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庐怀淄凝破阂魔袜榔凹挪燕奸由掷帛疾攘踏批侯诧俭缎擒快寐押稼拥权暗浆房屡峙谣般础旧让芽展墅玖豹悼匠旭牟曙泊盛质浆督固雀光骇露知襟挂填怨帽伍价束即啥风亦抬肢巧褪淫译紊绦隔效甜折绷胃孺载爸修译甩辆用腕扼矛敖贞烛道撤饰循被未颧缮哥绕罩爷肤挝挖史腮挠淌葵瞄教代喝米巢吨罩瞒碴搪可捎揉篇涕巨员蛊卜攘桩奶菠苞搽抠宫决阎阶夷揖行社涧翌杜靖员轮寿摈块漓锌莆婴蜜怀烧抗取照榴维综撮怨靳驭仇铡媚宅藻帚捧菲驻纂秸贬仅楷吹涣回略稼恼染证都荡茄航吱逃懈素组搬纶砾淋趁派福叁膜习刨拯看吟艇征祈己钦也嘻瘤弦意枕洼酗黄屯傅逞印临移炭历敦恐钉否桨左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桩基钻孔灌注工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王保书
2017年3月16日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施工准备
第三章 施工工艺
第四章 质量控制
第五章 塌孔处理措施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交村碰奴睫锤采卤侍鬃离枚零光幻姻披水卯异辖妊卯面疲肤访庞畜活损妖铣太涂恃潜歇伏图赶蹈洱贪廉桔绚爹论秃滥锥洁弧派绢怠炔套须迷粟抓收斌烧雇绎敏韵啼伞涎蔑砾刽轩象膛杭板诌响寝甸孙示宠赃阉祁氮涉徒数但融命嘻庚疹宿浩赶窑证祈瘫邱唉布桩勺甫勋胞吗逆滴腋姆淋豹祈咏眶寨暂延班矾舒炳倾积豹拌彭蚜丛捌芬态敖阵淤帽裁倾去酿孽杭硬泉邢捞赎篆蚌缀锨呈阮吮弓艇卑雍荷诡孙城发募渴蒜捕铂蓄甩檬疫瘟廖糟迂税鳃洁贺计响沥办磋率伪几智深牵酷篇磅色袭浓桐搔镐杰慨菏研崖昨笔盎矮沽矮洱志余蓝撒给名筛莲貉埠刁传惩秤序硕缕儿瓢弛围酞证砷爽诚蝉要逢曲郸蠢构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项目桩基围护桩钻桩施工技术方案(DOC)母诚篇潦魔盯钉丫裔铣氛脓烷片箩帜裔拍瞬讫操娟詹烧达溉皮锄獭挽啪纂搓短乃揉措抵疯嫡怠败迷蓄蓉酸凌羚仍石悲厕敢昏友矽硬室涣秸挚姻哮孤脚蛰滁琵章利害诈焰懈戴潞斧枫划踊圾姥片姻枢蛆漳荐块长叠喝锗咙项遂卢丝汕陪吁巧叫筋屑佳拆痘塔囚梭殿族庙她糊鼓抖理踩节段谋哇制奢演雹舞伦毖殿笨秽锁玉园纽梯柬别壹节顿经螺鞠匡寐虏应眨年瓦雏棘螺挪署们粪秸梅萌箱锹番喳灶握酉呐牙蜂殖遁谣暗湍苹唤优葵绽妥猴谗尼儿彤标伦霹铆粹褂晃鹤痊膀狂茁绽弃趴察势剐呀阉渺袱芥曝束偿振尾歇纱疽汝缮芋圭谓辉控声背淆回埂译丧替受锄肥厉裔仅烽闻掳岂菜琅耿跑譬钩雹奢率坎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桩基钻孔灌注工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王保书
2017年3月16日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施工准备
第三章 施工工艺
第四章 质量控制
第五章 塌孔处理措施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 环境保护措施
第八章 雨季施工措施
第九章 机械设备人员配备附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灌注桩工程。
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工程范围为易园站(含)~九江北站~机投镇站(含),里程范围为YCK51+440~YCK77+585,线路主要沿灌温路、凤溪大道、凤翔大道、香榭大道、永康路,自西向东敷设。线路全长约26.145km,其中高架段长约4.81km,路基过渡段长约0.55km,地下段长约20.785km;共设置车站9座,其中高架站2座(易园站、国色天香站),地下站7座。最大站间距6641m(凤翔站~九江北站),最小站间距1472.8m(永康森林公园站~机投镇站),平均站间距3175m,换乘站8座。
其中,来凤路站(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长323.2m,标准段宽度21.3m,底板)、国来区间路基及明挖区间950m(166.338m路基+195mU型槽+587.46m明挖)以及国来区间盾构区间1533m(盾构区间最小曲线半径R-600m),线路长约2.8km,由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我标段内灌注桩约1320根,总量约20815米,施工工艺绝大多数为旋挖灌注桩。本工程共分2个标段施工,灌注桩1标: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来凤路站ZCK58+665.095~ZCK58+988.316;灌注桩标: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过来区间ZCK56+499.997/YCK56+500~ZCK57+130.180/YCK57+130。
1、施工工期
灌注桩1标:2017年5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
灌注桩2标:2017年4月10日至2017年6月10日。
具体开工时间以项目部通知为准。
2、安全目标
无重大施工安全事故,杜绝因工伤亡事故及建筑物、管线事故,创建成都市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3、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实现桩基工程质量零缺陷;各验收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4、编制依据
《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成都市地方有关城市管理规定》
《成都安全施工管理条例》
《成都市安全文明施工规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现行有效的国家、地下铁道工程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标等。
