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路特殊土质路床弯沉值的控制措施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05401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6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特殊土质路床弯沉值的控制措施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路特殊土质路床弯沉值的控制措施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路特殊土质路床弯沉值的控制措施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1 公路特殊土质路床弯沉值的控制措施分析 刘长亭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 燕郊 065201 摘要:摘要:为了提高公路特殊土质挖方段路床弯沉值的目的;现场采用了路床翻松换填石屑、换填掺拌 3%4%的水泥土、换填统料、换填掺拌 50%60%的碎石土等处治方法,做了相应的弯沉检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获得了采用换填掺拌 50%60%的碎石土处治方法,路床弯沉值可以达到相应要求的结果;得到了根据挖方段路床土质不同的试验参数,调整不同的换填深度,采取换填 50%60%的碎石土处治方法结论。关键词:关键词:公路;特殊土质;路床;提高;弯沉值;换填碎石土 中图分类号:中

2、图分类号:U616 0 引言 在公路土建工程建设中,路床弯沉值是公路质量检验的重要参考数值,它是反映公路整体抗压强度的综合指标,直接反映了路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随着公路运营等级荷载越来越重,对弯沉值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挖方段特殊路床土质很难达到相关要求,尤其是南方多雨地区。本文以广东江罗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挖方段路床换填为例,对南方多雨地区且土质达不到相关要求下,如何提高路床弯沉值做了探讨研究。1 工程概况 位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境内的江罗高速公路合同六段,起止桩号为:K50+650K59+560,全长 8.91公里。1)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场地处于侵蚀丘陵地貌区,微地貌单元为丘陵坡地,山丘狭长,

3、丘顶平缓,丘坡较缓,坡度一般 1520,地表植被茂密,多为桉木、松木和杂草,坡下多为丘间谷。路线从丘陵山坡西侧通过。地表均被坡残积粘性土覆盖,丘陵区有小路与外界相通,交通条件较差。地层岩性: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dl+e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地质构造:项目区域属于华南中、新生代陆缘活化造山带的一部分,该区构造简单,未见有断裂构造通过,花岗岩呈岩基产出。2)水文地质 地表径流:属西江流域,主要河流为新兴江及其支流廻龙河(龙河)。它们所处的断面均为水量过大、流速较快、载沙量高的宽缓“U”字型,在雨季时受周边丘陵、山坡体面流和径流的快速补给

4、而大量水增,河流的水深流速较急。地下径流:区内地下径流,依岩土含水性可分为:第四纪松散土体孔隙水,花岗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水库、鱼塘的渗水。3)不良地质段 本合同段特殊性岩土主要有零星点状分布的软土、高液限土等。地质状况与岩土主要特性:K50+650K52+650 区段为黄红色强烈风化花岗岩,岩层剧烈风化,岩芯为坚硬土,遇水软化,CBR5%,土质属粉质粘土,属高液限土;K52+650K56+560 区段为全风化粉质黏土,硬塑,粘性一般,CB55%,为非高液限土;K56+560K59+560 区段强风化花岗岩:黄白色、红褐色,岩层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软化,CBR5%粉质黏土,硬塑型

5、,一般粘性,为非高液限土。2 难题分析 非高液限土型挖方路床在检测路基弯沉时,同样存在弯沉值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这些挖方路床土 质 CBR 值 均 5%,弯 沉 代 表 值 达 到 300 600(0.01mm),甚至更高,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 233(0.01mm),而压实度却能达到 96%。3 应对措施 为了降低以上类型挖方段路床弯沉值,使其达到设计要求,本标段先后进行了路床翻松换填石屑处理、掺拌 3%4%水泥灰处理、换填统料处理、换填掺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2 50%60%的碎石土处理等四个试验段。1)应对措施一:换填石屑处理 K52+440.2K52+610 区段,该段为高

6、液限土,CBR值为 1.8%,为黄红色强风化花岗岩,岩层风化剧烈,岩芯为坚硬土质,遇水软化,石屑处理后深浅 60cm。用挖掘机开挖 60cm 深、晾晒半天,基底铺上防渗土工膜后,再用 20t 重的压路机碾压 3 次,再用 20cm 左右厚、每层 6 次碾压的湿润洒水石屑填平。试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在加满 2 个楼层后进行弯沉试车,第二次是在加满 3 个楼层(即上层)后进行弯沉试车。经碾压后发现:石屑表面平整、基本无轮迹,但整体粘结性差,整板性较差,弯沉值改善很小,现将试验结果说明如下:图 1 K52+440.2K52+610 挖方段换填石屑及弯沉检测 2)应对措施二:掺拌 3%4%的水泥土处

