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盐城市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32643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8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盐城市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城市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各数:,,,,0.303003,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2.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A. B. C. D. 3.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运算输出的结果为4的是(  ) A.x=5,y=﹣1 B.x=2,y=2 C.x=﹣3,y=1 D.x=3,y=﹣1 4.如图所示,这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是(  ) A. B. C. D. 5.在乡村振兴活动中,某村通过铺设水管将河水引到村庄C处,为节省材料,他们过点C向河岸l作垂线,垂足为点D,于是确定沿CD铺设水管,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垂线段最短 D.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下图中经过折叠能围成棱柱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有理数中,不可能是方程的解的是(   ) A. B. C. D. 8.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锐角∠α与∠β相等的是(  ) A. B. C. D. 9.如图,,,且,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已知,根据则与A最接近的正整数是( ). A.18 B.20 C.24 D.25 11.若是四次单项式,则的值是_______. 12.我们来定义一种运算:,例如,按照这种定义,当成立时,则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m、n满足|2m+4|+(n-3)2=0,则(m+n)2020=_______. 14.若a2+2ab=-10,b2+2ab=16,则多项式a2+4ab+b2的值为_________. 15.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距离为,则这个数是______. 16.如图所示是计算机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x=-1,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 17.已知与互补,且比的3倍少,那么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们是由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组合而成,第个图案有个三角形,第个图案有个三角形,第个图案有个三角形按此规律摆下去,第个图案有_______个三角形(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19.计算: (1) (2) 20.化简 (1) (2) 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2.已知段a,b,c,用圆规和直尺画图(不用写作法,保留画图痕迹). (1)画线段AB,使得AB=a+b﹣c; (2)在直线AB外任取一点K,画射线AK和直线BK. 2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对于实数x、y我们定义一种新运算,(其中a、b均为非零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由这种运算得到的数我们称之为线性数,记为,其中x、y叫做线性数的一个数对,若实数x、y都取正整数,我们称这样的线性数为正格线性数,这时的x、y叫做正格线性数的正格数对. (1)若,则_______,_______; (2)已知,,若正格线性数(其中k为整数),问是否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正格数对?若有,请找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4.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一辆快车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100千米. (1)如果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2)如果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沿BA方向),快车几小时可以追上慢车? (3)慢车先开出2个小时,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出几小时可以与慢车相遇? 25.如图,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7(单位长度为),是,间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运动的时间为. (1)______. (2)若点,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求出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是数轴上一点,且,求的长. 26.如图,图中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_,在此基础上,在数轴上与点C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2)如果点D,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E表示的数是_______ (3)在第(1)问的基础上解答: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的方向匀速运动.则两个点相遇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B 解析:B 【分析】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详解】 解:,,是无理数; =,,0.303003是有理数;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识别,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初中范围内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①π类,如2π,等;②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③虽有规律但却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增加1个0),0.2121121112…(两个2之间依次增加1个1)等. 3.C 解析:C 【分析】 将代入各选项,能令方程两边相等的即为正确答案. 【详解】 解:当, A. ,故错误; B. ,故错误; C. ,故正确; D. ,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方程的解,理解掌握方程的解的定义是关键. 4.D 解析:D 【分析】 由题可知,代入值前需先判断的大小,再进行运算方式选择。 【详解】 A、把x=5,y=1代入得:5+1=6,不符合题意; B、把x=2,y=2代入得:2﹣4=﹣2,不符合题意; C、把x=﹣3,y=1代入得:﹣3﹣1=﹣4,不符合题意; D、把x=3,y=﹣1代入得:3+1=4,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为代数计算题型,根据运算程序,先进行的大小判断,选择对应运算方式,进行运算即可. 5.C 解析:C 【分析】 根据左视图的定义即可得. 【详解】 解:左视图是指从左面看物体所得到的视图, 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左视图,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C 【分析】 根据垂线段最短进行判断. 【详解】 解:因为于点,根据垂线段最短,所以为点到河岸的最短路径.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线段及其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垂线段最短. 