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566362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正视现状 科学调控 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存生活、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水。水也是其它物质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其现状被世界所关注。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亿人生命之所系”,提醒公众关注全球亿人严重缺水的严峻现实,呼唤人类关注日益严重的水危机。我区作为缺水地区,水资源是当前乃至今后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一、我区水资源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区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84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

2、量779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9967万立方米,多年人均水资源量306立方米,在唐山市各县(市、区)是最少的,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是严重缺水县区。 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40163万立方米,其中,大气降雨6650万立方米,入境污水7028万立方米,外调水15000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9097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1708万立方米。区内现有小戟门河及黑沿子排干、沙河、陡河、西排干和津唐运河等五条骨干排水河道,支流渠道25条;有陡河及地下水两个灌区。陡河灌区以地表水为主,总干渠长11.26公里,分干渠九条,总长101.75公里,支渠150条,提水能力长380公里,排灌站座总装机总量1.

3、58万千瓦,提水能力202.2m 3 /s;地下水灌区,全区共有机井9987眼,其中农用灌溉用井8008眼,工业用井913眼,行政事业单位用井266眼,农村饮井800眼。 2003年全区总用水量4958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279万立方米,地下水22307万立方米(工业5700万立方米,人畜生活3278万立方米,农田灌溉13329万立方米)。从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水资源先天不足、时空分布不均。 我区不仅是严重缺水地区,而且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80%集中在汛期(6-9月份),调蓄能力有限,一部分不得不排入渤海。且丰、枯年份降雨量相差较大,丰水年

4、份( 1949年)降雨量 1140 mm,为干旱年份(1997 年降雨量292 mm)的3.9倍。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年平均多50-60毫米。 (二)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较差。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及污水浇灌等行为,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全区主要河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均为地面水劣V类标准。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治理力度,但目前污染仍未得到根本遏制。 (三)地下水超采过度,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多年持续干旱,加之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地表水严重不足,农业增加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另一方面随着钢铁等高耗水项目的建成投产,

5、造成地下水用量增加,而且这些项目相对集中,致使局部地下水超采,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近几年,我区地下水位以每年近2米的速度下降,漏斗总面积已达895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57%。 (四)节水意识淡薄,水的有效利用程度低。 城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公共事业用水、行政事业机关、学校、团体等节水管理措施不到位,长流水现象依然存在,且重复利用率几乎为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普遍偏低,全区工业平均不足60%,并存在的定地下水超采区,严格控制机井建设和用水量的增加。四是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工业小区及企业用水提前谋划,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同时确保建设项目用水。加强计

6、量设施建设,对非农业用井一律安装智能卡水表,保证一级装表率达100%。五是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从目前情况看,改革的程度与形势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仍存在着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日用的现象。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造成水资源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应该是建立起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与农村水资源、水量与水质统一的管理体制,实现对供水、配水、节水、污水处理和回用统一管理的新机制,对用水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对水质水量进行统筹考虑、科学调度,实现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的协调管理和科学组合,为水资

7、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保证。 2合理利用。 在城市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定发展、量水调结构。即:既要考虑当代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探索出符合我区实际的节水型经济结构,决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一是在农业用水方面。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以科技为依托,以调整农业结构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与旱作农业并重,大力兴建现代农业节水设施,促进节水农业全面发展。实现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转变。二是在工业用水方面。坚持“改造存量、控制优化增量”的原则,突出抓好冶金行

8、业用水大户的节约用水工作,实现工业用水良性循环,水的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80%以上。加强计划用水,科学下达用水指标,使计划用水率达到96以上。加强节水的科技研究,把工艺节水作为节水技改工作的主要方向,不断引进和推广节水新工艺、新设备,降低水的消耗量。要大力调整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产业。重点抓好冶金、造纸、电力、纺织等高耗水型行业的技术改造。三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四是在城镇生活用水方面,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大力开发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不断提高节水型设施和器具普及率,使新建居民社区及机关、学校

9、、医院、饭店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普遍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五是改善农村供水状况,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加快解决农村因生活条件和干旱缺水造成的吃水难问题,尽快实现饮水自来水化,以彻底解决农村人畜用水问题。六是搞好水环境动态监测,实现污水科学调度。加强监督管理,协调有关部门,督促各企业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及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有效控制地表水体污染。加快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其尽快投入使用。严把成井质量,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现有污染,降低污染危害。 3适时提价。 经验证明,水价成倍增长时,其用水量会大幅度减少。当回用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比价合理时

10、,才能提高人们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自觉性。因此,提高水价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水重复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高水价应在城乡居民收人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分阶段、适时渐次逐步实施。对于农业用水收费和提价问题,因涉及问题多、层次深、难度大,政策性强,有关部门应进行专门调查,制定出与农村、农业、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相符的收费政策,寻找合适时机提价。通过充分调研论证,调整水资源费价格,实现省水利厅制定的到2005年达到自来水供水价格的80%的目标,最终达到通过价格杠杆,实现平衡水资源供需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三)加大执法力度,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一方面,加大

