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83619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HESILKROAD131THECSILKROAD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曹晓东(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7 3 0 0 7 0)摘要 地域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分支和延伸,甘肃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其地域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国际中文教育以“推广汉语语言,弘扬中华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为宗旨,以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为重要任务,构建国际中文教育与“讲好甘肃故事”互动共生、协调共进的跨文化传播系统,能够为提升甘肃地区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功用。【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甘肃形象;甘肃故

2、事;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 G51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 0 5-3 115(2 0 2 3)0 3-0 13 1-0 8一、引言2021年5 月3 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需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践性。甘肃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气候地貌类型丰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是融人“一带一路”建设承东启西、连接

3、欧亚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当前恰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提出10 周年,作为深受多国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已进人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面对这一新契机和新愿景,立足文化先行,重视文化融通,面向世界讲述甘肃故事,传播甘肃声音,提升甘肃在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不仅符合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还可借助甘肃故事的区域化表达而融人国家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的大格局、大趋势,丰富中国故事的传播议题及表现内容。国际中文教育既是学科也是事业 2 ,既构成国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内作者简介曹晓东(1

4、9 7 9-),女,汉族,山东昌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跨文化传播。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2 年度“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专项研究重点课题“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甘肃地域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研究”(GS2022GHBZXZ00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 视野下的中亚文学在中国:汉译、传播与接受研究”(2 0 2 1YB044)。132THESILKROADS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容,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应有之义 3 。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国际中文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4

5、,更承担了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重任。基于此,本文从国际中文教育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性出发,探讨如何经由“讲好甘肃故事”而参与推动甘肃地域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进而提升甘肃在国际社会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影响力。二、新时代“讲好甘肃故事”的价值意蕴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强调应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近年来

6、,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变化,中国的国家形象研究疆域也不断拓展,已从传统的比较文学、新闻传播、国际关系走向政治学等新领域。鉴于他国视域下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描述”兼有具象性和抽象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特殊与一般的统一,并逐渐强调以客观性、真实性取代以往的虚构性、想象性。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双重价值内蕴,不但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渠道之一,也承担了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一)塑造甘肃形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延伸地域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分支和延伸,表现为特定地域的历史、现状及行为活动在本国乃至国际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的印象、认知与评价。塑造良好地域形

7、象,向世界讲好地方故事,既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路径,也是决定未来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众多,“讲好中国故事”在强调整体性的中华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立体呈现的同时,也应该立足地域,有目标、有区别、有特色地讲好中国地域故事。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的甘肃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其地域形象兼具历史内涵与时代特征,因此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在深化国际理解、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出愈来愈多的基础性和独特性作用,不但是“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践行者8,也成为国家形象塑造与跨文化传播的参与性力量。因此,推广甘肃地域文化

8、,构建全球框架与国际视野下的甘肃形象,除了可从政治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领域人手外,还可借助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来推动和实现。(二)“讲好甘肃故事”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当前“一带一路”规划的地理指向正是跨文化传播尤为活跃的区域9,甘肃身其中,积极参与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其形象构建及跨文化传播可成为甘肃开展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依托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理念和策略方法,结合“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契机,紧扣“讲好甘肃故事”的核心目标,精准挖掘甘肃故事的基本内涵,有助于精准塑造甘肃地域形象,实现提升甘肃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现实目的,也能为开拓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动态、新领域和新

9、方法做出贡献。近年来,新时代甘肃融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性、纲领性文件相继发布,为甘肃的教育发展、社会运行及文化推广指明了方向。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与甘肃地THESILKROAD133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线绸之路THESILKROAD域形象建构及对外传播的长效融入机制,应贴近甘肃省情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建构符合甘肃形象的对外话语,彰显甘肃地域文化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为甘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呕需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人才,让来甘留学生、海外学习者认知乃至认可甘肃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貌,推动甘肃故事更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0、,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树立良好形象。(三)国际中文教育是“讲好甘肃故事”的有效维度国际中文教育从理念、目标到使命都与“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已有的学理性成果总体存在研究内容较空泛、研究主题较凌乱、研究主旨欠明晰等问题,论者普遍缺乏适合的理论视角和工具方法,如民族志、跨文化比较、话语分析、扎根理论等,尤其对跨文化教育的受教者、跨文化传播的受传者的接受效果关注不够。因此,无论在效度还是信度上,相关结论的解释、判断和评估等仍有待加