7.C 解析:C 【分析】 根据展开图的特点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①②③能围成棱柱,④围成棱柱时,有两个面重合,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棱柱的展开图,掌握棱柱的特点及展开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8.B 解析:B 【分析】 先解方程,得到,故可知一定不为0. 【详解】 解:, 解得:, 可知一定不为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9.B 解析:B 【分析】 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解答. 【详解】 A、∠α与∠β互余,不一定相等; B、∠α=∠β; C、∠α=∠β,但∠α与∠β都是钝角; D、∵∠α=90°-45°=45°,∠β=90°-30°=60°, ∴∠α≠∠β;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0.B 解析:B 【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再结合图形的重叠特点求的度数. 【详解】 解:∵,, ∴, ∴. 故选:.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度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垂直的定义. 二、填空题 11.D 解析:D 【分析】 根据公式的特点把A进行变形化简,故可求解. 【详解】 ∵ ∴ = ≈12×2.0435=24.522≈25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数的规律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已知的运算公式变形求解. 12.2 【分析】 根据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来求解.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详解】 解:由−是四次单项式,得 2m−1+1=4, 解得m=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 13. 【分析】 根据题中计算公式列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化简得:x+2=-1-x 移项得:2x=-3, ∴x=,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4.1 【分析】 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先求出m、n的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 ∴ ,, ∴,, ∴;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绝对值的非负性,乘方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m、n的值. 15. 【分析】 将多项式合理变形为:a2+4ab+b2=(a2+2ab)+(b2+2ab),即可解答. 【详解】 ∵a2+2ab=-10,b2+2ab=16, ∴a2+4ab+b2 =(a2+2ab)+(b2+2ab), =-10+16, =6; 故答案为:6. 【点睛】 此题考查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合理的将多项式进行变形,与已知相结合. 16. 【分析】 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指的是这个数的绝对值. 【详解】 解:∵=36 ∴这个数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到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 解析: 【分析】 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指的是这个数的绝对值. 【详解】 解:∵=36 ∴这个数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到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36的点分为左边和右边. 17.-5 【分析】 首先要理解该计算机程序的顺序,即计算顺序,观察可以看出当输入(-1)时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当结果>-4,此时就需要将结果返回重新计算,直到结果<-4才能输出结果;另一种是结 解析:-5 【分析】 首先要理解该计算机程序的顺序,即计算顺序,观察可以看出当输入(-1)时可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当结果>-4,此时就需要将结果返回重新计算,直到结果<-4才能输出结果;另一种是结果<-4,此时可以直接输出结果. 【详解】 将x=-1代入代数式3x-(-1)得,结果为-2, ∵-2>-4, ∴要将-2代入代数式3x-(-1)继续计算, 此时得出结果为-5,结果<-4,所以可以直接输出结果-5. 故答案为:-5. 【点睛】 明确计算机程序的计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 18.125 【分析】 设的度数为,则的度数为,根据两个角互补得到,再解方程,然后计算的值即可. 【详解】 解:设的度数为x,则, ∵与互补, ∴,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 解析:125 【分析】 设的度数为,则的度数为,根据两个角互补得到,再解方程,然后计算的值即可. 【详解】 解:设的度数为x,则, ∵与互补, ∴,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1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个角互补的性质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是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9. 【分析】 由图形可知第1个图案有3+1=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3×2+ 1=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3×3+ 1=10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即可解答. 【详解】 解:由图形可知: 第 解析: 【分析】 由图形可知第1个图案有3+1=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3×2+ 1=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3×3+ 1=10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即可解答. 【详解】 解:由图形可知: 第1个图案有3+1=4个三角形, 第2个图案有3×2+ 1=7个三角形, 第3个图案有3×3+ 1=10个三角形, ... 第n个图案有3×n+ 1=(3n+1)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3n+1).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根据图形的排列、归纳图形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2). 【分析】 (1)利用减法法则变形,然后再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先算乘方,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再计算加减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 (2) 解析:(1);(2). 【分析】 (1)利用减法法则变形,然后再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先算乘方,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再计算加减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 (2)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1);(2) 【分析】 (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1)原式 . (2)原式.