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435102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规划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地关系,本章以前各章内容均是介绍了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本章是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介绍了人类历史上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人类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要直面环境问题,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节中阐述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问题研究中,选取了一个当前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绿色食品知多少”。教学中,可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在学习可持续发展内容时,可联系21世纪议程,让学生概述可持续发展

2、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课时安排共4课时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课时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课时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1课时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教学“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内容时,可将人地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也可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顺思路、掌握要点。本节教

3、学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对玛雅文明的案例分析,教学时可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工业革命时期,是人类征服自然导致人地关系恶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激励学生举例。在分析图6.7时,学生除了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知识外,还可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提高读图能力,也可将图6.7作一个变式。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教师可自己或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然后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们虽然富有了,但环境质量下降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下降了。在

4、了解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先污染,后治理后,可激发学生讨论:“我国能否借鉴发达国家的这种模式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十分重要,教学时可采用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三个原则。P97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不必有统一的答案,只要有理有据,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好答案。最后要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以达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

5、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过程与方法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3.鼓励学生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4.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案例和图片及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前两个

6、标题,第2课时学习第三个标题内容并进行课后练习)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师: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从狩猎采集到培育作物、饲养家畜、工业化生产,从洞居穴隐到造屋而居,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人类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历程,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板书)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板书

7、)师: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不停地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所以说人类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也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那么人类对“地”的认识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历程呢?(看课本图6.1“朝拜太阳神”)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请说一说它反映了当时人对“地”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阶段。生:此时处于人类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非常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在这一时期,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

8、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师:对。图6.1“朝拜太阳神”,反映出在采猎文明时期,人们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将其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神。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处于一种崇拜状态崇拜自然。那么图6.2反映的是人类的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人对“地”又具有怎样的认识呢?生:反映了我国东汉时期人们生产劳动的场景。这一时期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了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师:对。“戈射、收获”图反映了农业问题时期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人

9、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但这时,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迁移,以此来逃避大自然的惩罚。(让学生用图解的形式来表达以上两个生产力时代的人地关系)(生绘图,师总结)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改造)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师:尽管在农业文明时代,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如,在我国古代,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的主张,如: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

10、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阅读案例l:玛雅文明的消失)师:阅读案例1,你认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生:(讨论回答)这个案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师:对。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生:有。玛雅社会所处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森林砍伐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破坏的速度。师:对。请同学们把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绘成概念图。(生绘图,师总结)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过渡)师:18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11、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而正当人们陶醉于自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不协调,人地关系迅速激化。下面让我们来完成P92“活动”1.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然而在这些人类创造的奇迹背后,会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呢?为什么?师:这个

12、活动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请大家讨论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出示网页图片:我国矿山生态环保形势严峻) (生分组讨论)生l:矿山开采会引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还可能引发泥石流、污染河流等结果。师:对。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师:请大家看图“高峡出平湖”,修大坝、建电站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又一大奇迹。修建三峡大坝,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大坝的建成,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防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等。但是,在大坝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请看下面的网页图片:生: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

13、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人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师:大坝的修建,虽然得到了一系列的好处.但也给生态带来了灾难,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让我们再来看图“现代都市”,在都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深陷误区的城市建设“假如你是一位仙女,从天上飘飘而下,睁眼一观望,应当能立即辨别出眼前是北京,或广州,或纽约,或巴黎城市景观一定要有不可取代的特色。”这是周恩来总理当年讲的一段话。可是在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立即

14、辨别出”眼前的中国城市你、我、他。因为大量的城市早已丧失了“不可取代的特色”。城市景观按本人的总结,就是“千城一面”、个性全无,张扬、肤浅、浮躁、喧嚣,已无魅力可言。我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早在50年前就提出在北京城外另建新城区,而应保留古都北京的旧城格局,保护历史名城的文化风貌,可是当时的领导人未予采纳。所以,随着大拆大建,北京失去了真砖真瓦古城楼、正街正巷旧街区、原汁原味四合院、古色古香老建筑我们的文化古都北京、我们的许多城市,在外国的游客心目中形象如何?是一种什么印象?有何不满与担忧?可以看看如下描述:“北京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城市中林立的高楼越来越多。”(德国学生Rod