11、强。今后,可尝试在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构建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培植更具包容性和弹性的分析领域,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内涵、新领域,而讲好甘肃故事、跨文化推广甘肃地域形象则为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新的维度和视角。二、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的理念内涵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如何讲好中国地域故事,对外推广地域形象及地方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题中之义。借助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和分类,可看出已有如下相关议题,如探讨汉语国际推广与特定地域文化间的二者关系叫,论证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的导人策略及社会意义12 1 13 14,阐述来华留学生或在华外国

12、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与效果等 15 16 ,分别从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等角度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与“讲述中国故事”的互动共生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未出现聚焦甘肃地域形象建构及跨文化传播这一问题的深入辨析和系统考察成果,可围绕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者、接受者等向度展开研讨。(一)立足对外传播,构建甘肃形象“讲好甘肃故事”主要围绕“讲什么”“怎样讲”两个问题域展开,叙事内容的避选是重中之重。形象本身包含两重含义:一重是指客观存在的形态,另一重则是基于这种客观存在而产生主观想象的表意实践活动 7,对“甘肃形象”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决定了“讲好甘肃故事”的思路与方法。作为一种混杂着知识和

13、想象、真实和虚构的认知体系,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中国形象”已形成具有内在一致性与延续性的文化定式18 ,而“讲好甘肃故事”则应秉持自我建构的原则,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基础上,尝试突破既有的刻板印象和文化定式,客观生成有关当代甘肃的地域文化形象和对外话语表述体系。体现在汉语教学及教育管理实践中,就是努力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甘肃的历史传统与当下现实,并自然生发出对甘肃的地方想象和未来期许。(二)把握学科特质,创新故事体系国际中文教育语境下的讲好甘肃故事,还意味着要引导外国学习者接触、理解甚至融人多样性的甘肃生活,拓展对这一区域的认知与情感边界。因此,传播者要用独特的视角阐述当代甘肃的世态人情,展现

14、多元且鲜活的甘肃现实,并在不同的话语背景中塑造有关甘肃的文化想象。例如紧扣甘肃区域特色,构建甘肃134THESILKROAD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故事体系,“文化”“发展”“开放”可成为新时代讲好甘肃故事的三个最核心的关键词。具体而言,就是以人文故事、习俗故事投射厚重多元的文化底蕴,以“精准扶贫”“生态保护”为主题,呈现砺前行的发展故事,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印证宏阔包容的开放故事,以上构成了甘肃故事跨文化叙事体系的基本内涵。1.讲好甘肃的人文故事甘肃文化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融汇的产物。古丝绸之路横贯甘肃全境,中华文化的西传与扩散、域外文化的输入与吸纳,都给甘肃地域

15、文化带来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9,并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孕育出深厚的人文精神内蕴与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孙宜学指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一定要讲清楚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共通性,同时还要讲出特殊性,即借助世界共通的人性讲清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受其启发,当前“讲好甘肃故事”也应当彰显甘肃文化的外向型特征,探询其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聚合区、生长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外国学习者、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兴趣与共鸣,继而实现建立在彼此交流上的文化沟通和情感认同。内容选择上,应当规约甘肃地域形象的文化建构维度、文化符号传递和文化意义表达,可围绕敦煌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红

16、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六大板块,明晰故事属性,回归日常视角,诠释有深度也有温度,真正能够吸引人、打动人的甘肃故事。2.讲好甘肃的发展故事历史表明,甘肃的发展一直与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文化演变紧密相连,当前更是在全国性的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学者指出,现阶段中国最具故事性的主题就是脱贫故事,“这是最有潜力挖掘国际传播的故事,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故事”。甘肃地处中国内陆的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较为贫,产业产能相对落后,经济总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近些年来,甘肃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特别在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成就突出。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态势和发展需求,甘肃在经济、社会、生态

