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以礼育人的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6508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以礼育人的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以礼育人的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以礼育人的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想理论研究1072023.15_陈 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摘 要:以礼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薄弱点。文章首先厘清礼与德、以礼育人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探索总结以礼育人三种机制,即党委领导下的以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中坚、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干部为骨干的“三位一体”的育人主导机制,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内部整合机制,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外部协同机制。同时要遵循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这三条有效的育人路径,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增强以礼育人的整体效应。关键词:以礼育人 立德树人 机制 路径习近平总

2、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礼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而且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礼必须要有实现形式,依赖一定的载体,建立有效的机制,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表面上。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以礼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的思想引领。以礼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目前,以礼育人为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于礼仪教育和礼仪文化,从个案入手来研究礼与育人的关系,主张拓展育人的路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挖掘礼仪育人的内涵;三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礼进行阐释,将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融入高校思政建设。此外,国内有一批礼仪专家以礼仪为研究对象,出版了“我们是礼仪之邦”系列丛书,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礼仪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一、开展以礼育人、立德树人研究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段讲话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礼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把以礼育人纳入立德树人的体系之中,开

4、展以礼育人和立德树人推进机制与有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也是落实高校办学治校、以礼育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复兴,更是人的复兴、文化的复兴、礼仪的复兴。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富而好礼”的独特民族精神和气质传递,使之成为世界文明中一抹永不褪色的亮丽色彩。从这个角度来讲,开展以礼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推进机制和有效模式研究,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理论要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能知而不能行者,非真知也”,对于礼,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还必须进行深入学

5、习、长期实践、广泛传播,做到“学礼”“行礼”“传礼”。所以,以礼育人为抓手推进立德树人的机制和模式的研究,对于指导高校的以礼育人和立德树人实践活动,促进以礼育人和立德树人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以礼育人的推进机制和有效路径研究思想理论研究108_二、礼与德、以礼育人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礼和德是密不可分的,礼中有德、德中有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礼是符合道德规范和习惯标准的行为方式,它可以帮助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秩序和行为规范;而德则是指人的品行、品德,是一种持久的内在修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是培养和塑造人的德性和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学习和遵守礼节规范,可以让人们更好

6、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同时,德行高尚、品行良好的人也更容易遵守礼仪,与他人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礼和德实质上是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的,共同推动人的个性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其中,以礼育人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人们掌握符合社会规范的礼仪知识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个性特质。而立德树人则强调通过培养人的品德、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其成为有德之人、有用之才。两者不同的是,以礼育人是从外在行为规范入手,较为注重仪式和规范的遵守;而立德树人则注重内在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积淀,希望通过人格的提升达到一种自觉的纯粹道德状态。以礼育人和立

7、德树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以礼育人可以进一步促进立德树人的实现。人们通过遵守规范和礼仪,可以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自律、尊重和爱护他人的道德素养。而立德树人则可以使以礼育人更加深入人心。有坚实的内在道德基础支撑,人们更有内发动力去遵守礼仪规范,形成真正的礼仪意识。因此,以礼育人和立德树人实质上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关系。三、以礼育人有效机制的构建实现以礼育人,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效果,我们必须要从构建体制机制入手。(一)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三位一体”的育人主导机制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的力量,在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现党政齐抓共管,班主任

8、、辅导员在内的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中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密切配合,形成一种纵向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成效的充分发挥,还需要各主体各司其职、有机配合、协调合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育人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育人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将以礼育人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由学校党委主要领导牵头推进此项工作。其次,确定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以礼育人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完整的工作机制,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工作支持和服务。再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力量,通过

9、加强培训、提供资源和工作指导等途径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将礼育工作作为衡量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促进礼育工作的开展。此外,注重打造以学生干部为骨干的工作组织。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礼育工作中应成为重要的骨干力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激励和引导,提升育人能力。最后,建立健全的育人评估机制,加强对礼育工作的监督、考核和评价,督促各级育人主体积极开展育人工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三位一体”的育人指导机制的建立,使礼育工作做到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抓手、有反馈,才能够实现以礼育人、立法树人。(二)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一体的礼育内部整合机制将教书育

10、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是全面、全方位和全程育人的综合体现,即“三全育人”。这一机制体现了知识传授、学生管理和服务育人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要充分发挥这一内部整合机制在礼育建设中的作用,将礼育工作渗透其中,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以礼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将其融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管理、服务等。第二,要加强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信息的共享和联系机制,确保三个部门能够相互协调,合理地贯彻以礼育人的理念。第三,为教职工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教学、管理和服务能力,并在“三全育人”的过程中自觉贯彻以礼育人的思想和行

