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及解析
1.用简便方法计算72×19+27×19+19,正确的方法是( )。
A.(72+27+1)×19 B.19×72+27 C.72×(19+1)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72×19+27×19+19
=(72+27+1)×19
=100×19
=1900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电子表上的时间哪个是轴对称图形。( )
A. B. 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是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
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分别为4厘米和7厘米。再从下面选( )厘米长的小棒,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A.2 B.5 C.11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可知,第三条边应小于4+7=11厘米。大于7-4=3厘米。
【详解】
4+7=11(厘米),7-4=3(厘米)
A.2<3;
B.3<5<11;
C.11=11;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4.用5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别画出各个选项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
A. 从前面看到的是 ;
B.从前面看到的是 ;
C.从前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的掌握。
5.下面的数去掉“0”之后,大小不变的是( )。
A.3.02 B.3.20 C.320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0”全部去掉后,3.02变成3.2,3.02≠3.2;
B.“0”全部去掉后,3.20变成3.2,3.20=3.2;
C.“0”全部去掉后,320变成32,320≠32。
故答案为:B。
【点睛】
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或者去“0”时,是在小数的末尾,小数中间的“0”是不能随便去掉的。
6.6.305是一个( )位小数。
A.二 B.三 C.四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小数点的右边有几位数,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依此选择。
【详解】
6.305是一个三位小数。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对小数的数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如下图,这辆货车能安全通过这个限高门吗?( )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车厢高度加上车轮高度,求出货车总高度。再和限高门的高度比较大小解答。
【详解】
2.98+1.08=4.06(米)
4.06>4
货车总高度大于限高门的高度,所以不能安全通过。
故答案为:B。
【点睛】
小数加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8.四(2)班46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共租了12条船,其中每条大船坐5人,每条小船坐3人,大船有( )条。
A.5 B.6 C.7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假设租的全是小船,那么坐了12×3=36人,比实际人数少了46-36=10人,租一条大船比一条小船多5-3=2人,所以大船有10÷2=5条,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假设12条全是小船,那么大船有:
(46-12×3)÷(5-3)
=(46-36)÷2
=10÷2
=5(条)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9.小明家去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是16吨、24吨、36吨和27吨,那么小明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 )。
A.(16+24+36+27)÷365 B.(16+24+36+27)÷7
C.(16+24+36+27)÷4 D.(16+24+36+27)÷12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将四个季度的用水量相加,求出全年的用水量。再除以12,求出平均每月的用水量。
【详解】
要求小明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量,列式为(16+24+36+27)÷12。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总数量及其对应的份数。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元9分=( )元 8.05千米=( )米
960秒=( )分 7千克80克=( )千克
5.09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解析:09 8050 16 7.08 5 9
【解析】
【分析】
(1)100分=1元,依此先将9分化成元,然后再填空;
(2)1千米=1000米,因此用8.05×1000;
(3)60秒=1分,因此用960÷60;
(4)1000克=1千克,依此先将80克化成千克后再填空;
(5)5.09平方米=5平方米+0.09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此用0.09×100即可将0.09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
【详解】
(1)9分=0.09元,因此4元9分=4.09元;
(2)8.05×1000=8050,因此8.05千米=8050米;
(3)960÷60=16,因此960秒=16分;
(4)80克=0.08千克,因此7千克80克=7.08千克;
(5)0.09×100=9,因此5.09平方米=5平方米9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0.7里面有( )0.1,0.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解析:1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的意义进行填空即可得解。
【详解】
0.7的计数单位是0.1,0.7里面有7个0.1,0.015的计数单位是0.001,0.015里面有15个千分之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在除法算式480÷20中,除数减少18,为了保证商不变,被除数应减少( )。
解析:432
【解析】
【分析】
20减去18等于2,相当于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除以10,480除以10等于48,480减去48等于432,被除数应减少432,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20÷(20-18)
=20÷2
=10
480-480÷10
=480-48
=43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3.5.03乘1000就是把它扩大到原来的( )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最后结果是( )。
解析:右 三 5030
【解析】
【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100、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100、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详解】
5.03乘1000就是把它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最后结果是5030。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商场里正在促销优惠活动,书包买一个38元,买2个68元,现在有378元,最多可以买( )个。
