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内蒙古自治区).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7022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1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内蒙古自治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内蒙古自治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内蒙古自治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内蒙古自治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内蒙古自治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080.01 Z 18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15932019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lenium-rich soil 2019-02-20 发布 2019-05-2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1593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设计书编审 . 3 6 富硒土壤区筛选 . 4 7 重点富硒土壤区调查评价 . 6 8 综合研究 . 8 9 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及农作物

2、种植规划建议 . 9 10 富硒土地资源建档 . 10 11 图件、数据库与报告编写 .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 .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土壤硒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 . 1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富硒土地资源建档登记卡 . 1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 19 DB15/T 1593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丽娟、马志超、王喜宽、刘颖璠、孙凤霞、包凤琴。 DB15/T 159

3、32019 1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富硒土壤调查评价的总则,设计书编审,重点富硒土壤区筛选及评价,综合研究,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议,富硒土地资源建档,图件、数据库与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地中耕地与牧草地的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 其他农用地的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DZ/T 0258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

4、学调查规范(1:250 000) DZ/T 0289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T 029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富硒土壤 selenium rich soil 通过自然生长,能使农作物达富硒农产品标准的一类土壤。 3.2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lenium-rich soil 针对耕地与牧草地重点地区, 以土壤测量为主, 植物地球化学调查为辅, 对硒及其他营养有益元素、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的含量特征、空间分布及成因来源进行调查评价。以土壤中硒含量及影响土壤质量

5、的土壤养分、土壤环境为评价指标,进行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评定,再辅以植物富硒水平及安全质量对评定等级进行校正,以实现富硒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DB15/T 15932019 2 4 总则 4.1 调查评价目标 查明富硒土壤分布范围、硒物质来源与富集特征、富硒区土壤质量现状及农作物富硒特征,评价富硒土壤综合等级,圈定优质富硒区,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4.2 调查评价任务 4.2.1 查清土壤中硒及其他营养有益元素、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 4.2.2 查明主要

6、农作物中硒及部分有益有害元素含量水平,进行富硒优质农作物筛选;研究土壤中硒的物质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有效性及其控制因素,为富硒农产品种植提供依据。 4.2.3 依据富硒土壤调查评价成果,进行富硒土地资源建档,为当地政府、企业合理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4.2.4 建立富硒土壤调查评价数据库。 4.3 调查评价比例尺及相应的评价目标 4.3.1 1:50000:查明土壤硒含量水平及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划定重点富硒土壤区范围,为进一步开展重点富硒土壤区调查评价提供依据。 4.3.2 1:10000 及更大比例尺:进一步确定富硒土壤分布范围,评价富硒土壤质量,研究硒物质来源,为富硒土地开发、富硒农

7、产品安全生产等提供依据。 4.4 调查评价单元确定及其划分方法 4.4.1 1:50000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单元,同 1:50000 或更高精度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斑。 4.4.2 1:10000 及更大比例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单元,同相应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斑,也可采用工作区实际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4.4.3 当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斑面积大于调查比例尺所规定的采样网格面积时,且图斑内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类型较多,应进行评价单元细分,分别评价。 4.5 调查评价工作流程 开展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流程示意图见图1。 DB15/T 15932019 3 图1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流程示意图 5 设

8、计书编审 5.1 设计书 设计书是富硒土壤调查评价项目实施的依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编写。 5.2 前期准备工作 5.2.1 资料收集。设计书编写前所需收集的调查区资料种类如下: a) 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等资料; 1:50 000 工作区选定与设计书编审 资料收集与归纳整理 植物地球化学调查 1:50 000 土壤测量 土壤硒等级 重点富硒土壤区划定 资料汇交 图件、数据库与报告编写 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议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植物富硒水平 植物安全性评价 植物地球化学调查 1:10 000 及更大比例尺土壤测量 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综合

9、评价 土壤养分 地球化学评价 土壤硒等级 土壤环境 地球化学评价 植物富硒水平 植物安全性评价 富富 硒硒 土土 壤壤 区区 筛筛 选选 重重 点点 富富 硒硒 土土 壤壤 区区 调调 查查 评评 价价 富硒土地资源建档 DB15/T 15932019 4 b)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及其他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资料; c)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城镇发展、主要生态问题等资料; d) 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农作物种植结构与生产效益、作物类型、农药与化肥种类、主要农业生产问题等资料; e) 工矿企业及主要污染源分布等资料; f) 地方政