11、水政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应切实担负起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认真执行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积极实施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对城区与乡村,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需水,用水与防治污染等实行统一监督和管理。促 进城区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收费管理规范化、法制化,使城区供水和污水处理事业实现良性循环。加大处罚力度,由司法机关配合,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从重处罚。另一方面,发挥区水政监察大队的监察职能作用,分期分行业对用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改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对洗浴、洗车等几乎是“全天候”营业的服务业重点监察,促使其采取有效节水措施。 (四)大力

12、涵养水源,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在追求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资源空心化”现象,带来严重后果。因而,应本着生态建设先行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究污水回用、雨洪资源、微咸水和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   研的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能力。合理并充分运用天然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做到三水并用,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有效涵养好地下水资源,努力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自我增值的可持续利用的良性运行体系。同时,加强水资源

13、的长期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档案,准确摸清水资源的总量和变化规律。根据上游水库蓄水和可供量情况及全区雨情、汛情、蓄水和水质情况定期发布水资源动态简报,指导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进而确保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XX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XXX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迎接新挑战,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区正面临着从“抢救”向“建设”并迈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是吸引资金、吸引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机会。随着我

14、区各项事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由于我区地处偏远,地理环境恶劣,各项配套设施不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许多方面处于先天劣势。面对各地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不断创建优化良好的人才环境,着力建设好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三支队伍,为我区的现代化建设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抓好科技示范养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抓好科技示范养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20xx年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县位于云南省北部,是西部一个山区农业

15、小县。境内平均海拔在1500170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金沙江沿岸河谷热风的影响,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均气温17.8,日照时数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年均日照时数为2836.4小时。全县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辖六乡两镇,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3万人,含汉、彝、傣、回、傈僳等20种民族。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是以农作物、烤烟、经济林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全县拥有可养殖水面11050亩,其中库塘可养殖水面10150亩。有适宜养鱼稻田4万亩。20xx年度,全县完成水产品产量386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74公斤,农民人

16、均纯收入1487元。县的稻田养鱼,已有千年历史,但是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民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发展稻田养鱼,特别是九八年以来,通过工程化稻田养鱼科技的推广,使稻田养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将今年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作如下汇报:一、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今年5月中旬,接到州下达的计划任务后,县共实施稻田养鱼1.4万亩,其中工程化养殖计划推广实施500亩,实际实施完成稻田养鱼工程项目496亩。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水源较好的永定和维的两个乡镇的六个村民小组、198户农户中实施,其中永定镇小旱坝村委会上旧村57户、175亩,小旱

17、坝村委会下旧村28户60亩,永定镇良田村委会回窝村24户81亩,良田村委会良田村29户、60亩,维的乡夜可腊村委会石腊村35户、60亩和夜可腊村委会大奋田村25户、60亩。工程项目形式采用塘田式,即在实施工程项目的稻田中亩均开挖鱼坑面积10平方米,开挖深度1.0米,田埂高60公分,并开挖鱼沟,鱼沟宽深为“4040公分”,共完成开挖土方4800立方米。至6月10日止,完成全部工程项目田块的鱼苗投放任务,共投放1.82.0寸鱼苗49.6万尾。经过80至90天左右时间的管理饲养,至8月20日开始有农户捕鱼进入市场。验收工作从8月20日开始,至9月8日结束,全部工程项目以实测方式完成。经验收,实施工程

18、项目面积496亩,实测面积496亩,共投喂饲料32.03吨,验收实测鱼产量25.68吨,单产在90公斤以上的有5户、13亩,80至89公斤的有17户、55亩,70至79公斤的有29户、85亩,60至69公斤的有23户、67亩,50至59公斤的有14户、39亩。由于7至8月份县境内普遍干旱少雨,使得稻田养鱼受到严重干旱,工程化项目受灾面积230亩,损失鱼产量9.78吨。在未受灾的266亩面积中,验收实施产量18.76吨,最高单产96公斤,最低单产19.3公斤(未投喂饵料),平均单产70.53公斤。另外,经农科部门测产,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稻谷产量共增产16236公斤,最低增产每亩31公斤,最高增产

19、每亩达63公斤,平均每亩增产稻谷为41公斤。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效益分析。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中,共产鱼25.68吨,增产稻谷16236公斤,按市场价格鲜鱼每公斤10.00元、稻谷每公斤1.00元计算,产值为27.3万元,其中鱼产值25.68万元。未受灾害的266亩中,共投喂饵料20.93吨,产鱼18.76吨,平均亩产70.53公斤,最大个体尾重600克,最小个体尾重26克,平均尾重82克。受灾害的230亩中,共投喂饵料11.10吨,产鱼6.92吨,平均亩产30.12公斤。经计算分析,扣除鱼种放养成本亩均100元,饲料成本亩均230元,未受灾田块中亩均创利416.30