解析:11
【解析】
【分析】
买2个68元,则平均一个书包68÷2=34元,比单独买一个书包便宜。则要使尽量多的购买书包,应2个一组的购买。用378元除以68元,求出可以购买的组数,再乘2,即为购买书包数量。若有余数,余数大于38元,则用剩余的钱可以单独购买一个书包。则用购买书包数量加上1,即为实际购买书包数量。
【详解】
68÷2=34(元)
34<38
则2个一组的购买比较划算。
378÷68=5(组)……38(元)
剩余的38元正好可以购买一个书包。
5×2+1
=10+1
=11(个)
则最多可以购买11个书包。
【点睛】
解决本题时应先明确2个一组购买比较划算。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解答。还要看剩余的钱数是否购买一个书包。
15.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 )个角。
解析: 线段 3
【解析】
【分析】
根据“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可知,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详解】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3个角;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16.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2看成了23,结果商11,余3,正确的商是( )。
答案:8
【解析】
【分析】
先用错误的除数和结果,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被除数,再除以32即可解答。
【详解】
23×11+3
=253+3
=256
256÷32=8
【点睛】
熟练掌握除
解析:8
【解析】
【分析】
先用错误的除数和结果,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被除数,再除以32即可解答。
【详解】
23×11+3
=253+3
=256
256÷32=8
【点睛】
熟练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牛牛在一次测试中,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4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5分,牛牛英语考了( )分。
答案:97
【解析】
【分析】
用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乘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成3,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数学的
解析:97
【解析】
【分析】
用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乘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成3,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求出英语成绩。
【详解】
95×3-94×2
=285-188
=97(分)
则牛牛英语考了97分。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18.利用图形的运动,计算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每个小方格边长)
答案:24
【解析】
【分析】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变成求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阴影部分组成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
解析:24
【解析】
【分析】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变成求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阴影部分组成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
6×4=24(平方厘米)
【点睛】
通过平移,把计算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19.请直接写出得数。
12×40= 0÷43= 0.07×100= 1-0.3=
0.7+3.8= 31÷10= 8.9-0.9= 75+25÷5=
答案:480;0;7;0.7;
4.5;3.1;8;80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480;0;7;0.7;
4.5;3.1;8;80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要验算)
答案:95;23.56;55.2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注意带的要验算。
【详解】
32.5+17.45
解析:95;23.56;55.2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注意带的要验算。
【详解】
32.5+17.45=49.95 45.83-22.27=23.56 *72-16.75=55.25
验算:
【点睛】
考查了小数加减法,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基础题,认真仔细即可。
21.用简便方法计算。
101×47-47 5.36+2.8+14.64+27.2
答案:4700;50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解析:4700;50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详解】
101×47-47
=(101-1)×47
=100×47
=4700
5.36+2.8+14.64+27.2
=(5.36+14.64)+(2.8+27.2)
=20+30
=50
22.为了节约能源,某工厂从今年开始换装了节能装置。下面是该厂今年第二季度节能情况统计表。
月份
四月
五月
六月
节能(千瓦时)
87.5
101.3
132.2
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少千瓦时?
答案:107千瓦时
【解析】
【分析】
将四月、五月和六月三个月节约用电量相加,求出第二季度节约用电总量。再除以3,求出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量。
【详解】
(87.5+101.3+132.2)÷3
=
解析:107千瓦时
【解析】
【分析】
将四月、五月和六月三个月节约用电量相加,求出第二季度节约用电总量。再除以3,求出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量。
【详解】
(87.5+101.3+132.2)÷3
=321÷3
=107(千瓦时)
答: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107千瓦时。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以及小数加法的实际应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3.学校六一儿童节举行合唱比赛,其中四年级三个班的比赛成绩如下:四(1)班最后得分9.53分,比四(2)班低0.12分,四(3)班比四(2)班低0.17分,四(3)班最后得多少分?
答案:48分
【解析】
【分析】
用四(1)班的分数加上0.12分得到四(2)班的分数,然后再用四(2)班的分数减去0.17分即可得到四(3)班的得分。
【详解】
9.53+0.12-0.17
=9.65
解析:48分
【解析】
【分析】
用四(1)班的分数加上0.12分得到四(2)班的分数,然后再用四(2)班的分数减去0.17分即可得到四(3)班的得分。
【详解】
9.53+0.12-0.17
=9.65-0.17
=9.48(分)
答:四(3)班最后得9.48分。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求出四(2)班的得分。
24.仓库中有130吨货物,用中型货车运,一次可以运10吨;用大型货车运,一次可以运20吨。如果用一辆中型货车和一辆大型货车同时运,4次能运完这批货物吗?如果不能运完,剩下的货物怎样运最合适?
