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8701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工笔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笔者以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工笔画在课堂中的价值体现与授课过程研究,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工笔画。文章分三部分分析中学工笔画课堂教学。第一部分阐述工笔画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工笔画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多样性,第三部分阐述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工笔画在中学阶段的教学意义1.工笔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按照绘画表现手法分为工笔与写

2、意两大类别。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笔画作为中国画发展的源头,经过历代画家的探索研究,已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绘画体系。工笔画突出的视觉感受是笔法细腻,颜色富丽,把对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线条贯穿于中国画体系,是中国画的精髓,而工笔画自创立之初便以线条作为基本造型手段,画面中线条的疏密、粗细、曲直等构成独特的韵律美,展现出工笔画强大的写实功能 1。写形是传神的手段,工笔画注重对造型中形、神、意、态的展现,尤其对形貌表现要求严苛,要求以坚实的造型基础为支撑,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达到“传神写照”。工笔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领悟中国画“气化流行”“阴阳相生”的图像特质及其精神性、学理性,认识画面中点、线

3、、面的协同性与整体感,把握中国画理论的宽泛边界和深邃内涵,引领创作实践。2.工笔画在中学美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审美能力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工笔画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套独立的学习系统,在学习之初,学生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工笔画基础知识、艺术语言、表现技法等,加深对工笔画的切身体会,提升美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中学阶段开展工笔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经典工笔画作品,多视角、多领域、多层次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4、(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借古开今”最早出自石涛的 苦瓜和尚画语录“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即推陈出新 2。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历代工笔画作品时,应融入当代的审美精神与审美旨趣,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研究工笔画创新。学生对工笔画创新思维的发散,与兴趣度、接受度、探求度等紧密相关。教师要联系相关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工笔画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创作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创新思维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工笔画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

5、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设工笔画课程,在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逐步发展,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工笔画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余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工笔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学阶段开展工笔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工笔画在中学课堂中的多元化设计1.“欣赏?评述”初步鉴赏历代工笔画经典作品在“欣赏?评述”阶段,教师介绍经典工笔画作品,使学

6、生理解工笔画的内涵,学会正确评述工笔画。相较于写意画,工笔画的含义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与讲授法开展教学。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汲取经典营养,探索推陈出新,可以展示多种工笔画相关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中国动画作品中都有工笔技法的身影。如:天书奇谭 的创作者在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场景中运用工笔技法极尽雕琢,通过花瓶、桌椅、餐具等器物暗工笔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应一平郑渼超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工笔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工笔画能力培养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要从多角度探索在中学美术课堂开展工笔画教学

7、的可行性,以强调理论基础与锻炼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分析、鉴赏历代工笔画作品,以中国工笔画论和技法为学术研究基础,掌握审美理论,运用辩证思维。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完善相关教学资源,探寻适合中学生的工笔画实践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不拘泥于特定框架。关键词:工笔画 中学 教学1 5 9示动画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大闹天宫 中花果山的场景采用了工笔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样式,画面中的天兵形象汲取了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方式,线条精练生动,带给观众高大威严之感;哪吒闹海 在人物服饰配色方面借鉴了工笔重彩的形式,使其在与简练线条搭配的同时符合动画风格,更易被观众接受。工笔画不只是单纯的写实,在创作过程中也融

8、合了画家的绘画理念与情感。根据绘画题材,工笔画可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战国楚墓出土的 人物龙凤帛画,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独幅形式的工笔人物画。整幅画面以线条为人物造型基础,画面中的龙、凤、鱼、鹤等与人物同画面出现表现了整个帛画的主题引魂升天 3。隋代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山水画盛行,以展子虔作品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脱离人物画背景,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自此“青绿重彩,工细巧整”风格的山水画在一段时间内十分盛行。展子虔 游春图 是工笔山水画的代表作,整幅画面的山水树石均用细线勾勒再加以设色,虽无皴法却尽显苍劲有力。工笔花鸟画发展历史悠久,最早

9、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鱼鸟纹,在构成上计白当黑,以少胜多。自唐朝始,工笔花鸟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一门独立画科,五代黄筌为工笔花鸟画代表人物,其表现的物象大多为宫廷中的花草、禽鸟。如,写生珍禽图 形象生动逼真,尽显富贵之态 4。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总结整节课程,并安排学生课下选择一至两幅工笔画分析点评。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工笔画知识灵活使用到审美品评之中,这样学以致用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工笔画的兴趣,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5。2.“造型?表现”白描教学欣赏设计基于“欣赏?评述”课程的教学铺垫,教师在“造型?表现”环节引导学生鉴赏、学习白描画

10、,以提高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通过准确传达中国画千年一贯的以线造型传统,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线条对中国画表现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白描,尊重白描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地学习白描画 6。工笔画最重要的是线条表达,而白描可谓线条发展的最高境界。白描是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结构的技法形式,古代称为“白画”,现在也称为“线描”。白描画作亦可成为独立作品,线条语言丰富,各种疏密、顿挫、起承转合变化都是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笔墨的运用也尤为重要,学生要初步了解墨色渴、润、浓、淡、焦的“五色”变化 7。宋代李公麟是白描画法的代表人物,其画作纯以墨线勾勒而不设色彩,线条落墨顿挫、坚韧有力、

