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为例谈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4218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为例谈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为例谈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为例谈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0摘要:文章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的更新设计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目前老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从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三个思考层面予以设计回应。这三方面思考及设计方法的提出也正是对高校既有老校区改造更新的共性问题的回应,以期能形成更广泛的探讨。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overall layout of Wulipu Campus of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alyzes the morphological ch

2、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old campus,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ld campus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stock renewal,characteristic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single transformati

3、on,and probes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existing campus.关键词:校园更新;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Keywords:campus renewal;functional recombination;urban integration;spatial lifting文张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博 士徐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叶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09.054引言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4、的 20 多年里,建设新校区的高等院校不在少数,原有的科研教学活动从城市中心搬迁到了城市郊区。高校建设在当今城市规划集约发展的背景下,是否从“量”扩张进一步转换为“质”的提升,引发了新的现实思考与未来机遇。为了适应教育建设的发展,老校区的教研活动逐渐向硕士、博士教育、各个院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载体建设、继续教育建设等领域转换。老校区在利用自身产业方向上,将现有资源逐渐从消耗转向整合,由校区单向管理转变为向综合经营。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老校区的更新暴露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城市发展的压力使得老校区外部空间的建设受到阻碍;校园内部空间容量的不足,让重塑以“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呈现出杂乱、无序的

5、校园肌理;老校区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的保护与最优化的发掘。大学老校区无论是对区域还是整个城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合理利用老校区蕴藏的巨大潜力进行改造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片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本文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这个具有典型矛盾聚焦的老校区更新设计案例入手,从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三个层面来重新审视老校区的更新与改造,并通过原有秩序的延续与特色属性的梳理再现老校区的深层价值。1 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的矛盾与机遇甘肃中医药大学是应用型医药类院校,其老校区五里铺校区(图1)位于兰州市中心区城关区,德瑞大道与麦积山路交叉口西北角。校区

6、用地 96.5 亩,建筑面积 108695m2。五里铺校区承载了四十余年的建校历史变迁(图2),无论是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还是中医特色,甘肃中医药大学老校区都蕴含良好的发展潜力。其凝结了“草木仁心”的治学精神与历届师生的情感寄托,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现在的空间布局及建筑格调,这些对未来改造更新有着重要的探究意义。随着甘肃中医药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五里铺校区将建设成为支撑学校基础学科研究、服务“陇药产业”发展以及研究生等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新校区的成立,五里铺校区本科教学功能的缩减,科研功能比例随之增大。以“陇药”产业为重要依托,五里铺校区正在转型成为以科研、研

7、究生培养及高端学科人才研究成果孵化的“产学研”为主,兼顾高年级学生的临床实训的创新性校区。从校园自身发展角度来看,校园地处城市核心区,限定封闭且空间拥挤,单纯物理边界扩张上很难满足新功能的空间需求。同时,现有老校区空间容量也“捉襟见肘”。从城市区域发展来看,老校区在城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老校区的更新对城市片区的发展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若能合理地进行更新改造,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区域的发展。本文以城市资源共享、特色产业耦合为目标,解决校园物理空间与新旧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探讨该区域既有建筑利用和新建筑开发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合理的校园改造方法。Functional Reorgani

8、zation,Urban Integration and Spatial Improvement:Taking Wulipu Campus of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novation Design of the Old Campus功能重组城市融合空间提升以甘肃中医药大学五里铺校区为例谈高校老校区更新设计图 1校园总图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71234|2023|09城市更新2 功能复合下的整合重组高校老校区改造的本质是一种由内向外渗透的分阶段式的功能

9、有机更新,对自身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创新要素的融合共生是其秉承的根本。笔者主要从三个方向来实现老校区的功能重组:(1)遵循原有的空间秩序条件下,调整校园部分用地性质,加强组团功能的混合发展,重构校园交通组织与基础设施分布;(2)拆除临建违建,调、退、挪、改空间,提供向社会转化科研成果的新型组团;(3)综合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提高原有土地的使用效率,合理使用地下空间。五里铺校区延承校园主脉的同时,增补南北空间轴线,主导轴线周围布置核心公共空间与景观,逐渐渗透到城市边界。在校区各个组团的规划考虑到了功能的复合,采用多中心空间结构模式,即把原本独立的组团重构拆分成多个布局围合的组团空间,然后以生态带或公