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计算 解析:(1);(2) 【分析】 (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1)原式 . (2)原式.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计算问题,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2. 【分析】 根据整式的加减的加减运算和合并同类项的计算法则求解即可. 【详解】 解:原式 当,时, 原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 解析: 【分析】 根据整式的加减的加减运算和合并同类项的计算法则求解即可. 【详解】 解:原式 当,时, 原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23.(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首先作射线CE在射线CE上截取CD=a,BD=b,再在CB上截取AC=c,则可得出AB=a+b-c; (2)根据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过点K作出即可.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首先作射线CE在射线CE上截取CD=a,BD=b,再在CB上截取AC=c,则可得出AB=a+b-c; (2)根据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过点K作出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所示: ; (2)如图2所示: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中射线以及线段和直线的作法以,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24.(1)11,3;(2)有,x=2,y=6 【分析】 (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已知等式,由x,y都为正整数,k为整数,确定出所求即可. 【详解】 解析:(1)11,3;(2)有,x=2,y=6 【分析】 (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已知等式,由x,y都为正整数,k为整数,确定出所求即可. 【详解】 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L(2,3)=2+3×3=2+9=11, ; (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2,得:, 解得:b=2, 化简L(x,kx)=18,得:3x+2kx=18, 依题意,x,y都为正整数,k是整数, ∴3+2k是奇数, ∴3+2k=1,3,9, 解得:k=-1,0,3, 当k=-1时,x=18,kx=-18,舍去; 当k=0时,x=6,kx=0,舍去; 当k=3时,x=2,kx=6, 综上,k=3时,存在正格数对x=2,y=6满足条件. 【点睛】 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25.(1)3小时;(2)12小时;(3)小时 【分析】 (1)设x小时相遇,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列方程求解; (2)设y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根据速度差×追击时间=追击路程列方程求解; 解析:(1)3小时;(2)12小时;(3)小时 【分析】 (1)设x小时相遇,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列方程求解; (2)设y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根据速度差×追击时间=追击路程列方程求解; (3)设快车开出m小时可以与慢车相遇,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列方程求解 【详解】 解:(1)设x小时相遇, 根据题意可得:,解得x=3 ∴如果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 (2)设y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根据题意可得:,解得y=12 ∴如果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沿BA方向),快车12小时可以追上慢车 (3)设快车开出m小时可以与慢车相遇, 根据题意可得:,解得:m= ∴慢车先开出2个小时,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出小时可以与慢车相遇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6.(1)12;(2)4cm;(3)或 【分析】 (1)由两点间的距离,即可求解; (2)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解; (3)由题设画出图示,分两种情况根据:当点在线段上时,由AQ﹣BQ=PQ求得 解析:(1)12;(2)4cm;(3)或 【分析】 (1)由两点间的距离,即可求解; (2)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解; (3)由题设画出图示,分两种情况根据:当点在线段上时,由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可得. 【详解】 解:(1)∵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5,7, ∴线段AB的长度为:7-(-5)=12; 故答案为:12 (2)根据点,的运动速度知. 因为,所以,即, 所以. (3)分两种情况: 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 因为,所以. 又因为, 所以,所以; 如图,当点在的延长线上时, ,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的运用和绝对值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表示方法,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27.(1)-1;-4或2;(2);(3)-1 【分析】 (1)由的长度结合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出点,表示的数,由且点在点的右边可得出点表示的数,再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在数轴 解析:(1)-1;-4或2;(2);(3)-1 【分析】 (1)由的长度结合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出点,表示的数,由且点在点的右边可得出点表示的数,再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出在数轴上与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 (2)由的长度结合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出点表示的数,由且点在点的右边可得出点表示的数; (3)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由点,相遇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的值,再将其代入中即可得出两个点相遇时点所表示的数. 【详解】 解:(1),且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3, 点表示的数为. ,, 在数轴上与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或2. 故答案为:;或2. (2),且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点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3)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 , . 答:两个点相遇时点所表示的数是.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相反数,解题的关键是:(1)由线段的长度结合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找出点表示的数;(2)由线段的长度结合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找出点表示的数;(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