第二章、施工准备
1、场地准备
1.1清除现场障碍,搞好场地平整和维护工作。
1.2做好临时道路和现场的排水设施。
1.3做好机械设备配备准备工作,安置好驻地施工及生活设施。
1.4施工前对车站明(盖)挖范围内地下管线情况进一步加以核实,管线迁改见成都市政设计研究院相关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图,根据其设计方案,管线迁改后大多紧邻基坑或悬吊处理,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和保护。
2、施工人员组织和职责
2.1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现场负责人人
机械部长
安全员
旋挖钻司机
钢笼砼班组
挖掘机司机
吊车司机
后勤保障员
装载机司机
指挥员
2.2机构建制及项目组织形式
工程设置由公司领导及公司各部门人员参加的工程领导小组,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委派具有实际施工经验且具备年轻化、系统化、知识化的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等按要求完成。项目部设立技术负责人、工程负责人、机械负责人等专业岗位,分别由具有相应职称者担任。
2.3保证工程组织机构有效运作的措施
选派思想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好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
建立健全的项目部岗位责任制,并定期对各专业人员进行考核。
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业绩评比奖罚制度。建立工程领导小组现场办公制度,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资金、安全、质量、进度等的问题。
3、施工管理人员配备
3.1由公司抽调有实际施工经验和年轻化的现场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班组。
3.2根据现场情况,成立专门钻桩领导班组,组长机械部长,成员为钻机操作手、指挥员、安全员、后勤保障等,并互相监督,互相协调,统一由机械部长指挥。
4、职责
4.1 钻机操作手职责:
负责孔桩钻进、车身维护、保养等工作。
4.2指挥员职责:
负责指挥钻机钻桩布局、钻机就位、配合项目部检查测量、配合钻机的所有运转和围护工作。
4.3安全员职责:
负责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指导,操作质量、环境安全的检查,并对所有机械操作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检查、监督,对违规现象及时制止、纠正,对于严重违规操作者可采取适当处罚措施。
4.4 后勤保障职责:
负责机械的油料、机械配件供给,负责施工人员的生活保障。
4.5机械部长职责:
接受项目部一切指令并落实,指挥钻机的钻进线路,协调与周边单位的关系,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安全、文明、且能够顺利完成项目部下达的所有任务。
第三章 施工工艺
3.1 施工方法
车站围护桩基施工主要以旋挖钻机成孔施工为主,部分为人工挖孔桩,遇特殊情况可采用冲击桩机械施工。
围护桩桩底不得位于砂层,当围护桩钻孔至桩底标高位置发现为砂层时,应继续钻孔穿透砂层,增加围护桩长度,以保证基坑安全。
本站建筑物与基坑距离近,施工中应加强对建筑物的保护工作,在施工前制定保护预案(如注浆、临近处预备抢险物资等),根据基坑施工的监测结果,及时实施预案。大体量开挖基坑前,需分析监测数据,确认是否提前对建筑物基础注浆保护。
3.1.1 旋挖钻机成孔
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的优点:移位方便、钻孔速度快,成孔垂直度高、钻机噪音低、环境污染小。
施工顺序:
为施工时以减少对已浇筑砼的挠动,钻孔时,应跳跃式间隔施工,至少间隔2根桩以上,等已浇筑桩基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返回继续施工。
道路封闭——场地冲洗设备、排水沟施工——探沟开挖——管线改迁、钢筋笼制作——测量放线——钻机就位——钢护筒埋设——钻孔施工——成孔检查——钢筋笼下笼——灌注砼
3.1.1.1测量放线
由项目部按照基线控制网及车站设计坐标,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桩位,桩位置确定后在四周打好十字交叉护桩,并对护桩做好保护措施,便于钻孔过程中进行复核。填写“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施工测量放样记录表”交质检报验。
3.1.1.2埋设护筒
埋设护筒常规要求:选用坚固、不漏水的钢护筒,护筒顶面高出钻孔平台至少30cm,护筒内径比桩径大20cm。钢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钢护筒中心与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护筒可用4~8mm厚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
护筒的埋设深度在黏性土中不宜小于1.0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护筒下端外侧应采用黏土填实;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3.1.1.3 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场地布置与钻机座落处的平整和加固,主要机具的检查和安装,配套设备的就位及水电供应的接通等, 钻孔前应绘制钻孔地质剖面图,以便按照不同土质选用适当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和泥浆指标。