10、共区域将之串联起来。新组团的重构是一个有机“生长”的过程,其空间呼应原有校园空间肌理,与原有校园格局有着空间类型上的默契与联系(图 3)。将组团较为私密的校园生活的空间序列放在西侧,而将公共性最强的研发组团作为产学研平台的枢纽安排在主要干道麦积山路,提高科研成果与社会转化的便利性(图 4)。研发教学组团由新建教学楼和研发中心两部分组成。其间包括了共享科研基地、“产学研用管”一体化孵化中心、专业学科信息中心以及地下车库与设备用房。其间生活配套组团应包括专家公寓、食堂以及地下车库及活动场地,通过引入高效复合的建筑系统来应对未来校区人群需求变化(图 5)。利用体育场的平台架空,提供更多的空间使用可能

11、性。平台上师生可以进行休闲交流、健身活动,而平台下的灰空间,可以制造可停留的场所,创造可全天候活动的区域。3 与城市“共生”下的融合开发大部分高校的既有校区与城市中心片区在地理位置上紧密胶着。其相应的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地价高昂。因此如何到达“城-校”可持续的融合,是本次改造设计的长远考虑点。(1)路网及建设用地与城市友好互动,打破部分单一封闭的校园围墙。将更多活动、停留的自由空间还给行人。处理好“人行”与“车行”的动静逻辑,将校园由一个大的“断点”转变为小组团融入城市中;(2)各大学设校前区作为校园与社会的结合部分,应建立多层次的外部空间体系,这样不但可以形成丰富空间体验,更方

12、便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校园与社会的交流,拓展大学的城市影响力;(3)“校城”融合不能只是建筑师的主观意愿,更需要管理制度的循序渐进与相关部门的统筹配合。鉴于五里铺校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与特色产业优势,其发展目标设定为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核心项目发展的多元混合的空间结构。建立研发中心(图 6)将突出支撑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展示与转化、科技孵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功能定位。未来进一步促进校园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向科研型转型,由内向型过渡为公共型。进一步联合周边区域,从而承担起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社会功能。在资源共享的整合策略中,基于甘肃中医药大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老校区边际

13、的再利用是首选思路,借助与城市接触的地段优势,通过边界建筑的底部空间,可以置入商业服务等空间来催生高校与城市之间多样复合的经济纽带。应当有序、稳定、选择性地进行校园开放。外部环境的适当开放可以缓解部分城市区域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模糊原本明确与外部空间接壤的领域界限。老校区自身对商业服务设施的需求较高,沿街的校园边界空间可以加入相关商业空间,满足校园内部人员使用的同时,基于与城市共享的思想基础,社会性质的商业功能使得内外连接更加紧密,空间融合更加顺畅。服务城市人群的同时,老校区的人文感如同“香气”一般散发得更加自然。对于新建筑的单体设计中,除了要考虑高度与体量的关系处理,还有与城市界面的关系处理。

14、对于建筑高度处理上,由专家公寓向研发中心(图 7)与人才公寓的层数递减,建筑高度上避免了过高或过低造成的重心不稳,与东边综合餐饮楼高度相齐平。研发中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与城市界面的关系处理,由于麦积山路南侧住宅过高,对研发中心的视线有一定遮挡,因此,研发中心设置时,加大退线距离,留出了入口广场,增加绿地与公共活动空间,减轻了高层建筑对于城市街道的压迫感,进一步实现沿街界面研发中心的产业辐射、聚集效应辐射,是展示校园硬实力的窗口。与此同时,部分建筑单体底层功能与城市界面充分对接,专家公寓底层裙房设置相应配套功能,如居住服务、专家门诊、中医药药房等。人才公寓一至三层设置交流中心、中医药交流会展和医

15、药文化科普中心,将校园里的功能充分与城市对接,满足校园与城市双方面的功能需求。“以人为本,步行优先”为交通组织改造的核心,动态的车行系统与自发行为空间应互相减少干扰,促进校园空间的流动性与可持续性,改善了交通的可达性。校区整合中包括对校园人、车流线的有序规划,在其外围将校区主干道连接为一条环路作为车行的主要流线,图 3改造后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4组团梳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7建筑高度与体量的处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校园布局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5生活配套组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研发中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72步行线路由内向外逐渐渗透,将各功能组团有机

16、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校园文化氛围(图 8)。用人行优先的交通系统串联了教学、科研、运动及生活等组团,提供“内外兼修”“融合共生”的交叠公共空间,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处于慢行系统中的人们可以更加富有节奏地感受老校区的人文气息。4 特色中医药文化下的空间提升“大学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老校区中展现的文化积淀与人文荟萃是历史沿革下的宝藏。大学依照其自身的历史格局、专业文化、办学理念与地域优势准确地评估出发展潜力与特色价值是校园更新战略性的一步。校园的特色营建离不开外部空间的塑造,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重点:(1)保留校园原始特色风貌格局,植入特色的节点空间,用广场、活动空间、花园绿地等从类型学角

