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003].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78714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0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0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0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00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00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强化物理综合试题附解析(一)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一定相同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2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3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其中与我们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取暖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雪人变小B热风很快使手变干

2、C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D白雪开始消融4下列估值最不合理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B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C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山崖约510m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仅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直接用眼观察到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不可逆D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必过焦点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光一定会聚在焦点8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王是远视眼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9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着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

4、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齐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演员B急速飘动的白云C平台D摄像机10下列关于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图乙表示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不同的匀速运动C图丙表示物体在DE段和EF段做不同的变速运动D图丁表示某种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情况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 。实验中,巧妙的利用纸屑将扬声器的微小变化进行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易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_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

5、在 _ 中传播。12周末,小丽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 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小刚在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从物理角度分析阳光下,他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知识来解释;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它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站在桥上,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他看见的自己是光的_形成的像。如图,2019年4月10号,人类首次拍摄到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再次印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光年”是_单位。14浴室里分别装

6、有热水管道和冷水管道,现发现一根管道“出汗”,这是物态变化中的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由此可判断这是_(填“冷”或“热”)水管道。15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_(远/近)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_(甲/乙)图相符,应配戴_透镜予以矫正。16如图a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_cm;如图b所示,物体的重为_N。17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天鹅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树影摇曳,鱼儿戏水。小红看到的树影是_所形成的像,看到的鱼儿是_所形成的像。1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7、;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温度降低时,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_。AB C D19如图所示,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_(选填“正立”或“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它利用了光的_原理成像的。20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甲的s-t图象如图(a)所示,乙的v-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象可知两车速度关系是v甲_v乙(选填“”)其中v甲=_m/s。三、作图题21按照题目要求作

8、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_(2)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_(3)如图所示,从点光源 S 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壁上的O 点处,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_四、实验题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1)由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_ 产生声音;(2)由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_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 。(

9、填序号)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23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 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为_,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2)水沸腾时撤掉酒精灯,水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3)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b_ma(选填“”、 “”或“=”)。2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直放置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的

10、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呈接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小明和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好蜡

11、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1)图甲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 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2)接着,小亮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他 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完整的像;(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选填“左”或“右”)移动;(4)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了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_。光屏下移一段距离蜡烛下移一段距离透镜下移一段距离26王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

12、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_m/s。(4)张刚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

13、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即20Hz20000Hz,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介质的种类不同,声速不同,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但是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C符合题意;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即声音的强弱,故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解析A【详解】A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会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A符合题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易观

14、察,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随着空气越来越少,手机铃声越来越小,可知,若空气全部被抽走,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故D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C【详解】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取暖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现象;雪人变小是升华现象;热风很快使手变干是汽化现象;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是液化现象;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A【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dm左右,故A错误

15、,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中学生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12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为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1.5s=510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大约是23,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C解析C【详解】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A解析A【详解】A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承接在光屏上也能够用眼睛观察,故A正确;B光

16、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也改变,故B错误;C光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错误;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D错误。故选A。7A解析A【详解】A凸透镜的焦点是由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是虚焦点,故A正确;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过焦点,通过凹透镜后不过焦点,而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焦点,故C错误;C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也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D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是会聚了一些或发散程度减小了一些,

17、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不一定会聚在焦点,故D错误。故选A。8B解析B【详解】AB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小王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C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故选B。9B解析B【详解】以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为参照物,演员和布景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演员是运动的,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D【详解】A图甲表示,对于某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A错误;B图乙表示,物体在AB段做匀速运动,在BC段静止,故B错误;C图丙表示,物体在DE段

18、做变速运动,在EF段做匀速运动,故C错误;D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图丁可以表示某种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情况,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振动 转换法 液体 【详解】1甲图中,纸屑的跳动说明扬声器发声是因为纸盆的振动产生的。2由于纸盆的振动看不清,把纸盆的振动转换为纸屑的运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3乙图,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12折 大于 【解析】看到的鱼儿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而形成的虚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离水面的距离一定大于2m,所以白云的像离水面的距离也大于2m,像离水面的距离与水深

19、无关;点睛分清由光产生的三种现象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3直线传播 反射 反射 长度 【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详解】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3小刚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4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14液化 冷 【详解】12发现管道“出汗”

