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XPLORATION&RENOVATION体育教学教学探蹊体育教学/2023年第8期P4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规定,体育教师应结合中小学生长发育期的身心特点及教学需求进行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体育课堂基本部分的靶心率必须达到120200次/分钟,心率120次/分钟持续时间应为2030分钟。这要求体育教师教学与运动强度安排更加严谨,运动强度过高学生易产生超负荷表现造成身体不适,运动强度过低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运动量。因此,如何在课堂当中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并做到及时监测是体育教师的难题。本研究通过运用负荷监测仪器,对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以下简称万泉小学)体
2、育课中的田径、体操、球类项目教学及体能练习课进行运动心率监测和结果分析,目的是探讨不同教学内容的运动负荷特征,为体育教师在今后课堂当中,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内容的负荷安排提供依据与参考。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不同类型体育课程运动负荷为研究对象。不同授课内容在不同年级进行开展,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等网站,以“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等词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76篇,并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研究打好科学的理论基础。2.专家访谈法为更加科学、严谨地进行本研究,在实验前后对中小学体
3、育教学专家、教师共6人结合课程实施、实验过程等进行访谈,根据专家的建议,对实验、课程进一步调整与完善。3.实验法(1)实验对象本研究以万泉小学的学生为实验对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与授课年级进行分组,具体分组如表1。(2)实验变量控制为使数据更加科学,采用运动负荷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每节体育课所有学生。该系统由腕带、信号接收处理器、显示器构成,可进行班级测试。传输数据也可清晰地看到每名学生课堂实时的最大心率、平均心率、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平均强度、心率指数以及心率120次/分钟持续时间等数据信息。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教学场地、设备、教师在实验前均持续使用,避免环境因素影响学生表现。(3)实验方法根据小
4、学生体育与健康教材和课标,安排该年级针对性的课程,并在每节课上课前10分钟为每名学生佩戴腕带,检查并记录安静心率。上课时根据教案确定的课程结构,实时采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心率,并根据显示器的图像和数据监控监测效果,直观了解每名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实际情况。上课教师由万泉小学该年级的任课教师担任,监测工作由青少关于不同类型体育课程运动负荷监测的研究文/马立军1 李 磊2摘 要:随着国民对体育与健康认知水平的提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上升,但整体水平仍不乐观。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
5、田径、体操、球类、体能平衡的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运动负荷监测,通过SunFitLink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教学内容的运动负荷特征,使体育课堂更加科学合理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教学内容所呈现出的心率负荷不同;复习课心率负荷高于新授课心率负荷;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率承受能力和恢复时间不同。关键词:运动负荷;数据监测;不同体育课程内容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8-0043-03表1 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内容学生分布情况年级田径跑类篮球体操体能平衡节数人数节数人数节数人数节数人数三年级000000140四年级0041600000五年级000041
6、6000六年级4160000000合计416041604160140体育教学/2023年第8期P44EXPLORATION&RENOVATION体育教学教学探蹊年体能素质“课课练”持续与拓展研究从“课课练”到“天天练”课题组成员承担,教师已经过该监测系统的使用培训。监测教师课前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课程内容和预计运动强度数值、教学场地、器材、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确保心率监测紧随课程展开顺利进行。(4)监测指标与评价标准根据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选择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和心率120次/分钟的部分为本研究分析、评价内容,它们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为:中小学体育
7、课堂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为120170次/分钟,心率120次/分为2030分钟,表明运动负荷适宜。4.数理统计法通过SunFitLink软件对课堂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负荷特征,本研究主要对准备部分的最大心率、基本部分的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心率持续时间、新授课和第二次上课学生练习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最终汇总形成相关表格与数据图。二、结果与分析以课标“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特征,设计教学主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游戏情景贯穿课