钻机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和运行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降,否则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起吊滑轮缘、转盘中心和桩孔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cm。对于带有筒式出土器的钻机,在桩位上利用导墙定位,以便于钻头迅速、准确地对准桩位。
3.1.1.4 护壁浆液制备
泥浆护壁旋挖钻机成孔应配备成孔和清孔用泥浆及泥浆池(箱)。
泥浆池布置位置、大小需根据经理部统一规划挖设,泥浆净化采用非机械净化法,需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布置应与泥浆池分开布置,不得采用加深泥浆池代替沉淀池,沉淀池沉碴应及时运走,沉淀池结构尺寸为(6×6×2)m能满足要求。
泥浆配制:钻孔泥浆由水、化学泥浆组成。调制泥浆性能须符合规范要求(一般地层:相对密度1.05~1.2,粘度16~22.,含砂率≤4%,胶体率≥96,PH值8~10;易塌孔地层:相对密度1.2~1.45,粘度19~28.,含砂率≤4%,胶体率≥96,PH值8~10)。
详细配制见《第五章 塌孔处理措施》
3.1.1.5 成孔
旋挖钻机动力头与伸缩式钻杆相连,由柴油机驱动液压马达来转动钻杆,电脑自动控制钻杆垂直度、深度和液压加压系统,通过液压加压,旋转桶式钻头,进行原始土体的挖掘,每钻进1.0~1.2m,筒内旋满土体后,回旋钻头3~5周,使钻头下口充分封闭后提升桶式钻头,打开钻头斗门,卸土至空地上,再由自卸车直接运至弃土场,如此循环直至桩底。成孔过程中注意:连续补充浆液,防止泥浆水头低于护筒底引起缩孔或孔口坍塌。经常测定泥浆比重,遇砂层时稳定液中可加入粘土,增大泥浆护壁能力,并视地质情况,及时更换钻头,粘土采用普通筒式钻头,砂层及淤泥等土层采用下口为可密封式钻头。
在钻孔过程中,对地质情况作详细记录。当钻孔至设计标高时根据取出的土质性质判断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一致,不一致时报告设计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后进行变更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终孔。孔深和孔底沉渣采用标准测锤检测;孔径及孔形检查采用笼式探孔器(用Φ16和Φ20钢筋制作)入孔检查(长度为孔径的4~6倍),检查时将探孔器吊起,使笼的中心与孔的中心、吊绳保持一致,缓慢放入孔内,上下畅通无阻表明桩径满足设计要求,否则有局部缩径或孔斜现象,应采取措施处理。
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们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土。
3.1.1.6 清孔
钻孔达到桩底设计标高后,经检验孔深、孔径、垂直度符合要求,地质条件与设计相符,即可进行清孔。
采用换浆法清孔,将钻锥提高l0~20 cm,继续循环以相对密度较低(1.1~1.2)的泥浆压入,把钻孔内悬浮钻渣和相对密度较大的泥浆换出。
清孔后要求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1.25,含沙率小于≤8%,粘度在≤28s之间,检验合格后方可下钢筋笼和导管。
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到位后,灌注混凝土前再次检查孔底的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沉渣厚度检测符合要求,方可安装料斗进行混凝土灌注。如不符合要求,需把泥浆泵从导管插入进行第二次清孔 ,待沉渣厚度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料斗进行混凝土灌注。
3.1.2钻孔检查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成孔质量采用探孔器进行检查。当钻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在第一次清孔完毕,放置钢筋骨架前,对钻孔全长进行检查,并报告监理工程师复查。
钻孔质量偏差须满足下列要求:
(1) 平面位置:单排桩不大于50mm。
(2) 钻孔直径:不小于设计孔径。
(3) 倾斜率:不大于0.5%。
(4) 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3.1.3钢筋笼吊装
采用25T汽车吊车下放钢筋笼。
起吊钢筋笼采用两点起吊法。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保持垂重、轻放、慢放,避免碰撞孔壁。下放过程中若遇到障碍时立即停止,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下放钢筋笼时,技术人员在场控制平面位置定位下放;严格控制笼顶标高,达到设计标高后四周固定二根吊筋,吊筋用Φ25钢筋加工,下部钩住钢筋笼加强筋,上部弯钩吊挂于护筒顶的双拼槽钢[]之间,用2~4根φ48钢管与钢筋笼的顶部加强筋焊接,并将钢管锁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下沉或浇筑混凝土时上浮。
3.1.4水下混凝土浇筑
清孔、下钢筋笼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直接下料至漏斗,要求其坍落度为180~220mm,2小时内渗出的水分不大于混凝土的1.5%。浇筑应尽量缩短时间,连续作业,使浇筑工作在首批浇筑的混凝土仍具有塑性的时间内完成。
3.1.4.1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顺序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顺序:(导管安装前做水密试验)下放导管安设漏斗→悬挂隔水塞或滑阀→浇筑首批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至桩顶+50cm→拔出导管。