11、为。第四,制定奖励机制,着重考察教职工是否具有以礼育人的精神品思想理论研究1092023.15_质,鼓励教职工在工作中积极落实以礼育人的理念。第五,在学生阅读、自习、实验室等多个场所的服务中心设立礼育文化标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礼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另外,定期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将学生的反馈归类、整理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以获得改进和提升所需要的支持。第六,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激发学生参与以礼育人的热情,使学生在表现自己的同时理解以礼育人的重要性,提高社交能力。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一体的以礼育人内部整合机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校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

12、上着力,通过多种文化手段引领高校成员践行以礼育人理念,并通过一系列管理和完善制度的措施,全方位推进整合。(三)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外部协同机制学校、社会和家庭是构建以礼育人的外部协同机制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的合力在礼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起着不同的作用,发挥着不同的职能,各有优势,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合力效应,为以礼育人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撑。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外部协同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建立联合体,共同探讨解决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学校进行资助,引

13、导社会力量帮助学校,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在开学典礼、家长会、家长讲堂等场合与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三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让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这些外部协同措施,学校、社会、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四、以礼育人的路径选择从实践路径上来讲,以礼育人的有效路径有三条,即课程以礼育人、实践以礼育人和文化以礼育人,三者相辅相成。课程以礼育人是指通过课程来传递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以礼育人是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

14、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以礼育人是指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课程以礼育人和实践以礼育人相互促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践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文化以礼育人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不仅可以获得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未来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实现以礼育人的整体协同效应。(一)课程育人以礼育人的必要途径课程以礼育人是使学生从课堂、课本、课程中学习礼仪知识与礼仪文化,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礼”“为什么要学习礼”“新时代要实行什么样的礼和如何实施礼”等问题。这是以礼育人的前提

15、。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相关课程是课程以礼育人的重要方式。首先,课程以礼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要遵守礼仪,可以让学生了解礼仪,对礼仪产生认同感,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具备与人相处应有的礼貌和素养。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变得更加自律,遵守各种规矩。其次,课程以礼育人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等,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中的礼仪之美,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加强对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抵御时代风雨,增强自己的文化

16、自信心。此外,要发挥课程以礼育人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就必须紧扣时代的主题,将以礼育人寓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法制和规则意识,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普世价值观。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礼的知识。(二)实践育人以礼育人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谈到:思想理论研究110_“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马克思也认为“生产劳

17、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应当成为育人的基本手段。将实践作为以礼育人的基本手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开展实践以礼育人的理论之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礼育人是巧妙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重要育人方式。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是口头教育所达不到的。礼在某种程度上是指一种行为方式和态度,包括尊重、感恩、谦虚、宽容等。以实践来实现以礼育人,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来培养人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从而提高个体的道德修

18、养和素质。人们通过实践去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人们需要具备尊重、感恩、谦虚、宽容等品质,这样才能愉悦地和周围的人合作。这种品质会逐渐转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和素养,从而实现以礼育人的效果。总之,实践是以礼育人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可以锻炼个体的各种能力,培养个体尊重、感恩、谦虚、宽容等良好品质,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使个体实现全面发展。(三)文化育人以礼育人的隐性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为我们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9、指明了方向。根据辞海的定义,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文化育人与理论育人、实践育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具有渗透性,文化通过隐形的渗入,潜移默化地让客体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文化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在校园里,显性文化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如校园场地布置、校园活动仪式等。校园的建筑具有德育的价值,建筑的风格、样式本身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学生在建筑里学习和生活,接受道德的熏陶。另外,校园的仪式也具有德育的功能,如升旗、运动会入场式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隐性文化是一种内在的

20、价值表达,包括校风、班风、学风等。校园文化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校园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自觉培养形成的,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礼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形式存在于校园文化之中。在精神文化层面,长期的礼仪宣传教育,可以使学校形成一种人人学礼、人人懂礼、人人传礼的氛围;在制度文化层面,可以制定科学的礼仪规范和制度,如上课礼、毕业礼、入团礼等,让礼仪教育在校园里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在环境文化中,可以通过富有内涵的校园建筑、景观布置体现礼仪文化,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墙绘、雕刻等体现礼仪文化,使礼仪文化在校园里润物无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在以礼育人中的隐性作用。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10.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责任编辑:刘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