7、理 K54+707.8K54+864.8 段,该段为非高液限土,CBR 值 2.6%,为粉质黏土,红褐色,硬塑型,用改良土处理,用 60cm 深度换填混水泥。用挖土机挖深 60cm、晾晒半天,在基底用 20t 压路机碾压 3 次后,再用挖土机和平地机将填充物与 3%4%的水泥拌和均匀,再用压路机碾压成型,即完成施工任务。经碾压后发现:水泥土表面大多出现纵横裂纹、整板性较差、起皮较重、轮迹明显。弯沉的结果反映:弯沉的平均变化很小,虽然平均方差相对减小,但弯曲沉的代表值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以下是试验结果:图 2 K54+707.8K54+864.8 挖方段掺拌水泥灰及弯沉检测 3)应对措施三:换填统

8、料处理 K53+640K53+980 区段,该区段为非高液限土,CBR 值 2.4%,为粉质黏土,黄褐色,硬质硬塑,略有 表 4 K54+707.8K54+864.8 挖方段处理后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 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换填深度 32 274.7 63.4 403.8 不合格 60cm 表 3 K54+707.8K54+864.8 挖方段处理前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 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设计弯沉代表值(0.01mm)79 274.8 113.6 502 不合格 233

9、 表 1 K52+440.2K52+610 挖方段处理前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设计弯沉代表值(0.01mm)72 451.2 112.5 676.2 不合格 233 表 2 K52+440.2K52+610 挖方段处理后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 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换填深度 36 371.6 85.3 542.1 不合格 40cm 36 368.4 88.7 545.8 不合格 60cm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3 砂性,粘性一般,采用换填统料处理

10、,换填深度 60cm。用挖土机挖 60cm 深,晾晒半天,用 20t 压路机在基底碾压 3 次后,再换填 60cm 厚的统料,压路机碾压密实,每层厚 30cm 左右,每层 6 次碾压,检测第二层后弯沉表 5 K53+640K53+980 挖方段处理前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设计弯沉代表值(0.01mm)148 286.6 187 656.5 不合格 233 表 6 K53+640K53+980 挖方段处理后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 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换填

11、深度 55 375.3 145.2 665.7 不合格 60cm 表 7 K53+980K54+125 挖方段处理前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 L(0.01mm)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0.01mm)结论 设计弯沉代表值(0.01mm)32 415.7 149.3 714.3 不合格 233 表 8 K53+980K54+125 挖方段处理后弯沉值统计表 弯沉检测个数 n 弯沉平均值 L 均方差 s 弯沉代表值 结论 换填深度 33 279.9 27.2 334.3 不合格 55cm 33 173.7 32.7 239.1 接近合格 80cm 图 4 K53+980K54+12

12、50 挖方段换填碎石土及弯沉检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 4(也就是最上面的一层)。经碾压后发现:统料有好的表面平整性、差的整体粘结性、明显的个别轮迹、不均匀的个别粗细集料等。弯沉的结果反映:弯沉的平均值和代表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而且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弯沉的代表值,试验结果如下:图 3 K53+640K53+980 挖方段换填统料及弯沉检测 4)应对措施四:掺入 50%60%的碎石土处理 K53+980K54+125 区段,该区段为高液限土,CBR值 2.7%,为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型,略有砂性,粘性一般,采用换填 80cm 深处理,换填材料为非高液限土掺拌 50%60%的级配碎石

13、。采用挖土机挖 80cm 深,晒半天,基底采用 20t 压路机碾压 3 次后,将非高液限土掺入 50%60%的级配碎石后拌匀填入,然后压路机碾压密实,第 12 层厚度控制在 25cm30cm、3 层厚度控制在 20cm25cm,每层碾压 67 次。试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填满二层后的弯沉试验,第二次是填满三层后的弯沉试验(也就是最上面的一层)。经碾压后发现:砂石土表面整板性较好,粘结性较好,整体外观较好,改善了弯曲沉积值,第三层已接近设计要求,现将测试结果说明如下:4 结论与总结 通过对挖方段路床采取不同的换填处理措施,得出如下结论:1)在南方多雨地区,对于全风化粉质黏土、强风化的花岗岩非高液

14、限土,CBR5%,采用掺配 50%60%的级配碎石掺拌土进行换填,挖方段换填深度为 80cm,对降低弯沉值能起到很好的效果。2)由于高液限土挖方段土质与非高液限土挖方段土质非常相似,CBR 均5%,对于高液限土挖方段路床处治,可以采用同样的换填方法进行处治。3)施工过程中,根据挖方段土质不同的试验参数,调整不同的换填深度。参考文献 1胡长顺,黄辉华.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李阳初,袁金明.施工质量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1998(12):89.3高学华.高速公路中的施工质量控制Z.2003.4高颖.公路软土地基施工及处理方法探析J.浙江建筑,2012(5):30.5李凯.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交通科技,2010(10):28.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长亭(1976),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