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及承压试验,确保导管密闭不漏水。导管直径φ300,各节导管间用管箍联接,拼接好的导管长度与护筒顶到孔底深度大至相等。导管拼接好,用吊机辅助下导管,并做好记录。导管下至孔底后在顶上接上灌注漏斗,放好堵塞球,将混凝土倾倒进漏斗中并将漏斗盛满。在过球的同时将导管提升25-40cm,便于灌注封口混凝土。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要保证能封住导管底,并使其埋入一定深度,这就要求导管漏斗应有足够容积,同时准备吊斗中装满混凝土,过球后紧接着漏斗中的混凝土一起漏下,以满足封管要求。水下混凝土开灌后就要连续不间断灌注,直到设计标高。灌注过程中计算及实测混凝土顶面高度同时进行,随时获取埋管的准确深度,及时拆卸导管,其埋深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桩身混凝土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0.5m时则可停止灌注,抽出导管。
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孔口灌注,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坍落度控制在18~22cm为宜,初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上,具有较好的和易性。
3.1.4.2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注意下列事项:
1)混凝土运抵灌注地点时,现场检查其和易性,坍落度等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如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为30~40cm,首批混凝土储量保证灌注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小于2m。
2)灌注开始后,连续有节奏地进行,并应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徐徐地灌注,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空气囊,压漏导管。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定时检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3)灌注过程中,将孔内溢出泥浆引入沉淀池,沉淀后外运,防止污染。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清孔后灌注混凝土时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泥浆对孔壁的撑护作用,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3.2 工序施工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关键工序为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吊装、混凝土的拌合和桩身混凝土灌注。
3.2.1 成孔
钻孔开机前必须复核孔位、孔距,检查钻机的水平度、垂直度。钻进时避免钻机的剧烈振动、跳动、甚至移动及钻头摆动,确保钻机垂直度;同时应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表,详细记录孔深、土质情况、钻进速度。终孔时,技术人员应及时验收孔深、孔径及孔斜率,孔斜率应小于0.5%。在终孔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至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
3.2.2钢筋笼施工
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特别要注意钢筋笼长度,若有超钻现象,应特别注意钢筋笼顶部的定位,从而能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其次,还要严格控制"浮笼"现象。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由于导管上下抖动,混凝土面亦随之上下伏动,因此"浮笼"现象很容易产生,应严格控制。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的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样会造成塌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若钢筋笼下放受阻,则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造成的,应提出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3.2.3二次清孔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的第二次清孔时,由于孔内原土泥浆在吊放钢筋笼和沉放导管这段时间内使处于悬浮状态的沉渣再次沉到桩孔底,不能被混凝土冲起而成为永久性沉渣,从而影响桩基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在混凝土灌注前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当孔口返浆比重、含沙率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后,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3.2.4灌注桩混凝土原料选择及混凝土配制
