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695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153No.17.2023VoL.44Ceneral No.1083总1 0 8 3 期第4 4 卷2023年第1 7 期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程畅杜学文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主力军,科学评估和准确把握其建设水平,有利于高质量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但目前缺乏并迫切需要能够对创新团队建设进行完整且系统评估的指标体系。基于CIPP模型,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高端装备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5 家高职团队进行实证研究。该指标体系

2、可有效区分和系统评估各团队建设状况,实证结果显示:协作共同体建设水平整体较好,但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各创新团队在维度建设上各有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建议从完善评价制度建设、坚持短板优先原则、有的放矢开展培训等方面进行改进。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质量评价;综合评价法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马A文章编号1008-3219(2023)017-0053-0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织保障。近年来,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政

3、策的相继出台,不仅给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高水平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简称“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2,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提质培优的核心任务3。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团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体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研究层面,创新团队的价值内涵4 、范式研究5 等较为成熟,但相关评价研究严重滞后于团队建设需要。现有关于创新团队评价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把创新团队视为“双高”建设绩效评价的观测点,未体现出创新团队的建设全貌;二是针对创新团队的部分要素研究拟定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创新

4、团队的系统关照。基于此,本研究引入CIPP模型,构建将目标基础、资源配置、过程实施与创新绩效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高端装备机电一体化专业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5 家高职团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评估当前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助力高职院校及相关决策部门科学规划团队建设工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改进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作者简介程畅(1 995-),女,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杭州,3 1 0 0 1 4);杜学文(1 97 8-),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负责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

5、基金一般项目我国高端制造强国战略下技能人才匹配策略与发展路径研究”(1 7 BG L1 0 3),主持人:杜学文541职业拔公教育教师与团队TEACHERANDSTAFFTEAM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明晰创新团队的基本内涵及重要特征如何有效评估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传统的教师团队评价重“绩效”轻“效能”,主要关注一些关键性数据和标志性成果,如科研项目、论文、教学成果奖等,而忽视了团队建设的过程评估和潜在影响,不利于团队形成创新氛围,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动力6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基于专业群资源共享

6、、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实施教学改革任务的开放式教师集群7,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具有多元性和多源性。良好的指标设置要能够充分反映创新团队的运作全貌,不仅要关注团队资源投人、成果产出,更要关注团队的过程发展,因此,开展质量评价将有助于进一步廓清创新团队的本质内涵和重要特征。(二)为高职院校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估实行年度考核制,如“若未按进度完成任务、绩效考核不达标,视情况取消项目承担资格”等,动态管理、过程监督是实现团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高职院校来说,作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第一负责人,要保证质量和效率,通过开展创新团队建设自评,审

7、视不足、发现差距,及时优化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同时,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如何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创新团队均衡发展是考验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智慧的现实挑战。开展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有助于相关决策部门深人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院校的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及问题,从而开展项目承担资格评判、项目经费投入调整等阶段性任务。(三)有助于促进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均衡发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以大类专业建设和教学创新为目标,基于各教学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坚持纵向分工合作、横向协作竞争原则8,实行责任共担,通过课题研究、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合作,集中力量解决协作共同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实现

8、专业教学创新改革整体推进。开展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估,可以从共同体的角度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团队专业教学特色、教研改革等基本情况,通过对口帮扶、结对交流、定期学习等合作模式,促进共同体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区域间专业群建设均衡发展。同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完善教学创新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团队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充分释放培训效能,促进共同体教学创新能力质的提升。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基于CIPP的理论分析框架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本质是通过建设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改进调整,打造一支高水平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周期性、渐进性的可持续

9、发展过程9。CIPP模型是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1 96 6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过程监控和决策改进的项目评价模型,对项目实施的背景、投入、过程和产出进行诊断性、发展性和结果性评价1 0 。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阶段性评估来检验项目的建设进程与执行效果,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本研究将CIPP模型作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基于背景评价、输人评价、过程评价和产出评价四要素,结合动态反馈机制,构建创新团队建设全过程评价模型,如图1 所示,以期促进创新团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基础目标对照O投入依据背景评价动态反馈动态反馈任务规划任务实施教师教学创新资源配置输

