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新入职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的调研报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3120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新入职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的调研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新入职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的调研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新入职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的调研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管理】关于铁路运输站段新入职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的调研报告闫军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 5 0 0 5 2)中图分类号 F 2 7 2.9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8 2 7 9(2 0 2 3)0 5-0 0 6 6-0 3人才是第一资源。院校毕业生是国铁企业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和宝贵的人力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运输站段新入职院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满足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2 0 2 3年7月,集团公司人事部(党委组织部)围绕院校毕业生“培养机制建

2、设、锻炼平台搭建、职业生涯导航”三方面,深入2 6个单位、车间、班组开展了调查研究。一、调研背景加强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实现人才强企战略、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引导院校毕业生融入铁路、适应铁路、热爱铁路、在铁路发展,为实现铁路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成为摆在集团公司和运输站段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实践难题。2 0 2 3年国铁集团组织人事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健全院校毕业生操作技能、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三个方向”培养和职业准备、职业塑造、职业发展“三个阶段”成长的全周期培养机制,为开展院校毕业生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二、调研情况集团公司

3、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开展学习。组织调研组成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国铁集团组织人事工作要点等关于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文件和精神,精准把握政策要求。学习国家电网等国企央企关于青年人才培养的做法,启迪思维,开拓思路。二是制定方案。充分利用前期座谈和调研成果,分析研判目前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各系统各单位特点选定调研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为后续开展问卷设计、座谈研讨做足准备。三是组织调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既通过“问卷星”广泛征求院校毕业生意见建议,也通过集体座谈、个人访谈等方式

4、开展面对面谈话,谈感受、提建议、商对策,确保调研能够全面深入掌握实际问题,制定的措施对策能够准确回应院校毕业生及基层单位所思所想所需。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直插车间班组2 1个,灵活开展座谈会5场,现场访谈领导人员、管理人员、院校毕业生7 1人,选取操作技能、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中层管理岗位三类人群对应的全日制高职(大专)、本科、硕研院校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4 0 6份,查阅资料2 9份,汇总意见建议7 9条,问题1 4条。三、问题及分析(一)制度机制建设方面主要问题:运输站段作为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工作的实施主体,制度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整体工作呈现“三多三少”特点,即短期做法多、长效

5、机制少,单项活动多、系统工程少,单打独斗多、联劳协作少,流程不够清晰,分工不够详细,责任压得不实,合力不够。原因分析:有的站段直接照搬集团公司 院662 0 2 3.5 理论学习与探索校毕业生管理培养使用工作实施办法,有的虽然制定了本单位办法,但更多还是在上级文件基础上的简单复制修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为站段党委对院校毕业生培养使用制度制定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有偏差,未能充分认识到制度机制是保证工作良性运转的首要前提,从而导致在制度机制设计层面考虑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强,在制度执行执行层面,落实的决心不够强、力度不够大。部分单位虽明确了科室、车间职责内容,却未明确责任人和考核标准

6、;虽明确了怎么培养,却未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谁牵头培养、培养后怎么办等,由此导致责任落得不够实,执行效果参差不齐。(二)培养锻炼平台搭建方面主要问题:院校毕业生在操作技能岗位工作期间锻炼机会较少、培养平台不多。虽然部分站段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并采取相应措施,但受益人员范围有限,平台建成运行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除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岗位青年 骨 干 人 才 库 外,没 有 相 对 稳 定 成 熟 的平台。原因分析:站段对于院校毕业生群体缺乏主动培养意识,培养锻炼平台较为单一,重使用、轻培养,“自我成长”的情况较为普遍。随着近年“退休潮”的到来,不同程度出现人才队伍断层、青黄不接的情

7、况,亟需人才进行补充。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岗位青年骨干人才库为站段院校毕业生培养提供了借鉴,但站段如何搭建平台加强对院校毕业生在入职后入库前培养锻炼,培养路径和方式还不够清晰明确。主要原因是站段本身资源有限,学习借鉴不够,时间成本较高,短时期不容易出效果。(三)职业生涯导航方面主要问题:职业生涯导航力度不够,成长路径规划不够清晰、培养链条不够完整、培养方式不够丰富,且缺乏长期跟踪和长效保障机制。尤其是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岗位后,组织培养的主导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分析:一是认识不到位。院校毕业生思想活跃,需要开展定期思想引领、领航把向,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基层车间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导航的作