10、府发展规划及农业区划、特色农业等有关资料。 5.2.2 资料分析及 1:5 万工作区选定: a) 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总结影响工作区土壤硒含量及土壤质量的地球化学、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各种因素,明确富硒土壤调查评价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b) 在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一般选择以下区域作为开展 1:5 万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工作区: 1:25 万及更大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发现的土壤硒富集区; 已有富硒农产品分布区或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区; 成土母质富硒区,包括成土母质为煤系地层、黑色岩系地层、河湖湘沉积地层、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受其开采影响的区域等; 土壤中有机质相对高含量区。 5.2.3 实地踏勘与需求对

11、接。在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基础上,对工作区进行实地踏勘,并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其对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具体要求,提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实施方案。 5.3 设计书编写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参见附录A。 5.4 设计书审查 设计书提交任务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 6 富硒土壤区筛选 6.1 1:50 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6.1.1 土壤样点布设 6.1.1.1 样点布设原则。土壤样品采用网格加图斑的原则布设,网格数量原则上与采样密度相一致。 6.1.1.2 样点布设密度。农耕区和牧区土壤样品采集点布设密度分别为: a) 农耕区:土壤样品平均采样密度为 9 点/km2,采样密度范围为

12、 4 点/km216 点/km2;一般将工作区划分为平原区与丘陵区两种类型, 平原地区可放稀至最低采样密度, 丘陵地区可加密至最高采样密度; b) 牧区: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 4 点/km2。 6.1.1.3 样点布设方法如下: a) 样品应布置在相应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 样点布设后可叠加最新卫星图像进一步校准; b) 在确定的采样网格或土地利用单元内,综合考虑地质背景、成土母质、土地利用、行政权属等进行样点布设,样点应分布在单元内地质背景、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最具代表性地块内,原则上每个采样网格或土地利用单元内应至少布设一个采样点。 6.1.1.4 在工作底图上对采样单元从左向

13、右、自上而下连续顺序编号。在编号下方注明重复样样号。 DB15/T 15932019 5 6.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按照DZ/T 0295中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执行。 6.1.3 定点与记录 6.1.3.1 定点与记录按照 DZ/T 0258 中表层土壤样品定点与标绘、采样记录方法执行。 6.1.3.2 在野外使用数码相机对采样点照相记录,每个采样点拍摄工作照片不少于 2 张,至少 1 张拍摄采样点周边环境,1 张拍摄采坑与样袋。 6.1.4 土壤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 6.1.4.1 土壤样品分析指标:必测 Se、N、P、K、pH、有机质等;根据工矿企业对土壤污染情况,

14、生态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状况等因素,可选测 Pb、Cd、Cr、As、Hg、F 等元素。 6.1.4.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与质量要求按照 DZ/T 0295 中土壤样品的分析与质量要求执行。 6.1.5 重复样采集 重复样采集按照DZ/T 0258中表层土壤重复样采集方法执行。 6.2 1:50 000 工作区植物地球化学调查 6.2.1 植物样点布设 6.2.1.1 农耕区植物样品采集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牧区植物样品采集牛、羊等牲畜主要食用且大面积生长的牧草。 6.2.1.2 植物样品布设应侧重硒含量高值区,兼顾背景区和低硒区。硒含量高值区每种植物采集数量不少于 30 件,背景区和低硒区

15、每种植物采集数量各不少于 15 件。 6.2.2 植物样品采集、处理、定点与记录 农作物样品采集与处理按照DZ/T 0295中农作物样品采集、处理方法执行;牧草样品采集与处理按照DZ/T 0289中牧草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方法执行;定点与记录要求同6.1.3,样品采集记录卡按照DZ/T 0295中植物样品采集记录卡填写,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减记录内容。 6.2.3 植物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 6.2.3.1 植物样品分析指标:必测 Se,选测元素同土壤样品选测元素。 6.2.3.2 植物样品分析方法与质量要求按照 DZ/T 0295 中植物样品的分析与质量要求执行。 6.3 原始资料质量检查 1

