/h、

6、40km/h、30km/h、20km/h。 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设计的各路段长度不宜过短,高速公路 不宜小于15km;一级、二级公路不宜小于10km。 各级公路需要改变计算行车速度时,应设置过渡段。计算行车速度变更点的位置,应选择在驾驶人员能够明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而需要改变行画速度的地点,如村镇、车站、交叉道口或地地形明显变化行处,并应设置相应的标志。 2.0.3公路用地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

7、真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还包括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 2.0.4公路建筑限界 公路建筑限界一般规定如图2.0.4。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侵入。 图中:W行车道宽度,见第3.0.2条的规定; C当计算行车速度等于或大于100km/h时为0.5m,小于100km/h时为0.25; S1行车道左侧路缘带宽度,见第3.0.4条规定; S2行车道右侧路缘带宽度,见第3.0.5条规定; M1,M2中间带及中央分隔带宽度,见第3.0.4条规定;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

8、L1m时,E1m; H净高,一条公路应用一个净高,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为5.0m,三级、四级公路为4.5m; L1左侧硬路肩宽度,见第3.0.5条规定; L2右侧硬路肩或应急停车带宽度,见第3.0.5条及第3.0.6条规定; L侧向宽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侧向宽度为硬路肩宽度(L1或L2), 3路线 3.0.1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应

9、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风景区公路公路的必要路段,应采用透视图法进行检验。 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 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依法保护环境、保护古迹。 3.0.2行车道宽度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2。 表3.0.2各级公路行车道宽度 公路等级 高 速 公 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 速度(km/h

10、)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车道数 8 6 4 4 4 4 4 4 2 2 2 2 1或2 行车道 宽度(m) 2 15.0 2 11.25 2 7.5 2 7.5 2 7.5 2 7.0 2 7.5 2 7.0 9.0 7.0 7.0 6.0 3.5或6.0 二级公路当混合交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有困难时,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14m,并应划线分快、慢行车道。 3.0.3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等处,应设置变速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3.0.4中间带 高速公路应设置中间带。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及中央分隔

11、带组成。路缘带设置应起到诱导视线等作用。 一级公路一般应设置中间带。当受特殊条件限制时,可不设中央分隔带,但必须设置分隔设施。 整体式断面的中间带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4。 表3.0.4中间带宽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计算行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中央分隔带宽度(m) 一般值 3.00 2.00 1.50 1.50 2.00 1.50 低限值 2.00 1.50 - - 1.50 - 左侧路缘带宽度(m) 一般值 0.75 0.75 0.50 0.50 0.50 0.50 低限值 0.50 0.50 0.25 0.25 0.25 0.25 中央

12、带宽度(m) 一般值 4.50 3.50 2.50 2.50 3.00 2.50 低限值 3.00 2.50 2.00 2.00 2.00 2.00 注: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低限值;如中央分隔带埋设管线等设施时,其宽度不得小于2.0m。 3.0.5路肩 各级公路的路肩宽度,一般规定如表3.0.5。 表3.0.5各级公路路肩宽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硬路肩 宽度(m) 一般值 3.25 或 3.50 3.00 2.75 2.50 3.00 2.50 低限值 3.00 2.7

13、5 2.50 1.50 2.75 1.50 土路肩 宽度(m) 一般值 0.75 0.75 0.75 0.50 0.75 0.50 1.50 0.75 0.75 0.75 0.50或1.50 低限值 注:当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低限值;计算行车速度为12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宜采用3.50m的硬路肩;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可采用3.00的硬路肩。 高速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其宽度一般为:计算行车速度120km/h时采用1.25m;计算行车速度100km/h时采用1.00m;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80km/h时采用0.75m。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

14、带,其宽度一般为0.5m。 四级公路路肩宽度,当采用单车道路面时,一般为1.5m,其余情况下为0.5m。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在村镇附近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路肩应予加固。 在路肩上设置路用设施时,不得侵入该等级公路的建筑限界以内。 3.0.6应急停车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应急停车带。应急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应急停车带的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3.50m,有效长度不小于30m . 3.0.7错车道 四级公路,当采用4.5m的单车道路基时,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台来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

15、基宽度不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 3.0.8视距 各级公路在平曲线和竖曲线上停车和超车视距,不应小于表3.0.8的规定。 表3.0.8各级公路停车与超车视距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停车视距(m) 210 160 110 75 160 75 110 40 75 30 40 20 超车视距(m) 550 200 350 150 200 10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对向行驶的

16、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3.0.9直线 直线路段,应根据路线所处地段的地形、地物、驾驶人员的视觉、心理状态以及保证行车安全等合理布设。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一条公路的直线与曲线长度的比例应合理。 3.0.10平曲线半径 各级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规定于表3.0.10。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半径。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半径。 表3.0.10各级公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

17、0 40 20 极限最小半径(m) 650 400 250 125 400 125 250 60 125 30 60 15 一般最小半径(m) 1000 700 400 200 700 200 400 100 200 65 100 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4000 1500 2500 600 1500 350 600 150 位于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 3.0.11平曲线超高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表3.0.10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

18、情况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各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 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 3.0.12平曲线加宽 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双车道路面的加宽规定如表3.0.12;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二分之一采用。 表3.0.12平曲线加宽 加 宽 类 别 250 200 200 150 150 100 100 70 70 50 50 30 30 25 25 20 40005000 5000以上 折减值(%) 1 2 3 3.0.20竖曲线 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

19、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规定如表3.0.20。通常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值,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值。 表3.0.20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凸形竖 曲线半 径(m) 极限 最小值 11000 6500 3000 1400 6500 1400 3000 450 1400 250 450 100 一般 最小值 17000 10000 4500 2000 10000 2000 4500 70

20、0 2000 400 700 200 凹形竖 曲线半 径(m) 极限 最小值 4000 3000 2000 1000 3000 1000 2000 450 1000 250 450 100 一般 最小值 6000 4500 3000 1500 4500 1500 3000 700 1500 400 700 200 竖曲线最小 长度(m) 100 85 70 50 85 50 70 35 50 25 35 20 3.0.21竖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 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

21、线的转向点。在长的平曲线内,如必须设置几个起伏的纵坡时,需用透视图法检验。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

22、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

23、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

24、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