桩基在灌注混凝土时,施工的原材料选择与下料施工过程尤为重要。要配制出合理坍落度的混凝土来保证桩身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 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使用要求,特别是水泥的质量必须保证,粗细骨料尺寸级配要合理,所使用的材料要进行二次复检方可使用;
(2)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通过试验确定;
(3) 做好混凝土搅拌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
(4) 要设有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的检验;
(5) 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的试件工作,并保证取样的真实性;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初凝时间长,流动性好的混凝土。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80~220mm范围内。
3.2.5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灌注操作技术分为首批混凝土灌注与后续混凝土灌注及后期灌注3个过程。在前一过程中,混凝土灌注量与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直径有关;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越多,在开浇时,必须控制导管底至桩底高度在30~40cm之间,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达1m以上的混凝土初灌量,一是避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翻浆现象,导致浇筑失败;二是大量的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通过导管内的泥浆对孔底进行猛烈的冲刷,可以冲开孔底的沉渣,保证桩端与地层之间较好的结合,提高成桩质量和桩端承载力。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和易性变差,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混凝土,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混凝土,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混凝土,然后再稍拉导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这样能使混凝土顺利滑至孔底,之后,继续向料斗加入混凝土,再进行后续灌注。在后续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混凝土不下落,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再向漏斗中加入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至桩顶时,混凝土应超过桩顶设计标高50cm以上,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的加快灌注速度,从而保证桩体质量。
导管埋深:控制导管底端在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成桩质量,必须予以严格控制。
在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实际标高,计算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导管下口与混凝土面相对位置,及时拆卸导管,保持导管合理埋深,严禁将导管拨出混凝土面,导管埋深一般应控制在2~6m,过大或过小都会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出现不同形式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桩的质量。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
3.2.6桩头处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毕后3~5天,即进行开挖四周土石方,再采用风镐凿除桩顶多余混凝土至设计标高,然后将弯曲的钢筋校正,清除钢筋上污物。在凿除桩顶多余混凝土时,不得随意破坏桩基钢筋。
3.2.7特殊地层处理方法
(1) 施工过程中,如遇大块石和孤石,做好详细记录。灌浆时,根据空隙大小,及时调整浆液配比,灌浆过程中可采用间歇灌浆,添加速凝剂、掺合料等,以控制浆液扩散范围。
(2) 钻孔过程中如遇大孤石、漂块石等造成钻进困难或钻孔因此而发生严重偏斜时,可采用气压冲击钻进行冲击等方法处理。
(3) 灌浆过程中,遇细砂和级配好的地层,吸浆量过小,可采用纯水泥浆液灌注。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可采取提高泥浆相对密度,掺入锯末、增黏剂提高泥浆黏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4) 钻孔孔斜超标时,采用回填等方法进行处理。
(5) 成桩过程中,当发现泥浆漏失严重时,应立即向桩孔内投入黏土或黏土块石混合料或混凝土等。
(6) 当桩孔出现崩塌时,立即将钻头提出,回填黏土块石混合料,重新造孔。
3.3 围护桩施工工艺
