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3508-2019 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江苏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883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3508-2019 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江苏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32∕T 3508-2019 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江苏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32∕T 3508-2019 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江苏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32∕T 3508-2019 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江苏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32∕T 3508-2019 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江苏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7.040A 78备案号: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508-2019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hore-based radar monitoring of oil spill on the sea2019-01-12 发布2019-01-30 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DB32/T 3508-2019I目次目 次.I前 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雷达设备要求和适用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5 雷达数据.26 监测范围.27 监测内容.28 监测时间和频次.29

2、 监测技术与方法.29.1 监测准备.29.2 数据采集.29.3 数据处理.39.4 技术要求.39.5 雷达监测溢油流程.39.6 溢油分布专题图.410 监测报告.510.1 报告内容.510.2 报告格式.5附录 A (规范性附录)雷达设备性能指标.6附录 B (资料性附录)雷达监测溢油范围示意图.7附录 C (规范性附录)雷达数据预处理方法.8附录 D (资料性附录)雷达监测溢油专题图示例.9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雷达监测溢油报告格式示例.10DB32/T 3508-2019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

3、草单位: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大气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伟波、罗锋、周涛、常曼、徐坤、章志、李婧慧、王曙曜、张一乙、邱宇、董冰洁。DB32/T 3508-20191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离岸10km海域X波段的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状况。本标准规定了岸基雷达监测的基本内容、业务流程、监测方法和基本要求等内容,用于指导和规范岸基雷达监测海面溢油工作。本标准中的岸基雷达,一般指雷达发射器安装位置距离海岸线约1公里以内的雷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4、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914-2006 海滨观测规范GB/T 21247-2007 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海面溢油 spilled oils on the sea在海面溢漏或漂浮的石油及其炼制品。GB/T 21247-2007,定义 2. 13.2面状溢油 planar oil spills面状溢油连续分布,溢油覆盖率高于50%,溢油厚度大于0.1cm。3.3带状溢油 zonal oil spills沿岸滩方向呈带状分布,向岸方向突出,溢油覆盖率高于50%,溢油厚度约为0.1cm。3.4溢油覆盖率 oi

5、l spill coverage溢油实际覆盖区域占溢油分布区的比例。3.5DB32/T XXXX-20182溢油运动 oil motion溢油运动方向指溢油漂流的去向,漂流速度为单位时间内溢油移动的距离。3.6岸基雷达 shore-based radar雷达发射器安装位置距离海岸线约1公里以内的雷达。4雷达设备要求和适用环境设备要求:a)岸基雷达海面溢油监测数据应以X波段雷达为主,其设备性能指标见附录 A。b)岸基雷达发射器应符合无线电管理要求并取得无线电发射型号核准。c)岸基雷达发射器宜选择邻近海边的空旷高地,周边50m内无高大物体遮挡。d)岸基雷达发射器架设高度应根据探测范围决定,距海平面

6、高度一般不低于10m。e)岸基雷达发射器应能24小时连续工作,并应有相应的正常及故障监视指示。f)岸基雷达发射器MTBF应大于1500h,MTTR应小于0.5h.,建议使用全固态半导体器件。g)岸基雷达发射器工作电源支持220V10%、380V10%,频率50/60Hz,并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能力。设备要求:a)室内设备应在下列环境中正常运行:1、工作温度:0-40;2、工作湿度:5%-90%;b)室内设备应在下列环境中存储:1、工作温度:-10-50;2、工作湿度:5%-90%;c)室外设备应在下列环境中正常运行:1、工作温度:-20-60;2、工作湿度:5%-100%;3、防护等级:IP6

7、4以上;4、抗风能力:大于90节;5、可抗腐蚀、抗盐雾。5雷达数据数据质量要求如下:a)雷达数据格式必须为编译后的标准格式(如*.dat等)或可用雷达软件直接读取的数据格式。b)雷达数据要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以表明数据的获取时间,一般以时间格式(如20150811094027.dat,数据获取时间为2015年8月11日9时40分27秒)命名雷达数据文件。c)雷达数据要有完整影像,剔除有2条及以上明显条带或坏线的雷达数据。d)对于特定时刻(如业务工作需求或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的雷达数据,需同时获取该时刻前后13组的雷达数据,以备数据比对和参考。e)雷达观测期间要有同步的气象观测数据。f)特殊气象条

