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附解析(一)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珊瑚虫、海葵、海蜇都是腔肠动物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C腔肠动物有的生活在海水中,也有的生活在淡水中D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身体呈两侧对称2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环节动物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C能处理有机废物,提高土壤肥力D体表有外骨骼3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分节C附肢分节D体内有坚硬的骨骼4鲟鱼是体形大、寿命长的一种淡水鱼类(如图),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目前,人们已掌握了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我市一些地方已大力发展了鲟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
2、经济效益。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鲟鱼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鲟鱼体形大,属于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C寿命长的原因是遗传物质不断发生变异D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属于克隆技术5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C是气管,是肺,是气囊D空气在和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气体交换6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丁是变温动物B乙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C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D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7为了适应陆地干燥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
3、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A蛇的鳞片B蚯蚓的刚毛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8下列动物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A娃娃鱼B鲸鱼C鳄鱼D鲨鱼9关节的所谓“支点”作用是指()A关节自身可以转动B肌肉围绕它转动C关节可以支持其人体D骨围绕它转动10如图是人的长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骨松质,其腔隙内容纳着骨髓;是骨密质,结构致密坚硬,抗压力强B和的结构层次属于结缔组织;整块骨属于器官C是骨髓,幼年时呈红色,有造血功能D是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长、长粗和修复有关11如图当我们做伸肘动作时,图中的和所处状态分别是()A都处于收缩状态B都处于舒张状态C收缩,舒张D舒张,
4、收缩12下图示意人体产生屈肘和伸肘动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B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三头肌收缩C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D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13端午节某些地方有划龙舟的习俗,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划龙舟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骨骼肌B成年运动员的骨中,有机物大约占,无机物大约占C划龙舟时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该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14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通过运动扩
5、大了活动范围B所有动物运动都依赖肌肉和骨骼C动物运动时都需要消耗能量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1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动物运动方式适应的环境运动器官是否需要能量猎豹奔跑或行走陆地四肢需要鲫鱼游泳水中鳍需要鹰飞行空中翼需要A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B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C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D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16几位同学在讨论动物运动的意义时提出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逃避敌害C动物的运动有利于物种的进化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17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
6、的是()A猴子骑车B谈虎色变C蜘蛛结网D老马识途18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B一群小丑鱼躲进海葵群里C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D一群水蛭吸附在水牛身上19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与蜘蛛织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孔雀开屏B鹦鹉学舌C老马识途D狗辨主客20紧急情况下,壁虎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的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壁虎的这种行为是(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社群行为D防御行为21刚果森林中的倭黑猩猩以植物果实为食,吞下的种子会被它排到距离原植物体很远的地方,其中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它的消化才能萌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倭黑猩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B倭黑猩猩吞
7、食种子不利于植物的繁殖C倭黑猩猩能帮助植物扩大分布的范围D偷猎倭黑猩猩不利于森林植物的繁育22下图是一些微生物的形态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与丙的结构相比,甲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酿酒、做馒头时离不开丙,制酸奶、泡菜要用到甲类生物C乙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D丁是青霉菌,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它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甲类和乙类生物23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够繁殖后代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C也叫细菌病毒D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24罐装午餐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
8、亡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25下图表示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食物D该保存方法与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26用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菌,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三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是()选择题A加快减慢不变B减慢不变加快C加快减慢减慢D减慢加快减慢AABBCCDD27下列属于变温动物的是A家兔B家鸽C海豚D蚯蚓28观察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
9、这一特征是() A都有种子B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C叶形为针叶形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2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巨人稻”等杂交水稻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B孝感市现记录到4纲6目58科138种陆生野生动物指的是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范围越大,生物多样性就越丰富D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30我们所说的大豆属于以下分类单位中的A界B门C种D纲二、实验探究综合题31图为蝗虫的外部形态示意图。(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类,蝗虫属于_动物。(2)蝗虫身体的三个部分中,_ (填序号)是蝗虫的运动中心;(3)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是身体表面有一层坚韧的_,虽然
10、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但能保护体内柔软器官并防止体内_蒸发(或散失)的作用;(4)蝗虫的体表有与呼吸有关的结构是_。32甲图是关节的模式图,乙图是关于骨、关节、肌肉之间的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关节是由、和_共同组成。甲图内有_,能减少关节头和关节窝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这就增强了关节的_性和_性。(2)乙图中,错误的是_ (选填“A”或“B”)。(3)人体的运动要靠_的牵引,当它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时,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33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下表是实验
11、小组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10个月中的月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的高度/cm5月25日至6月16日06.2031.06月17日至8月3日6.210.231.072.9(1)此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2)分析实验数据有蚂蚁侵食的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_(填“低于”或“高于”)没有蚂蚁侵食的金合欢幼苗。(3)得出的结论是_。(4)上述实验表明,蚂蚁和金合欢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_。(5)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4下图分别是酵母菌、青霉、蘑菇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酵
12、母菌是_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有1_、2_、3细胞质、4细胞膜、5_等;青霉、蘑菇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和酵母菌一样,青霉、蘑菇的细胞内都有_,所以酵母菌、青霉、蘑菇都属于真核生物。(2)青霉结构中的2是_菌丝,它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1_,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青霉结构中的3是_菌丝,它能够深入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3)磨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1_和3_组成。35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日鸟,是人类最亲密的野生动物。因为有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地添了的光彩,阅读下列关于喜鹊的科普短文,请回答以下问题喜鹊是常见的鸟类动物,体长4050厘米,