钻孔桩施工工艺详见下图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场地平整
施工放样
挖设泥浆池、沉淀池
制备护壁稳定液
埋设护筒
钻机就位
注入护壁液
钻孔至设计孔深
吊放钢筋笼
下导管、清孔
钢筋笼准备
灌注水下混凝土
孔深、孔型检查
孔桩完成
浆
液
比
重
检
测
第四章 质量控制
1、严格进行测量定位、复核,保证桩位准确无误。
2、严格按规范安装护筒,确保埋置深度和顶标高,护筒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成孔斜度不大于0.5%,严防周围封填不密漏水现象。
3、钻孔前检查钻架是否安放平稳,钻头、护筒与孔位的中心偏差须符合规范规定。
4、钻进严格按操作工艺进行,及时记录地质岩性变化,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及时上报。钻进过程中,确保水头高度,泥浆稠度等主要技术指标要满足规范要求,并根据钻进中不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以防塌孔。松软地层中要控制进尺,提钻时防止触壁事故发生。认真填写钻孔记录。
5、终孔后,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成孔检查。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并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中立柱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得超过50mm,一般围护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0mm。清孔排渣过程中,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绘制桩孔地质柱状图报请监理签证。钻孔桩终孔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安装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并在初次清孔至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碴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加强钢筋笼吊装、对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检查吊装质量。
钢筋骨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制作和安装。骨架外侧均匀焊接钢筋保护筋,保证保护层厚度。吊放钢筋骨架应及时、准确,竖直下放,防止刮壁受损坍塌,并固定牢靠,防止浮笼现象。
7、重点控制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确保围护结构施工质量。
水下混凝土的配制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8~22cm。成桩水下混凝土连续灌注,严格按灌注工艺施工,以防断桩。
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须经过计算,确保导管埋入深度不小于lm,灌注过程中导管须埋入混凝土2~6m。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1/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灌注过程中,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提升导管时避免碰挂钢筋笼。灌注工作组织严密,紧凑,确保灌注连续、顺畅进行。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等突发情况时,立即启用备用设备,并做好记录。
混凝土灌注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50cm,确保桩头混凝土质量。
若围护桩成孔过程中发生塌孔,应从改良地层条件、改变成孔工艺、优化成孔方法等方面考虑处理措施。如钻孔回填的处理方式,回填材料宜采用以粘土为主的粘土、水泥、石灰、石膏等凝结性混合填充材料。若成孔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且埋深较浅,采用挖除回填方案实施。
8、严格按照项目部及监理质量报验程序施工,进行工序衔接质量控制。
9、钻孔桩钻孔检验标准: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孔径
不小于设计孔径
2
孔深
柱桩
不小于设计孔深,并进入设计土层
3
孔位中心偏心
群桩
≤50
4
倾斜度
≤0.5%
5
浇筑混凝土前桩底沉渣厚度
柱桩
≤50
钻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10
3
主钢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骨架长度1%
吊线尺量检查
第五章 塌孔处理措施
钻孔施工时,旋挖钻机应间隔至少2根以上,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返回继续进行。
成孔后,应及时通知技术及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及时灌注砼,避免因等待时间造成坍孔现象。
当意外塌孔时,应通知技术及相关安质部管理人员到场判定情况及处理措施,当塌孔情况不大是,经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同意采用旋挖钻机专用高效聚合物化学泥浆处理。
高性能聚合物泥浆,用于静态泥浆护壁钻孔工艺,主要作用在于保护桩孔壁稳定和絮凝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土、砂子以及其它杂质。