16、:50 000野外调查工作原始资料质量检查按照DZ/T 0258中原始资料质量检查内容及要求执行。 1:10 000及更大比例尺调查评价工作原始资料质量检查可参照执行。 6.4 1:50 000 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6.4.1 评价单元赋值 评价单元赋值按照DZ/T 0295中评价单元赋值方法执行。其中插值方法主要按照Se相对误差(RE)确定;若选测元素有Cd、Hg且两元素污染浓度较高时,插值方法则按照Se、Cd、Hg的 RE最小原则自行确定;当土壤Se、Cd、Hg计算出的RE差异较大时,以Se的RE作为选择插值方法的依据。 DB15/T 15932019 6 6.4.2 土壤硒等级 土壤硒等级

17、划分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执行: a) 参照 DZ/T 0295 中土壤硒分级标准执行; b) 参照附录 B 土壤硒等级划分原则自行确定; c) 根据当地农作物富硒水平与土壤硒含量对应关系自行确定, 确定方法可参照国家给出的土壤硒等级划分方法或附录 B 执行。 6.4.3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 单指标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及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按照DZ/T 0295中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方法执行。 6.4.4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 6.4.4.1 土壤中环境指标等级采用指数法进行划分,按照公式(1)计算土壤中污染物指标i 的单项污染指数Pi: iiiSCP (1) 式中: Ci土壤中污

18、染物指标i 的实测质量分数,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Si土壤中污染物指标i 在GB 15618中给出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6.4.4.2 单指标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可依据Pi的计算值,按照DZ/T 0295 中单指标和多指标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方法执行。 6.4.4.3 土壤酸碱度(pH)分级标准按照 DZ/T 0295 中土壤酸碱度划分标准执行。 6.4.5 植物富硒水平及安全性评价 6.4.5.1 植物富硒水平:参照自治区制定的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评价植物富硒水平;无自治区标准也可参照国家、行业或国内其他

19、省份制定的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 6.4.5.2 植物安全性评价:参照国家或行业食品卫生标准,评价植物食品安全性。 6.5 重点富硒土壤区划定 重点富硒土壤区的划定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土壤硒含量等级达适量及以上; b) 土壤养分等级达较丰富及以上; c) 土壤环境等级为轻微污染及以下; d) 80 %及以上植物样品达富硒农产品标准且安全质量合格。 DB15/T 15932019 7 7 重点富硒土壤区调查评价 7.1 调查评价比例尺 在重点富硒土壤区内, 根据调查评价工作需求确定调查评价工作的比例尺, 调查评价比例尺原则为1:10 000。如需要,可进行更大比例尺调查评价工作,直

20、至地块级评价。更大比例尺调查评价方法参照1:10 000 调查评价方法执行。 7.2 1:10 000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7.2.1 样点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法同 6.1.1。样点布设密度,农耕区和牧区分别为: a) 农耕区:土壤样品平均采样密度为 64 点/km2,采样密度范围为 20 点/km2100 点/km2;平原地区可放稀至最低采样密度,丘陵地区可加密至最高采样密度; b) 牧区: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 20 点/km2。 7.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方法与质量要求等各项内容按照 DZ/T 0295 中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执行,样品的定点与记录、重复样采集等要求同

21、6.1.3 和 6.1.5。 7.2.3 土壤样品分析指标:必测 Se、pH 和有机质,其他指标可根据前期调查情况,按照 DZ/T 0295中指标筛选原则自行筛选。 7.3 植物地球化学调查 7.3.1 植物样品布设应侧重富硒区,兼顾背景区和低硒区。 7.3.2 植物样品布设种类和数量如下: a) 农作物样品: 根据已有中、 小比例尺农作物采集样本进行农作物样品布设, 每种农作物富硒区采集数量不少于 30 件,背景区和低硒区各不少于 15 件; 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蔬菜、经济作物、道地中药材等种植情况分类布设样品,每种农作物富硒区采集数量不少于 30 件,背景区和低硒区各不少于 15 件; b