17、等领域的发展故事将更富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2 0 2 3“I甘肃网络富民博览会网信新农人行动”于2 0 2 3 年3月在庆阳启动,活动邀请数名留学生代表参观了解甘肃的乡村风貌、农特产品以及电商产业发展,部分学生还在甘肃庆阳环县的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内直播带货弄台产品,为来华外国人参与讲述甘肃的扶贫故事、科技故事做出了表率。生态环保方面,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故事不仅是中国人的力量源泉,也应成为来甘留学生了解甘肃现状、体悟甘肃精神、讲好甘肃故事的重要资源。2 0 19 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即表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中,海外年轻受访者对中国科技和生态领域的评价相对较

18、高,中老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文化领域评价相对较高,讲好甘肃的扶贫故事和环保故事,将其融人当代中国的整体治理和宏观发展叙事范畴,将为国际中文教育语境下的甘肃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3.讲好甘肃的开放故事合作、开放、共赢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与趋势下的中国外交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表达了中国坚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决心,以及期待参与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真诚愿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从丝绸之路历史深处走来的THESILKROAD135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线绸之路THE SILK R

19、OAD甘肃天然具备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愿望与努力,在“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的开放布局中,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愿景中。除了经济层面的对外开放,甘肃的开放故事还延伸至.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如甘肃省地方高校已连续数年招收和培养大批的中亚华裔留学生,以国际中文教育为媒介,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的语言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成为中国和中亚国家交流的“文化使者”,并进一步成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特殊人才”。中亚华裔留学生在甘肃的学习生活故事、社会实践故事以及个人成长故事,不但能为甘肃的全员外交、开放外交提供佐证,还可激活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理解与

20、情感交融,为讲好甘肃通向世界的开放故事打下基础。(三)明确目标受众,增进国际理解甘肃地域形象的建构与跨文化传播还需考量接受者的“他者”眼光和视角,做到区分受众群体,明确传播对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国际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习者尊重文化差异的态度和文化批判意识,即帮助学习者在了解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应有的文化批判意识 2 0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讲好甘肃故事”的受众包括来华留学生和海外学习者,在甘的外国留学生可说是甘肃地域空间的“他者”性存在。“他者”是相对于“自我”所形成的概念,指称自我以外的一切具象或抽象的人与事物 2 1,“他者”关于“我者”形象的生成,既源于“我者”本身的物质存

21、在,包括社会结构、体制关系和文化状态等,也会借助符号体系来完成“我者”的形象建构。身份认同、文化视差、认知偏差以及受众的接受度等问题,都会限制新的信息和知识来改变原有的认知框架,加固“他者”对“我者”的既定印象与自我认知。因此,明确甘肃故事对外传播的目标受众,有利于站在外国人的视角和立场来选叙事内容,塑造甘肃形象,更好帮助学生辨析文化差异及换位思考,减少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读、误差和干扰 2 。当前的来华留学生大部分是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乙世代青少年,后者是全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变革、剧烈的社会经济变迁所孕育出的特殊代际群体,在交往模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文化品位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前辈群体存

22、在显著差异。“讲好甘肃故事”的叙述内容和传播路径也需贴合“Z世代”群体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偏好,设置精细化、生活化的甘肃文化传播议题,实施甘肃故事的区域化、分众化策略,引人具象化视角和年轻态表达,通过增强传播内容的趣味性、亲和力和实效性来实现信息交流和情感唤起,帮助各国青少年更好认识和理解甘肃。再如中亚华裔留学生群体与甘肃地区从亲缘、语言到文化都根基相连,中亚五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面向该群体的“讲好甘肃故事”在展示甘肃特有文化风貌与民风民俗的同时,也应彰显甘肃与中亚地区的历史联结,以达到减弱文化隔阅、达成国际理解的目的。三、“讲好甘肃故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实施路径对教育教