8、件下(大雾、大雨等)获取的雷达数据,应详细记录数据获取时的气象条件,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6监测范围DB32/T 3508-20193岸基雷达海面溢油监测业务应针对特定海域,距离雷达发射器中心点 10km 以内的范围。岸基雷达海面溢油监测范围的示意图参见附录 B。7监测内容岸基雷达海面溢油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a)溢油分布状况:溢油面积。b)溢油漂流速度和方向。c)溢油扩散分布专题图。8监测时间与频次岸基雷达常规监测海面溢油于每日的 08 时、14 时和 20 时进行;溢油应急监测时,根据监测任务的具体要求增加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时间可调整为 1 小时一次。9监测技术与方法9.1监测准

9、备在雷达监测海面溢油工作开展前,应制定监测方案与应急监测预案,确定监测时次,完成仪器设备及其配件的检查维修工作,准备好雷达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分析和数据制图等常用软件。9.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相关要求如下:a)根据监测方案或预案的技术要求,调整雷达监测的量程范围,采集特定时刻与特定范围内的溢油监测数据。b)每一时刻或监测范围内应有 23 个溢油监测数据文件。c)检查采集到的溢油监测数据,通过文件大小(破损文件一般是正常文件大小的 1.5 倍)直接剔除破损数据文件。d)雷达监测数据转换成图,剔除有 2 条及以上明显条带或坏线的雷达数据。e)若筛选后没有可用的溢油监测数据,可及时补测或代之以临近时刻的

10、雷达数据,并对记录补测和替代数据进行详细记录。9.3数据处理雷达监测溢油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噪声消除和滤波等。预处理方法见附录 C。9.4技术要求9.4.1 溢油面积a)软件自动解译根据溢油图像区域大小,判读溢油覆盖面积。b)像元统计根据溢油的雷达回波值特征,利用滤波器跟踪算法(KFCW)实现溢油区域与清洁海区的分割。设置合适的阈值消除灰度,提取出溢油像元个数,计算溢油覆盖面积,获得该时刻的溢油面积。溢油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km2) 。9.4.2 溢油漂流速度与方向DB32/T XXXX-20184a)目视跟踪法在溢油动态雷达扫描图像上,选择开阔海域、回波较强、易于分辨的特征区域,定位起点并记

11、录坐标和开始时间,目视跟踪该特征区域一段时间(5 分钟)后,定位终点并记录坐标和终止时间;通过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和时间差计算出溢油漂流的速度和方向。b)图像比对法根据溢油图像灰度值分布,获取不同时刻的灰度值分布图像,取一定时间间隔(5 分钟)的两幅图像,根据雷达图像直方图的灰度特征分布确定特征点,提取出两幅图像同一特征点的坐标值,根据时间差和坐标值计算出溢油漂流速度与方向。溢油漂流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溢油漂流方向:单位为度() 。9.5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流程监测流程如下:9.5.1量程调整根据监测任务的实际需要调整雷达监测的量程范围;9.5.2 重复周期调整对应雷达运行的四种模式,重复

12、周期为1小时雷达工作重频为3200Hz脉宽为0.08-20s,重复周期为2小时工作重频为2600Hz脉宽为0.08-30s,重复周期为3小时工作重频为1200Hz脉宽为0.08-60s,重复周期为4小时工作重频为1000Hz为脉宽0.08-80s,应根据量程调整,确保屏幕上呈现清晰的溢油回波画面。9.5.3 溢油要素监测1)溢油面积:分12级,用0、1、2、3、4、5、6、7、8、9、10-、10表示,记录时取整数。监测时利用目视解译或者像元统计的方法估算溢油图像的分布面积占比,海面无溢油时,记录栏空白;溢油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不足5%时,溢油面积记“0”;占5%以上,不足15%时,溢油

13、面积记“1”,以此类推;整个能见海面布满溢油时,溢油面积记“10”,有缝隙时记“10-”。大雪天对雷达反射信号造成明显大面积干扰时,不进行溢油监测,记录栏记“”;2)溢油漂流:利用目视跟踪法或图像比对法进行溢油漂流速度和方 向的监测。海面无溢油时,流向、流速栏空白;漂流速度小于0.05m/s时,流速记“0”,流向记“C”;海面有溢油,但无法监测到漂流速度和方向时,应在备注栏说明。9.5.4 数据记录监测数据文件应导出备份,并进行仪器使用记录和溢油监测工作记录。9.5.5注意事项1)雷达辐射器以及主要监测设备应做防雷避雷处理;2)雷达监测系统应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雷达硬件系统的使用应