10、入评价终期验收成果评价创新绩效团队建设周期年度自评过程评价充分利用动态反馈实施过程图1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CIPP模型基于CIPP的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是由政、校、企等利益相关者对团队建设的目标基础、资源配置、实施过程和成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动态过程。目标基础是评价的重要前提,是对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定位和任务规划的诊断性分析;资源配置是评价的重要保障,是对团队人员构成、经费投人等内容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实施过程是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教学创新团队制度建设、团队学习、组织培训等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创新绩效是评价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11、155No.17.2023Vol.44General No.1083第4 4 卷2023年第1 7 期总1 0 8 3 期的关键环节,是对团队建设成绩和效能等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四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反馈一修正”的动态调节过程。(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构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客观描述且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创新成效、提升建设质量的基本前提。本研究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指导思想,秉持类型化定位和过程性考核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理念,构建有利于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评价。1.指标设计原则一是科学性。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主

12、体、多因素的复杂工程,评估指标体系应该能够清楚界定指标内涵与界限,系统全面地反映创新团队建设发展的整体情况。同时,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化探索的主力军,在创新团队质量评价指标选上要坚持高层次定位和类型化特色。二是可操作性。为了确保创新团队建设评价的有效性,需要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和统计成本的可控性。此外还应保证指标在经济含义、测算方法上的一致性,以实现团队间的可比性和结果的公正性。三是主体参与性。评价是促进创新团队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评价导向决定着实践追求的路向。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尤为重要。应结合多元主体选择和评判依据的现实需要,广泛征求教学专家、行业

13、企业以及高职院校的意见与建议。2.指标体系确定基于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的CIPP理论框架,以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Nvivo软件对各创新团队的建设方案文本进行标注和三级编码,保证指标内容的合理性,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 0 位来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企业的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开展了两轮专家咨询和指标修订,确保指标的内容效度。最终,构建了由4 个一级指标、1 1 个二级指标、4 0 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的实证分析本研究面向高端装备机电一体化

14、专业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选取同一批立项的5 家高职教师教表1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WAHPWcRITICW方式C背景评价C,战略规C目标合理性及成员认同度定量0.05870.06320.0605划(0.1001)(0.1001)C2国家/社会/学校支持力度定量0.03540.04590.03961,双师型教师占比定量0.0140.05150.02912专兼职教师结构定量0.00880.02450.0151人员结构13教师职称结构定量0.00570.03500.0174(0.1181)14教师学历结构定量0.00470.01700

15、.00961输入评价1团队负责人能力定性0.01900.0315 0.0240(0.1655)16团队骨干教师能力定性0.01840.02990.023012.国家/地方纵向经费投入定量0.01310.02350.017312经费投入22学校内部经费投入定量0.01250.01870.0150(0.0474)123横向经费投入定量0.00980.02310.0151P1教学创新智慧平台建设定量0.03040.02180.0270P12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数量定量0.06490.02050.0471P,团队学习P13教师入企实践人均次数定量0.03270.01920.0273(0.1872)P14国

16、际合作与交流次数定量0.04500.02830.0383P过程评价P15教学创新培训情况定性0.06840.01610.0475(0.2890)P21人事管理制度定性0.02350.03000.0261P2制度P22任务质量管控机制定性0.02980.0231 0.0271建设(0.1018)P23 分层分类考核与激励机制定性0.02480.0192 0.0226P24经费使用制度定性0.02380.02940.0260P1双师型教师培养数量定量0.01610.02200.0185Pl12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数量定量0.00410.03280.0156P,教师成长P13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定量0.

17、00640.02150.0124(0.0607)量P14省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定量0.01160.01820.0142获奖数量P2,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定性0.04610.01600.0341P2教学P22教材建设情况定性0.02790.02010.0248创新P23教学模式创新情况定性0.02310.01990.0218(0.1149)P24教师教学创新实践基地定量0.03920.02670.0342建设数量P31省级以上行业/职业标定量0.01720.02070.0186准制定P科学P32发明专利、论文著作数量定量0.02270.02510.0237P成果评价(0.4373)研究P33技术服

18、务与技能培训情(0.1000)定性0.03610.02150.0303况P34国家/省部级立项课题定量0.02860.02550.0274数量P41成果转化收入定量0.01790.0184P经济0.0181效应P42技术服务收入定量0.04380.01840.0336(0.0704)P4成果奖励收入定量0.01900.01820.0187P,社会P5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次数定量0.01790.02300.0199效应P2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0.0541)数量定量0.03300.03590.0342P6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定量0.01760.01580.0169度P人才效应P2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定