8、程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根据教材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不同,安排合理有效的运动负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内容学生的最大心率高低不同、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内容学生心率120次/分钟持续时间不同、新授课和二次授课学生的练习密度不同、不同项目不同年级准备部分的最大心率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率恢复时间不同,具体分析报告如下。(一)篮球课程运动负荷数据与分析图1的结果显示,万泉小学篮球课程平均心率在134137次/分钟,最大心率最高达到198次/分钟,运动密度在4569%,平均强度平均在6768%,有效锻炼密度保持在7077%。运动负荷均达到小学体育
9、课运动负荷标准,尤其篮球课程当中的最大心率,达到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要求的120170次/分钟。四节课的运动负荷数据无显著差异,篮球是小学生较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在课堂纪律和节奏把控好的情况下,学生均能达到较高的运动负荷标准。(二)田径跑的课程运动负荷数据与分析从图2中可直观得知,万泉小学四节田径跑课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24142次/分钟,本次上课学生为该校高年级学生,本节课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早已适应。其中,最大心率在遇到第一极点时出现,最高达到198次/分钟,小学阶段最高心率达到或超过200次/分钟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其身体状况,避免产生超负荷运动造成
10、身体不适。运动密度在51%85%不等,有效锻炼密度在54%78%,这种情况出现大多与教师的教学方心率图1 四年级篮球课心率监测结果心率图2 六年级田径跑课的心率监测结果心率图3 五年级体操肩肘倒立课的心率监测结果EXPLORATION&RENOVATION体育教学教学探蹊体育教学/2023年第8期P45式和课程安排有关,因此,需要教师对课堂当中的组织和教学作出反思。在跑的课程练习中,平均强度在61%70%,本节课均达到小学生运动负荷标准要求。(三)体操课程运动负荷数据与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操类肩肘倒立,授课对象为万泉小学五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从图3中可了解,平均心率在121126次分钟,本节课
11、为新授课并大部分教学需在体操垫上完成。因此,平均心率较篮球、跑步的课程下降了15%20%。最大心率也有小幅度下降,高峰点出现在181186次分钟。运动密度在66%81%不等,有效锻炼密度在60%83%不等,密度值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得多还是学生练得多,因此,运动密度较低的课程,教师在锻炼密度方面需多鼓励学生练习。这节课平均强度在62%73%,达到小学生体育课堂负荷标准。(四)体能平衡课程运动负荷数据与分析图4为万泉小学三年级体能平衡课程的心率监测结果,从图中可知,本节课的运动负荷心率较低,但这正符合体能平衡素质训练的特征,尤其中低年级的平衡素质训练多数需在静止状态下完成,学生需保持精神安静注意力高
12、度集中、核心收紧身体保持稳定情况下进行,准备部分学生最高心率在116次/分钟,基本部分下降偏多,最低至90次/分钟左右,在课程第30分钟左右达到152次分钟的最大心率,结束部分心率恢复到90100次分钟。(五)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课程内容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的最高心率不同,跑课程准备部分的最大心率最高,其次是篮球课程,再者是体操肩肘倒立课程的心率在144次分钟,体能平衡素质练习的心率最低。不同课程项目的不同准备活动能够达到的最高心率不同。篮球和田径跑的基本部分最大心率达到198次分钟,体操在课程结尾时最大心率达到高峰,平衡素质训练的最大心率只达到152次分钟。本节课均达到小学生体育课程负荷标准。本研
13、究只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最大心率、平均心率、运动密度、有效锻炼密度、运动强度和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心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知,跑的课程在准备部分167次分钟、基本部分198次分钟的最大心率处于第一位,证明跑类课程学生的心率数值上升幅度较大,也跟学生具体情况有关,因此平时要加强心肺功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率储备能力。篮球课程在基本部分与跑步课心率一样,都需要学生跑动运球传球,准备部分的熟悉球性练习心率在164次分钟,整节课运动密度和训练节奏把控较好,掌握好教师教和学生练的时间比例,并且跑步和篮球课程都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运动能力,但心率恢复较慢。体操肩肘倒立课程准备部分学生的最大心率在
14、144次分钟,较篮球和田径跑课有明显下降,大部分时间学生需要在体操垫上完成,并且本节课为新授课,教师需要用一部分时间教授新知识,因此,本节课基本部分前15分钟心率处于100次分钟左右,这也需要教师提高新授课中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在保持一定运动强度情况下教授本节课的新知识。基本部分最后10分钟出现本节课的最大心率186次分钟,体操类课程最大心率达到186次分钟属于较好的状态,但本节课第2030分钟时心率下降较多,整节课学生心率120次分钟的持续时间仅有16分17秒。体能平衡素质的最大心率在36分钟的游戏环节出现达到152次分钟,基本部分的平均心率在100120次分钟,心率较低也与教学内容有关,平衡
15、训练需要学生保持安静稳定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不同教学内容所呈现出的心率负荷不同跑动类的课程心率偏高,体操类的课程、体能平衡课程心率偏低。以项目划分进行推断,在小学教材中田径类、跳跃类、韵律舞蹈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游泳、轮滑等课程,学生的课堂运动心率较高,投掷类、队列队形练习、体操、武术等课程心率普遍偏低,这跟运动项目特征息息相关。2.复习课心率负荷高于新授课心率负荷新授课教师教授新知识的时间较多,因此心率偏低,复习课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和动作技能,学生练习时间也较长,心率会高于新授课。3.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率承受能力和恢复时间不同低年龄学生在准备活动中心率上升较快,但恢复得也快;高年龄学生心率较平稳,但恢复时间比低年龄组学生时间长。(二)建议1.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有区别地进行热身或准备活动。针对项目特征进行专项热身,使学生更好地激活身体提高运动表现能力;通过与基本部分相适应的强度进行准备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基本部分负荷强度。2.教师根据课堂中心率显示及学生表现,适时调整上课节奏,保证学生在适宜的负荷区间进行练习。时间次数次/分钟图4 三年级体能平衡课的心率监测结果(1.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100871)(2.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 100089)(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