20、,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发生液化现象,所以我们就会看见冷水管道的“出汗”。15远 乙 凹 【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解析远 乙 凹 【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乙图相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点睛】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需

21、使光线变得发散,才能看清,因此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1630 2.8 【详解】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6.30cm对齐,则木块长度为l=6.30cm-4.00cm=2.30cm2图b中解析30 2.8 【详解】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6.30cm对齐,则木块长度为l=6.30cm-4.00cm=2.30cm2图b中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故物体重力为2.8N。17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详解】1看到湖中的树影是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2看到水中的鱼,是光从

22、水中斜射入眼睛形成的像,属于折射。解析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详解】1看到湖中的树影是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2看到水中的鱼,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眼睛形成的像,属于折射。18熔化 凝固 D 【详解】12小颗粒球状物非晶体材料能起到调温的作用,是因为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使室温不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室温不下降。3A图像表解析熔化 凝固 D 【详解】12小颗粒球状物非晶体材料能起到调温的作用,是因为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使室温不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室温不下降。3A图像表示的是晶体的熔化图象;B图像表示的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C图像表示的是晶体的凝固图象;D图像表示的是非晶

23、体的凝固图象。故选D。19倒立 缩小 折射 【详解】1 “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故成的是倒立的像。2 “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故成的缩小的像。3凸透镜成像是利用了解析倒立 缩小 折射 【详解】1 “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故成的是倒立的像。2 “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故成的缩小的像。3凸透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形成的。20= 4 【详解】12由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因v乙=4m/s,故v甲=v乙。解析= 4 【详解】12由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因v乙=4m/s,故v甲=v乙。三、作图题21【详解】(1)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过A、B两点作镜面的垂

24、线,用虚线表示,再由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确定两点对应的像A、B,用虚线将这两点连接起来,因为平面解析 【详解】(1)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过A、B两点作镜面的垂线,用虚线表示,再由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确定两点对应的像A、B,用虚线将这两点连接起来,因为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故作图如下(2)2图中是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投向延长线过以异侧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作图如下(3)3过点光源作平面镜的垂线,由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作出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之后连接OS,OS与镜面的交点是入射点,其中OS在入射点与O点段用实线表示,这段

25、便是反射光线,入射点与S点间用虚线表示,因为这段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再将入射点与S点连接起来,便是入射光线。所以作图如下四、实验题22振动 响度 C 【详解】(1)1 不敲击音叉,音叉不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被弹开;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由解析振动 响度 C 【详解】(1)1 不敲击音叉,音叉不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被弹开;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由对比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2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响度小,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一个较

26、小的角度;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同时可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3)3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故选C。23不变 不能 【详解】(1)1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水才能解析不变 不能 【详解】(1)1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98。 2水在沸腾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2)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水才能沸腾。所以在水沸腾过程中,突然取走酒精灯,则水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

27、(3)4由图可知,a的初温比b的初温高,a、b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低,根据Q=cmt可知,a的质量大,即mbma。2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同 垂直 相等 不能 虚 不变 【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解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同 垂直 相等 不能 虚 不变 【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2)2两支相同的蜡烛A、B,点燃A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可以得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4通过观察刻度尺上

28、蜡烛A、B的位置和数据,可以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56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不能上接到蜡烛A的像。(4)7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不变。25照相机 能 右 【详解】(1)1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2用不解析照相机 能 右 【详解】(1)1此时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2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

29、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能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3)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焦距变大,光线会聚的点会向右移动,所以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4)4如图乙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故选。26刻度尺、小铁片 较小 0.5 没有控制路程一定 【详解】(1)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刻度尺,用来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还需要一个小铁片,用来挡住小车,使于测出小车运动解析刻度尺、小铁片 较小 0.5 没有控制路程一定 【详解】(1)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刻度尺,用来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还需要一个小铁片,用来挡住小车,使于测出小车运动到底端时所用的时间。(2)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拉长小车运动的时间。(3)3小车在s3上运动的路程是小车在s3上的时间是t3=1s,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4)4小车通过的路程长短也会影响速度,他在实验时只注意到了改变小车下滑时的高度,没有控制小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