13、雏鸟出壳后浑身赤裸设有羽毛,需亲鸟抚育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其褐色和白色的体羽才逐渐丰满方才离巢。喜鹊的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平原山区,还是河谷农田,抑或城市乡村,无处不可见其身影。喜鹊的食性很杂,除食谷物、瓜果等素食外,也大量捕食蝗虫、禽卵及幼鼠,甚至啄食刺猬。虽然喜鹊体形中等,但性情勇猛,不惧强暴,故一些鸟友虐称其为“猛雀”。如果来犯的是人类,它们往往或诱引追逐、使人远离维鸟的居所;或虚张声势,正面冲击,表示抗议。如果是天敌来犯,如占其巢穴、掠其子嗣的红脚隼等小型猛禽,喜鹊必以其特有的鸣叫声警告,同时呼朋唤友,合围驱逐,或群起而攻之,以弱击强,虽败犹力争。 世界各国邮政部们曾多次发行喜鹊题材的邮
14、票,足见各国人民对喜鹊的喜爱。 在大自然中,喜鹊的确有不少“美德”其一,喜鹊是不拿薪的“天气预报员”,民间有“(喜鹊)仰鸣则晴,俯鸣则雨”之说。其二,喜鹊是天才的“建筑师”,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喜鹊所营的巢近水源、远天敌、易采食、宜育雏,巢的位置、大小,选材,结构和朝向均有独到之处。(1)与其他类动物相比,灰喜鹊生殖发育的突出特点是体内受精和_。(2)喜鹊的雏鸟出壳后浑身赤棵没有羽毛,需亲鸟扰育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可离巢,喜鹊的育维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决定的。(3)喜鹊的飞行器官是_,由于体内有许多_,它们与肺相通,形成了特有的呼吸方式是_,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4)喜鹊的食性很杂,它与虫是_关系
15、。喜鹊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促进_,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5)喜鹊是天才的“建筑师”,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长期_的结果。(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建筑物的密度来越高,树木越来越少。要想更好的保护喜鹊,最根本的措施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解析D【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详解】A珊瑚虫、海葵、海蜇都是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A正确。B腔肠动物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故B正确
16、。C腔肠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淡水中的水螅,生活在海洋中的珊瑚虫、海葵和海蜇等,故C正确。D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D错误。故选D。2D【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改良土壤、蚯解析D【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
17、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可以改良土壤、蚯蚓可以作中药材、作蛋白质饲料、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还可以处理生活中有机垃圾。【详解】A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故A正确。B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故B正确。C蚯蚓能处理有机废物,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因此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故C正确;D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外骨骼,蚯蚓属环节动物,体表没有外骨骼,故D错误。故选D。3D【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据此答题。【详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18、,并且分部,头部有眼、触角、口等器官;体表有外骨骼,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足和触角分节。体内有坚硬的骨骼不属于节肢动物的特征。故选D。4A【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详解】AB、鲟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不是体内受精的胎生动物,A正确,B错误。C、寿命长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作用,但不是遗传物质不断发生变异的原因,C错误。D、克隆技术指生物体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形成与亲本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的过程,鲟鱼的人工取卵和孵化技术不是克隆技术,D错误。故
19、选A【点睛】了解鲟鱼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5D【分析】图中气管,气囊,肺,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详解】A家鸽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并在其中进行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错误。BD在家鸽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B错误,D正确。C图中气管,气囊,肺,C错误。故选D。【点睛】知道鸟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辅助呼吸。6C【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
20、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足和触角也分节。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详解】图示甲为鱼类和图示丁乌龟为爬行动物,二者
21、都是变温动物,故A正确;乙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丙家鸽属于鸟类,其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故C错误;将甲鱼类、丙鸟类、丁爬行类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故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动物类群的特征。7B【分析】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陆生动物是在陆地上繁衍生活的动物的总称。 【详解】陆生动物指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其中几乎都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地下动物中,有些是靠呼吸孔隙水中的溶解氧而生存的微小动物,亦属陆生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呼吸空气、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保护卵
22、等等有关的结构都很发达。 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细鳞且有角质层。而蚯蚓的刚毛是用来辅助运动的。故选B。8B【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详解】A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肺呼吸,变态发育,A错误。B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所以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B正确。C鳄鱼的具有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变温动物等特
23、征,为爬行动物,C错误。D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的鱼类。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D错误。故选B。9D【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详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
24、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10D【分析】对于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我们可以借助以下知识结构图来分析如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骨松质,骨密质,骨髓,是骨膜。【详解】A.骨松质,骨松质-质松(疏松),主要分布解析D【分析】对于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我们可以借助以下知识结构图来分析如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骨松质,骨密质,骨髓,是骨膜。【详解】A.骨松质,骨松质-质松(疏松),主要分布在骨两
25、端,能承受一定压力;是骨密质,致密而坚硬,主要分布在骨干,抗压力强,A正确。B.结缔组织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于其中的细胞组成,结缔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人体的血液组织、骨和软骨组织均属结缔组织;一块完整的骨属于器官,B正确。C.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C正确。D.骨膜,有血管,有神经、成骨细胞,起着营养和神经作用,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的长长是与骺端软骨层细胞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平时可通过手绘长骨的结构示
26、意图,指明结构,并写出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的知识结构,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记忆,就不容易遗忘了。11D【分析】图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解析D【分析】图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神经
27、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图为伸肘状态,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D符合题意。【点睛】考查伸肘和屈肘时肌肉的状态。12D【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乙中肌腱,肌腹。【详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两端解析D【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乙中肌腱,肌腹。【详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A正确;甲图中示意产生伸肘动作,此时肱
28、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处收缩,B正确;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所以,与骨相连的骨骼肌至少是由两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C正确;屈肘和伸肘都是简单反射,但是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D错误。【点睛】明确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13B【分析】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接(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有机物解析B【分析】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骨和骨连接(主要是关节)的统称,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
