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药物热5例临床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1813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药物热5例临床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药物热5例临床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新生儿听力障碍。8 岁以下儿童:禁用多西环素、喹诺酮类。肾功能不全:调整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剂量8。综上,本例患者养羊期间有皮肤破损史,感染过程推断可能是布鲁氏菌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在前列腺淋巴结里形成一个局部淋巴结病灶,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入院前患者并不发热,在医生做肛门指诊过程中可能对病灶部位挤压,使毒素入血,随后产生菌血症、毒血症表现,经血流播散到达全身实质脏器,细菌大量繁殖后毒血症发作释放代谢产物、内毒素等物质,使机体发生过敏反应(高热、寒战等)。临床药师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实践,可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参考文献1 SCHWABAP,LUUHS,WANGJ,etal.ContentRepos

2、itoryOnlyJ.ClinChem,2018,64(12):1696.2 HAKAN E,AYSEGL U K,SELIM K,et al.Efficacyand tolerability of antibiotic combinations inneurobrucellosis:resultsoftheIstanbulstudy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12,56(3):1523.3 FATANI D F,ALSANOOSI W A,BADAWI M A,et al.Ceftriaxoneuseinbrucellosis:AcaseseriesJ.IDC

3、ases,2019(18):e00633.4 董宏亮,刘宪,张默吟,等.2013-2018年某医院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2):1801.5 WANGPH,SHANP,LICJ.LiteraturereviewofdrugfeverinducedbyvancomycinJ.ChineseJournalofDrugAbusePreventionandTreatment,2015,21(4):238.6 VODOVARD,LEBELLERC,LILLO-LE-LOUETA,etal.Drug-inducedfever:Adiagnosistor

4、ememberJ.RevMedInterne,2014,35(3):183.7 AL-TAWFIQ J A,MEMISH Z A.Pregnancy associatedbrucellosisJ.RecentPatAntiinfectDrugDiscov,2013,8(1):47.8 GUSTAVO V,MIGUEL E,GUERY D O.Brucellosis inpregnancy:clinicalaspectsandobstetricoutcomesJ.IntJInfectDis,2015(38):95.(收稿:2023-01-04)(本文编辑:燕子)作者单位:313000浙江中医药大

5、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湖州市中心医院)通信作者:郑跃,Email: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药物热 5 例临床分析郑跃【关键词】呋喃唑酮;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热DOI:10.19542/ki.1006-5180.2211-328近年来,呋喃唑酮广泛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发热等不良反应。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药物热 5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呋喃唑酮引起药物热的特征,以提高诊治能力。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 2020 年 112 月因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发热的患者 5 例,均无其他明显发热病因,停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药物后体温逐

6、渐下降至正常。患者体温正常 3 天后,服用呋喃唑酮片再次出现发热,停药后体温又逐渐恢复正常。其中男 1 例,女 4例;年龄 30 47 岁,平均(37.46.6)岁。患者均采用四联方案治疗,3 例采用呋喃唑酮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0 mg/片)1 片、阿莫西林胶囊 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0.25 g/粒 4粒、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双鹤药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10 mg/片)1 片、枸橼酸铋钾胶囊(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3 g/粒)2 粒四联用药,均每天两次口服。1 例存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采用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 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0.1 g/

7、粒)1 粒,每天两次口服代替阿莫西林胶囊。另 1 例采用克拉霉素片(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0.25 g/片)两片,每天两次口服代替阿莫西林胶囊。1.2 临床表现及体征5 例发热均无明显诱因,无畏寒,无咽喉疼痛、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胸闷、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出血,无关节红肿痛,无38|安全用药|中国乡村医药 2023 年 10 月第 30 卷第 19 期乡村医药202319正文.indd382023/9/2716:27:14皮疹,大便正常,白带无殊。体格检查:颈软,咽部无红,扁桃体无肿大,皮肤无瘀斑、瘀点、皮疹,巩膜无黄染,牙龈无渗血,胸骨无压痛,心律齐,无杂音,未