17、度进行空间拓扑。(2)挖掘校园独特文化记忆元素,将小品雕塑、景观节点等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做到环境育人,在功能与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凝练整体的场所精神。(3)对于新建筑的把控,应考虑未来校园轴线布局与新旧建筑的统一,新建筑的造型与旧建筑有着“基因”上的生长关系。无论新旧与否,校园中的老建筑,历经年代,历久弥新的迷人老味道应当被铭记。老建筑的更新应与校区的更新有机结合,修旧如旧、融合共生是主要思想。对于旧建筑改造与新建建筑建设方面,基于“调改腾挪、因楼制宜”的理念(图 9),考虑拆除功能需求弱、空间感受不佳、建筑形象老旧的建筑,如药学院、1 号家属楼、3号家属楼、2号女生公寓、3号女生公寓。与此同

18、时,考虑改造需求较小的操场,提供校园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以及地下空间,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空间和混建等问题,做出相应调改、统筹规划。如今传统的大学校园,往往通过沉淀的人文情怀与历史传统带给参观人群“怀旧情结”。但近几十年来,各个阶段的现代主义建筑又为传统校园带来了冲突与失序。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设计手法上的“多元化”与传统建筑风格的“冲突化”。考虑整个传统校园的布局、尺度和色彩环境下,研发中心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与简洁的立面分割与传统建筑的厚重形成对比,以虚映实,使新建建筑与老建筑一同映在周边的环境中,融为一体。此外,研发中心采用院落围合的总平面与“门”字型的造型,一方面利用视线在空间中的穿透性,从而达到

19、邻近身相处、远见则心接近的效果;另一方面,中轴线形成打通的空间格局,展示高校硬实力“窗口”的寓意。在校园环境塑造中,着重校园主入口、入口前场区域以校园及公共建筑前场空间的区域的营建。因此,在改造中保留了东侧主入口广场,延续礼制精神,继承人文关怀。在校园整体设计中有一个核心广场皇甫谧广场,位于玄晏书院的北侧(图 10),围绕东汉时著名的中医学家皇甫谧的雕塑来营造,传递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气魄。广场一方面与北侧主要教学组团联通;另一方面与东侧入口广场串联,形成过渡区域,为校园提供舒适开阔的景观。同时,在各个组团四周布置灵活的、开放的、大大小小的休闲场地,将学生吸引进来完成日常互动,激发场地活力。在生

20、活组团内,将活动操场架空(图 11),平台上下均可作为进行休闲、交谈、健身的场所。秉承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青春活跃的个性,完善多样化、丰富化的空间创作。三个公共广场形成校园主要的活动轴线,以校园环境为载体,在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各个教学环境与产业、社会、城市的联系对接,让校园充满人文情怀与精神气韵。参考文献:1蔡坤妤,蒋静.重塑生长校园改扩建设计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8,(06):206-208.2唐山.大学周边地区产学研合作的空间融合策略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

21、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6.3周干峙.西安首轮城市总体规划回忆C/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2005:9-15.4蔚丹.基于街区融合共生的大学新老校区对外开放的策略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结语随着城市的更新与新校区的建设,老校区暗藏的诸多矛盾愈发凸显,改造更新迫在眉睫。因此,需要利用好有效资源,抓住城市区域更新机遇,实现老校区的目标定位及角色转换。首先,将校园原有功能结构与未来发展规划考虑进校园改造中,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土地集约化的功能复合,循序渐进地打开校园外部物理空间,做到内外交通组织合理化、人性化,组团功能复合化、多样化;其次,分析校园的时代要求

22、,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积极地与城市融合共生的独特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社会价值;最后,对于校园内部的更新,运用现有历史格局与空间肌理,进行相关空间秩序上的调整与优化,将体现校园特色的节点空间细化与“织补”进整体环境中,同时,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空间,展现人文舞台,焕发场所精神。甘肃中医药学院五里铺校区的改造更新是一个实践性的命题思考。本文从具有典型性的校园改造问题与矛盾点出发,投石问路,反馈当下的设计思考,以期在后续的校园改造之道上获得更好的方法。图 8流线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0玄晏书院与皇甫谧广场透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1架空的公共活动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9建筑调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