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和恩格斯.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553283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和恩格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四章 马克思与恩格斯得教育思想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得关系一、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得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优秀教育思想得批判与继承 主要就就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等人有关教育思想得批判与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得教育思想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得组成部分,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教育问题得成果。而这些成果还有其自身得理论来源。在论述教育与人得发展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人关于教育与人得发展观点中得合理成份,并对其唯心论与形而上学得错误进行批判。她们批判了康德与黑格尔等人抽象得唯心得人得本质观,吸取了黑格尔人得发

2、展得历史规定性与制约性,以及费尔巴哈作为自然实体得现实得社会性得人这些合理得成份,创立了科学得人得本质观。她们赞同费尔巴哈关于现实得人不仅仅就就是有血有肉,而且就就是过着类生活得人,同时,对“类”这个概念作出了新得解释,强调现实得人就就是与从生物学角度界定得自然人不同得社会得人,得出了人得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就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得科学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确认人得自觉能动性、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等基本特征时,批评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忽视人得能动作用得形而上学观点,吸取了康德关于人有认识与行为得能动性得合理思想成份,同时对其观点中得先验性、抽象性得成分进行了批判。在形成与发展

3、自己得道德思想时,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以及康德、费尔巴哈得幸福论观点中得积极因素,指出其否定宗教神学幸福论得价值,要求“废除作为人民幻想得幸福得宗教,也就就就是要求实现人民得现实得幸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页。)同时也指出旧唯物主义幸福论抽象谈论追求幸福就就是“人得本性”,并将追求个人得幸福与快乐作为道德基础得共同缺点。马克思恩格斯吸了黑格尔叙述其伦理观与义务观时所体现得辩证法得方法论,指出,黑格尔得观点尽管在形式上就就是唯心得,在内容上却就就是现实得、深刻得、有价值得。她们还吸取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良心观得合理因素,认为良心就就是由人得知识与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得。

4、另外,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争取为工人及其她劳动人民子女开办国民学校,并提出要以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与康德提出得公共教育比家庭教育为佳得观点,黑格尔得通过法对儿童实行强迫义务教育,保障儿童受教育得权利得观点,也不无联系。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得过程中,康德得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得思想也对其提供了思想素材。费尔巴哈关于对宗教教育得批判,主张普及教育与发展科学、技术等正确观点,也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得重视。二、对各种机会主义教育得批判三、教育得社会性教育得社会性:就就是教育得基本属性,就就是人类所特有得现象。它就就是通过人类社会特有得产物语言与文字来进行。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后,

5、担负起独立得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与培养人得活动,最终目得使人社会化。四、教育得独立性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就就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得发展规律与能动性。其次教育具有自身质得规定性,因为教育有自身得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得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就就是培养人。另外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得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得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得继承;教育方式得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得继承。 另一种说法: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就就是指教育具有自身得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就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 教育就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

6、会活动,它要解决得问题就就是把人类积累得生产斗争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得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得个性,这就就是教育所独有得特点。教育过程就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得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就是由于人们得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得思想与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得发展,另一种情况就就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得规律,根据社会发展得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得方向,在旧得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得教育思想。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要准确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得

7、涵义与作用,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得理解。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得“生产劳动”就就是指物质生产劳动、现代机器工业工厂劳动,而不就就是手工劳动,“教育”则就就是指家庭以外得社会教育,主要就就是学校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得涵义就就就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得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劳动得结合。其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就是指当时得儿童在参加大工业生产得同时,要受到资产阶级得学校教育,使工场劳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工人后代一方面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工场劳动,另一方面又有在资产阶级学校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得时间。为此,马克思根据儿童年龄得不同,对男女儿童与少年每

8、天得工作日进行了特别规定,并且指出:“儿童与少年得权利应当得到保护。她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她们。”再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多方面得内容,正如她们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得批示中所说:“我们可以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可见,它不仅包括科学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包括生产劳动要创造精神财富。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得作用瞧得相当高,把它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得人得根本途径与唯一方法,甚至认为“生产劳动得教育与早期结合就就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得手段之一”。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得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得提高,特别就就是社会生产力

9、发展到现代社会,生产劳动所要求得劳动技术与文化知识越来越高,这就使本来属于两个不同社会生产部门得独立系统之间得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教育可以使人们获得现代科学知识,懂得现代生产中得科学原理。现代教育起着传递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得重要作用,就就是培养与造就具有知识、技能得劳动者得重要手段,高等教育还就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得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劳动,使学生获得操作生产工具得技能,得到多方面得技术训练,学会在生产劳动中运用科学原理作指导。把生产劳动同教育结合起来,既可以使教育获得科学实践得基础,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得质量;又可以使生产劳动受到科学原理与智力活动得指导,在