19、量0.00670.02910.0157(0.0372)P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定量0.00770.00000.0046划数量学创新团队作为评估对象,并将其编号为CX1、CX2、CX3、CX4、CX5。指标数据主要来自各团队在国家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中的质量报告,部分定性指标数据通过团队负责人访谈及专家团审评得到。(一)综合评价方法561职业报公教育教师与团队TEACHERANDSTAFFTEAM本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法,将繁杂的指标体系通过合理的数学手段整合为能够反映创新团队建设质量的综合指数,其表达直观简洁,不仅便于进行创新团队建设质量的横向比较,反映协作共同体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便于

20、周期性跟踪反馈某个创新团队内部的建设情况,为团队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首先,数据预处理。为消除指标数量级和单位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控制在6 0,1 0 0 区间内,以增强赋权后发展指数的区分度,具体计算公式为:X=(Xmax-Xmin)/(X,-Xmin)J*40+60其次,基于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一是AHP主观赋权。邀请参与过指标设计的1 2 位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专家对指标进行SAATY标度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主观权重WAHP。二是CRITIC客观赋权。利用样本数据的对比强度和冲突性等客观属性计算得到客观权重WcRITIC。前者受人为因素影响

21、较大,后者过于依赖样本数据,为最大限度减少信息差损,实现专家经验与客观数据之间的平衡,采用组合赋权法求出组合权重,使权重设置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计算结果详见表1。计算公式为:W=WAHp+(1-)WcRITICc(偏好系数=0.6)最后,计算综合发展指数。综合发展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该创新团队的建设质量越好,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计算公式为:I=Zi=1 WZ=1 W,Ek=,Wjk Xjk 其中,r、m、n 分别为一、二、三级指标个数;分别为一、二、三级指标权重;为第类指数中第j项指数的第k项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二评估结果分析表2机电一体化专业5 家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发展指数统计

22、团队排名综合发展指数C背景评价I输入评价P过程评价P成果评价CX1287.1583.82-75.6491.13-91.24-CX2196.6074.11100.00-100.00-100.00-CX3378.1464.53177.53-86.77-77.24-CX4468.64100.00188.93160.00160.77-CX5563.5860.00-60.00-74.08160.00-均值78.8276.4980.4282.4077.85注:符号“1、十、一 表示相较于综合排名,各维度排名的上升、下降和保持一致。表2 呈现了各创新团队建设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维度发展指数及其排名变化情况。

23、5 家创新团队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为8 7.1 5、96.6 0、7 8.1 4、6 8.6 4 和6 3.5 8,均值为78.82,各团队的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与维度发展指数排名并不完全一致。1.综合发展分析离均差系数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重要方法,表示样本值与区域均值的差量。通过离均差系数法计算得到各团队的综合发展差异指数,从综合发展水平和差异度两方面进行聚类处理,如图2 所示,坐标系以综合发展指数为横坐标,以综合发展差异指数为纵坐标。总体分为四类团队:第一类(高水平、高差异):CX2的综合发展指数远高于均值,发展差异度大于1 0;第二类(高水平、低差异):CX1的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均值,发展差

24、异度小于1 0;第三类(低水平、低差异):CX3的综合发展指数差异度为0.6 8,靠近均值点;第四类(低水平、高差异):CX4和CX5的综合发展指数皆低于均值,综合发展差异度大于1 0。总体而言,5 家创新团队整体建设水平较好(均值为7 8.8 2),但综合发展指数分布呈阶梯状,表明创新团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内部发展不协调。25.0078.82CX2,96.60,17.7820.00综合发展差异指数15.00CX1,87.15,8.3210.005.000.00CX3,78.14,-0.68-5.00-10.00CX4,68.64,-10.18-15.0

25、0CX5,63.58,-15.24-20.00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综合发展指数图2机电一体化专业5 家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综合发展指数与差异指数象限2.维度发展分析首先,依据“投人端”与“产出端”的差值判断各团队建设的资源转化程度类型1 2 ,判断标准为:2.5 7 为I型(高投入一低产出);差的绝对值 2.5 7 为II型(投人一产出均衡);CX2CX3CX1CX5”的分布。35.0030.00C1战略规划25.0011人员结构二级指标发展差异指数20.0012经费投入15.00 xP1团队学习10.00P2制度建设:5