8、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无关节红肿压痛。5 例医嘱均为停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监测体温,若超过 38.5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 mL。1.3 治疗及转归例 1:患者口服呋喃唑酮片、多西环素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 10 d,发热 1 d,38.2。监测体温,第 2 天仍发热,最高达 39,布洛芬混悬液对症治疗好转,第 3 天开始体温恢复正常。例 2: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四联治疗 6 d,发热2 d,38.0。监测体温,患者停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后第 3 天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恶心症状消失。例 3:患者口服阿莫西林

9、胶囊、呋喃唑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 13 d,发热 1 d,37.7。监测体温,患者停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后第 2 天体温降至正常,恶心症状消失。例 4: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四联治疗 11 d,发热1 d,38.5。监测体温,患者停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后第 2 天体温降至正常。例 5:患者自服克拉霉素片、呋喃唑酮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 11 d,发热 1 d,38.0。监测体温,患者停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后第 3 天体温逐渐降至正常。2 讨论我国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和高耐药国家1。大量研究证实,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率低,且价

10、格低廉,已被国内外共识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治疗用药2。呋喃唑酮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发热、头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表现;周围神经炎表现;皮疹、溶血性贫血表现;双硫仑样反应表现2。发热是呋喃唑酮不良反应之一,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难以鉴别,早期较难确诊,易导致误诊、误治3。分析 5 例患者特征如下:发热多见于用药后 4 12 d,平均(9.03.0)d。除发热外,患者可伴有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伴头痛、肌痛等症状。无其他明显的发热病因,或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C 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肺部影像学阴性表现。治疗上停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高热时用

11、退热药对症治疗,停药后 1 3 d 内体温降至正常。患者体温正常 3 d 后,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服药呋喃唑酮片 1 片,再次出现发热,停药后 3 d 内体温恢复正常。目前,诊断药物热尚无特异性标准,多根据临床表现、用药史、停用或替代可疑致热药物、激发试验等综合判断。药物热通常依靠排除性诊断,本文 5 例患者除发热外,伴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与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相符,无其他明显发热病因,需考虑呋喃唑酮致药物热可能。5 例患者停用可疑药物,高热时对症治疗,停用可疑致热药物后 3 d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患者均采用四联方案,不易判断为何种药物引发药物热,先停用所有药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分别谨慎试

12、用可疑药物,使用某类药物后再次发热者应考虑其药物热可能3。本文 5 例体温正常 3 d 后,口服呋喃唑酮出现发热,故考虑呋喃唑酮导致药物热。如怀疑抗生素致药物热但又不能排除合并感染时,可选用另一类分子结构完全不同的抗生素3-4。发生药物热时,患者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可作为区分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的重要依据4。发生药物热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故发生药物热患者白细胞计数不都在正常范围内,需进一步病原学检查明确5。有研究报道,药物热患者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发生率较低4。本文 5 例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未见升高,C 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总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师对呋喃唑酮

13、所致药物热仍缺乏辨识,需要多积累经验,早期诊断明确,避免引起误诊、误治。参考文献1 贠建蔚,齐国卿,张德奎.幽门螺杆菌分型的研究现状 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1,39(4):243.2 胡奕,吕农华.规范应用呋喃唑酮根除幽门螺杆菌 J.中华消化杂志,2021(9):639.3 周铎.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J.医药导报,2015,34(1):50.4 易海燕,胡英,叶超,等.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致药物热的临床分析及其治疗对策 J.抗感染药学,2021,18(5):730.5 VODOVARD,LEBELLERC,LILLO-LE-LOUETA,etal.Drug-in-ducedfever:adiagnosistorememberJ.RevMedIn-terne,2014,35(3):183.(收稿:2022-11-17)(本文编辑:燕子)39|安全用药|中国乡村医药 2023 年 10 月第 30 卷第 19 期乡村医药202319正文.indd392023/9/2716:27: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