29、骼肌起动力作用。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详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骨骼肌,A正确。B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图从图中看出,成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依次分别约占、,B错误。C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
30、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C正确。D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14B【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详解】A、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活动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解析B【分
31、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详解】A、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活动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获取食物、逃避敌害和繁殖后代的机会,A正确。B、脊椎动物有骨骼,有的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如蚯蚓,因此不是所有动物运动都依赖肌肉和骨骼,B错误。C、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线粒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动物运动时都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同,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D正确。故选B【点睛】动物的运动利于捕食和避敌,
32、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15C【分析】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详解】A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器官也不同,从表中可看出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解析C【分析】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详解】A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器官也不同,从表中可看出所有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从表中可看出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如鱼用鳍游泳,运动器官就是鳍,故B不符合题意。C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生物,因为它有发达的四肢,但是从表中不能看出它的运动速度,故C
33、符合题意。D从表中还看出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如鹰用翼在空中飞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C【分析】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详解】由分析得,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解析C【分析】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详解】由分析得,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动物运动与
34、动物物种的进化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点睛】解题关键是知道动物运动的意义是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17C【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解析C【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CD、猴子骑车、老马识途、谈虎色变,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B、蜘
35、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蜘蛛结网B符合题意。【点睛】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18A【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详解】A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时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A正解析A【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详解】A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时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A正确。B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C猎豹追捕羚羊不属于社会行为,属于捕食
36、行为,C错误。D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不属于社会行为,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19A【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解析A【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37、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狗辨主客”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蜘蛛织网”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先天性行为。故选A。20D【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行为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资源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解析D【分析】动物的行为按照行为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
38、资源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或战斗的行为。防御行为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或种群,防御敌害而产生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鸟类的求偶、交配、筑巢、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社群行为又叫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的动物群集行为。【详解】在紧急情况下,壁虎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是动物为保护自己而形成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21B【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
39、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解析B【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倭黑猩猩是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它的消化才能萌发。所以倭黑猩猩吞食种子利于植物的繁殖,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吞下的种子会被它排到距离原植物体很远的地方。因此倭黑猩猩能帮助植物扩大分布的范围,C正确。D倭
40、黑猩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所以偷猎倭黑猩猩不利于森林植物的繁育,D正确。故选B。22D【分析】甲图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图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丙图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核;丁图是青霉,多细胞真菌。【详解】A图甲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图丙是解析D【分析】甲图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图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丙图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核;丁图是青霉,多细胞真菌。【详解】A图甲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图丙是酵母菌,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B酿酒、做面包和馒头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
41、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B正确。C图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存活,C正确。D丁是青霉菌,属于真菌,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它产生的抗生素只能杀死甲类生物细菌,对乙类生物病毒无效,D错误。故选D。【点睛】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可正确解答。23B【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解析B【分析】(1
4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2)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详解】A噬菌体是细菌病毒,能够繁殖后代,A正确。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而不是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B错误。C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也叫细菌病毒,C正确。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噬菌体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24C【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
43、殖。【详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解析C【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详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因此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首先喜氧菌不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厌氧菌可以在罐头里生存、繁殖(袋装食品发生胀袋的原因)。所以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封盖前高温灭菌,瓶内无细菌,封盖后密封很严,细菌不能进入。故选C。25D【详解】试题分析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不同,该方法是不让微生物进入,而冰箱保存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A、B、C正确,D错误,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食物保存方法,解析D【详解】试题分析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不同,该方法是不让微生物进入,而冰箱保存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A、B、C正确,D错误,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食物保存方法,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26B【分析】由图示分析可知第种细菌处于试管底部,属于厌氧细菌,第种细菌与培养液相融合,属于兼性细菌,第种细菌处于培养液上部与空气相通,属于好氧细菌。【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