15、ert)“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也许将来北京会变得和纽约、香港或是东京那样被摩天大楼所淹没,失去它原有的个性。北京那里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都非常严重。”(德国学生Marc)“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真希望那些老城区和一些传统建筑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中国就是中国,意识和生活方式都不应变得越来越过分西化。”(德国中学教师Monika)中国风格、地域特色、中华气派的历史建筑大量消亡。如今在北京和各地城市新建的无数建筑物中已经找不到最具地域和古城文化特色的元素:朝天栏、冰盘挂落、卷棚、倒桂楣子、清水屋脊、悬山式、雕饰窗棂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而论,我国城市中极大量的所谓“新建筑”并不具有美学价值,更不能

16、体现中国文化、中国城市地域特色,密集如林的西方“现代建筑”低水平模仿品和大量的垃圾建筑淹没了城市、毁掉了城市的景观特色。在城市建设、建筑规划、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等方面的观念差误、价值取向乃至于逻辑上的混乱,表现在方方面面生: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问题等。师:不错。众多的城市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变化会起什么作用,目前还存在一些未知领域。我们再来看看第2题。2.仔细观察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1)两幅图所反映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2)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如果你生活在乡村

17、,你所能看到的生产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你所能了解到的生产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生讨论,分别回答第3题)生l: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生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生3:不同的地方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如果生活在乡村地区,可能看到发展种植业时因大水漫灌而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采挖

18、甘草、发菜、牧养山羊会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如果生活在城市,可能看到工厂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也可以感觉到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师:环境问题既成事实,人类必须二、直面环境问题(板书)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师:人类来自于环境,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生:师:(1)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要排放废弃物到环境中。(3)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我

19、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学教材全解p133.明确内圆、外圆及内外圆之间空间的含义: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代表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地理环境。明确箭头的含义:A、箭头表示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箭头表示人类将新城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C、箭头表示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正面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和负面影响(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

20、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形成环境问题)。D、箭头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包括正反馈与负反馈两种形式。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要加倍的还给你。让我们来完成“读图思考”。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吗?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能消除吗?4.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

21、贫穷。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生讨论)生1: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所以人们要扩大耕地面积。生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采取了开垦陡坡地、林地、草地,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再例如: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平方千米。在1949年,面积缩减至4350平方千米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在这40年间,洞庭湖每年淤积在湖底内的泥沙已达1.

22、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13米,最高时达79米,再加上周围居民的围湖造田使其面积与湖容锐减。洞庭湖在此后又经历了40年左右水土流失的折磨。1984年,它的面积大约只有2145平方千米。还不到1949年时面积的一半。八百里洞庭湖徒有虚名。生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资源、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会导致牧区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容易造成风沙侵蚀、水土流失水旱灾害日益频繁。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得到消除。生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耕地面积的扩大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杀

23、鸡取卵的短期行为。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注意:环境问题的成因不全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在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即自然灾害也会导致环境问题。而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2、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和表现(1)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师:通过对图6.7的分析,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因: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

24、资源和能源都纷纷告急,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生态破坏的表现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过渡)师:人类活动改变了环境,环境会把受到的改变反作用于人类社会。除了以上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还表现在环境质量的高低上。(2)环境污染师:环境可以对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自我净化,即环境的自净能力。所谓自净能力,就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环境质量就会下降,造成环境污染。 成因: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表现:师:

25、图6.8向我们展示了污染的形成,看图说明主要有哪些污染的种类?它们是如何造成的?生1: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是由工业三废和有害农药排放到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的。生2: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的。生3:噪声污染是由工厂和交通造成的。生4:放射性污染是由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生5:海洋污染是由陆地上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污染物排人海洋及海上运输、海上钻井平台造成的。师: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对。污染的种类越来越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危害。刚刚我们提到的各种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严重