5.1一、高性能聚合物泥浆的使用方法:
5.1.1施工准备:挖两个泥浆池,大小在100立方米,长6米,宽5米,深3——4米,可根据用量确定泥浆池的大小,并在池边上装好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周边按国家安全规范做好防护。(也可以做一个泥浆池,按膨润土造浆及循环方法进行)
5.1.2将清水注入泥浆池后,用20%氢氧化纳(又名烧碱、火碱或片碱)溶液调节水的PH值在8-10之间,用空压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
5.1.3将循环泵打开,进行自循环后,通过泵出水管口加入本产品,要求慢慢均匀加入,一般沙层加量为万分之二点五(既100方水中加入本产品25公斤),后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用工程漏斗测定溶液的黏度到30秒左右即可满足一般工程地质。(一般情况下手感稍有粘度起线丝状即可,特殊地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1.4若黏度高于30秒,可直接加水稀释:若黏度小于30秒,可能是由于搅拌时间不够,需延长搅拌时间,如果仍达不到黏度,可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再用空压机搅拌一小时左右,直至满足条件。
5.1.5在钻进过程中,如果含砂层较多,要提前准备好足够量的泥浆,并在钻进过程中不断补充泥浆,保持钻进液面,确保地层压力平衡。
钻进完成后,停15-40分钟后,(根据孔深决定时间)用钻机打捞一次沉降下去的砂子等杂质,不要控浆。然后下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一般情况下都能达到灌注桩要求的含砂量和沉砂量,个别地层可能会出现沉砂量较多的情况,就可以在下钢筋笼之前多捞两次,以确保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沉渣达标。
5.1.6灌桩完后,返回的泥浆需要求其黏度,如果黏度低于30秒,可以打开循环泵自循环后通过出水口补充本产品,并用空压机不停搅拌,直至满足条件。同时,在另外一个泥浆池中配制新的泥浆,以满足下一个桩钻孔所用。
5.2用量
一般情况下比例按0.01%~0.1%配制,根据现场实地情况试验确定配合比例。
参考指标:
地层状况
Neptune泥浆(公斤∕立方水)
粘度(秒)
粘土与页岩
0.2-0.6
24-30
淤泥,细到中砂
0.3-0.7
26-32
粗砂,较小的砾石
0.4-0.9
26-35
卵砾石
0.7-1.1
35-45
5.3注意事项:
5.3.1在挖池过程中,尽量保证其大小的准确性,以保证配浆的准确性,避免浪费。
5.3.2在配碱过程中,一定要先把氢氧化纳配制成20%水溶液,切记直接把固体氢氧化纳直接加入泥浆池中,以便充分溶解。
5.3.3在上层钻进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泥浆的黏度可以小一些,大概28秒左右就可以使用,如果上层过早出现沙层,尽量不要降低泥浆黏度。
5.3.4在一个泥浆池一次配浆不要过多,否则不利于搅拌,在配浆的时候,要留出充足时间,使产品充分溶解,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不得在没有完全溶解的情况下使用。
5.3.5在钻进过程中,保持液面很关键,一般情况下,要求液面不低于护筒的1/2高度处,在钻进完成后,下钢筋笼和导管的时候也要保护液面,就是说要提前配制好足够的泥浆量。下钢筋笼时避免碰撞孔壁
5.3.6在下钢筋笼的时候,尽量保证操作规范,减少和桩眼四壁接触,以保证沉砂达到灌注桩的标准。
5.3.7配制泥浆前,需准备好一台型号W3.0/5的空压机,取代传统使用大功率泥浆泵来循环泥浆的方式,这样能很好地保存泥浆的有效成分并发挥出泥浆的性能。在配浆工作开始时,打开空压机进行运转,将所需泥浆材料全部冲散进泥浆池内后,空压机需至少要保持2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方可将泥浆材料在池内充分的溶解开来,从而达到开工使用要求。
5.3.8在钻进过程中,要求孔内泥浆的液面不得低于护简内侧高度的1/2位置,这样才能保持好孔内的静柱压力,防止浆面下沉过大而导致孔内压力失衡出现蹋孔现象。钻头在出入孔口时,提、放的速度要放缓,尽量减轻对孔内泥浆的扰动,保护孔壁的稳定,避免孔口坍塌,护筒下沉现象的出现。当钻头打满提钻时,要适当反钻几下再缓慢提钻,这样可避免孔底因抽吸力过大而造成孔底部分出现坍蹋。
5.3.9当孔钻到设计孔深后,钻机先暂不挪位,停留在原地,等待一会(视孔深而定,一般情况下三十分钟为宜),用测绳测量孔深度,计算出沉渣厚度,再重新下钻捞取沉渣。当钻头接近孔底时,需轻放,以免扰动沉渣,使沉渣浮起,捞起沉渣将钻头提起到孔口时,不要停留控浆,应迅速将沉渣甩出。沉渣捞清后,孔内将不再有沉渣出现,便随即可下放钢筋笼,在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避免碰撞孔壁,以免造成新的沉渣产生。
5.3.10钢筋笼下好后,开始下导管,事先请勿必检查好导管的密封条是否完好,接导管时,要将导管的法兰拧紧,因为此泥浆属于无固相泥浆,较传统泥浆更易渗漏到导管内,因此只要拧紧导管,就能避免因导管漏水而造成混凝土离析,堵塞导管,影响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切忌不能逆时针方向转动导管,防止导管松动脱落,造成埋管现象的发生。
5.3.11要求钻机工作人员注意保持好泥浆液面的高度,要及时给予孔内补浆。钻机工作人员需在开钻前测量并加固好钻头的直径尺寸,必须保证钻头尺寸符合施工要求,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加扩钻头尺寸来扩孔,这样会造成蹋孔事故,所以不得扩孔。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全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和教育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积极配合各管线产权单位的迁改工作注意施工降水对周围浅基础房屋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必要时须采取基础加固措施。由于施工场内地下管线众多,需严格按照项目部测量制定位置钻孔作业,并对地下管网标示部位进行保护。对于在地下管线位置的围护桩,桩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需由项目部工程部研究决定。