23、学而言,决定“教什么”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为什么教”。国际中文教育语境下的“讲好甘肃故事”,根本目标在于让外国学习者特别是来甘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体认甘肃的同时,借助文化体系建设、文化符号建构、叙事话语表达三位一体,尽可能促成学生对甘肃文化及地域形象的理解和认同。文化认同包括文化认知、情感同化和行为实践三个维度,三者具有递进关系,文化认知引发情感同化,情感同化激发行为实践 2 3 ,面向外国学习者“讲好甘肃故136THESILKROAD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事”,实现学习者对甘肃地域的文化接纳乃至认同,可遵从以下策略具体实施,层层推进:(一)从文化认知到情感同化在课堂教学方面,有意识地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24、与甘肃地域形象塑造结合起来,是甘肃地域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的前提。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活动体验,应围绕彰显甘肃特色的历史人文、山川风物、民俗世情等展开,融汇与甘肃相关的文化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帮助外国学生进行认知,并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形成文化及审美认同。在这一层次上,传播内容的选是其关键,直接决定了学习者的认知层次和认知效果。例如甘肃共青团发布的“甘肃英文版宣传片”全球推介视频编排精心,内容丰富,视听效果颇佳。正片开头即表明“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 0 0 多公里,占总里程的1/4”,并指出这个“汇集了无数历史遗珍和千姿百态地貌类型”的地区曾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

25、地段”,恰到好处地彰显出了甘肃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气势磅,文案大气,是很好的辅助学习材料,尤其适合初级水平的来甘留学生了解和感知甘肃。近来在国内社交平台火热出圈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小绿马”,其模型是承载了历史记忆的国宝“马踏飞燕”,此种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再创作和消费推广模式,也为提升外国学习者的甘肃形象认知提供了物质资源,拓展了想象空间。研究表明,国际中文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是情感沟通,它不只是构建一种“知识共同体”,也几乎不可能构建“价值共同体”,应该也可能做的就是构建一种“情感共同体”2 4。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曾经对中外的经贸往来和文明的交流交汇交融发挥出积极作用

26、,同时也是当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往来与教育合作尤其密切而频繁。与外国民众的情感沟通是达到国际理解的有效路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 0 19)指出,48%的海外受访者对华人华侨在当地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持积极看法,5 4%的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认为在本国生活的华人华侨在当地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甘肃作为来华留学生特别是中亚华裔族群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纽带,能勾连起学习者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同化,并进一步引发行为实践,激发他们讲述乃至讲好甘肃故事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传播能力。(二)从拓展学习到行为实践行为实践依附于文化认知、情感同

27、化而产生,学习者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对甘肃产生情感同化,进而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行为实践 2 3 。在甘留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类及跨文化传播活动丰富多彩,为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的讲好甘肃故事、传播甘肃声音提供了诸多范例。如来甘中亚留学生团队制作的“丝路唐诗”系列微课曾获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团体赛优秀奖,可说是外国人“讲好甘肃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典范;此外,来甘留学生还曾经与北京师范大学“行走看中国”团队一起深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近距离接触甘肃民众的日常生活,感受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带给中国人的切实改变和重大利好,团队拍摄的探访当地人生活的系列影像资料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

28、响。及至今年,更有来自3 0 多个国家的7 0 余名在华留学生走进甘肃,开展“在华外国青年知行中国相约甘肃”研学活动,旨在探寻丝路风韵,发现甘肃之美,感受甘肃发展,领悟甘肃精神,令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讲好地方故事实现了完美融合。总之,无论是生态保护、乡村扶贫、经济合作还是文化传承,大量的社THESILKROAD137释注总第3 9 2 期2023年第3 期THE SILKROAD会实践让来甘留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今日甘肃的种种热点、亮点及难点,进而深刻感受并由衷认同甘肃一地的独特风貌、发展经验和治理成效。(三)面临挑战与应对措施从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和特质人手,探讨甘肃对外形象的“自塑”与“他塑”问题

29、,可发现目前仍存在诸多挑战。研究表明,中国国际传播面临“效果困境”,现有的国际传播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5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在主、客观两个层面削弱不利影响。1.探索“讲好甘肃故事”的信度与效度甘肃形象对外传播的效度和信度如何考量,如何做到分众化、区域化、信息化的分类和精准表达,需采用更加恰当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如引入田野调查、定量分析、质性研究等,方能令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的“讲好甘肃故事”更具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和可参考性。2.改变“以传者为中心”的对外传播思路除了方法迭代,“讲好甘肃故事”所依托的对外传播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如尽量削弱“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思路