26、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环境污染还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 如城市中受污染的大气、水、通过大气运动和水循环,会进入农村地区,还会被农作物吸收,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过渡)师:环境污染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谈谈你对这种模式的认识。生:(讨论回答)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认识不到或者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随意向环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各种污染的产生。发达国家走过了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个教训是惨痛的。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实际代价,是不足取的。我们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时应

27、吸取教训,走绿色经济的道路。师:对。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过渡: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又是不尽相同的,即环境问题又存在地域差异。(2)环境问题的局域性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城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有何不同。生: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

28、动和人类过度聚集,污染集中,因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在乡村地区,主要是因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生态破坏(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师: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也不一样,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工业技术发达,消耗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资源,排放的污染物也占绝对多数,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要更严重。这个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9、:A、 发展中国家基本都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B、 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经济的需求,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都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C、 限于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请看P95图6.11“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完成读图思考。1.列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差异。生1: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染、澳大利亚的土壤污染、海洋污染、河流污染等。发展中

30、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如非洲的森林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导致沙漠化的加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大规模砍伐,导致野生生物物种灭绝。2.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有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球,例如: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会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体现了前面必修1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如生1:北海和地中海的污染可能影响到其他海域,甚至全球的海洋。生2:加利福尼亚的烟雾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甚

31、至全球。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人类在饱受了环境的报复惩罚之后,已逐渐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2课时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板书)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师: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治标不治本的。人类必须从自己的行为中找到答案,必须调控自己的社会行为以及改变支配自己社会行为的思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提出了可持续发

32、展的思想,并使之逐步完善,得到公认。那么,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师: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2)内涵读图6.12,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生1: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生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

33、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改善,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图6、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1)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共同组成,人的管理调控是该系统的核心。(2)生态系统为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提供环境资源,接纳生产生活废弃物,但前提是不能超过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因此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促进社会发展,但同时会产生一些生产废弃物,排放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排放的废弃

34、物一旦超过这种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它强调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4)社会系统会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改善和提供人类的生活质量。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为我们人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如何理解这三个原则?生1:公平性原则强调共享权利含义:同代人之间要公平,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也要公平。核心分

35、析:公平性原则强调共享权利。核心内容有二: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生物种群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占绝对支配地位。就是没得绝对的老大,只准你用,不准其他人用,大家是要共享资源和环境的。 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具体做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生2:持续性原则强调适度利用含义: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核心分析:持续性原则强调适度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

36、无从谈起。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具体做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生3:共同性原则强调共担义务含义: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同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变为全球性问题,所以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核心分析:共同性原则强调共担义务。 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 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可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的目标和政策。具体做法: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

37、国际合作。活动与探究L一名中学生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一个可持续的世界会为今天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提供充足的能源、食品、洁净的水、住房以及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进一步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谈谈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生回答,师总结)答:不同的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下的定义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即社会和经济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是“可持续”,即我们现在的发展,不会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2.阅读下面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给蛇让道”有没有必要?答:有必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

38、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部应危及其他物质的生存。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将不可避免。“给蛇让道”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衡量标准,对下列观点作出评价。(1)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自然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来发展经济,而不应当被闲置。答:不正确。这种说法太片面。人类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要注意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对可再生资源可

39、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3)如果砍伐森林是当地人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砍伐森林的做法是合理的。答:不正确。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4)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5)保护自然很重要,因为它为我们提供食品、药品和其他生活用品。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6)即使绝大多数人从不光顾,保护野生自然区域也是重要的。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

40、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7)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同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板书设计问题探究选取一个发达国家,对其工业化的过程、环境的改变及目前所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写一篇文章,介绍其发展历程。课后练习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人口问题和资源问题B.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D.越疆污染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2.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人口压力方面外,还包括( )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滞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地利用环境自净能力减弱人口的增长A.B.C.D.3.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D.工业废水排人海洋4.“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l.B 2.A 3.A 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