答案:不能运完;剩下的用一辆中型货车再运一次最合适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先求出大型货车和中型货车一次能运多少吨,用10+20即可,然后再乘4就是两车4次一共能运的货物重量,求出的结果和130
解析:不能运完;剩下的用一辆中型货车再运一次最合适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先求出大型货车和中型货车一次能运多少吨,用10+20即可,然后再乘4就是两车4次一共能运的货物重量,求出的结果和130比较,如果大于130,则4次可以运完,反之则不能运完;用130减去两车4次一共运的货物重量,就是剩下的货物重量,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据此解答。
【详解】
两车4次一共运送货物的重量:
(吨)
120<130,所以4次不能运完。
剩下货物的重量:
(吨)
剩下10吨,可以安排中型货车再运送一次。
答:4次不能运完这批货物,剩下的用一辆中型货车再运一次最合适。
【点睛】
先求出两车运送货物的总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下面是四年级学生水果喜好情况调查统计表。(每人限选一种)
水果品种人数
性别
香蕉
苹果
葡萄
荔技
西瓜
男生
10
13
12
11
16
女生
14
8
15
18
7
(1)请根据以上数据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女生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3)喜欢吃( )的学生人数最多,喜欢吃( )的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小。
答案:(1)见详解;
(2)西瓜;荔枝。
(3)荔枝;葡萄。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
(2)分别将男生、女生喜欢吃的各类水果的人数
解析:(1)见详解;
(2)西瓜;荔枝。
(3)荔枝;葡萄。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
(2)分别将男生、女生喜欢吃的各类水果的人数进行比较即可;
(3)将各类水果的男生女生相加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数多;将各类水果男生、女生人数作差再进行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1)
(2)男生中喜欢吃西瓜的人数最多,女生中喜欢吃荔枝的人数最多。
(3)香瓜:10+14=24(人),14-10=4(人);
苹果:13+8=21(人),13-8=5(人);
葡萄:12+15=27(人),15-12=3(人);
荔枝:11+18=29(人),18-11=7(人);
西瓜:16+7=23(人),16-7=9(人)。
喜欢吃荔枝的学生人数最多,喜欢吃葡萄的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6.某书报亭周一至周五售出日报和晚报的情况如下表:
时间数量/份
报刊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日报
90
92
90
98
100
晚报
103
104
102
106
110
(1)根据以上数据完成统计图。
某书报亭周一到周五售出日报和晚报情况统计图
(2)周( )售出的日报和晚报总数最多,有( )份。
(3)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售出日报( )份,平均每天售出晚报( )份。
答案:(1)见详解
(2)五;210
(3)94;105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量,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统计图中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再标记数
解析:(1)见详解
(2)五;210
(3)94;105
【解析】
【分析】
(1)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量,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统计图中相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涂上颜色或阴影,最后再标记数值即可。
(2)根据加法的意义,分别求出周一至周五每天售出的日报和晚报的总份数,再进行比较即可。
(3)把日报周一到周五售出的数量加起来再除以5,就是日报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售出的份数;同理,把晚报周一到周五售出的数量加起来再除以5,就是晚报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售出的份数。
【详解】
(1)某书报亭周一到周五售出日报和晚报情况统计图
(2)周一:90+103=193(份)
周二:92+104=196(份)
周三:90+102=192(份)
周四:98+106=204(份)
周五:100+110=210(份)
210>204>196>193>192
周五售出的日报和晚报总数最多,有210份。
(3)日报:(90+92+90+98+100)÷5
=470÷5
=94(份)
晚报:(103+104+102+106+110)÷5
=525÷5
=105(份)
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售出日报94份,平均每天售出晚报105份。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与平均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27.一个四边形如何变成三角形呢?
小明想到了一种方法,连接对点(如图所示),此时分成两个三角形。
(1)其中一个为等边三角形,一边长为2cm,请问其它两条边长和三个角分别为多少?
(2)另一个三角形中,已知最大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3倍,另外一个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2倍,你知道这个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吗?它是什么三角形?
答案:(1)其它两条边长都是2cm;三个角都是60°
(2)30°;60°;90°;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
(1)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是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相等,因此用180°除以3就是每个角的度数
解析:(1)其它两条边长都是2cm;三个角都是60°
(2)30°;60°;90°;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
(1)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是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相等,因此用180°除以3就是每个角的度数。
(2)可将最小的角看成是1份,因此另一个角就是2份,最大的角就是3份,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共是6份,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用180°除以6就是每一份的度数,然后用每一份的度数乘相应的份数就是对应角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分类的标准分类即可。
【详解】
(1)等边三角形,一边长为2cm,因此另外两条边都是2cm;
180°÷3=60°,因此三个角都是60°。
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其它两条边都是2cm,三个角都是60°。
(2)1+2+3=6(份)
180°÷6=30°
30°×1=30°
30°×2=60°
30°×3=90°
90°=90°,因此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答:这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90°,最小的角是30°,另一个角是60°,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点睛】
熟记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与掌握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