20、元,受灾田块中亩均创利12.20元。在未受灾的266亩田块中,投喂饵料20.93吨,产鱼18.76吨,扣除田块自然生产力,净产鱼量13.80吨,饵料系数为1.52,达到了预期的养殖目标。(二)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既种水稻又养鱼,扩大再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利用稻田中的水体空间和水中的生物饵料,以及人工饵料,将种、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便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稻谷增产,养鱼增收的目的,既可保水增肥,以生物除虫防病,节约农药、化肥,降低种稻成本,又可充分利用稻田生物饵料。

21、高产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不仅可直接使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扩宽了致富门路,而且使农民尝到了依靠科技的甜头。发展科学的稻田养鱼,是农业产业结构战备性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部将稻田养鱼作为“十五”期间渔业重点科技推广的八项技术之一,县将抓住有利时机,做好推广先进高产的稻田养鱼科技措施,续继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单产。今年,县参加稻田养工程项目的农户198户,参与农户人口749人,虽然受干旱影响,但还是为参与农户人均增加经济收入342.88元,其中未受灾部分的91户农户人均增收515.25元。因此,推广稻田养鱼,尤其是高产稻田养鱼工程项目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

22、富农村群众物质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做法和体会(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是我们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县水利局紧紧围绕省、州水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把稻田养鱼工作作为局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稻田养鱼具有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的特点,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措施,它对粮食稳定增产,农民增收,丰富广大农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县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在县稻田养鱼推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协调有项目的两个乡镇,将各项责任措施落实到相关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领导,做到思想早发动,措施早布置

23、,任务早落实。(二)精心选点,合理布局,实行示范、典型引路。根据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实施要求,县水利局水产站经过全面选点,确定项目实施选择在水源、交通和群众基础条件都较好的永定镇小旱坝村委会上、下旧村,良田村委会良田和回窝、维的乡夜可腊村委会的石腊和大奋田等六个村民小组。按农户自愿的原则,不强行要求整体连片,保证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养殖条件好,农户积极性高的零星示范样板养殖户,为当地群众取到“传经送宝”的作用。我们坚持“办好一个点,巩固一个面,带动一大片”的科技推广原则,同时,定期组织农户对养殖管理较好的养殖农户参观学习,树立典型示范,为全县的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取到了积极的

24、作用。(三)抓好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县对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技术方面采取在各实施点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管理方面采取层层签订科技推广协议书,明确责任,同时分户建立稻田养鱼技术管理卡,以及相关的统计管理、苗种指导生产和协调调运相配合的措施。为保证苗种质量,由县水产站负责组织鱼苗厂生产后统一供给,统一发放标准及规格,全部田块放养两寸的建鲤F6,并混养2的草鱼和白鲫苗,亩均投放1000尾,亩均投资100.00元。认真搞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格按照工程化稻养鱼技术规范实施。为了增强工程项目实施村委会、村民小组对该项目的责任心,使农户能很好的掌握稻田养鱼工程化养殖新技

25、术和管理工作,由县水产站(委托单位)与各农户(承担单位)和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保证单位)签订渔业科技推广协议书,并把各项管理措施拴入协议中,分户建立稻田养鱼技术管理卡片指导管理,具体做法是根据各农户的田块面积,将每日的饵料投喂需要量及要求田水深度等参数填写成卡片发放给各农户,要求各农户对照卡片投喂管理。县水产站为了配合好村委会、村民小组,特别是各养殖农户管理好稻田养鱼。在完善上述管理措施及方法的同时,县水产站在每一块示范实施点上先后四次集中农户进行理论培训,在跟踪管理指导过程中,派出技术推广人员,每周都在六个实施点上巡回作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农户的技术错误和补充技术知识,或调整管理卡片上

26、不适应的技术参数,最大限度地提高饵料利用率,以及避免或减少药害、肥害和逃鱼事件发生。认真做好统计工作,切实做到统计数据及时、严格真实上报,保证了整个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工作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科技成果的准确性。(四)实施工程项目的体会。总结县实施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群众的思想意识是否到位,是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养殖成功的基础。只有群众的思想意识到位,他们才能够放心的投入和管理。第二,领导是否重视,是搞好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关键。第三,科技服务和指导培训全面到位是搞好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动力。另外,生产管理中,要切实保障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必须严惩偷、电鱼等违法行为。四、

27、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目前,县在稻田养鱼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养殖农户投入不足,主要是部分农户的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达到预期单产目标。第二,科技推广力量不足,整体养殖水平还不高。第三,苗种供给紧张,鱼种成本高。针对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谨供参考。第一,对养殖户投入不足的问题,能否通过压缩工程项目面积数量,增大亩均投入资金,做到工程项目面积“少而精”,让那些有养殖经验而无投入资金的农村积极分子作为养殖示范户,让他们科技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对科技推广力量不足问题,建议省上每年举办一批水产养殖培训班,加强对县乡水产养殖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和增强工作能力。五、下步工作打算今后县的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优化品种结构,实施高产科技示范养殖。明年计划择优实施稻田养鱼工程项目300亩,争取建设改造麻栗树水库鱼苗厂,降低养殖鱼种成本,不断地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