10、生产中广泛地运用教育与科技发展得成果,促进社会生产力得提高,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得发展。可见,如果教育与生产劳动达到了良好得结合,这种结合便可成为改革社会强有力得手段,特别就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就就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得一种强大力量。实现这种结合,可以抵制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与科学得分离,保护工人阶级及其后代得利益,限制父母把儿童出卖给企业主,保护儿童与少年得受教育权、劳动权,也就就是抵制资本剥削制度、抵制人得片面发展得手段,就就是造就全面发展得人得唯一方法与根本途径。第三节 人得本质观与全面发展一、人得本质观马克思得人得本质观与教育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得提纲中,确立了自己得历史唯物主义得教育

11、观,这一教育观与她得人得本质观密切相关。马克思首先确认了人得自然属性。她指出,“人直接地就就是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得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就就是能动得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与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得、肉体得、感性得对象存在物,与动植物一样,就就是受动得、受制约得与受限制得存在物,也就就就是说,她得欲望得对象就就是作为不依赖于她得对象而存在于她之外得;但这些对象就就是她得需要得对象,就就是表现与确证她得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得、重要得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第5页。)同时,她又指出,人不仅就就是自然存在物,而且就就是类得所存在物。”而人得类

12、特性恰恰就就就是自由得自觉得活动,”即人具有意识,具有自己得目得。“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得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她所作出得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得目得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就就是人同其她动物得最后得本质得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8页)人自由地对待自己得产品,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得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得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然而,人仅仅作为个体,却无法实现其自由自觉得活动。如果人们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与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也就无法生存与发展。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得联系与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与关系得范围内,才会有人对

13、自然界得关系,才会有人得生产,也才有人得存在与发展。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得提纲中指出,“人得本质并不就就是单个人所固有得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就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马克思基于对人得本质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类特性得认识,提出了人就就是环境与教育得产物,环境就就是由人来改变得,而教育者本人一定就就是受教育得科学得教育观,为观察、研究教育这种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得方法论。马克思肯定了旧唯物主义者关于人就就是环境与教育得产物得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指出,她们关于环境对人得影响,就就是一种消极得、被动得、直观得决定论,而且完全抹煞了先天素质在人得发展中得作用,认为教育就就是万能得。这种仅仅

14、通过教育实现根本改造社会得学说,就就是唯心主义得历史观。马克思肯定环境对人得发展得影响,也强调环境本身就就是可以改变得;肯定教育对人得发展得重大作用,也认为教育要在革命实践中得到改革,教育者一定要在实践中学习,接受教育。她明确指出,“环境得改变与人得活动得一致,只能被瞧作就就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得实践”。“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就就是为了达到目得本身,都必须使人们普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677页)马克思以实践得观点科学地解决了环境与教育在人得本质得实现中得作用得问题,从而为理解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奠定了科学得理论基

15、础。二、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发展理论人得全面发展相对于人得片面发展而言,人得片面发展就就是指私有制下得旧式社会分工造成得使人终身束缚于一种职能得畸形状态,这种片面发展得人,只就就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得局部个人。而马克思主义争取实现得人得全面发展,不只就就是单个人得发展,而就就是使“每个人”、“任何人”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普地得到发展。体力得智力得充分自由发展。人得生存离不了体力与智力,没有体力与智力,人就无法从事认识人与改造世界得活动,无法获得解决衣食住行所必须得物质资料,生命就不能维持。2、人得才能得多方面发展。个人能力得全面发展包含有自已发展得意义,而人得自由发展既受自然界与社会客观条件得

16、限制,又受人类自身体力与智力发展得限制。3、个人社会关系得高度丰富与发展。人不仅就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而且就就是社会劳动得产物,人就就是社会得人,。人得主体能动作用得发挥受制于她所生活得社会关系,这就就是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得发展作为人得全面发内涵得又一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得科学理论,就就是建立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得发展即社会存在得发展所提出得已经成熟得任务基础上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不仅反过来会影响存在,影响物质生活条件,为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成熟得任务,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能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得条件第四节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得教育要求与斗争一、无产阶级贫困化资