22、) 牧草样品:采集牛、羊主要食用且大面积生长的牧草,富硒区每种牧草采集数量不少于 30 件,背景区和低硒区各不少于 15 件。 7.3.3 植物样同点布设根系土样品。农作物根系土样品采集深度原则上为 0 cm20 cm,还应视农作物种类而定;牧草根系土样品采集深度为 0 cm10 cm。 7.3.4 植物样品采集、处理、定点与记录同 6.2.2。 7.3.5 植物与根系土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按照 DZ/T 0295 中植物与根系土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执行。 7.3.6 植物与根系土样品分析指标:必测 Se,其他指标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按照 DZ/T 0295 中指标筛选原则自行筛选。 7.4 富硒

23、土壤地球化学评价 评价单元赋值方法、 土壤硒等级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方法、 植物富硒水平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同 6.4。 7.5 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评价 7.5.1 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由评价单元的土壤硒等级与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叠加产生。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表达图示与含义见表 1。 DB15/T 15932019 8 表1 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示与含义 富硒土壤质量 地球化学等级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 优质 良好 中等 差等 劣等 土壤硒 等级 丰富 一等 一等 二等 四等 五等 适量 三等 三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边缘 五等 五等 五等 五等 五等 缺乏 五等 五等 五

24、等 五等 五等 颜色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R:G:B 0:210:0 150:250:160 50:250:180 250:210:250 250:140:250 富硒土壤 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含义 一等为优等质量富硒,表明土壤硒含量丰富,土壤质量优质至中等。 二等为良好质量富硒,表明土壤硒含量丰富,土壤质量中等。 三等为中等质量富硒,表明土壤硒含量适量,土壤质量优质至中等。 四等为差等质量富硒,表明土壤硒含量丰富至适量,土壤质量差等。 五等为劣等质量富硒或不富硒,表明土壤硒含量丰富至适量,土壤质量劣等;或土壤硒含量边缘至缺乏,土壤质量优质至劣等。 7.5.2 可根据富硒植物占比情况及植

25、物安全质量达标情况,对评价单元的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8 综合研究 8.1 样品布设 8.1.1 样品应布设在重点富硒土壤区内。 8.1.2 对于预判为成土母质(母岩)富硒、成土过程次生富集成因的富硒地区(内蒙次生富集成因富硒土壤多为干旱蒸发型盐碱性土壤),应按地质背景和成土母质类型,布设土壤垂向剖面测量工作,重点研究成土母质中硒含量特征、赋存形式及在风化成土过程中硒元素迁移分配规律。 8.1.3 对于预判为人类活动成因的富硒地区,针对可能的硒输入途径,部署追源评价工作,重点开展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化肥施用等硒输入通量研究。 8.2 样品采集加工与分析测试 8.2.1 土壤

26、垂向剖面样品 8.2.1.1 针对评价区主要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母岩)、土壤类型,选择其主要分布区布设土壤垂向剖面,每种成土母质(母岩)需布设 13 条剖面。 8.2.1.2 土壤垂向剖面样品采集与记录按照 DZ/T 0289 中土壤剖面样品采样方法执行。 8.2.1.3 土壤垂向剖面样品分析指标同土壤样品,可根据研究需要自行增减。样品分析方法与质量要求同土壤样品。 8.2.2 人为物源样品 8.2.2.1 对于无明显自然成因,即成土母质(母岩)硒含量不高,且次生富集作用不明显的富硒土壤区,人为物源样品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布设: a) 大气污染较严重(邻近城市、工矿区)的富硒土壤区,应考虑布设

27、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 DB15/T 15932019 9 b) 采用河流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富硒土壤区,应考虑布设灌溉水调查; c) 存在污水灌溉、污泥农用、粉煤灰施肥、人为施用含硒物料(硒酸盐或亚硒酸盐)等的富硒土壤区,应考虑布设污水、污泥、粉煤灰、化肥等可能的人为硒源样品; d) 若上述情况同时存在,可同时布设各类样品。 8.2.2.2 各类样品布设、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如下: a) 大气干湿沉降物和灌溉水样品布设、样品采集与处理按照 DZ/T 0295 中大气干湿沉降物和灌溉水样点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方法执行; b) 存在污水灌溉、污泥农用、粉煤灰施肥、人为施用含硒物料(硒酸盐或亚硒酸盐)