11、韵味十足。五马图 是李公麟白描画法的代表作品,整幅画面看似草稿,却将马匹的结构概括得简洁明了,五个牵马人的特征也以线条的表现张力加以区分,充分显示出五人民族、身份、神情方面的显著差异。画面整体效果朴素动人,柳叶描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也因此体现出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淡泊的审美观。学习白描画,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工笔画观察方法,树立良好的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用线的组织和运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8。本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建立独特的审美认知,学习白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又是一次美的体验。三、工笔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工笔画学习兴趣缺失目前,在提倡

12、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美术教学形式趋向多元化。美术成为承担美育功能的一门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创新力以及想象力。受全球文化交流的大环境影响,工笔画由于其内在含义模糊,创作难度较大,材料也较为复杂,往往不是中学生首选的绘画表现形式。学生对工笔画学习兴趣缺失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涉及全新的工笔画学习领域时,会抱有一定的好奇心,本能地想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所以在最初阶段的学习积极性最高。但工笔画造型对准确度的要求很高,线条繁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耐心与毅力。如果长久地接受单一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后期对工笔画学习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

13、,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课堂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难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久而久之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9。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艺术学习的良好环境,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再加以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勇于创新、敢于表达。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将有助于教师接受学生的反馈,在师生互动中更好地调整工笔画教学计划与策略,使学生通过工笔画学习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发自内心地赞赏学生,并提出中肯的

14、建议,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正视自身能力,树立学习信心,发挥个性化的创造力,进而提升学习工笔画的兴趣。2.学习主体的多样性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最主要的是学生。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个性差异表现明显,在美术学习方面主要有三点。首先,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会经历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交往产生重1 6 0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大影响。由于身心迅速发展,学生在学习工笔画时会产生抗拒、厌烦、好奇、热爱等不同反应。其次,受家庭环境、兴

15、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工笔画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最后,学生对中学美术学习目的的认识有所差异,部分学生只是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而部分学生将美术作为以后的专业乃至终生从事的职业。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教学,分层次设计课程,因材施教,通过新型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系统的工笔画学习过程。工笔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由表及里地开展教学,先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基础理论教学,再以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开展实践教学。对于有基础的或有艺考需求的学生,教师可将思维认知与技法实训相结合,做到从内到外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鉴赏能力、造型能力、笔墨驾驭能力、素

16、材整合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活动、考级比赛、艺术展览等,启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拓宽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 1 0。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尽最大努力配合每名学生的发展曲线,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工笔画鉴赏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发展。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1)工笔画的教学时间中学一堂课的教学时长为4 5 分钟,美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工笔画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工笔画知识、领悟工笔画深层内涵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但教师在总教学时长内需要完成相应总量的教学任务,最终使工笔画教学由于相对固定的课时数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堂课的时间又会制约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初步了解工笔画的定义、工

17、具材料、绘画步骤等教学过程是无法省略的,这导致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较少。教师可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工笔画教学应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工笔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在教学时长分配上可采取重点教学策略,尽量压缩一些内容较少的课程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工笔画教学,使工笔画教学的内容可以充分展开。其次,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从以“教”主导的课堂转化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师仅以组织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自主预习,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分享感悟。教师在教学中以辅助者的身份指导学生,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等环节逐步独立进行美术鉴赏,提高审美能力。(2)工笔画教室工笔画创作多使用勾线笔描

18、绘细节,上色时多使用蓄水力较强的白云笔,用纸上以不洇纸的熟宣和绢为主,颜料上多使用含矿物质的中国画颜料。以上是工笔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学生在创作时还会用到毛毡、笔洗、镇纸等多种辅助工具,因而需要较大的桌面空间。中学美术教学普遍在教室开展,桌面可利用空间较小,学生相邻距离较近,易相互影响。这导致部分教师多开展工笔画鉴赏教学,较少开展工笔画实践教学,这影响了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工笔画的魅力,难以真正领悟其中的意蕴。美术是一门涵盖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科目,学校首先应根据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配备相关设备。如,工笔画教学需要为学生配备临摹图、毛毡、墨等材料。学校应从教学空间、平面设计

19、、环创风格等方面入手,安排符合学生学习活动需要的大空间美术专用教室,以解决人数多、桌面小、座位拥挤等问题。其次,在美术专用教室及走廊上,可以布置学生的工笔画作品和名家作品,使学生在长期的美术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结语笔者立足当代美术教育现状,站在新角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为中学美术工笔画教学课堂注入新的动力。工笔画教学应符合中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美术教学规律,教师可从兴趣点、学生主体、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多方面地接触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受到艺术熏陶,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并培养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独立创作可观、可评、可思的工笔画作品的能力。工笔

20、画内容丰富,在中学课堂开展工笔画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参考文献:1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1 0:1 6 2.2 韩玮.中国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9:2 0.3 邱晨,尹建洮.中国画 M .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 0 1 4:3.4 薄宋年.中国美术史教程 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8:2 2 6.5 王笑.工笔画在初中课外美术活动教学中应用的设计 J .新课程,2 0 2 1(2):3.6 马为荣.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分析 J .学周刊,2 0 2 2(2 0):1 7 3-1 7 5.7 张春霞.试论线描在工笔画教学中的作用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 0 1 0,7(1):7 3,8 0,5.8 吴婵华.线描与工笔画教学 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6(3):1 4 8-1 4 9.9 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 J .新课程(教育学术),2 0 1 0(8):1 9 8.1 0 马璐璐.创新思维引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J .小学生(下旬刊),2 0 2 2(1 0):1 6-1 8.(作者单位:西京学院)编辑王旭1 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