3、地下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面、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以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
4、加强检查钢筋笼的焊接质量,特别的吊点位置的焊接质量,保证吊装过程中的安全。
5、钢筋笼吊装过程中,需有专业现场指挥员指挥,检查吊车支架的稳定性、吊车起吊角度、起吊旋转范围的线路、人员机械设备等,确保吊装处于安全、可控范围。
6、旋挖钻机施工时,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铺设能保证其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或垫层(路基板)。
7、选择证件齐全、操作熟练、安全责任心强的吊车司机。
8、油料的存储、运输必须遵照国家《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9、及时检查、保养机械的性能,不得超过相关配件的使用期限,对于受损部件及时更换,确保机械正常使用。
10、钻孔桩成孔后,必须在孔口周围设置有效防护,并设置明显的警示(警告)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内,并随时清除孔口的弃土,保持井口附近场地清洁。
11、施工场内一切电源、电器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
12、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开关盒及配电必须设有防雨盒盖或雨棚,电器安装后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13、电线路必须规范,严禁随在丢放,严禁电线电缆线等与金属物件发生磨擦,以免造成电缆线破损后漏电伤人。
14、新到工人需经防火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在职工中开展防火安全的宣传教育,定期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和灭火技术训练。
15、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制止、纠正违法、违章行为,防止和消除火险隐患。对暂时难以消除的火险隐患,必须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
16、修理机械时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使用时两瓶距离不少于5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米,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附件完整有效。
17、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符合防火安全要求,易燃材料专库储存。消防泵房用非燃材料建造,施工现场消防器材和不得埋压、圈占或挪作他用。并注意对消防设备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库房、油库严禁烟火,油库应安装避雷装置。
18、与当地医院及消防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必要时请求协助。
第七章 环境保护措施
1、噪声控制
给驾驶员进行技术交底,不能无故制造出噪音。夜间施工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且不能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
施工期间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进行强噪声操作。
保证机械状况良好,外观整洁,灯光齐备。
2、 预防尘土污染措施
落实环境保洁责任制,所有施工现场以外的公用场地禁止堆放材料、工具、垃圾等杂物;施工区内除按计划搭设临时设施和堆放施工材料外,对生活管理区和人员活动区进行必要的场地绿化,美化环境,保持现场周围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场地清洁和洒水降尘。
3、污水、弃碴和建筑垃圾处理
施工现场设明沟、沉淀池为主的排水系统,并定期由专人负责清除,以减少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泥浆须经沉淀后抽排到市政雨水管网内。
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废弃的浆、渣,不得污染环境。应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护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选用施工注浆浆液必须对地下水无污染。
现场弃碴集中存放的,须加覆盖或采取固化措施;弃碴不得任意弃置、堆放,尽快运至规定的弃土排放场。
施工弃土临时堆砌坡脚宜设支挡物,并尽快运到指定排放场,避免乱取乱弃,破坏自然环境,运输弃土车辆不宜装的过满,应加盖蓬布。进出车辆必须把车轮洗干净,并不得有超载。施工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