28、等的富硒土壤区,深入调查各种人为源污染物类型、来源、施用历史、范围和用量,并进行采样分析; c) 污水样品在污水排放口、主干渠、灌溉口采集水样,水体采集与添加保护剂方法同灌溉水; d) 污泥、粉煤灰、化肥等样品,根据当地物料来源、种类的复杂程度确定采样件数,一般每种类型样品不少于 3 件,每件样品采样重量为 1 kg1.5 kg。 8.2.2.3 各类样品分析指标如下: a) 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分析指标:Se、As、Cd、Cr、Hg、Pb、Cu、Zn、Ni、F、有机污染物等; b) 水化学样分析指标:Se、As、Cd、Cr、Hg、Pb、Cu、Zn、B、F、pH 等; c) 污泥、粉煤灰、化肥等

29、样品分析指标:Se、As、Cd、Cr、Hg、Pb、Cu、Zn、Ni、F 等; d) 不同评价区,可根据研究内容自行增减分析指标种类。 8.2.2.4 各类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按照 DZ/T 0295 中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及污染物样品分析与质量要求执行。 8.3 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 8.3.1 按地质背景、成土母质(母岩)、土壤类型,分类统计土壤硒等元素含量,对比不同类型区土壤硒元素含量特征,分析土壤硒元素成因来源。 8.3.2 以土壤垂向剖面调查数据为依据,计算土壤风化指数、元素富集系数,研究成土母质、成土作用过程、人为活动等对土壤剖面中硒及其他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垂向分布、富集贫化的作用规

30、律,进一步确认富硒土壤的自然成因。 8.3.3 分析土壤硒有效量、有效性(有效硒与全硒比值)、土壤-作物硒富集系数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控制土壤硒有效性、作物硒吸收的地质背景和土壤环境控制因素,为富硒土壤改良调控、富硒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服务。 8.3.4 根据灌溉水、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分析数据,计算农耕区土壤硒等元素输入通量。结合作物吸收带出通量,预测评价当前环境条件、农业生产下土壤硒变化趋势,进一步确认富硒土壤的人为成因,分析富硒土壤的持续可利用性。 8.3.5 根据污泥、粉煤灰等人工物料的施用总量及其硒等元素浓度,计算农田系统元素输入总量。依据耕作层厚度和土壤容重,预测人为物料输入引起的

31、土壤硒浓度变化。结合作物吸收带出通量,预测土壤硒含量变化趋势, 进一步确认富硒土壤的人为成因, 评价土壤硒外源输入的可持续利用性和重金属外源输入的生态风险。 9 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议 9.1 参照富硒农产品标准,评价富硒农作物的产出情况,统计各类农产品富硒率。计算不同农作物的硒富集系数fSe,富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fSe = 农作物硒/土壤硒。对比不同农作物的硒富集系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富硒农作物种类。 DB15/T 15932019 10 9.2 富硒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议,应根据土壤硒全量、有效量分布,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富硒农作物类型及分布情况,结合当地土地利用、农

32、业种植布局和政府相关规划提出。 10 富硒土地资源建档 10.1 富硒土地资源建档主要针对重点富硒土壤区进行建档。富硒土地资源建档登记卡见附录 C。 10.2 建档单元一般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可以是单个图斑,也可以由临近多个图斑合并而成。建档单元的划定以及图斑合并主要考虑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密度分区、土地质量空间变异特性、行政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 11 图件、数据库与报告编写 11.1 图件 11.1.1 编制的图件主要为基础图件、 实际材料图和最终成果图。 最终成果图应直观反映富硒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空间展布及分布面积等状况。 11.1.2 基础图件 根据不同尺度的评价工作,基础图件包括