8、用,思想上重视不足,加上较为繁重的安全生产任务,忽略了日常的沟通交流。二是责任未压实。站段劳人科和团委在院校毕业生培养使用方面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量化标准,而站段对基层车间层面责任没有压实,缺乏相应考核激励制度机制支撑,更多靠管理者的自觉培养。三是措施不系统。站段虽然围绕促进院校毕业生成长成才采取了诸如定期座谈、师带徒、结对子等措施,但缺少成套的、系统的职业导航,“零敲碎打”式的培养锻炼模式较为普遍。四、对策措施根据院校毕业生成长规律,做好职业准备、职业塑造、职业发展“三个阶段”的全周期培养,在培养中发现、识别、使用人才,形成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局面。(一)职业准备阶段一是培训赋能。抓实

9、抓好院校毕业生入路培训,落实站段主要负责人为新入职人员上“入路第一课”制度,讲路情局情段情,谈职责使命担当,增强院校毕业生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劳人科和团委举办好迎新座谈,做好职业发展路径介绍;职教科做好新入职人员入路业务培训,使其快速融入适应环境,具备工作基本技能。二是“双师”助力。在继续实行“师带徒”的基础上,按照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岗位青年骨干人才库”建设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组织做好青年管理骨干人才与新入职人员“结对子”,确保新入职人员全覆盖,应结尽结,形成“现场师傅教业务、结对老师伴成长”的新入职人员成长双重助力体系。三是“四方”保障。形成车间、团委、职教科、劳人科等多方参与的保障

10、体系,促进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培养情况纳入车间主要负责人履职考核,制定谈心谈话、定职人数等量化指标;团组织做好定期座谈和个人访谈,了解各人个性爱好特长,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职教科加强定职业务培训,对未通过人员分析原因培训补强;劳人科做好跟踪关注,指导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二)职业塑造阶段抓好业务技术根本,提供集团公司、站段、车间多 层 次 学 习 锻 炼 机 会,培 养 扎 实 的 职 业素养。762 0 2 3.5 理论学习与探索一是强化学习。站段团委做好“双创杯”周赛、月赛、季赛和年赛的宣传发动,组织院校毕业生积极参与,树立青年学习榜样。职教科、车间做好业务培训和送培,创造条件使院校毕业

11、生熟练现场业务。鼓励引导院校毕业生积极为车间生产、班组事务管理出谋划策,使其尽快熟悉一线、融入一线、扎根一线。二是重点锻炼。依托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全面质量管理等活动,牵头科室组织院校毕业生参与承担相应任务;设备管理单位有计划组织院校毕业生参加各类施工,锻炼业务能力,其他单位结合业务性质组织院校毕业生参与专业领域主要业务工作或重要课题研究和重点项目研发等。三是持续跟踪。站段劳人科做好院校毕业生日常表现的跟踪,采取调研访谈等方式听取团委、车间各方面意见,通过召开院校毕业生座谈会,近距离观察了解毕业生的特点潜质,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结合个人发展意愿做好职业发展引导。(三)职业发

12、展阶段对在操作技能岗位表现优秀的院校毕业生提供“绿色成长通道”。一是重点培养。建好青年骨干人才库和接续人才库,安排站段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开展“结对子”。鼓励站段建设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办好优秀大学毕业生培训班,持续为生产一线输送青年管理骨干人才,与管理人才“五个层级”培训体系有机衔接。站段加强培训,运用核心人才工作室、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育人功能,完善传、帮、带链条,吸收优秀院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室,通过交任务、搞研究、做课题的方式,让年轻人参与其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助推成长成才。二是岗位挂职。集团公司研究制定站段优秀院校毕业生挂职培养指导意见,使操作技能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

13、院校毕业生提前了解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熟悉工作规范及要求,为日后走向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奠定基础。站段根据国铁集团、集团公司规定,有序组织操作技能岗位院校毕业生挂职工班长、团干部等,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做好管理工作准备。三是加快使用。打通院校毕业生在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发展通道,鼓励其参加集团公司、站段各级专业技术项目科研攻关,积累专业经验和项目成果,鼓励申报工程系列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对经过实践考核的优秀院校毕业生,择优选拔到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岗位管理政策向一线院校毕业生倾斜,对在操作技能岗位工作、表现优秀的院校毕业生给予相应加分,助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作者系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部(党委组织部)副主任(副部长)责任编辑:贾晓舒862 0 2 3.5 理论学习与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