14、严格遵守雷达说明书,避免违规操作引起的硬件损伤。9.6溢油分布专题图在溢油监测图像上,利用目视解译或其他方法获取雷达监测范围内的溢油面积和溢油漂流速度与方向等,并以溢油监测图像为背景记录相关溢油信息,形成溢油分布专题图。9.6.1 专题图要素专题图应包含以下要素:a)专题图名称b)雷达数据成像时间DB32/T 3508-20195c)图示或图例说明d)溢油专题信息e)图像坐标f)图像方位指示与比例尺g)制作时间9.6.2 格式要求专题图格式要求如下:a)专题图名称位于专题图上方居中,字体采用黑色、宋体,字号根据图幅大小设定。b)图像位于名称下方,居中。c)溢油类型等溢油信息应标注在溢油图上。d

15、)专题溢油信息位于图像右侧,从上至下分别为溢油信息、溢油情况概述。e)比例尺和制图时间等信息位于图像右下方,比例尺在制图时间上方。f)专题图需包含溢油与海水等信息。g)图像采用极坐标,极径和极角单位分别为海里和度() 。专题图样图参见附录 D。10监测报告10.1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如下:a)报告名称。b)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监测地点与通讯方式。c)实时溢油监测:溢油漂流速度、方向、扫海面积等。d)全天溢油扩散情况概述。e)监测人员。10.2报告格式海面溢油监测报告格式参见附录 E。DB32/T XXXX-20186附录 A(规范性附录)雷达设备性能指标技术指标雷达性能波段X 波段极化方式垂直极化

16、天线尺寸2.4m峰值发射功率100w发射频率941040MHz水平波束角1垂直波束角2225距离分辨力15mDB32/T 3508-20197附录 B(资料性附录)雷达监测海面溢油范围示意图DB32/T XXXX-20188附录 C(规范性附录)雷达数据预处理方法C.1 对雷达监测溢油回波图像进行增强设定雷达为慢扫扫描模式(1r/min) ,雷达重频PRF,相干积累脉冲数为pN,利用 FFT 技术对相关积累脉冲数做相干积累, 从而获得相参雷达慢扫模式下的极坐标雷达回波图像, 距离分辨率为r(由雷达脉宽决定) ,角度分辨率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6pNPRFC.2 坐标转换将溢油图像从极坐标系转化为

17、笛卡尔坐标系, 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技术对转化后的雷达图像缺失的像素点进行补全。转化公式为:sin( )cos( )xryrC.3 对雷达图像进行 Gamma 滤波Gamma 滤波器是基于图像统计学贝叶斯判决法的最大后验滤波器。它假设雷达反射和斑点噪声均服从 Gamma 分布, 它们的叠和会产生一个被公认的适合多种目标的雷达反射的多样化的 K 分布,x 可由下式得到:24) 1() 1(2yLyLyyLx1)(1yLLyC.4 阈值分割方法假定分割阈值为 t,将图像的灰度级划分为两类,灰度值小于 t 像素属于溢油点,记为 A;灰度值大于 t 的点为背景区,记为 B,分别计算 A 和 B 类的概率,

18、记为Aw和Bw;分别计算 A 和 B 的平均灰度Au和Bu;计算全图的平均灰度为u,则两类方差2t宜定义为:222()()tAABBw uuw uu分割阈值则为*2argmax()ttDB32/T 3508-20199附录 D(资料性附录)雷达监测海面溢油专题图示例雷达监测海面溢油专题图DB32/T XXXX-201810附录 E(资料性附录)雷达监测海面溢油报告格式示例*海域雷达监测溢泊报告监测单位*舍监测组点*舍监布时间*舍电话*-llIail: *舍H年H月H日海域溢油情况实时溢泊监测2H月H曰H时至舍日时.利用霄达溢油监砚系统对周边5公里以内的海域进仔全天候溢油监砚,监测表明海峡北部沿

19、岸分布有长200米油宽度为5米,覆盖率为60%左右的溢油手持.H时:少云西北风4号级1()1ll1.溢汹分布在潮流和西北风的刊用下!油膜向东侧漂移*IIt少云西北风-6级12m!.溢汹分布小时后在潮流和西北风的作用下油膜向东南漂移8km扫梅雨积15.4ktnH肘少云西北风4-级lOnJ、.溢汹分布小时后在潮流和西北风的作用下汹膜向东南漂移18km扫海而积为36.8km. 全天溢泊情况嬉述2今日气温2-8C.全天晴持续西北风4号级地强到-6级且大阵风12m/.蛊持续4-6级大风影响,整个监测梅雨滋油向东南方向扩散!耻大扫梅雨积36.8km.溢汹区附近油膜厚度较大向外海Jj向漂移扩散后,汹膜厚度变薄.对海城边成较大将处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i/j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监测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生活指南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