33、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地形地貌图、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内蒙古自治区最新土地调查成果图。 11.1.3 实际材料图 包括各类介质采样点位图、航迹图及其他实际材料图。采样点位、样品编号、样品种类等信息应准确标注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坐标校准后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11.1.4 富硒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图及其应用性图件 11.1.4.1 元素地球化学图。该类型图包括土壤中硒、氮、磷、钾等元素全量及有效量地球化学图,土壤中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图,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及其他理化指标的地球化学图。 11.1.4.2 富硒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图。 该类型图包括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图、 土壤

34、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图、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等。其中,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图和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图又可分为: a)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图包括土壤养分单指标地球化学等级图、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图、土壤硒等健康元素单指标地球化学等级图; b)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图包括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单指标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图、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图、土壤酸碱度地球化学等级图等。 11.1.4.3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应用性图件。 该类型图件包括富硒种植规划建议图、 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议图、配方施肥建议图、土地规划利用建议图等。 11.2 数据库 数据库按照 DZ/T 0295 中数据库

35、建库内容及要求执行。 DB15/T 15932019 11 11.3 报告编写 富硒土壤调查评价实物工作完成后,需进行报告编写。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 D,章节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减。 DB15/T 15932019 1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 A.1 绪言 A.1.1 目的任务 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工作起始时间、成果提交时间及预期成果等。 A.1.2 工作区概况 包括工作区行政区划、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A.1.3 以往工作程度 包括以往土壤(土地)调查、养分调查与环境监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以及

36、与本次调查内容有关的成果及存在问题等。 A.2 区域背景 A.2.1 区域地质背景 简要说明地质背景特征,重点说明与富硒土壤有关及影响富硒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的地质体特征、分布。 A.2.2 区域水文地质背景 说明水文地质特征。 A.2.3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包括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A.2.4 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 A.2.5 工作区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包括土壤中硒富集特征及硒物质来源、农作物中硒富集特征、土壤及农作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A.3 调查评价内容 A.3.1 评价内容 依据任务书和富硒土壤调查评价规范,细化调查评价内

37、容。调查评价内容包括查清1:50 000土壤调查区中土壤硒元素及部分有益元素、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范围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土壤硒等级、土壤养DB15/T 15932019 13 分地球化学等级、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圈定重点富硒土壤区;查清重点富硒土壤区硒元素、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范围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土壤硒含量等级、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富硒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研究土壤中硒成因来源、迁移转化与控制因素,开展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提出富硒种植规划建议。 A.3.2 重点问题及关键技术 论述调查评价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等。 A.4 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A.4.1 技术路线

38、 包括技术路线和调查评价流程等。 A.4.2 工作方法 A.4.2.1 包括工区布置、样品布置与采集、样品加工处理、数据分析、质量监控、等级划分与统计、图件、成果表达与应用等。 A.4.2.2 1:10 000及更大比例尺富硒土壤调查评价还需增加指标筛选、权重赋值、隶属函数值计算等项内容。 A.5 工作部署 A.5.1 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要求,有针对性地阐述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关系。 A.5.2 总体工作部署及年度工作部署 说明总体及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当年工作安排要具体。 A.6 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的实物工作量,附工作量一览表。 A.7

39、预期成果及提交时间 A.7.1 预期成果 包括调查评价报告、图件和数据库。 A.7.2 成果提交时间 按照任务书要求,说明成果提交的时间。 DB15/T 15932019 14 A.8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A.8.1 组织管理 说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 A.8.2 项目组成员及分工 包括项目负责人简历、项目组研究基础,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在项目中的分工等。 A.9 经费预算 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 A.10 质量保证与安全措施 A.10.1 质量保证措施 说明为保障任务完成而采取的各种质量保证措施,包括野外样品采集、处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样

40、品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和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A.10.2 安全与劳动保护措施 说明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 A.11 设计附图及附表 A.11.1 附图 包括交通位置图、工作程度图、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工作部署图及其他需要的图件。 A.11.2 附表 评价工作中需要的各类表格。 DB15/T 15932019 1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土壤硒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 B.1 土壤硒的分级标准根据植物富硒水平与土壤硒含量对应关系确定。 B.2 以某地区土壤硒等级划分为例,说明划分方法: B.2.1 土壤硒的“缺乏”