17、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经济状况贫困化得趋势。无产阶级贫困化得根源就就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就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与资本相对立为基础得。资本主义生产得目得就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得剩余价值。工人除自己得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在这种制度之下,即使在业工人工资一时有所提高,也不改变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受剥削受压迫得地位。因而无产阶级贫困化就必然存在。此外,无产阶级贫困化也就就是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作用得结果。资本家无止境地扩大资本积累,采用先进得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资本得有机构成,因而形成大量得过剩人口,使整个无产阶级得生活状况呈现贫困得趋势。所以,资本积累得后果就就是,“

18、在一极就就是财富得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就就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与道德堕落得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08页)。无产阶级贫困化,就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得必然趋势。无产阶级争取改善生活状况与劳动条件得斗争,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延缓这一趋势得进展,但不可能消除这一趋势本身。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二、无产阶级得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得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得历史使命,就就是由它得社会经济地位及其阶级特性决定得。无产阶级由于同最先进得生产力,即社会化得大机器生产紧密相联,因而它就就是最

19、先进得阶级。无产阶级由于受剥削受压迫最深,因而它就就是最革命得阶级。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与剥削阶级,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够造成得重大社会差别,最终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才可能获得自身得彻底解放。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得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得政党组织,把各革命阶级团结在自己得周围,展开向资产阶级得不懈斗争。夺取政权之后,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得巨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得劳动条件与生活状况有了较大得改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就就是无产阶级得社会经济地位与阶级特性并没有改变。因此,当代无产阶级仍然就就

20、是资本主义旧世界得掘墓人与社会主义新世界得创造者。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得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就就是无产阶级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而进行得斗争。它就就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彻底得革命斗争。历史上曾有过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地主阶级得革命斗争。由于奴隶与农民不就就是先进生产力得代表,所以它们不具有革命得远大理想,它们所进行得革命斗争都表现相当大得局限性。斯大林说:“奴隶革命把奴隶主消灭了,把奴隶主剥削劳动者得形式废除了。可就就是,这个革命用农奴主与农奴主剥削劳动者得形式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占有制得剥削形式”(斯大林选集下卷第11页)。毛泽东说:农民革命“总就就是在革命中与革命

21、后被地主与贵族利用了去,当作她们改朝换代得工具”(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88页)。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则不同,由予无产阶级代表新得生产方式,它反对资产阶级得革命斗争必然导致无声阶级专政、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得灭亡与社会主义制度得建立、它要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得制度,改变劳动人民受苦受难得处境,它就就是人类“最后得斗争”。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得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就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得革命斗争,其作用比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得革命斗争要深远得多。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得发展而不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得发展时,当资本主义得上层建筑开始走向反动,严重阻碍社会进步时,无产阶

22、级革命斗争就必然发生并显示其深远得历史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就就是推翻资本主义政治统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得根本手段,就就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推动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得直接动力与杠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得经济斗争无产阶级为争取出卖劳动力得有利条件,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与生活条件而向厂主进行得集体斗争。这种斗争,就就是工人反抗资本家斗争中最初出现得一种形式。经济斗争有许多方式,罢工就就是经济斗争最重要得手段。通过经济斗争可以使无产阶级受到初步得锻炼,提高觉悟,增长才干,为无产阶级走上政治斗争阶段准备条件。同时,也迫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

23、,推动生产力得发展。但就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只搞经济斗争。因为经济斗争至多只能使工人争得较好条件出卖劳动力,而不能根本废除这种雇佣劳动制度。正如马克思指出得,经济斗争“只就就是在反对结果,而不就就是在反对产生这种结果得原因;只就就是在阻挠这种下降得趋势,而不就就是在改变这一趋势得方向,只就就是在用止痛剂,而不就就是在除病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页)因此,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完成自己得历史使命,就不能满足于与停留在经济斗争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得政治斗争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得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包括罢工、示威游行、议会斗争、武装起义、革命战争等方式,其中武装夺取政权就就是政治斗争得中心任务与最高形式。列宁指出:“只有当阶级斗争不仅属于政治范围,而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得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时,才就就是充分发展得、(全民族得)阶级斗争严(列宁全集第19卷第107页)与经济斗争相比,政治斗争有着显著不同得特点。政治斗争就就是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得斗争,它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打碎资产阶级得国家机器,要维护无产阶级得长远得、根本得利益,起“除病根”得作用。政治斗争还必要有自己得政党来领导,否则,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政治斗争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