26、.00争P1教师成长又0.00P2教学创新文-5.00-P3科学研究XI-P4经济效应-10.00P5社会效应-15.00人图P6人才效应-20.00-25.00CX1CX2CX3CX4CX5图4机电一体化专业5 家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级指标发展差异指数散点四、总结与建议本研究回答了“用什么评价”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通过科学规范的“设计一审订一赋权一检验”过程,建构了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丰富了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综合评价法成功评估了高端装备机电一体化专业领域5 家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研究结果表

27、明,协作共同体建设水平整体较好,但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各创新团队在维度建设上各有优势与不足,部分创新团队存在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团队建设质量,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助力高职内涵式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一)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价制度建设评价制度建设是教学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评估结果合理制订区域内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纲要和评价标准,同时建立政、校、行、企多元监督机制,引导创新团队建设评价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专兼职教师分类考核标准,并将评价结果纳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完善团队建设奖惩制

28、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创新动力。(二)坚持短板优先、统筹推进的整改原则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各创新团队建设主体要充分认识到评价考核的作用和重要性,围绕评估结果,坚持“优势巩固,短板优先”的整改原则,及时解决资源投资过剩、制度保障建设滞后等问题。同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协作共同体的力量,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要求,统筹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实现高职教师队伍均衡、高质量发展。(三)有的放矢制定创新团队培训计划教学创新培训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要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旨归,淡化时长、收益等功利性追求,不断加强教师培训的供给侧

29、结构改革。各培训基地可以依据评估结果深人分析各创新团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差异,针对性地设计系统性、递进式的培训课程,同时完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培训评价体系,不仅集中培训,更要实现创新团队后续表现的跟踪评价,考查培训内容是否被真正应用于教学创新实践,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隋秀梅,高芳,唐敏.“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0(5):93-96.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EB/OL.(2 0 2 2-0 9-2 0)2 0 2 2-1 0-1 2 .h t t p:/w w w.mo e.g

30、 o v.c n/s r c s i t e/A 1 0/581职业技公教育教师与团队TEACHERANDSTAFFTEAMs7034/202210/t20221011_668830.html.3王淑明,闫卫平.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1 1):3 0-3 5.4刘榴,周俊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困境与路径一一基于共同体视角.教育学术月刊,2 0 2 2(8):4 2-4 7.5王海莹,丁力,杨旭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管理自由度:何以与何为.教育发展研究,2 0 2 2(2 1:7 7-8 4.6侯浩翔,王旦.

31、基于多群组结构模型的学校创新氛围与教师教学创新关系研究U.现代教育管理,2 0 1 8(9):7 4-7 9.7马君,张玉凤.专业群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构建及治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2 1(1):1 3 6-1 4 1+2 0 0.8范蓉,曹哗.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基本问题研究.职教论坛,2 0 2 1(5:93-98.9李国成,徐国庆.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职教论坛,2 0 2 1(3):8 6-8 9+94.10蒋晓光,李文俊.“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评价研究一一基于CIPP模型的7 所地方高校实证分析U.中国高校科技,2 0

32、 2 2(8):5-9.11李兴奇,高晓红.综合评价结果的区分度度量新方法.统计与决策,2 0 2 2(2 1):3 1-3 5.12张炜,周洪宇.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教育研究,2 0 2 2(1):1 4 6-1 5 9.Eval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heng Chang,Du XuewenAbstract As the main for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

33、ation,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accurate grasp of theconstruction level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high quality.At present,there is a lack of an urgent need for a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team building in

34、dex system.Based on the CIPPmodel,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four dimensions:background,input,process and achievement.An empirical studywas conducted on 5 higher vocational teams in the collaboration community of high-end equipment mechatronics professional innovationteams by co

35、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e index system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and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onstruction statusof each tea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operativ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s good,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between groups,and each team has its own a

36、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dimension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tea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adhereto the principle of giving priority to weaknesses,and carry out training with targeted goals.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quality evaluation;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uthor Cheng Chang,master stud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Du Xuewen,associate professor of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