41、、 “边缘”等级标准值及“适量”等级下限值按照DZ/T 0295中制定的土壤硒相应等级标准值执行。 B.2.2 土壤硒的“丰富”等级下限值和“适量”等级上限值的制定按照以下步骤给出: a) 将某地区以往调查工作获得的小麦籽实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样本数据生成散点图, 以青海制定的粮食类富硒标准最低值 0.08 mg/kg 为小麦富硒标准最低值,将散点图分为四个区域,见图B.1; 图B.1 小麦籽实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散点图 b) 当正确区分布样本比例相对偏高, 遗漏区和误判区分布样本比例均相对偏低时, 对应的土壤硒含量值即为土壤硒“丰富”等级的下限值和“适量”等级的上限值,见表 B.1 及图 B.2

42、,由此给出小麦达富硒农产品标准时对应土壤硒“丰富”等级的下限值和“适量”等级的上限值为0.25 mg/kg; DB15/T 15932019 16 表B.1 各区小麦籽实及对应根系土硒含量样本分布情况统计表 根系土 Se 含量/mgkg-1 正确区/样本数 遗漏区/样本数 误判区/样本数 0.20 18 2 16 0.23 20 6 10 0.25 23 7 6 0.30 24 11 1 0.35 22 13 1 图B.2 不同土壤硒含量值对应各区样本占比柱状图 c) 小麦为某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其达富硒农产品标准时对应的土壤硒含量值具有一定代表性, 可作为该地区土壤硒“丰富”等级下限值和“适

43、量”等级上限值的确定依据,由此给出某地区土壤硒等级划分标准,见表 B.2。 表B.2 土壤硒等级划分及图示 指标 缺乏 边缘 适量 丰富 标准值/mgkg-1 Se0.125 0.125Se0.175 0.175Se0.25 Se0.25 颜色 R:G:B 214:227:188 194:214:155 122:146:60 79:98:40 DB15/T 15932019 17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富硒土地资源建档登记卡 表C.1 富硒土地资源登记卡 编 号 行政归属 土地利用现状 面积/亩 土壤类型 成土母质 富硒区块土壤情况富硒区块土壤情况 样品号 pH 全硒mgkg-1

44、 有效硒 gkg-1 有机质 % 碱解氮mgkg-1 速效磷mgkg-1 速效钾mgkg-1 重金属情况 采样日期 样品检测单位 富硒区块农产品情况富硒区块农产品情况 样品号 种类 分析部位 硒/mgkg-1 富硒情况 重金属情况 富 硒 区 块 平 面 位 置 图 备注 DB15/T 15932019 18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D.1 前言 D.1.1 项目来源及任务目标 D.1.2 完成工作量 D.1.3 主要成果及参加人员贡献 D.2 工作区概况 D.2.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D.2.2 以往工作程度 D.2.3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D.

45、2.4 农(牧)业生产情况、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 D.3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述 D.3.1 调查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 D.3.2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述 D.3.3 分析测试方法及数据质量评述 D.3.4 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 D.4 1:50 0000 工作区土壤及植物地球化学评价 D.4.1 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等级 D.4.2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特征与等级 D.4.2.1 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D.4.2.2 土壤单指标养分等级 D.4.2.3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D.4.3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等级 D.4.3.1 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D.4.3

46、.2 土壤重金属元素单指标环境质量等级 D.4.3.3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等级 D.4.4 植物富硒水平及安全性评价 D.4.4.1 植物硒含量特征及富硒水平 D.4.4.2 植物安全性评价 DB15/T 15932019 19 D.4.5 重点富硒土壤区划定 D.5 重点富硒土壤区地球化学评价 D.5.1 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等级 D.5.2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与等级 D.5.3 植物富硒水平及安全性评价 D.5.3.1 植物硒含量特征及富硒水平 D.5.3.2 植物安全性评价 D.5.4 富硒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评价 D.6 综合研究 D.6.1 土壤硒的来源 D.6.2 土壤硒的有效性 D.6.3 土壤硒的迁移转化规律 D.7 富硒区土地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种植规划建议 D.7.1 富硒区农作物适宜性评价 D.7.2 富硒区土地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种植建议 D.8 附件 D.8.1 附图 D.8.2 附表、数据库与参考文献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