30、,纠正“以我为主”的对外传播模式,实现“以传者为中心”向“以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具体措施是,将甘肃文化传承和代表论述有王帅国际汉语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2 0 19),王勇、陈峦明助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2 0 19),杨颖、贺立佳凝聚在华外国人的力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2 0 2 0),周艳梅、高健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2 0 2 0),高洁发挥海外留学生优势讲好中国故事(2 0 2 1),孙宜学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讲好中国特色故事(2 0 2 2)等。“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理论研讨会2020年在济南举行,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院对外传播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的任务

31、之一,构建与“讲好甘肃故事”互动共生、协调并进的留学生教育教学及社会实践系统,做到“让微观背后承载宏观意义”9 ,帮助留学生持续发现甘肃,进而主动探索甘肃,最终实现推介甘肃。3.正视甘肃的经济态势与科技实力李宇明教授指出,经济要素已成为推动语言传播的一大因素,语言呈碎片化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往往相对薄弱。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及接收效果和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态势密切相关,而甘肃目前仍不具优势。可见,想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成功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与甘肃形象对外传播的深度融合及互促互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总之,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甘肃故事”应紧密围绕内容避选、实施路径及效果呈现,深入挖掘国际中文

32、教育与塑造地方形象、传播地方声音的相关性和融合度,正视甘肃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要素与信息传播的互动关系,调动多方资源和力量,引导各国青年学习甘肃文化,感受甘肃发展,读懂甘肃精神,帮助他们成为甘肃故事的聆听者、接受者乃至讲述者,从而令甘肃地域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真正提到高处,落到实处。长陈先红提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最核心的三个关键词是文化、发展、开放。本文认同这一观点,并移用到本文有关对外“讲好甘肃故事”的议题中。引自姜飞在2 0 2 0 年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此报告出自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凯度集团(Kantar)合作开展的第

33、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共在全球2 2个国家展开调查。138THESILKROAD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N.人民日报,2 0 2 1-0 6-0 2.2赵杨.汉语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 7 4(0 1):7-14.3段鹏.历时、共时及经验:国际中文教育及传播应用研究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59(04):76-84.4吴应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现路径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2 0 2 2,5 4(0 3):48-5 6.5孙宜学.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三个阶段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 0 19,(0 1):8 4-8 9.6吴飞,林心婕.近十年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发展与趋势一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J.当代传播,2 0 2 0,(0 5):4-9.7王晓丽,张振卿.国家形象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双重价值意蕴 J.青海社会科学,2 0 2 2,(0 1):187-193+208.8李宝贵,刘家宁.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向度、现实挑战及因应对策 J.世界汉语教学,2021,35(01):3-13.9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

35、几个面向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01):69-73.10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1):38-46.11徐开妍,徐玥.谈来华留学生区域文化教学兼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教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 0 2 0,40(2 4):2 7 4.12苏翔.地方文化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以江苏徐州地方文化为例 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14,5(0 2):41-44.13李晓鹏,沈铁,刘爽.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渗透的社会意义 J.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17,(02):16

36、5-167.14叶胜男.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文化教学的路径研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 0 2 1,5(3 1:151-154.15王勇,陈峦明.助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J.神州学人,2 0 19,(0 1).16杨颖,贺立佳.凝聚在华外国人的力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J.对外传播,2 0 2 0,(0 5):2 0-2 1+2 7.17姜可雨.建构主义视域下“国家形象”的概念辨析 J.湖北社会科学,2 0 16,(0 5):2 7-3 4.18孙英春.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J.教学与研究,2 0 10,(11):3 3-3 9.19雍际春.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N.甘肃日报,2

37、0 12-0 4-11.20姜亚洲.跨文化教育:从多元文化到跨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0 2 1:6 4.21张剑.西方文论关键词他者 J.外国文学,2011,(01):118-127+159-160.22薛丽.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 J.人民论坛,2 0 2 0,(3 4):9 7-9 9.23张宁,段小宣,杨帆,袁勤俭.青少年弹幕评论中的文化认同一门一一以某视频网站作品国家宝藏为例 J.青年研究,2 0 2 2,(0 3):40-49+9 5.24胡范铸,刘毓民,胡玉华.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理念基于“情感地缘政治”和一“国际理解教育”的重新分析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4,46(0 2):145-15 0+15 6.25唐润华.超越与回归-浅谈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调整 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 0 2 2-7-2 9)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